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的大单元教学实践之路
2023-10-23徐瑶庞言刘安琪
徐瑶 庞言 刘安琪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崔允漷在《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一文中指出大单元教学有三层内涵:一是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倡导大概念、大任务、大观念与大问题的设计,以此来改变教师的格局;二是针对许多教师只关注知识、技能与分数等,而忽视学生能力、品格与观念培养的问题,应着眼于全面育人的“大道理”;三是从时间维度来看,大单元教学有利于教师正确理解时间与学习的关系,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观念。实践证明,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有助于学校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基于此,为了不断提升农村小学整体育人质量和水平,北京市昌平区上苑学校尝试开展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旨在以大单元整体教学为途径,不断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以推进教育优质资源的均衡发展。
◎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与探索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注重在教学中渗透结构化意识,通过开展单元教学,将教学内容串联整合,在提升整体教学高度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思维框架。
前期准备—单元整体备课
《角的初步认识》是北京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教师在授课前对单元整体内容进行了分析:该单元包括角的初步认识和探索规律两部分内容。其中,“初步认识”部分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角,并且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结合数学书封面、画框面和地板砖面上的角,认识直角;通过直角和锐角、钝角之间的大小关系,认识锐角和钝角。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知识,能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探索规律”这部分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数线段、数角、数三角形的方法,培养有序观察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过程说明—单元整体教学
学生在一年级就初步认识了正方形、三角形,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四根相等长度的小棒,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摆放,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先请学生用四根小棒摆成一个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会根据经验摆放出正方形;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拿掉一根小棒,并追问是什么图形,学生基于已有知识回答是三角形;教师请学生再拿掉一根小棒并继续追问是什么图形,学生便会对此产生疑问,教师则顺势引出教学主题。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还能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在正式教学环节,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中的角”逐步提升为“数学上的角”。在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角的特点的认识,教师又安排了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的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的体验,了解角的特征,同时引导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初步了解了角的基本特征后,教师让学生尝试动手画角,并选择特殊角让其进行大小的比较。在此基础上,教师借助“活动角”这一学具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进行角的对比,再通过比较、讨论、交流等环节,使学生认识角,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对于角的分类的教学,教师则选择在学生对角有了初步认识后,借助三角板帮助学生进行区分。
最后一个教学模块是探索角的规律,在学生掌握了角的基本特征后,教师出示“从一点引出四条射线,形成三个基本角”的图片,供学生观察并提问:图中有几个角?学生开始只是没有规律地数角,结果得出的结果都不相同。教师顺势追问那学生有什么解决办法,最终他们经过讨论总结出要有序数角,这样才更容易发现规律。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学生一起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过程,收获了宝贵的学习经验。
跟进策略—反思与提升
结合农村学校学生的学情及特点,教师开展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对备课、授课及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整体考虑。但由于是首次尝试单元整体教学,在有些教学环节和过渡上还不是很熟练。但单元整体教学,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联系起来并加深理解,相较于传统教学更具有连贯性,学生的学习热情、动手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总结能力更优于之前的教学模式。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积极地运用单元整体教学开展课堂实践,逐渐提升教学水平及实效,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链,让学习过程实现由点到链再到网的发展。
(文/ 徐瑶)
◎ 农村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之我见
单元内容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艺术之美”为主题,单元培养目标为借助想象,感受与表达艺术之美,共编排了三篇课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了音乐、绘画、戏曲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折射出了艺术的魅力。其中,《文言文二则》一课由两篇文言文组成:《伯牙鼓琴》表现了音乐艺术的魅力和朋友间的真挚情谊;《书戴嵩画牛》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月光曲》一课讲述了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京剧趣谈》介绍了马鞭、亮相等戏剧知识,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单元编排从个人才艺、手工制作、劳动技能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艺术元素出发,诠释了教材编者从儿童视角对艺术之美的解读。
学情分析
农村学校学生生长在农村,受到所处环境影响,很多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存在读书少、书写差等问题。基于此,本单元的“艺术之旅”主题及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距离,由于知识背景、审美能力和品鉴能力的不足,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通过学习前测了解到:班级90%的学生对艺术有初步了解,如学习过跳舞、打架子鼓、吹竹笛、陶笛等,但是对于艺术的魅力和艺术带给人们的好处,没有体会,也不理解。
基于學情分析,为增强学生对艺术之美的感受,教学该单元时,除了借文字带领学生展开想象,还要借助课后资料袋、“年级阅读”、古琴视频、京剧视频等资源,尽可能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从多角度展开想象,丰富审美体验。
学习任务
教材是学习资源的主体。教师只有依托教材,将教材内容以单元或更大单元的形式进行梳理、整合,才能确立“任务”主题。同时,教师要积极创设多种学习情境,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体验,完成“任务”。以教学该单元《文言文二则》一课中的《伯牙鼓琴》一文为例,我坚持以单元任务驱动为统领,专注于文本教学的同时,尝试采取多种举措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知音情,进一步走进中华传统文化。
读通古文,感知知音。一是回顾方法,了解故事。要求学生在课前预学环节,借助注释、插图初步感知故事内容;课堂伊始,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送别诗,感受古人之间的情谊;进而,带领学生开启艺术之旅,一起走进中国古代艺术馆,了解知音故事,感受知音情誼。二是朗读故事,聚焦难句。学生通过预学了解到本文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动人故事;在小组探究中,学生结合注释、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通过再次朗读,将文章读得有韵律、有情感。
畅谈知音,理解之心。初读后,教师出示“是什么让伯牙和子期如此默契”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深入理解文中“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这句话的意思,明白知音首先要心意相通或知心,就像文中伯牙心里想的子期都知道。
想象画面,领悟知志。一是想象画面,补白理解。在学生理解了知音就是知心的道理后,教师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伯牙的琴声悠然响起,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巍峨的泰山之巅,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对此,学生通过交流认为他好像看到了高大巍峨、气势雄伟的泰山。此时,我顺势出示泰山的图片,帮助学生感受绵亘蜿蜒、巍峨高耸的高山,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补白,感受无论伯牙弹到什么,子期都能听懂他的琴声,从而感受两人间“知我所知,解我所意”的情感。二是字理学习,理解“志”字。通过“志”的字理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志”就是心所去往的地方,从而理解知音不仅要知心,而且子期还明白伯牙的志向。三是师生对读,志同道合。师生对读第二三句,教师顺势小结:看来,子期由衷赞叹的不只是琴声,更是伯牙的志向和胸怀啊!此时,学生理解了知音不仅要心意相通,也要志同道合。
组合阅读,知音情深。一是资料引入,体会情谊。教师适时提供相关拓展资料,使学生通过资料阅读更加理解伯牙和子期彼此间的心意相通、志同道合。二是破琴绝弦,感受知音情。请学生根据查阅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全班交流:伯牙在子期的坟前伤心欲绝,因为唯一能听懂琴的子期已经死了,继续弹琴还有什么意义呢?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了。
知音文化,艺术魅力。教师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播放“古汉阳伯牙和子期高山流水识知音”的传奇故事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这个知音故事感动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心有灵犀、心心相印的中国人,这个中国特有的知音文化也已经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血脉,从而引导学生理解知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也是中华民族基础的文化符号。
(文/ 庞言)
◎ 以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
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围绕主题(专题、话题、问题等),对教材等教学资源进行深入 解读、分析、整合和重组后,进行结构化组织,形成互相连接的完整教学单元。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基于已有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因此,以英语学习活动观践行农村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还可以为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奠定基础。本文以北京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5的单元教学为例,探索以学习活动观开展英语单元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语篇,体会多元文化,激发爱国情怀。
本单元的主题为“Travel around the world”,属于“人与社会”主题。单元共包括三个语篇、四个课时,内容涉及世界板块以及世界部分英语国家的基本信息。教师在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单元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析本单元文本、体会单元育人核心概念,提出了以下三个单元目标。一是学习理解方面,能够朗读所学国家、首都、城市、七大洲的名称,能够正确朗读东、西、南、北的方位单词。为达成此目标,学生需要通过朗读、分角色演绎课文,完成课堂任务。教师则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二是应用实践方面,能够运用所学介绍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基本信息,包括国家名称、城市名称、首都、所属于哪个州、国家或城市特点、地标、景点、方位等信息。为达成此目标,学生需要基于对所学知识的整理,绘制介绍国家信息的表格或思维导图。教师则需要通过课堂提问和学生绘制的表格或思维导图,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情况。三是迁移创新方面,能够运用所学制定个性化旅游路线,并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为达成此目标,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制定个性化旅游路线,内容包括旅行目的地,目的地的首都、标志性城市,国家或城市特点,地标建筑及景点,特色及出行方式等相关内容。教师需要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设计的旅行路线计划进行评价。
本案例中,教师围绕单元主题,对单元内容进行深入研读与分析,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在此基础上,遵循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从学生兴趣出发,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进行单元设计,整合单元内各板块学习内容,注重在主题意义和语篇内容之间建立关联,不断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所学语篇的理解和思考与语言的真实运用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实现课程育人。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国外一些国家的基本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使他们加深对他国的了解,并提升对主题探究的兴趣。同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学习逐渐形成语用逻辑、提升语用能力,实现在向外传播本国信息时可以从多方面有逻辑地进行介绍,推动个性化的语言输出。此外,有意识地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坚定学生的爱国信念,使他们能够初步从多角度观察和认识世界、看待事物,有理有据、有条理地表达观点。
总之,新课标明确提出英语学习活动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和重要途径。小学英语教师应积极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有效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文/ 刘安琪)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上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