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高为师和身正为范

2023-10-19李本聪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名言师范生榜样

李本聪

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哪些人可以来当教师?当然只能由知识渊博,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做这件事了。就像寻找一个向导,前提条件是,此人必须知道目的地,熟悉路径。如果他本身就茫然无知,那就像盲人牵瞎马,南辕北辙,什么结果,一清二楚。

先生的“学高”不是工厂里的产品,一旦制造出来,经过质检,就可以打上包装,发往各大商场出售。我们是办着师范院校的,看上去,这里好像是生产教师的工作母机,一批又一批的师范生从这里走出去,参加教育工作,教书育人,培养下一代。可要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经过教室里的实践锻炼,经过时间的检验,即便是拥有研究生学历的师范生也还是这样。拿到师范学校的毕业证,仅只是取得了作为教师的敲门砖。成长的路是漫长的,学高的路是漫长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师学高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这一代教师因为时代的特殊,许多都不是科班出身,普通高中或初中毕业出来就走上教师岗位。这批人固然先天不足,可有一些,他们不断地向课堂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持之以恒,不断地走在路上,不断地深入课堂,总结教育教学经验,以问题为导向,反思、升华、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风格,最后成为一个地方的能师和名师。

分析这句名言,“学”这个字,第一层意思是学问。老师有的可以教小学,有的可以教中学,有的可以教大学,为什么?其根本原因就是学问的多寡。但学问的多寡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大历史学家钱穆,从小学教起,一直教到研究生。第二层意思是不断地学习,要当先生,首先得当学生。要照亮学生,老师首先自己要明亮。读书、教书、思考、做教研,物化研究成果,著书立说,每天学习,每天进步,就像一株苗苗,慢慢就可长成参天大树。走出课堂,躲进书斋,读书思考,积淀沉淀,惜寸阴,不教一日虚度,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辈子,学高就达到了,教师就当好了,成功了。

“身正为范”这句话,经常和“学高为师”一起使用,后者指的是专业技术能力,前者是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人格魅力等。简单地说,身正为范的含义就是老师要做学生的榜样,做社会的榜样。封建时代没有“师范”一说,民国年间出现这个词,出现师范学校。“师范”一词是出自陶行知先生的這两句名言还是从西洋文明那里传来的,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说,“身正”一词,准确地概括了教师的职业特征。“学高”是才,“身正”是德,站在教室里培养下一代的人,要德才兼备。

乡间有句俗话说,人大自巧,狗大自咬,讲的是顺其自然。可教师的身正是自然形成的吗?我看不是这样,主要是在教育工作中逐渐养成的。我一辈子行走在教师队伍里,思考这个问题。“教师”这个称谓,是一种纪律约束,是一种“正”。教课疲乏了,想点支香烟,可这里是教室,是特殊的公共场所,自己是身正为范的人,不能吸烟;高年级的学生欺负低年级小女生,令人气愤,想走过去骂他一顿,粗话已经来到嘴边,可想到“教师”两个字,又咽了回去——骂出来,跟自己的形象不符,有话好好说,有理好好讲;上着课,某某在课堂上转前转后,制止了好几次,像故意对着老师干一样,真是,怒发冲冠,教鞭举起来,可在空中虚晃了一下,还是无力地耷拉下去。这里不是角逐的场所,这里是教室,法律只给自己教书育人的权利,没有给自己体罚学生的权力。

教育就是一场修行,一次又一次,千百次,我们说话做事逐渐达到了身正那样的高度。在别人看来,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群文雅细腻,德高品洁的人物。全国教师的努力、修炼、爱护荣誉,终于把这个职业送上了“身正”那样美好的境界。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去刻意宣扬,也用不着去宣扬,有人说我们不愧是吃墨水的人,不愧是知书达理的人。于是,我们成了别人学习的榜样,成了别人向往的范儿。

(作者系泸西县中枢镇石洞小学退休教师)

猜你喜欢

名言师范生榜样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名言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名言趣画
榜样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