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元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
2023-10-21杨浩黎华
杨浩 黎华
摘 要: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是职教改革的方向,结合湖南省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和国内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深入开展了双元制校企合作的理论分析与现状研究,构建了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对于实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 双元制 教学模式
1 引语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创新发展的先导力量。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三五以来,湖南省在规划目标引导下,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与产业链发展,产业规模质量实现双增长。2020年湖南省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巩固发展应用电子等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因此,基于湖南省地方经济的实际需要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趋势,急需培养电子信息制造业高技能专业人才。而双元制校企合作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手段,是企业降低人才搜寻、招聘成本的理性选择[1]。
2 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内涵与理论分析研究
德國双元制职业教育在德国产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深入分析德国双元制教育以及国内部分双元制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2][3],案例分析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分析得出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主要内涵包含两个层面,其一双元指高职院校与企业的结合也即意味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二双元指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与企业招用人才相结合从而使得“所培即所需”。
从表1中可以看出,德国DH 双元制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并进行了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主动实践积极性提高;运用乌姆尔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长有9个学期,培训方案丰富,主要为实践教育,学生能够较快适应工作环境;德国的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的特点体现了企业作为主体参与、职业教育体系完备、在企业真实环境中实训和培养目标符合企业需求。而我国的职业院校都是依据自身优势,结合实际情况来开展双元制校企合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完善的法律制度和有效的政府参与能够保障校企合作模式的有效进行;校企合作办学充分考虑企业用人需求,培养目标符合企业需求,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实践学习,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快速适应工作环境;侧重实践培训,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的培训与突破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企业资金的投入和参与程度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3 校企合作模式现状分析
结合湖南省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特点与产业发展情况,对当前校企合作模式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含当前校企合作认同感、实训环境情况满意度、校企合作师资建设满意度、政府政策支持与激励满意度、学校对实训岗位的管理与指导满意度以及实训组织模式满意度等内容,按照五个不同等级分别赋值1、2、3、4、5分来调查校企合作的总体满意度,调查问卷共计发放500份,有效回收462份,有效率为92.4%,因此调查结果有效。从表2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模式层面总体满意度一般,其中校企合作认同感满意度在4分以上的占67.1%,说明对校企合作还是认同的;实训环境满意度4分以上的占50%,而校企合作师资建设满意度4分以上仅占25.2%,政府政策支持与激励满意度4分以上占19.9%,这两项满意度比较低,说明师资建设还需要加强,政府政策与激励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对实训岗位的管理与指导满意度4分以上的占49.5%,实训组织模式满意度4分以上的占47.2%。针对不满意情况,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人员、应用电子技术专任教师、部分参与校企合作培训的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归纳其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对双元制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受人为因素操纵的影响较大,随意性大,极大影响了合作效果[4];政府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待加强,部分政府只提供了政策支持,没有对其进行监督、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不深入,目前仍然是学校主导,导致缺乏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技能水平不高;由于学生流动性大,企业考虑自身利益,不愿在实训培训上花费过多的精力和金钱,也是导致双元制校企合作效果不满意的原因。
4 双元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基于上述成功案例的分析以及校企合作现状调查的结果来看,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院校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社会对校企合作也是认可的,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将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进行本土化转化是很有必要的。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性、专业性特点,考虑当前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制定了应用电子技术双元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制定主要从法律法规、政府、学校以及企业四个层面出发,明确了四方之间的责任与义务。相应的双元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框架图如图1所示。
在相应的法律法规层面,加快法律建设,2022年我国颁布了新职业教育法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却没有进一步明确企业参与教育与管理的权利。这一点要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法,在法律法规中明确高职院校以及企业在双元制校企合作中的责任与义务,不断强化校企双方的责任意识;在新的职业教育法中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作为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的社会地位,但是社会对职业教育并不认可,要消除我国特有的观念,需要不断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定位,在法律法规上完善职业教育的体系化建设[5];在新职业教育法中第二十七条提出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奖励,地方政府需要明确双元制校企合作的奖惩制度,为双元制校企合作提供法律保障 [6]。
在对应的政府职能层面,政府需要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积极构建应用电子技术校企合作政府平台;政府应当根据本省电子产业现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通过战略布局与发展策略来促进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政府可以设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专项基金,为校企合作建立相应的校企合作实训中心,对相应的实训中心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与保障。
在对应的高职院校层面,学校应当积极建立相应的双元制校企合作专门机构用以保障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在新的职业教育法第四十条中提到鼓励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与相关企业等建立合作机制[7]。职业院校应充分考虑企业需求,建立致力于培养学生实践性与理论性的课程体系,营造相应的校企合作环境;在新的职业教育法中也提到要打造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一点和德国的职业教育法一致,但是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并没有明确对师资的监督和管理。职业院校根据新职业教育法并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培养双师型人才,打造双师型职业教师队伍,建立师资促进发展机构对师资的建设进行监督和管理。
在对应的企业层面,企业应当承担起企业责任,投入经费加强对实训基地的建设,引入企业生产过程中实际使用的仪器设备,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训条件。同时选派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企业可根据岗位的实际要求,延长实训学时,强化实训效果。企业也要积极聘任相关学校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提供助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项目中来。
5 结语
文中通过德国双元制教育以及国内部分双元制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成功经验分析,构建适用于高职院校应用电子专业的双元制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对于推动湖南省地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借鉴与参考意义,并提高了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也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的发展。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专项项目““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下基于“宽基础,活实践”的应用電子技术专业教学标准的研究”(ZJBZ2021124)。
参考文献:
[1]刘 涛,余玉龙.德国“双元制”大学校企合作模式研究[J]. 职教论坛,2016(11):53-55.
[2]吴希. 双元制视角下泉州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研究[D].福建:华侨大学,2017.
[3]江育光.基于双元制的“三阶段”实践教学模式及保障体系—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4(2):97-100.
[4]吴健,刘国强,郭海军,李涛,杨哗. 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就业与保障,2021(24):188-190.
[5]何苗苗,董显辉等. 中德新职业教育法的比较研究[J].职教发展研究,2022(3):93-97.
[6]冉治霖,沙苗苗. 基于校企合作视角下德国“双元制”教育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借鉴[J].高教学刊,2021(06):104-107.
[7]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Z/OL].(2022-04-21)[2022-06-23].https://www.moe.gov.cn/ jyb_sjzl/ sjzl_zcfg/ zcfg_jyfl/202204/t20220421_620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