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2023-10-19赵新民胡玲玲
赵新民 胡玲玲
摘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所在。文章基于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仅能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且能够通过调整规模经营与促进城镇化发展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区域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在粮食主销区最显著,其次是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基于此,提出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推进城镇化进程来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城乡收入差距;规模经营;城镇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也是实现共同富裕亟需破解的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动农业转型、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助农节本增效增收的重要途径[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支撑。通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也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城乡收入差距水平显著降低。
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成果颇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主要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关于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及原因探究。基于经济地理角度,既有研究认为居住地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是造成务工人员收入差距,乃至引发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3-4]。进一步地,何茜[5]、梅新想和刘渝琳[6]、殷金朋等[7]学者均从收入结构视角研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形成,认为劳动性收入是城乡收入差距的首要来源,因此,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是转变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关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探究。研究认为人力资本水平是制约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农村人力资本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会造成城乡收入差距扩大[8],而通过人力资本结构优化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9]。张建平和葛扬[10]认为土地市场化发展会加剧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若同步推进土地市场化和新型城镇化则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经济在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数字经济、数字普惠金融以及金融结构等的改善均有助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创新创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城乡收入差距[11-13]。关于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研究结论并未完全一致,如罗能生和彭郁[14]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孙延鹏[15]通过研究认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收入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动态关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当跨过一定阈值时将会由减小变为加大城乡收入差距。
目前关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效率、农民增收方面。陈郁青[16]对比分析了不同发展水平下不同投入要素对农业发展的贡献作用,指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仅次于勞动力,魏修建[17]则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不亚于工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能够通过农业产业集聚实现,农业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可带动周边省份农业产业的发展,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18]。具体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生产的外溢效应主要表现在促进规模经营[19]、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农民收入[20]、提高农业生产效率[21]等方面。同时,不同粮食产销区之间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农业生产要素资源方面存在差异,对农户的增收效应也不同[2]。
通过梳理前人研究发现,现阶段关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较少,已有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是其作用路径、影响程度以及区域差异均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基于现有研究,本文拟构建OLS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主要是通过实证研究,从规模经营与城镇化角度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路径,丰富现有研究成果,有助于厘清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作用路径和区域差异。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
增加农民收入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途径,即当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时城乡收入差距减小[22]。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增强农业的盈利能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通过促进农民节本增效、增加就业岗位和提升农产品附加价值增加农民收入。首先,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横向与纵向延伸农业产业链[23],以其专业化的技术、信息与管理等服务提升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生产效率,如向小农户提供农用无人机植保服务、互联网+农机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在有效降低农户生产关键环节支出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24-25]。其次,农业服务化转型也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的有机融合,增加了农业竞争优势。农业产业链价值增值正逐渐由农业生产环节向加工服务环节转移,而服务业是吸纳就业的蓄水池,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26]。最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渗透的知识技术要素,大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使农民能够参与到农产品深加工和商贸的利益分配中去,增加农民收入[27]。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以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为农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性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户适度规模经营[28]。研究表明农村土地流转能直接和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我国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仍有提升空间[29],且土地流转活跃程度的增加也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30],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为农户扩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在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资金和技术是制约小农户规模经营的重要因素,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资金获取困难、劳动力老龄化等原因,使得部分农户无法实现规模经营。而通过农民合作社等机构内部资金互助、农业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农业生产托管等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方式,能有效缓解农户在扩大规模经营时面临的资金和技术约束。因此,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通过促进农户规模经营,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2: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促进农户规模经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产业分工深化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石,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使得农业关联产业集聚,同时也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24]。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带动国内需求扩张和需求结构升级,提升了农民就业增收空间[31]。一是城镇化伴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城市的发展建设及企业的入驻,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岗位[32];二是城镇化进程加快了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二、三产业部门边际产出,劳动者也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进而吸引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非农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33]。此外,市民人口增加和工业加速发展,加大了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和品质追求,提高了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城镇化对农村的辐射作用如技术和资金支持、信息服务等也会促进城乡融合,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假设3: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促进城镇化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研究方法
(一)模型设定
1.基准回归模型构建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为了考察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借鉴李晓龙和冉光和[34]的研究思路,构建如下计量模型:
其中,[i]表示地区,[t]表示年份;[gapit]表示城乡收入差距水平;[serit]表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水平;[Xjit]表示选取的一系列控制变量;[εit]表示随机误差项;[α0]为截距项;[λ]、[βj]为待估计系数。
2.中介效应模型构建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重要影响,但是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影响机制研究还有待完善。本文认为人地规模经营和城镇化率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中间影响因素,为了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業对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制,构建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其中,[Mit]为中介变量,[β0]、[γ0]、[λ0]为截距项,[β1]、[γ1]、[λ1]、[βj]、[λj]分别为待估计系数。根据温忠麟等[35]介绍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使用逐步回归法估计上式各系数。若式(2)系数[β1]显著,说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影响,则进行第二步检验,否则终止检验;若式(3)系数[γ1]、[λ2]显著,则中介效应存在,进行第三步检验;若至少有一个系数不显著,则需进一步用Sobel检验[γ1][λ2]乘积的显著性,若显著则存在中介效应;第三步检验,若系数[λ1]显著,则中介变量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否则为完全中介效应。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大多学者衡量城乡收入差距采用泰尔指数或城镇和农村人均居民收入之比。用泰尔指数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36],具体计算公式为: [Theil=IutItln(IutItPutPt)+IrtItln(IrtItPrtPt)]。[Iut]和[Irt]分别表示城镇和农村的总收入(人口总数乘以人均收入水平),[It]为区域总收入,[Put]和[Prt]分别为城镇和农村总人口数,[Pt]为总人口数。泰尔指数的大小可以反映出城乡收入差距的动态变化,泰尔指数越大表示城乡收入差距越大。本文选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表示城乡收入差距,并用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作为稳健性检验。
2.核心解释变量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选取农林牧渔及辅助性活动产值来衡量各省市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并以201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计算为可比变量,取对数处理。
3.中介变量
中介变量为经营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其中,经营规模选取农作物播种面积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值(公顷/人)表示;城镇化水平选取地区城镇人口与地区年末总人口的比值表示。
4.控制变量
借鉴张荐华和高军[37]的研究,本文选取财政支农力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教育水平、基础设施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效率和对外开放程度等7个控制变量。
(1)财政支农力度选取农林事务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表示。农业财政投入有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预期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
(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选取地区生产总值表示,并以2010年价格水平为基期进行折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就业和收入,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收入也会相应增加,预期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
(3)交通基础设施水平选取公路密度表示,即公路里程数与市土地面积的比值。公路基础设施水平有利于各地间生产要素流动,提高家庭参与非农就业能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预期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
(4)地区教育水平选取地区教育支出在地区财政预算占比表示,教育水平与生产能力密切相关,是影响收入的重要因素,预期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
(5)产业结构选取二、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但受教育水平和技能限制,农村居民从事行业多为低收入低技术行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可能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综上,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有待验证。
(6)农业生产效率选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表示。农业生产效率影响着农民收入,生产效率越高,农业效益越好,越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预期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
(7)对外开放程度用进出口额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表示。对外开放程度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引进外资企业,增加对农村优势产业投入,增加居民收入,预期与城乡收入差距负相关。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性统计
1.数据来源及说明
城乡收入差距指标、经营规模、城镇化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农业生产效率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原始数据均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教育水平原始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财政支农力度指标原始数据由各省统计年鉴统计得到,公路基础设施原始数据来源于EPS数据库。基于数据可得性和统计口径,本文选取2020—2019年30个省市(考虑到数据可获得性,不包括西藏及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2.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为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标准差结果可以看出,各省市的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存在改善空间。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1.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基准回归结果
表2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结果,由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是否加入控制变量,回归结果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回归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为了确定使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使用stata对2010—2019年的30个省级样本面板数据进行Hausman检验,P值检验结果小于0.01,表明用固定效应模型更加合适,下文主要以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分析为主。从回归结果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为-0.334,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假设1得到验证。
从控制变量看,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支农力度和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均为负,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财政支农力度和产业结构升级对其作用较小;而地区教育水平和農业生产效率与城乡收入差距正相关,与预期结果不符,表明教育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对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抑制作用,并可能会加大城乡收入差距。
2.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分析
根据前文理论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可通过经营规模调整和城镇化等路径影响到城乡收入差距,为验证上述作用机制,把相关数据带入模型(2)至模型(4),得到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在经营规模方面,表3模型(2)中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经营规模的回归系数为0.234,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经营规模有显著正向影响。表4模型(3)中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经营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为负,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模型(3)中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绝对值为0.315小于模型(1)中的0.334,为进一步检验经营规模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对模型进行Sobel检验,检验结果P值显著小于0.01,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经营规模调整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间发挥了中介效应,也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过调整经营规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
在城镇化水平方面,表3模型(4)中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镇化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082,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镇化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表3模型(5)中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且模型(5)中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绝对值为0.185,小于模型(1)的0.334,说明人均耕地面积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至少有着部分中介效应,对模型进行Sobel检验,检验结果P值显著小于0.01,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城镇化水平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间发挥了中介效应,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通过促进城镇化进程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积极作用。
此外,从回归系数来看,经营规模作为中介变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影响作用大于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综上所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可通过经营规模调整和促进城镇化进程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假设2和3得到验证。
(二)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实证结果的稳健性,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对实证结果进行检验:第一,替换被解释变量,使用泰尔指数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进行回归结果的检验;第二,缩尾处理法,为了进一步检验回归结果的稳健性,避免极端值影响回归结果,对变量进行1%分位上的缩尾处理[38]。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回归结果中系数与原回归结果相比无较大变动,符号方向并未改变,通过1%显著性水平检验,回归结果稳健。
(三)异质性分析
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资源要素禀赋条件及农业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也有所差异。为了探究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否存在区域差异,本文将我国30个省市分成不同区域来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区域异质性。
表5中模型(1)至模型(3)分别为三大粮食产销区域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回归结果,与全国范围内的回归结果一致显著为负。分地区看,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063、-0.6440和-0.2311,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作用低于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可能的原因是粮食主产地区大多农业生产条件比较优越、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当地农业生产带动作用较小,产销平衡区多为经济发展落后、农业生产效率不高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其农业生产促进作用较大,而位于东部的粮食主销区自然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也较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促进作用较大。
五、分位数回归分析
分位数回归模型是基于被解释变量的条件分位数建模,观察分布在不同分位点上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不同作用程度,其优点在于能够估计出解释变量在不同分位数水平的参数值,进而更加全面具体地描述分布特征。
为了进一步观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下的影响大小,采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不同分位条件下的差异。构建如下分位数回归模型:
其中,[Qt(gapit)]为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t]分位数;[β1t]为核心解释变量的[t]分位数回归系数;[βjt]([j=2…n])为控制变量的[t]分位数回归系数。
表6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影响的分析结果,均在1%水平下显著,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不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下均有积极作用。具体来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影响更大,随着城乡收入差距分位的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效果呈上升趋势。可能的原因是,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一方面,受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的约束使得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受教育水平、工作性质、就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得不到提高,与城镇居民收入有较大差距。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农民农业和非农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而对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较大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更显著。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经营规模调整与城镇化水平两个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本文选取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联系,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不仅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供就业岗位等途径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还可以通过经营规模调整和促进城镇化进程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从不同粮食产销区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带动作用最大的是粮食主销区,其次是产销平衡区和粮食主产区。第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缩小不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其积极作用越显著;反之越小,也即随着城乡收入差距水平减小,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其促进作用呈边际效应递减趋势。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新型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增收。一是搭建区域性、综合性的农业服务体系,形成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相互融合渗透的服务链;二是完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使农户和服务主体互联互通,让农户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并科学合理地计划生产,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农产品;三是发展面向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产销等服务,解决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等问题,利用互联网、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户参与到农业产业链延伸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分配,增加收入,减小城乡收入差距。
第二,推进土地流转与整合,强化规模经营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中间作用。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我国推广多种形式规模经营的重要路径。可通过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合力度,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农业生产中的生产服务效率;加强农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地规模经营打造良好外部条件。同时,适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政策支持力度,在经济落后地区可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供公益性公共服务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如由政府信息服务、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应用、农业金融贷款等生产性服务,发展政府主导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第三,持续推进城镇化进程,发挥其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作用。要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城镇化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在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过程中,要注重城乡一体化發展,合理分配城乡资源,构建区域间和区域内的城乡互动新格局,平衡城乡资源配置差异;强化城镇服务农民的能力,通过城镇化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业,增加收入,减小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异。
参考文献:
[1]MA X,F WANG,CHEN J,et al.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Since 1978[J].Computational Economics,2017.
[2]张恒,郭翔宇.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增收——基于中介效应与面板门槛模型的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4):1-12.
[3]许明,刘长庚.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不平等——基于我国29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5(01):89-95.
[4]胡小丽.农村人口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中国313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财经论丛,2021,(08):3-13.
[5]何茜.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源的结构分解[J].统计与决策,2020,36(20):76-79.
[6]梅新想,刘渝琳.劳动力流动、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与城乡收入差距[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4):42-53.
[7]殷金朋,倪志良,邹洋.农民收入来源结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基于PVAR模型的经验分析[J].财经论丛,2015(6):3-10.
[8]胡志高,曹建华,龙慧.农村人力资本转移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水平效应、自溢出效应和逆溢出效应视角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8(11):30-43.
[9]程锐,马莉莉.人力资本结构优化视角下的城乡收入差距——来自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3):113-126.
[10]张建平,葛扬.土地市场化与城乡收入分配[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11):1-15.
[11]邓创,徐曼.金融发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机制——基于规模和结构双重视角的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9(6):8-18.
[12]宋科,刘家琳,李宙甲.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吗?——兼论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效应[J].中国软科学,2022(6):133-145.
[13]米嘉伟,屈小娥.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J].现代经济探讨,2022(6):80-91.
[14]罗能生,彭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公平吗?——基于省级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16(4):100-110.
[15]孙延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20,17(3):103-111.
[16]陈郁青.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贡献的地区差距——基于2005—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J].江苏农业科学,2015,43(12):575-579.
[17]魏修建,李思霖.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关系研究——基于DEA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15,32(3):23-27.
[18]王亚男,张明斗.农业产业集聚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社会资本调节效应的再考察[J].江汉论坛,2022(10):27-37.
[19]冀名峰,李琳.农业生产托管:农业服务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J].农业经济问题,2020,481(1):68-75.
[20]刘楠.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经济协整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5,670(15):126-127.
[21]郝爱民.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1):8-15.
[22]ADAMS M E,ASHWORTH V,RAIKES P L. Agricultural supporting services for land reform[J].The Land and Agriculture Policy Centre,2011(5):49-59.
[23]胡清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迎来新机遇[J].人民论坛,2020,670(15):186-187.
[24]王亚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索[J].农业经济,2020,403(11):6-8.
[25]姜长云.科学把握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方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3):1-14.
[26]梁达.扩大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联动效应[J].金融与经济,2016(4):31-34.
[27]兰晓红.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农民收入的互动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2015,335(4):41-43.
[28]郝爱民.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溢效应的路径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4):580-584.
[29]栾健,韩一军.农地规模经营能否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趋同?[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9):58-66.
[30]方达,郭研.农村土地流转、资本有机构成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经验与实证证据[J].经济学家,2020(11):107-115.
[31]姜长云.促进农民增收的中长期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參考,2013(42):26.
[32]曾龙,杨建坤.城市扩张、土地财政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来自中国281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20,41(5):14-32.
[33]张耀军,岑俏.中国人口空间流动格局与省际流动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研究,2014,38(5):54-71.
[34]李晓龙,冉光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基于农村经济增长与城镇化的双重视角[J].农业技术经济,2019,292(8):17-28.
[35]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5):614-620.
[36]张东辉,孙华臣.中国物价波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视角的分析[J].经济评论,2010(2):16-23.
[37]张荐华,高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会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吗?——基于空间溢出和门槛特征的实证检验[J].西部论坛,2019,29(1):45-54.
[38]陈强远,林思彤,张醒.中国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激励了数量还是质量[J].中国工业经济,2020(4):79-96.
责任编辑:李亚利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on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Based on Mediating Effect
Zhao Xinmin Hu Lingl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3, Xinjiang, China)
Abstract: Narrowing the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s the essential for achieving common prosperity, and is the key to farmers common prosperity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9, this paper uses the medicating effect and panel quantile regression model to explor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 services affecting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The result has shown that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can not only directly narrow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but also indirectly narrow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by adjusting scale management and promoting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of regional heterogeneity analysis indicate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on 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is most significant in the main grain sales areas, followed by the balance between production and sales areas and the main grain production areas. Based on this, it is proposed to vigorously develop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to improv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promote land scale management, and promote urbanization process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resource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ive services; urban-rural income gap; scale management; urbanization
[基金項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2163028)。
[作者简介]赵新民(1970-),男,陕西澄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胡玲玲(1997-),女,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