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2023-10-21胡世平程颖李修宇
胡世平 程颖 李修宇
摘 要:本文以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课程为例,探索高职专业课程中进行专业技能培养和价值引导的教学方法。结合课程定位、教学内容,依托课程每个学习情境内容特点进行思政设计,全力构建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渗透到章节中,做到培根于无形、润物于无声,探索出一系列的有温度、有广度、有深度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为“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课程”专业课程思政设计提供了相关思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课程思政 电机 实施路径
1 前言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及教师发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开展了许多实践育人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2]。但在教學实践中专业课程里注入思政元素,找到契合点,依然有诸多困难。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社交的多元化,精神文化的丰富性及知识结构的多维性。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单一捆绑式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需求。如在专业课程中生搬硬套思政课程,往往会引起学生没兴趣、抵触情绪,适得其反,造成专业课程也没有上好[3]。课程思政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具体课程具体分析,要抓住新时机将新时代主题贯彻专业课程中去,要利用新形势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世界的发展。课程思政强调主战场和主渠道,结合具体专业课程在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
2 整体设计
2.1 课程定位
“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课程产生于“新兴产业”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以立德树人为引领,将价值塑造和技术培养交叉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德技并修、技能强国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目前,我校将“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课程纳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有助于学生对新能源汽车“三大电”知识结构理解,也重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使得我校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立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实践,以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为对象,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正确的保养与维修,使用特点及评判指标内容进行学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全面了解新能源汽车,熟悉新能源汽车行业,喜欢自己的专业,进而更好的敬业。课程在设计上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确的价值规范,将其具体化、生动化的融入章节,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华民族复兴的事业中去,最终达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4]。
2.2 教学内容
“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课程采用的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李琼主编的教材共计十三章内容。电机是新能源汽车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电机部分是决定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好坏、使用寿命、负载能力等关键性指标。教学内容依据装备制造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参照智能新能源汽车 1+X 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模块要求。对标电机装配、电机性能测试、电机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等岗位需求,培养学生对各种主流电机的技术分析能力、对驱动电机系统工作过程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对电机及传动系统的拆装能力、对电机及传动系统的检修能力。结合培养方案,依托区域资源对本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探索与实践,在学生学习的思政元素方面进行深度开发,追求专业教育和价值塑造相统一。教学内容以“技能培养+价值引领”为核心,体现的是新兴产业中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讲好科技与人文知识,以通俗易懂的技术原理回应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领学生,给学生弘扬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3 课程思政的实施
本专业课程主要从十三个学习情境来介绍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以十三个教学内容作为课程思政载体,结合每个学习情景教学内容特点,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环节,积极运用适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将思政教育元素自然融入教学过程,在讲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3.1 学习情景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认知
思政设计:教师通过官方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展示讲解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汽车已成趋势,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超车”迅速崛起,引起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电机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学好过硬本领,投身产业报国的“家国情怀”。
3.2 学习情景二: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与传动系统
思政设计: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讲解电机驱动系统与传动系统的特点和技术参数,讲解技术成长规律:“打牢基础 →掌握流行→了解前沿”,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过程中要脚踏实地、打牢基础、积水成渊、高瞻远瞩。认识到只有自己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启发年轻一代应如何学习、研究技术,引导学生树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3.3 学习情景三: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思政设计:教师采用讨论式教学法,教师解读与新能源汽车有关的国家重要文件精神及观看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发展史视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和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社会现实、政策法规等分析成与败、得与失,让学生在进行讨论时了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史、中国汽车的发展历程,感悟时代的伟大,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3.4 学习情景四:功率半导体器件
思政设计: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出国内功率半导体器件需求旺盛,但国产功率半导体器件产能不足、性能较差等问题,整个行业对于国产汽车功率半导体器件的崛起开始抱以更高的期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了解民族企业要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5 学习情景五:功率变换电路
思政设计:教师通过讲解交流电与直流电的变换过程,通过观看原理视频《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功率变换电路》,讲解的功率变换电路核心技术,引导学生了解这个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历史,中国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既不封闭保守也不盲目自满,逐渐进入了国际竞争中行列。结合国际形势讨论关键核心技术在竞争中对企业的重要性。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社会责任感。以此教育学生,激发同学们科技报国的志向。
3.6 学习情景六:直流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思政设计:教师通过在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实践教学中,讲解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方法,通过观看视频《直流电机结构》《直流电机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勤学善思,开拓创新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直流电机模型。通过工作原理图的构建,引导学生细化课程重点、难點,掌握最新科学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7 学习情景七:无刷直流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思政设计:教师在讲授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时,通过观看视频《无刷直流电机工作原理》,讲解无刷直流电机与直流电机的区别,引导学生勇于摒弃“老办法”、开拓创新,无刷直流电机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是学以致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3.8 学习情景八:交流异步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思政设计:教师在讲授交流感应电机时,让学生了解是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交流发电机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交流异步电机模型和感应电机,培养学生的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不断创新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9 学习情景九: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思政设计:教师在讲授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与性能时,通过对比国内外特斯拉车载交流异步电机和比亚迪车载永磁同步电机的性能参数,讲解国际竞争和高端技术封锁的现状。拓展讲授我国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永磁同步电机的原因及技术优势。让学生了解我国所拥有的稀土优势,坚定技术路线,增强“四个自信”。
3.10 学习情景十:开关磁阻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思政设计:教师在讲授开关磁阻电机的驱动控制技术时, 通过观看行业专家学术报告视频,引导学生勤学善思、潜心向学,致力于技术研究,引导学生树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11 学习情景十一:轮边、轮毂电机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思政设计:通过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带领学生回顾“十三五”新能源汽车维修业的发展成就, 了解“十四五”时期新能源汽车维修业发展的趋势,轮边、轮毂电机目前理论不成熟,应用并不广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立足岗位服务国家发展的时代责任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轮边、轮毂电机的发展与未来趋势,小组汇报分享,让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树立科技报国志向。
3.12 学习情景十二: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更换
思政设计:通过项目导向教学法,让学生分组协同对校内教学车进行电机更换,将企业一线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案例引入课堂,再现各种环境下如何克服困难完成驱动电机的更换;讲解更换的方法和技巧以及成长为企业骨干人才的经历等,以此帮助学生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有担当的新一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6]。
3.13 学习情景十三: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的检修
思政设计: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如在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启动困难或者不启动的故障诊断与排除实施过程中,不仅要熟悉理论电路图,还要正确指认电路图模块对应实车位置,熟练掌握故障检修常用工具。避免学生纸上谈兵,眼高手低的现象。在操作过程中要首先做好安全防护,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准确诊断,最后顺利排除故障,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职业素养。
4 教学成效
“新能源汽车电机及传动系统拆装与检测”程思政的教学成效主要来自于教师情怀、课程资源、课堂设计,去感染学生、引领学生,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全面增强。课程思政灵活运用了多样化教学资源,虚拟仿真软件等新技术、新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锻造实践能力。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安徽全省乃至整个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企业,其中一部分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中流砥柱。
5 教学特色
校企共育人才模式,我校与蔚来汽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共同打造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产业学院。以校友劳模为楷模,丰富思政课程元素。学生职业技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实习拓展,注重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劳模育人实践,精心培育工匠精神。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德技兼修理念贯穿教与学全过程,将思政教育与教学相融合,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有能力、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形成专业课程思政互融模式,全面推进“三全育人”,落实劳动教育,加强体育和美育,树立工匠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基金项目: 安徽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2022AH052792)2022年度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教育教学研究规划课题(Azcj2022081)2021年安徽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1xdxtz008)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课程思政建设项目(2022KCSZ30)。
参考文献:
[1]王锋,潘梦鹞,甘俊旗.高职工学类专业课课程思政元素自然融入教学过程实施探索——以新能源汽车驱动控制技术课程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28):84-87.DOI:10.16070/j.cnki.cn45-1388/g4s.2022.28.019.
[2]敖亚.基于《新能源汽车使用与维护》的课程思政探索和实践[J].时代汽车,2023(08):56-58.
[3]冯淑慧.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推进的三重逻辑[J].职业技术教育,2021,42(16):35-40.
[4]罗龙江.职业本科《新能源汽车构造与维修》课程思政实施探究[J].时代汽车,2023,No.401(05):52-54.
[5]张菊霞,张启明.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应然之意、推进向度与实践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02):35-40.
[6]王静.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研究[J].时代汽车,2023,No.402(06):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