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2023-10-21张荣贵苏庆列刘国平
张荣贵 苏庆列 刘国平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的现代学徒制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汽车学院汽检专业新奇特二元制班为例,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理念,解决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改革瓶颈,促进福建省现代学徒制改革。
关键词:职业教育 双元制 教学改革
1 引言
2014年教育部提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向全国职业教育院校推广职业教育改革新舉措。为顺应国家职教改革要求,推动教学模式改革,福建省教育厅先后出台:闽教职成【2015】41号、闽政【2015】46号等文件,落实改革试点工作。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在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理念,联合人设厅等四部门共同出台(闽教职成【2016】10号文)福建特色的“二元制”改革试点项目。2018年开始招生试点,进一步推动现代学徒制在我省职业教育改革中取得新突破。
2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动了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校企一体、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学校按照企业岗位所需的综合技能,设置职业核心课程。以职业岗位为切入点,以工作内容为主线,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行业和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及知识体系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训,交替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体系以及职业技能[1]。
在教育厅的指导下,通过校企密切合作,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工作取得许多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制约试点工作的瓶颈,例如:
2.1 学徒身份流于形式
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的学生,大多数是统招入学,再按学生意愿组班。组班后,学生要签订学校、企业、学徒的三方协议,以此确定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获得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学徒基本工资和相应的业绩奖金。但协议大都留予形式,在实际执行过程,学生很难获得相应工资奖金,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无法落到实处,导致学生及其家长对现代学徒制存在疑虑,参与积极性下降。
2.2 企业顶岗实习时间短
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共同培养,突出企业顶岗实习对学生技能培养的重要性。而许多学校并没有意识到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或由于学生顶岗实习不好安排等影响,企业顶岗实习仍停留在以往的订单班合作模式,学生定岗实习时间大约5-8个月。企业指导老师大多数也没有将学生当学徒看待,依然采用原有放羊式的下企业实习模式,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学徒制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培养职业岗位所需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的要求,更无法实现学校与企业双元管理的初衷。
2.3 企业的参与主动性不断减弱
在试点过程,政府在现代学徒制工作的专项投入和政策扶持不够, 加之学徒学成之后,另谋高就现象屡屡发生,学生流失率高,部分订单班学生流失率超过50%,不仅给导致带来了经济损失还导致人才流失,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积极性[2]。汽车学院2015-2018年的现代学徒制订单班,80%的合作企业在组班一次后就没有继续合作的积极性。
3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色
“双元制”人培模式培养出大批高技术技能人才,为德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对联邦经济和社会的做出重要贡献。具体体现在: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和保证青年失业率维持在较低(7.2%)的水平上。双元制职业教育的五大特色:
3.1 订立教育合同
建立教育关系,订立教育合同是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起点,类似于工作合同,也是双元制教育体系的法律依据。从法律角度确立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工会和企业协会共同商定支付给受教育者的生活津贴数额,维护学徒的合法权益。
3.2 学校与企业“双元”管理
学校与企业相互协调形成学习地点“双元”,二者合作共同完成每一项教育计划,理论与实践的比例:在企业时间占70%和在学校时间占30%,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执行时间略有不同。
3.3 独立的职业教育考试模式
实施单独组织考试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多方利益相关者组成考试委员会,由手工业协会组建,考试委员会的构成包括: 企业 、雇员 、职业学校教师(政府部门)。共同组织期中考试和结业考试,保障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发放全国认可的职业教育标准和职业资格证书,如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和行业协会颁发的证书。
3.4 合格的职业教育师资
政府部门为公立职业学校提供财政支持,并对其开展的非全日制职业教育进行监测和监督。行业协会为教育企业提供咨询,为企业教师提供培训 ,对企业和企业教师进行评估、认证,确保其职业教育资格[3]。工作委员会监督企业教育的运行,参与企业教育标准的开发。
3.5 职业教育研究制度化
经济发展推动了国家对双元制职业教育标准的更新、开发和不断完善,促使职业教育研究制度化。
4 福建省二元制特点
2016年,福建省教育厅在总结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联合人社厅等四部门出台二元制试点文件,明确七个“二元”[5-6]:
4.1 构建以行业(企业)与学校二元主体,强调行业(企业)在实施“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4.2 落实学徒与学生的二元身份,明确试点企业培养对象为与企业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在生产一线的技能岗位新招聘员工、新转岗和岗位技能需要提升人员。
4.3 师傅与教师二元教学,由行业(企业)与学校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突出合作企业导师的责任,主干专业课授课要求合作企业全程参与。企业要遴选技术骨干和高级优秀管理人员担任导师,企业导师必须直接参与学徒70%以上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
4.4 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校企共同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适应企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4.5 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强化实习实训环节,学校、行业(企业)共同研究制订实习实训计划和教学大纲。
4.6 毕业证与职业资格证二元证书,职业院校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达到70%,学生双证率达到95%以上;
4.7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二元學制,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合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以上七个“二元”解决了
5 新奇特二元制试点
新奇特二元制试点班是由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联合新奇特车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申报,2018年成功入选福建省首批二元制试点项目。新奇特成立于2001年11月,经过十多年的市场探索,在国内汽车后服务市场逐步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经营运作模式。目前已拥有40多家大型的车业服务广场,遍布全国大中城市,并在这些中心城市开设了多家不同级别的专营店。新奇特的业务涉及汽车维修保养、美容装饰、音响改装、轮胎铝圈及汽车用品销售等领域,因此,在试点专业上选择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和《汽车营销与服务》两个专业作为试点专业。新奇特二元制试点班的运行过程如图1所示:
5.1 招生考试办法
由新奇特和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提出招生对象、专业、规模等需求,上报省教育厅。省教育厅、人社厅授权组织考试和录取工作。2018年,首批招收二元制学生分别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36人,汽车营销与服务33人。因招生对象为新奇特在职员工,学徒与学生的二元身份及其相关问题迎刃而解,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的各项权益得到了有效保护。
5.2 强化企业与学校二元管理
校企按实际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制定课程体系。企业100%参与主干专业课教学。遴选企业技术骨干和优秀管理骨干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企业导师承担学徒70%以上实践课程教学任务,极大提高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强化岗位技能操作训练,新奇特试点班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时间超过总学时的70%,实践技能均达到上岗要求,实现一毕业就上岗的职教改革目标。
5.3 完善企业与学校二元评价
如何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将现代学徒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的根本保证。现代学徒制开始试行时,曾提出校企二元评价,但由于企业指导老师选拔、管理和奖励机制不健全,企业评价大多是企业导师在学生已填写好的学生毕业实习手册相关表格上签字,然后盖上企业印章,就完成了企业的考核评价。这种留于形式的企业评价,不仅导致企业导师的责任心越来越差,也使得学生定岗实习的积极性受到伤害。在二元制改革中,企业选拔了合格的企业导师,学校出台《现代学徒制(二元制)教师管理办法》,明确了校企指导老师的奖惩办法,为建立以学徒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导师评价、企业评价为核心的学徒学业成绩评价考核机制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铺平了道路[7-8]。
新奇特二元制试点班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人才,真正实现校企双赢目标,极大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从2018年首批试点到2021年,新奇特车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四年参与该项目试点,已成为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连续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次数最多,培养学徒最多的合作企业,为推动学院进一步深化现代学徒制改革。
6 结语
现代学徒制以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突破口,而福建省的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正是在国家现代学徒制改革基础上,结合本地校企实际,同时借鉴德国双元制理念,推出的新方法。本文总结了新奇特车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试点的情况,阐述了福建省的二元制职业教育改革在现代学徒制改革中的积极作用,为后续现代学徒制改革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厅2018-2021连续四年福建省二元制试点项目。
参考文献:
[1]张荣贵,刘国平,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研究[J].木工机床,2022,(1).33-35.
[2]王志峰,浅析我国现代学徒制的优势、问题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24-27.
[3]李梦卿,余静,德国“双元制”大学的运行逻辑、机制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21,(9).26-33.
[4]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 推进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江苏教育,2012(27):59.
[5]陈炀,刘国平.福建特色“二元制”改革的可行性分析[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2(02):52-53
[6]刘国平,陈炀.“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14):33-34.
[7]蔡志君.福建省“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与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12):71-72.
[8]包晓晖,罗鹏.基于“二元制”的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2,31(01):8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