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多维课程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2023-10-23孙俊红沈振霞耿国娥门赟郑丽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5期
关键词:导图绘本劳动

孙俊红 沈振霞 耿国娥 门赟 郑丽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小学深入实施“多维教育”,基于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多维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研究与实践”扎实开展研究,学校、家庭、社会多维参与综合化实施,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整合、重构、创生了学校“多维课程体系”的五驾马车,即德馨课程、智慧课程、健康课程、美艺课程、行知课程五育课程。梳理出了可操作、可复制的课程实施路径及丰富的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时代领跑者”。

【本栏目所涉及文章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多维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20ZC153)的部分研究成果。】

德馨课程:英语绘本课程开发下的情感渗透策略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小学非常重视多维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依托多维课程中的德馨课程,学校开发并实施了小学英语绘本校本课程,有效扩充了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语境与语言、多样的题材体裁,同时在传递文化意涵,引领价值取向,促进思维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提升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在实际绘本教学过程中却出现了以下问题: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不够,缺乏挖掘情感因素的意识,教材解读中忽略内在情感因素,缺乏针对情感渗透的问题设计等。本文初步探索了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情感渗透的教学策略,有效解决了小学英语绘本中重知识、轻情感的问题。

主题引导策略

绘本故事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教师要围绕主题进行情感教育,让学生对故事信息产生无限期待和丰富想象。在主题引导过程中,通过初步感知—体会情感—自我反思三个环节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是在初步感知环节,要从主题语境的解析入手,了解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教师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绘本内容,从绘本中挖掘有利于情感培养的内容,如对生命的理解、对环境的保护、对亲情的思考、对友情认知、对社会的认识等。二是在体会情感环节,教师可让学生结合文本结构,利用绘本中的插画,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即如何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突破思想局限,在情感变化中形成优秀品质,从而强化对绘本主题的理解,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三是在自我反思环节中,再次明确写作意图,即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以及创作目的是什么。这时需要教师把教学的重点集中在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上,因为只有当学生了解了作者的创作目的,他们才能够理解作者的想法,进而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图片审美策略

英语绘本中图片的组成元素有线条、构图和色彩等,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借助这些元素,体会作者的意图以及想表达的情感。一是英语绘本中的线条会给人产生不同的感受,表现出一种心理和情感的效果。例如,北极星分级绘本 Fox and Mother Hen (狐狸和鸡妈妈),整本绘本的线条简洁,构图方式多样,色彩艳丽。在最后一页,当鸡妈妈手持棍子对狐狸说出“Let my chicks go(放开我的小鸡)!”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鸡妈妈和狐狸的表情,虽画图线条简单,表情却很到位。并请学生模仿鸡妈妈的语音语调及动作,体会鸡妈妈对鸡宝宝的爱以及狐狸的害怕、恐惧之情,最后鼓励学生猜测故事的结局,从而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二是构图在英语绘本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影响着绘本画面的视觉效果,而且能将绘本中的情感和主题紧密联系起来。恰当的构图使画面更具表现力,能深化主题和丰富感情,能让绘本更富有节奏感。三是色彩主导着绘本的情感变化,作者常用色彩在英语绘本创作中表达情感,带给读者更加直接的情感表达。不同的色彩往往代表着不同的感情色彩。绘本的色彩不仅能够引发读者的视觉审美情感,而且对读者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多媒体创设情境策略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声音、视频等方式直观创设绘本阅读情境,这些视频图文并茂,能生动有趣地展示文本内容。引导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通过亲身感受,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更好地实现思想品德的熏陶。一是利用声音创设情境。通过声音创设与绘本情节相关联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理解、體会。二是借助视频创设情境。比如,在教授多维阅读第六级Living in Space(在太空生活)时,老师主要运用视频与音乐的结合,制作了精美的太空生活课件,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体验到了宇宙奇妙的美,学生对太空生活产生浓厚的兴趣,体验到了宇宙的奥秘,促使学生产生对宇航员职业及太空探索的兴趣。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课程作为学校德馨课程的一部分,是对学科课程的有效补充拓展,情感的有效渗透增强了英语课堂的情感张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教师重视绘本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整合,不仅提高了自身解读及挖掘绘本的能力,还有效结合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提升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品位,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文/ 孙俊红)

智慧课程:创意思维导图作文课程的开发及实施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小学依托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多维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研究与实践”,整合、重构、创生了学校“多维课程体系”的五驾马车:德馨课程、智慧课程、健康课程、美艺课程、行知课程。特别是“智慧课程”作为学科课程的有效补充拓展,旨在让不同需求、不同爱好、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提高能力,培养乐学向上的品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引进了思维导图这种创意思维工具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支架,开发了“小学创意思维导图作文课程”,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学,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提高了作文教学的效率,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提升了学生习作的水平,也让课堂充满了“智慧”。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优势

一是创意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素材选择能力。科学选材是作文创作的前提和条件。在学生阅读习作要求之后,我们帮助学生提取习作要求中的关键词,然后以关键词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进行发散,以此提取出学生脑中存储的信息,形成分支,并提取出分支的关键词,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材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形成正确的写作认知。二是创意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构思能力。构思是学生在习作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轨迹。从文章的表达来看,结构是思考的呈现,是文章的骨架。一般来说,如果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立意,它也需要有一个合理和清晰的结构去呈现。整体构思能力是一种习作前需要训练的能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学生从逻辑的角度去完善文章的结构。三是创意思维导图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了文章的提纲,接下来学生需要依据提纲来填充内容,进行细节描写,使作文更具有表现力。对于小学生来讲,大部分的写作技巧是很抽象的。用思维导图恰恰可以将抽象的技巧通过可视化的图形呈现出来,促进学生对于作文技巧的掌握。

創意思维导图应用于日常习作训练的操作策略

思维导图除了可以帮助学生选材、构思,还便于教师对于学生日常作文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将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迁移,达到启发学习、清晰思维的作用。

一是利用圆心图解决学生不会审题的问题。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如果能够审准题眼,就等于抓住了习作的要求。如果在审题的阶段出现了偏差,即便是后面的结构再清晰,描写再具体也无济于事。采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教师可以有意识培养学生在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通过阅读题干或者材料来找到其关键词,而这个关键词,就是思维导图的中心主题,作文的选材、内容、描写都必须围绕中心来写。二是利用气泡图解决学生作文内容过于分散的问题。思维导图作文教学中,当需要具体描述事物的多种性质和特征时,常采取气泡图的方式。用于作文的气泡图就是围绕着作文的中心,发散出多个气泡来帮助学生描述人物的品质或者事物的特征。三是利用树形图解决作文没有亮点的问题。通过思维导图的学习,学生们会意识到修辞手法、句式等对作文的重要性。但是作文并非简单地将口语转化为文字,单用叙述的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单调乏味,就像记流水账。小学作文是学生接触写作的开始,很多孩子意识不到运用修辞可以很好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采用树形图思维导图进行训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四是利用括号图解决习作详略不当的问题。从括号图的表现形式上看,可以很明显地发现,括号图所表现的是“一对多”的关系。其中,“一”是指一个事件整体,“多”是指从属于整体的分支,并且这些分支根据自身的内容,还可以独立发散出属于它自己的次级分支。当学生用括号图为作文列出提纲后,想象中的详略和真实中的详略一下子就很清晰了。

综合来看,思维导图使用文本、线条和图形的组合来显示学生对作文的想法。它的绘画过程调动了学生的全脑思维,并符合脑科学理论。思维导图的不同特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拓宽思维范围,并改变学生无话可说的状况。思维导图整合了学生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遵循逻辑进行表达并从整体上把握构思,提升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也让作文课程成为真正的智慧课程。

(文/ 沈振霞)

健康课程:舞动室内操 健康心飞扬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是孩子身心发育的敏感期和技能获得的重要窗口期,在这个阶段让孩子增加体育锻炼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定。“室内操”是根据省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多维课程综合实施的研究与实践”而开展的健康课程,提高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实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体育锻炼的新模式,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健康课程。

课程的内涵及目标

室内操,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在室内进行的体操运动,不受天气、场地等外界因素的影响,随时随地开展的运动课程。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选择动作由舒缓到动感的室内操,难度小,容易掌握,可以让同学们在做操的过程中起到运动锻炼、增强体质的效果。做操的背景音乐都是一些耳熟能详、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流行歌曲,这让我们的校本课程更加生活化,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室内操和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室内操校本课程的开展,学生充分利用课间或课外活动的碎片时间,跟着音乐活动起来,放松身心,锻炼身体,提高学生日常体育活动的参与率。课下同学们不再是进行单一的读书写字,或者玩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追逐打闹游戏,室内操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想让室内操动作整齐划一,同学们就要默契配合,因此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室内操展示评比活动,让学生有更强的集体荣誉感。学生一系列的变化,无形中对班级管理工作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一举多得。

课程实施策略

一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从网上借鉴了很多室内操视频,选取了一些适合学生的作品,然后对基本动作做了些适当改编。室内操融合头部运动、上肢运动、跳跃运动等,运动量适中,动作简单,新鲜有趣,节奏明快,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教师示范法、指导纠正法,注重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三是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法、交流提升法。为了保证学生动作的规范性、熟练性,我们还在班级群启动运动打卡,坚持锻炼,坚持学习。四是校外拓展,家校联合,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我们的课程是每周三、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进行。课堂上的精彩瞬间,我会及时拍照,录制短视频发送到家长群,让家长更加了解学生的在校生活。学生回家后也当起了小老师,一招一式教得有模有样,家庭聚会展示一段,社区舞台也来亮相,孩子们精彩的表现让欢快的室内操飞出了教室,融进了生活。五是课程评价方法。我们采用星级评价法,分为个人星级评价表和期末综合评价表。第一,评价重点突出过程性。老师对学生在每周健康课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及时做出反馈,根据学生综合表现分发小奖贴,集齐10个小奖贴兑换小奖品,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性。第二,评价形式注意多样性。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第三,评价内容强调全面性。从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打卡情况、动作规范性、自己的情感体验等方面写成激励性评语,鼓励学生。六是课程成果展示。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们在班里举行室内操比赛,建立一个同学之间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如个人赛、小组赛、男生女生PK赛等,表现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同时邀请家长进课堂欣赏学生风采,感受孩子成长。

生命在于运动。室内操课程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健康,还改造了孩子们的心智,促进了家校沟通,让我们的孩子更聪明、更快乐、更幸福!未来,相信我和孩子的课程之旅会越走越远,孩子们的健康之路会越走越宽。

(文/ 耿国娥)

美艺课程:多彩美术课程 培养多元艺术人才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小学“多维课程体系”中的“美艺课程”,承担了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任务。“美艺课程”不仅丰富了美术的教学内容,还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尤其是美术课程中的撕刻画,它是一种以剪纸和版画为基础的一种特殊的造型艺术。在教学中,探究撕刻画现状以及实施情况,让大家认识到撕刻画的魅力,促进撕刻画学习在学生成长中发挥作用,构建富有特色的学校美艺课程。

撕刻画课程研究现状

撕刻画既可以表现版画和装饰画特色,也可以同剪纸技法相融合,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画种。将撕刻画融入美术课程,其剪纸元素充分地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乡土资源能使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现代媒材技术的使用,让撕刻画的形式更加多样,版画、装饰画、镂刻等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实现。我校重视美艺课程的开发,学校的省级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多维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中将撕刻画引入课堂,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成立了研究小组,召开专题研讨会,举行公开课,对全县美术教师进行推广培训,参加全市艺术工作坊展览等一系列活动,积累了丰富的课程经验,丰富了学生美术实践活动。

撕刻画的教学实施

一是学会欣赏,增强图像识读能力,培养提高审美感知。学会图像识读,首先学会欣赏画。通过多种形式欣赏多样的美术作品,提高欣赏水平:读懂颜色、线条;读懂图案与符号组合的美感;感受撕刻画技法撕、刻、点带来的画面效果。在教学中从低年级开始训练,到中高年级慢慢适应,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网上或其他地方进行自主学习。其次要学会感受作者的情感,学生站在创作者的立场去感受图像,才能真正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意义。

二是因材施教,丰富活动形式,提高美术表现能力。美育在素质教育发展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学校要打造特色教学,课外小组、特长训练、美术课程必不可少。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不同把学生分成入门、训练、提高三个层次,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他们在自己的能力之内一步步地达到技能的娴熟。活动形式也因为美术学科媒材的多样化而变得多种多样。

三是融合乡土媒体资源,让创意实践更有特色。乡土媒材贴近学生生活,更易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环境资源、图片、建筑等媒材开发教学内容,如家乡的土特产、家乡的独特建筑,通过实物或者图片不仅使他们觉得生动有趣,而且能重新发现家乡的美。其次,还可以将沂源乡土特有文化融合到美术教学中,如沂源的面塑、葫芦画、剪纸等非文化艺术的传承等对原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结合地方文化特色,发掘教材中的内涵,将教材与乡土文化有效整合,创作出更多富有乡土特色的作品。

四是渗透不同文化的内涵,提升文化理解。撕刻画中的剪纸技法有着非常浓厚的民间特色,常常表现得极其夸张。而法国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却有不同,形式凝练、概括。正是因为文化的不同造就了艺术的多彩,所以在绘画表现时要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人文性。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绘画的优点,渗透到撕刻画教学中,让我们的作品既富有传统剪纸艺术的魅力,还具有版画甚至装饰画的美感。让学生感受到中西文化魅力,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欣赏能力。

美术课程群落的形成

现阶段,在撕刻画课程的带动下美术老师们还根据自己的特长或兴趣优化内容组织形式,开设石头画、葫芦瓢画、瓶子画、中国画、剪纸、刮蜡画、水粉畫、版画、儿童画、线描画等学习内容,开发《水墨飘香》《妙剪生花》《根植乡土、与美同行》等多个美术课程,形成以撕刻画为主的美艺课程群落,丰富学生美术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学校艺术特色课程图谱,有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文/ 门赟)

行知课程:开展劳动教育 弘扬劳动精神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实施主体,劳动教育的落地需要学校课程系统地有力推进,创设真实情境,开展以项目化学习为基础的劳动教育课程,确保校本化、稳定化和常态化实施。我校贯彻落实国家加强劳动教育的要求,立足于自身发展情况,依据学校办学思想,自主整合资源开发了适合学校自身特点和符合办学条件的“多维课程体系”的五育课程,其中,“行知课程(劳动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劳动者的光荣,珍惜劳动成果,感恩劳动者的付出,弘扬劳动精神,传承中华美德。

整体建构:劳动教育资源项目化

一是形成项目主题。要落实劳动教育,学校需结合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情境及已有基础,整合相关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发形成自己的劳动教育项目。学校可采取结合国家课程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结合校园生活、结合自然发展规律的“四结合”策略,同时把握学科融合、家校联动等原则,进行梳理与选择、分析与决策,形成结构式、系统化、长程性的劳动元主题,如语文劳动与写作融合。二是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劳动课程。项目化学习强调课程与真实世界的联系,提供给学生具身的学习体验,通过项目探究的方式,使学生进行知识的自主建构。结合课程方案设置,基于学生生活和发展需要,项目式学习面向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充分利用校园环境优势,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得到正面的“价值体认”。学校的劳动课程架构遵循新课标要求,主要围绕着学校教育劳动、家庭生活劳动和社会实践劳动三个维度来实施,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四大劳动素养。三是设计劳动任务群。通过项目式学习开展学校特色劳动实践活动,应重点关注学生在自理劳动、生活劳动、种植劳动等实践活动中的具身参与。对此,我们尝试设计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

小学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的实施

一是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劳动任务。我校开展以“劳动·探索·获得”为主题的劳动教育项目化课程,融合科学与技术,引导学生体验“在劳动中获得幸福”。课程按年级分层设置适合不同年级的劳动教育项目及评价体系,依据日常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产性劳动三大板块的不同类型,分别设计不同的项目学习主题,并依据各年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学段制定学习要求和劳动素养发展目标。二是架构项目目标,明确劳动价值。项目化学习是通过解决驱动性问题,促进学生真实劳动和深度学习,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促进其持续思考、自主探索。低段学习以培养劳动兴趣为主,中段学习强调劳动技能的学习与培养,高段学习则突出问题解决能力,主张在劳动中培养创造性思维。分步实施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种植劳动、公益劳动,引导学生通过劳动课程体验生活、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三是提炼项目主题,确保劳动实施。项目化学习是一种包含知识、行动和态度的实习实践,对学生如何参与实践进行设计,确保目标明确、方法科学、便于操作。四是做好成果交流,凸显劳动价值。劳动教育项目化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动手实践中获得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及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认”。在项目结束阶段,教师可组织学生集体回顾完整的劳动经历,交流劳动成果,感受劳动的价值所在。

实施多维评价,体认劳动价值

我校劳动教育构建了小学劳动教育多元评价体系,包含了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使评价体系客观反映学校劳动教育状况、学生劳动素养发展水平等,把劳动教育评价指标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价的主体包括学生个体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评价量表的设计能够快速帮助不同评价主体掌握评价的方向,且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融合起来。

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主动性的项目化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高阶思维带动低价思维,学生的劳动热情被大大激发,劳动素质得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也得以逐步形成。“行知课程”的开发是我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一次初探,我们将不断反思总结并修订,为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不懈努力。

(文/ 郑丽)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导图绘本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烃思维导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绘本
绘本
绘本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