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下高职体育走班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023-10-21黄炜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黄炜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体教融合这一理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指明了新的方向,促使体育教学朝着更加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方式,来充分激发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培养坚韧不拔的品格。体育走班制教学顺应了体教融合的理念,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体育运动热情,在体育专项课程教学中逐步学会并熟练掌握运动技能,让更多的大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也为高职院校培养更多的体育人才夯实了基础。
一、“体教融合”与“体育走班制”的内涵
体教融合是在体教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弥补了传统体教结合下的不足,更加适应当前全面培养综合性体育人才的需要,成为当下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020 年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持续推进体育系统与教育体系的有机融合,为新形势下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南,在体育教学中秉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全面推动学生的课业学习与体育锻炼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增强体质、健全人格、健康成长。如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探索深化体教融合的方式,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综合育人功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助力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形成体教融合的教育新格局。
“体育走班制”指的是在体育教学中打破传统的行政班级限制,将同一年级的体育课程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体育专项课程,例如篮球专项课程、排球专项课程、武术专项课程等。“体育走班制”使“教会、勤练、常赛”成为体育课堂教学的新常态,这也是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改革指导纲要》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体育走班制”教学有利于促进实现《“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提出的“学生熟练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 的目标任务,还能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生态。
二、体教融合下高职体育走班制教学的意义
高职体育不仅是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重要的体育人才培养阵地。体教融合下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积极统筹协调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探索更加科学适宜的教学方式,促进体育教学的繁荣发展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体育走班制适应了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的发展需要,引起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重视和运用。基于此,体教融合下高职院校开展走班制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体育走班制教学充分尊重了大学生的个人自愿,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体育专项课程,与班级里体育兴趣相投的同学们一起学习、运动、比赛,营造出热情向上的学习氛围,大大提高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教学乃至课余体育运动、比赛的积极性。
其次,有利于大学生熟练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通过体育走班制教学,大学生将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所选的体育专项课程上,经过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指点,大学生得以不断精进并熟练掌握该项运动技能,甚至能将这项运动发展为终身爱好。
最后,有利于增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建设。走班制教学对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体育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并优化课程体系建设,不但能为大学生提供更好地教学体验还能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的体育校园文化。
三、体教融合下高职体育走班制教学的组织模式
1.体育走班制的专项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推行体育走班制教学的根基在于体育专项课程的设置,这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体育专项课程的设置不但要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还要充分将高职院校的课程开设、体育教师的课程教学、大学生的兴趣课程等因素考虑在内,唯有如此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从高职院校的体育专项课程开设来看,高职院校除了需要提供全面必要的硬件设施例如数量充足的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械等,还要充分挖掘相关的体育资源和教学资源,为体育专项课程的开展做好基础保障。
其次,从体育教师的专项课程教学来看,专项课程的教学安排要与高职院校的可开设的体育项目范围相匹配,尽量选择专项运动水平高、教学能力强的体育教师任教专项课程,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系统的教学指导,从而充分激发大学生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与坚持。
最后,从大学生的学习角度来看,体育专项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兴趣,筛选一些大学生想学、爱学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体育专项课程。
总之,体育走班制课程的开设要综合考虑学校能开、教师可教、学生爱学,唯有如此才能推进体育走班制教学的顺利开展和良性循环。随着高职院校体育场馆、运动器械的逐步完备以及体育教学资源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可以扩增体育走班制的专项课程数量,为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更多选择。
2.体育走班制教学的班级重组
班级重组是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又一关键因素,从具体实施来看是将原有的行政班级打乱,根据大学生的体育专项课程选择来组建新的班级。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是以新组建的班级为基础,因此进行科学合理的班级重组尤为必要。
首先,要明确班级重组对象,即确定实施体育走班制的对象,由于跨年级走班制教学的组织难度较大,所以通常是针对同一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走班制教学。
其次,要明确班级重组的规模。受高职院校的体育场地、运动器材以及教学师资等因素的影响,班级重组的人数要合理,既要避免人数过多影响教学效果又要避免人数过少造成资源浪费。因此,要立足于高职院校的体育专项教学环境和师资来确定一起走班的班级数量,实现教学效率最高。
最后,可基于大学生的体育专项技能水平进行班级分层重组。尽管大学生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体育专项课程,但运动技能水平参差不齐,此时实施“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则失去了走班制教学的根本意义。
因此,在进行班级重组时可以根据大学生运动技能水平的高低来分层组织,从而对不同基础的大学生因材施教,最大程度上挖掘他们的专项运动潜能,满足不同层次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发展需求,使体育走班制教学朝着更加科学高效地方向发展。
四、体教融合下高职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实施路径
1.统筹规划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
高职院校要明确“健康第一”的体育教学理念,对体教融合下走班制教学的顺利实施给予高度关注。
首先要优化顶层设计,从学校层面上对体育专项教学的资金投入、场地建设、师资培训、竞赛训练等予以大力支持,加强体育精神对大学生教育价值的挖掘,加大对大学生体育赛事、活动的宣传转播力度,并层层渗透、推广校园的体育文化,为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打下基础。
其次,根据体育走班制的专项课程设置做好运动场地的合理分配,科学配置体育运动器械,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最后,选拔和培养体育教师时要特别注重他们的综合素养,促使体育教师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除了要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健全心智、塑造人格。进一步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师的渠道,逐步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体育师资队伍,为大学生发展体育兴趣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指导。
此外,还要鼓励体育教师发展自己的特长体育运动,不断提升体育专项教学的深度,也为高职院校开展更多的体育专项课程做好准备。
2.引导大学生选择适合的体育专项课程
体教融合下高职院校实施走班制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享受运动乐趣,掌握运动技能。体育专项课程的选择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技能掌握情况,因此体育教师要做好大学生的选课指导工作。高职院校可通过校园网向学生公布体育走班制教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并安排体育专项课程教师进行选课指导,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意愿,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运动需求,引导学生选择感兴趣且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专项课程,有效避免了大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唯有如此,大学生才能以持续地热情和精力投入到体育专项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中,乃至真正掌握、擅长此项体育运动,进而将其培养成终生的体育爱好。
3.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情况
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实施满足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也要求体育教师深入了解班级内每个大学生的情况,准确把握每个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技能水平。例如体育教师在系统地教学之前可以组织课堂能力测试,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的技能掌握情况,并对其技能层次与身体素质等做出评价,以便后续能够针对每个大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实行动态化分层管理,为提高体育走班制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打好基础。同时,体育教师也能更好地针对性指导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不断加强身体素质,促进大学生的文化学习和体育运动协调发展。
4.不断提升体育专项课程的教学效果
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教师要将教育体系与体育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实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还能熟练掌握体育运动技能。
一是考虑到大学生的个体和技能水平差异,体育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指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例如,针对运动基础较差的大学生,体育教师可通过亲自演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并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纠正来规范体育动作,扎实运动基础。而针对运动基础较好的大学生,体育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二是体育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内运动水平层次相近的学生进行小组比赛,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进行竞技,帮助大学生在互动中看到自身的不足,激发他们争强好胜的精神,进而不断精进自身的体育运动技能。
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将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引入体育走班制教学课堂,吸引大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提升体育专项课程的教学效果。
5.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但能客观地体现大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让大学生对自身的体育技能掌握情况形成清晰的认知,还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大学生的良性发展。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的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注重过程评价的全面性。过程评价侧重于整个体育走班制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的课堂表现,例如学习态度、课堂小测等,通过过程评价可以检验大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第二,注重期末测试评价的针对性。体育课程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期末测试通常也是采用运动考核的形式,通过期末测试可以反映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掌握情况。体育教师除了给大学生的运动测试评价之外,还要提出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以便于学生在后续的锻炼中能够加以改正并不断进步。
第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体育走班制教学的实施充分尊重了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教学评价上也可以引入多元化的主体评价,除了体育教师的评价之外,还可以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纳入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凸显教学评价的客观性。
五、结语
体教融合将体育和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体育体系和教育体系的各自优势,形成相互补充、携手共进的新发展局面,促进体育教学的全面高效发展,对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体育强国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体教融合是目前我国在体育领域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高职院校体育走班制的组织和实施作为体教融合的一个举措,还在不断地摸索和完善中。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树立起科学的体育教学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和教学组织安排,持续推进体育学科建设,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不断完善体育走班制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提高体育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为祖国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