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不同方式治疗结肠粗蒂大息肉临床观察

2023-10-21刘卫华姜海波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尼龙绳电刀穿孔

刘卫华,姜海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 郑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郑州 450000)

结肠息肉有发展为结肠癌的风险,其检出“金标准”是结肠镜检查,有研究[1]表明,通过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切除结肠息肉能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较小的结肠息肉可直接在常规结肠镜检查中通过息肉切除术切除,而大息肉难以简单处理,有可能发生不典型增生等恶变,过去常通过开腹手术切除,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逐渐广泛应用[2-3]。结肠粗蒂息肉蒂部有较大动脉,息肉发展较快,体积较大,且切除后出血风险更大,因此结肠粗蒂大息肉的切除与常规结肠息肉切除相比更困难、并发症更多。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是在结扎前通过尼龙绳套索从蒂部结扎结肠息肉,再通过高频电刀将息肉切除,有研究[4-5]表明,该术式能降低术中及术后出血风险。黏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除术是通过黏膜下注射使息肉隆起后再用高频电刀切除,能一定程度上减少切除难度并避免高频电刀引起的热损伤。本研究比较两种术式治疗结肠粗蒂大息肉的疗效与安全性,为进一步提高结肠息肉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0月郑州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结肠粗蒂大息肉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肠镜检查确认存在结肠粗蒂息肉,直径≥2 cm,蒂部直径≥0.8 cm。排除标准:①病理结果显示息肉恶变。②合并其他器官严重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碍或长期服用抗凝药物。④临床资料不全。132例患者按术式分为观察组(内镜下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69例和对照组(黏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除术)63例。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术前检查,进行肠道准备、抑制肠蠕动等术前常规操作,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治疗,在内镜下确认息肉位置后,吸出粪水与黏液,置入尼龙绳套扎器,并调整尼龙套扎器套住息肉蒂基底部,收紧尼龙套扎器,观察息肉颜色变紫后(5~10 s)用高频电刀切除息肉。对照组采用黏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除术,内镜下确认息肉位置后,在息肉蒂部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肾上腺素混合溶液(1∶10 000)10 mL左右,观察黏膜明显隆起后用高频电刀切除息肉。2组患者切除息肉后均送病检,术后禁食1 d,流质饮食5 d,禁止辛辣刺激食物和剧烈运动,给予补液、预防感染治疗,若有便血需及时进行保守止血处理,必要时可采取外科手术止血。

1.2.2 观察指标 ①围术期指标:比较2组患者内镜下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排便时间、住院时间。②术后应激指标:术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 cortico tropic hormone,ACTH)、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TⅡ)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应激指标差异,检测区间:Cor 0~200 μg·L-1;ACTH 10~80 ng·L-1;ATⅡ 10~30 ng·L-1。③并发症: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出血,术中穿孔、术后感染、息肉切除术后电凝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观察组切除息肉86枚,对照组切除息肉83枚。2组患者性别、年龄、平均息肉直径、平均蒂部直径、息肉位置以及合并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内镜下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2.3 2组患者术后应激指标比较 2组患者术后血清Cor、ACTH、AT 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术后应激指标比较

2.4 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2组患者均未发生迟发性穿孔和息肉切除术后电凝综合征。观察组迟发性出血和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根据欧洲消化内镜协会发布的指南,机械套扎和黏膜下注射对于息肉直径>20 mm的带蒂息肉均有较好地预防出血效果[6],杜文贞等[7]研究显示,黏膜下注射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肠息肉较仅采用高频电刀切除的术后肠穿孔率较低,结肠组织损伤情况较好。李发印等[8]认为,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与高频电刀切除相比一次切除成功率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内镜下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便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黏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表明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在手术操作上更为简单,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更佳。分析认为,黏膜下注射易损伤黏膜下血管造成出血,而尼龙绳结扎能够阻断息肉蒂部血流,减少出血风险,且对结肠肌层及胃肠功能损伤较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故术后恢复更佳。

外科手术往往引起患者较为强烈的应激反应,提高并发症发生率[9]。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结肠粗蒂大息肉患者术后血清Cor、ACTH、ATⅡ水平无明显差异,李斌[10]观察了高频电切治疗结肠息肉术后患者血清应激指标,与本研究结果相近,表明两种术式引起的应激反应强度相当。结肠息肉切除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不利于预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术中或迟发性出血、穿孔、术后感染、息肉切除后电凝综合征等[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患者均未发生迟发性穿孔和息肉切除术后电凝综合征,采用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迟发性出血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汪洋等[13]比较了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单纯高频电切以及黏膜下注射后高频电切除术三种术式治疗结肠粗蒂大息肉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术中及术后无出血、穿孔发生,与本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尼龙绳结扎能够阻断息肉血管,中断息肉供血,之后再行高频电切,使息肉组织在高温中坏死,并能电凝止血,降低了术中和术后出血的风险[14]。肠穿孔往往是由于手术难度较大,术中操作不当[15],或患者术后活动腹压增加引起,通过规范手术操作,增加熟练度,可一定程度上避免术中穿孔,且结肠粗蒂大息肉因为有较厚的蒂部隔开结肠组织,引起肠穿孔的可能性更小。本研究中患者出现术后感染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相关,且患者多为中老年群体,自身免疫能力较弱,术后容易感染机会致病菌,出现术后感染。

综上所述,内镜下尼龙绳结扎联合高频电切除术治疗结肠粗蒂大息肉,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并发症较少,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尼龙绳电刀穿孔
“带刻度”尼龙绳装置在肠道带蒂息肉尼龙绳套扎术中的应用价值
高频电刀对疝气手术切口愈合影响的效果观察
尼龙绳装置艺术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单钳道内镜下荷包缝合术在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及护理配合
绽放的精灵
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效果研究
强生ENSEAL® G2 高级双极电刀
老年急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分析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