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23-10-21陈小莲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评价

陈小莲 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为满足新时期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迫切应用需求,2012年我国教育部、中宣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中提出“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是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国民教育全过程,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1]。”我国普通高校教学体系由理论和实践教学构成,只有将理论内化应用到实践之中,才能让学生真正夯实专业知识结构,而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专业基本技能等要依赖于实践而获得。社会体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具有独特性,作为专业课教师不仅需要基本的师范能力,还要有足够的专项体育技能;而相应的,社会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必须要有综合化、专业化的体育知识和实践能力。因此,致力于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型体育人才成为普通高校的最主要目标。

一、社会体育及其专业教学实践的特征

社会体育是指企业职工、社会群众等自愿参与的体育项目,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的、以身体运动为手段的一类社会体育活动[2]。社会体育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与社会体育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接受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实践训练,掌握社会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相适应能力。

综上具体来看,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应与其教学理论在概念上相对应,其特征包括如下四点:第一,教学实践突出学生的切身体验和实操应用,以获得真实体验为主;第二,教学实践应有其相对应的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及评价手段;第三,教学实践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可促进理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巩固;第四,教学实践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综合素养为主的系列教学活动。

二、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之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功效性偏低

实践教学的目的旨在促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内化为实践应用能力,塑造学生对实践问题的自我解决能力。当前,很多高校对于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目标的制定不够明确,未能将目标具体化、细致化,继而导致高校体育专业的同质化教育现象较为明显,使得体育相关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竞争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不被看好。按照社会学理论分析,当受教育主体知悉某一行为可形成价值结果时,必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关注度和学习功效[3]。针对行为目标赋予其意义,促使受教育主体提高学习功效期待值,换句话说就是个体自主执行某种结果的一种学习行为和信念目标。当前,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主要还是高校教学目标过于笼统化的原因,导致学生对实践学习缺乏积极兴趣,再加之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最终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足,未来就业的社会适应能力必然较差。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即为突出学生对专项体育技能的学习,但专业新课标要求的是培养综合化、专业化的社会体育人才,因此实践教学目标应侧重强调学生体育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运动指导能力、体育技术分析能力、专项运动裁判能力等等。

(二)实践教学内容滞后,与教改需求相脱节

在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中,教学内容的滞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很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项目的选择缺乏科学合理性,无法满足社会体育活动的需求,而与此同时实践方式也十分单一化。比如,运动生理实验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以演示实验、验证实验居多,而一些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实验项目则较少;还有术科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以训练学生专项体育技能为主,而在技能传授和组织等方面的训练则较少[4]。基于实践教学计划和目标的不明确性,再加上日常教学管理的松懈化,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效果并不明显,对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此外在教学实践方式上,术科教学往往以传授学生体育技能为主,无法明确其应具备的示范和应用性,与课改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存在一定冲突,而其它实践教学环节则主要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导,无法全面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能动性,从而令他们越来越缺乏独立创造性能力。

(三)实践教学的环境建设不足

当前,很多高校由于缺乏足够的专项教学经费从而制约了其专业教学的优化改革,这也十分不利于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环境的建设。实践教学经费的严重缺失,导致高校基础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其教学使用需求,比如体育训练场的有限、高端体育器材的不足等等。其次,由于专业实验室管理的落后,又使得某些实验设施设备的利用率不足,试验场地紧张、实验开放性不强、毕业设计经费缺失等问题,导致本专业毕业生在实践性、探究性论文方面的设计比例严重不足,这些都让教学实践的质量严重受挫。还有在专业实习实训方面,由于实习基地不足、实习时间较短,学生很能通过实习获得更深入的指导。此外,我国很多普通高校办学依旧存在较强的独立性,未能充分与社会、行业、企业等深入接轨,特别是很多大学城、新校区都建立在城郊,使得师生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少,相对来说也并不利于他们了解和适应社会,不利于他们形成创新的思维能力。

(四)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缺乏完善性

在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实践性课程在考核评价时都主要以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和和实践技能的情况予以一次性总结评价,评价结果则是以分数或优良中差等级改进行表述[5]。此种传统考核评价方式,惯于以静态教学成果作为最终评价依据,其评价思想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味道,评价所突出的科学统一性,仅是在某种程度上反馈出学生的预期性能力,基本很难达到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需求。同时,因为教学评价方式、指标等并未予以统一标准化,在评价操作上各高校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性,尽管各高校都极力倡导具有校本特色的教育及评价,然而也会基于评价方式及标准的不一,造成评价量化结果的不准确,无法做出横向对比。此外,当前很多高校并未构建可满足实践教学使用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造成评价难度的加大,学生无法顺利参与实习或是不遵守实习实训纪律的情况较多,如此不仅使得实训实习效果难以理想化,也不利于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工作作风的形成。

(五)实践教学指导教师能力不足,师资队伍不稳

随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这些年很多高校都扩招了大量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尽管都是科班出身,具有较高的学历背景,但是他们大多都是一毕业就走上了讲台,严重缺乏工作阅历及科研实践,所以也就在实践教学上显得力不从心,很难有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此外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之中,往往优先考虑的都是理论教学部分,从而将实践教学置于次要地位,再加上受到职称评定、岗位津贴以及工作量大等各种因素的干扰,一些教师不安于开展实践教学活动,这也使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师资队伍很难稳定下来。

(六)实践教学缺乏系统规划性,不具备独立性

我国普通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往往不如理论教学有计划性、针对性和严谨性,大部分高校都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导致专业教学实践课程往往只能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基本无法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发展需求而开展教学活动;在考核上也总是流于表面形式,无法客观评判学生真实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尽管有些高校建立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然而却不具备自身办学的特色,在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上基本都是人云亦云,并未将其与自身办学定位、专业特色相结合起来,因此使得人才的培养依旧缺乏特色化,学生未来就业竞争能力不突出。

三、我国普通高等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发展对策

(一)结合社会体育市场需求,明确实践教学定位

高校应充分结合社会体育市场对人才的应用需求来设定专业教学目标,在突出理论教学的同时也不可忽视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平衡好理论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系,开设具有层次化、可操作性强的实践课程内容,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6]。结合实践教学需求制定实践大纲、实践教材以及其它实践教学指导材料。只有准确定位市场需求,才能促使社会体育专业教学目标更具针对性,在强化学生专业学习认同感的同时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他们可在教学实践之中获得足够的历练。

(二)优化实践教学环境,扩大专项经费投入

首先,高校应全面挖掘自身现有的办学资源并加以优化整合,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可靠的校内实践条件,强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自我实践意识,鼓励他们多参与体育相关社团及体育实践项目。其次,鉴于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项目众多,高校还应进一步扩大经费支出,加强教学硬件的投入,确保学生实践学习的基本需求。建议高校主动寻求各种社会性资源,通过与社会、与企业强化合作拓展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探究互惠共赢的协同办学模式,从而更好地促进综合化、专业化体育人才的培养形成。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考核评价标准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要想获得突破,不仅要改善教学内容和方式,还需要在原有教学评价上加以完善,构建合理化、操作性强的量化指标以及评价机制,突出考核评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过程性与结果性原则,促使教学考核评价标准的严谨规范化。建议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考核评价以粗框架、可实操性为原则,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常,定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实践学习参与过程进行评价,而定量评价则是对学生参与实践学习的一次性评价,学生实践学习成绩则是定性与定量评价的总和。此外,还应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突出考核评价的公平、公开、透明性,重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将评价全面贯穿于教学实践全程之中,促使教学可针对学生学情而形成及时性评价。

(四)构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要发展起来,构建一支优秀且稳定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建议高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自身的师资建设:首先,要结合自身专业教学实践情况,配备专门的、足够数量的实践教师,号召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授、讲师等积极投身到基层教育工作中来,做好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其次,本专业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努力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互融合,积极朝着双师型教师方向发展。再有,要想在实习实训方面获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高校必须要挑选具有高素质、强业务并具有实习指导经验的教师作为带队教师。此外,高校还应重视对教师的塑造培养,安排教师参与主题教学讲座、旁听公开课、教学科研活动等,组织教师分批开展挂职锻炼,积累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

(五)构建完整独立且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的本质目的旨在促进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作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上不仅要充分迎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同时还应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征。当前,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应基于“平台+模块”的教学模式,积极建立符合自身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平台,依托该平台将实践模块与理论教学充分融合起来,促使教学实践可全面贯穿于学生专业就学的每个时段。高校应将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细致划分为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考核体系等多个部分,从整体上全面优化实践教学质量,结合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特征及发展规律,组织不同学习阶段的实践教学目标及内容,通过各种有效教学措施及路径,从易到难、由简入繁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的拓展构建一个递进式的成长平台。

四、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普通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教学实践要获得实质性提高,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实践教学定位,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完善教学考核评价标准,构建优秀的师资队伍以及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质量,促使高校所培养的人才具备综合化、专业化的体育知识和实践技能,为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输送更多新鲜的血液。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评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