APP下载

巧用情境创设,打造道法高效课堂

2023-10-23林建业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5期
关键词:所学创设法治

林建业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及“双减”政策的落实,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创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力求实现“减负增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成最大效度的教学,着力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因此,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尝试创新教学模式,巧用情境创设,引领学生在情境中加强对知识的探索,获得较为丰富且深层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与创造性,使他们能够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知识的生成中,借此来达成他们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及有效运用,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尝试针对巧用情境创设,打造“双减”道法高效课堂进行探究与分析。

巧用情境创设,助力“双减”道法高效课堂的价值

在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教师借助情境的创设来实施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内容,达成对知识的创造性理解及应用,以此来建构更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这样不仅贯彻落实了“双减”政策中“减负增效”的理念,还能催动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其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获得更为直观丰富的学习体验。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点,以此实现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这样就能够让学生获得更为直观、丰富的学习体验,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自主判断、自主认知,并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多元化的理解及实践,从而达成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综合理解,加深对思想道德素养的感悟及认知。

二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往往更注重教师的说教,教学手段单一,导致很多学生都是通过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示实现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归纳与总结。这种教学方法严重背离了新课程倡导的教育理念,无法促使学生在课堂中展开积极主动的学习实践,甚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及厌学心理。对此,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上采用情境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从而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生动、有趣、直观的情境,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探究活动中,以此不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有利于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情境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能够帮助教师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学科知识,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使学生更易于接受,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的理解和掌握。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清晰地感知所学知识能够解决什么类型的问题,又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依存的情境,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应用的条件及其变式,从而灵活地迁移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巧用情境创设,助力“双减”道法高效课堂的策略

結合现实生活,创设生活情境 初中道法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通过积极引入实际生活案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立足于课堂所学的学科知识展开生活化的思考,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达成对知识的另类解析,从而有效激活学习思维,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综合理解与认知,促使学生能够立足实际生活经验,关注周围的现实世界,加深情感共鸣,以此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深深浅浅话友谊》一课时,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交友观念,学会用理性的态度去审视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生活中关于交友的一些剪影片段。具体如下:

情境一:一个学生喊来了一群朋友帮助自己打架斗殴,他认为这才是他的好朋友。

情境二:一个学生自己做不完家庭作业,便找来好朋友的作业本进行抄袭,甚至还让这位朋友帮助自己写作业,他认为这是好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

情境三:在公布考试成绩之后,学生因为自己朋友的成绩远远高于自己,于是开始联系其他同学疏远这个朋友。

情境四:因为班上某个学生的家境比较贫寒,穿着也比较简陋,所以某一名学生联合其他的朋友霸凌这名学生。

如上,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了与大家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同学之间相互交往的情境,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联系自身的交友情况,思考自己是否存在与情境中一样的或者相类似的交友行为,而后展开多元化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继续带领学生综合学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从而意识到以上情景中出现的交友行为都是不正确的,从而科学合理地审视自身的人际交往情况。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交友观念,明白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学会以科学的方式去解决人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真正意义上的达成对本节知识内容的深度理解及迁移应用,最终实现“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的生成。

引领质疑释疑,创设问题情境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注重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引领学生质疑、释疑,为他们创设问题情境,引领他们结合相关问题展开多元化的思考及探究,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及素养,引领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自主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基于此,初中道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立足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多元化的交互,让他们在分析及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实现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获得综合性的全面发展。以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在《做守法的公民》一课的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完成对本节内容的预习及探究后,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问题,引导他们针对问题展开探究。

问题一:受特殊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有人在网上大肆宣扬,引起众人的恐慌,使得大家纷纷囤菜、囤粮,这种行为是否违法?

问题二:过完年后,很多学生积攒了不少压岁钱,他们便利用周末时间去赌博,虽然赌资很小,但这种行为属于日常娱乐行为还是违法行为呢?

问题三:有人认为拨打119或者110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于是他们便联合一群朋友一起拨打119或者110,这种行为违反法律吗?

问题四:有一名顾客在走出超市门口时,警报器突然响起,返回超市再次走出去,警报还是响起来了。这时超市保安对这名顾客的背包及全身进行了搜查,但没有找到东西,于是让其离开。你觉得保安的行为违法吗?这名顾客是否有权起诉超市呢?

如上,教师立足学生对教材的预习及探究,给学生设计了四个十分具有考究价值的问题,请他们根据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来回答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及合作的方式,经历思考问题及知识延伸的过程。基于以上学习活动,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中涉及的相关知识内容,以加深学生的思考,使得他们能够在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内容的创造性理解,以此实现对知识的综合认知。

彰显学生主体,创设互动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相应教学手段创设互动情景,引领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实践,以此来达成自身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探究及分析。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开展情景剧表演、课堂辩论、游戏等活动。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引领学生展开多元化的互动,让他们能够从多个不同的维度着手实现自身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探究及应用,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以此帮助他们的思维实现从低阶向高阶的迈进,最终实现高效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打造,充分落实“双减”理念,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以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绽放生命之花》一课为例,教师结合学生们都很关注的问题设计辩论话题,如“是否只有努力读书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请学生结合自身的思考展开辩论。同时,鼓励学生先结合教材内容,收集与辩论话题相关的材料及案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辩论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及看法。在开展辩论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建辩论小组,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辩论,模拟真实的辩论赛场。在学生完成了多种形式的辩论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和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活出生命精彩”的内涵及价值,懂得不管做任何事情,只要是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相关,都能够展现自身生命的精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基于对本节课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属于自身的生命精彩,多维度地阐述生命的意义及内涵,以此达成对学生的有效教育。总的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要实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层次感悟及体会,就应该立足于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实践探究活动,展开多元化的互动,在交流、分享中获得真切感受,达成对知识内容的深度解析,最终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态度及情感价值观。

结合时政热点,创设思政情境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尝试通过联系时政热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思政情境,引发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并尝试利用所学知识解析相关热点,做到学以致用,逐渐提升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相关思政情境中获得对学科知识的深入解析,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教学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创新驱动发展”这一单元为例,教师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创新的价值与作用,可以为学生展示近几年国家在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例如,为学生展示2022年中国科技创新的一系列成就:“墨子号”地表量子态传输达到了1200公里,“中国天眼”发现了唯一一例重复快速射电暴,世界第一列环沙漠铁路开始运营,“夸父一号”开启了对太阳的探索等。以此为基础,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为学生展现中国与世界共享科技成果,及将其运用于解决气候变化、能源、环境、农业、健康等领域的具体案例。例如,中方调用多颗卫星进行过境成像仿真,参与委内瑞拉的抗洪救灾活动;宁夏大学科研团队将智能风光互补节水灌溉技术运用于卡塔尔沙漠的草坪灌溉中,等等。借助这些社会案例,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创新科技的发展,并从中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真正意义,体会祖国的大国风范,形成家国情怀。

巧用情境创设,助力“双减”道法高效课堂的注意事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借助情境创设,打造基于“双减”政策下的高效课堂时,应该注重通过以下两个方面不断优化教学情境的创设。

一是教师应该保证创设的情境主题鲜明、内容连贯。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时,教师应立足教学内容,遵循整体性原则,科学合理地创设适宜的情境。同时,要契合情境展开深入思考,确保创设的情境具有趣味性、连贯性等特征,符合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及发展需要,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其中,在情境的引领下展开多元化互动。这样才能确保整个情境围绕特定的教学内容,引领学生展开深层互动及实践探究,达成他们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创造性理解及感知,让整个课堂教学彰显“高效”的特色与理念。

二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應注重确保创设的情境能够契合教材内容,为教学目标而服务。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充分遵循针对性及统一性原则。要能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解析教学内容,而后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启发和感染,整体提升自身的知识理解水平及理解深度,帮助他们参与知识生成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这样的情境引导下,学生也能够主动思考,不断提升综合性思维;能够结合自身所学进行反思与总结,达成对知识的深层探究,剖析知识的本质及内涵。这样的课堂教学更能彰显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带动和引领学生获得深远发展。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充分立足“双减”的政策与理念,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不断推进教学的深入,让道法课堂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对此,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水平,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引导学生展开对知识的多元化探究,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完成对知识的全面建构与多元化补充,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同时,能够熟练地运用习得的理论知识完成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活动,整体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带动引领他们获得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综合性探究。基于此,教师在初中道法课堂上要综合审视课程教学,在充分认识到情境创设对建构高效课堂价值的基础上,能够积极创设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互动情境及思政情境,从多个不同的维度着手来落实情境的创设,借此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打造“双减”高效课堂。

猜你喜欢

所学创设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非所学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