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趣味科学实验活动研究三部曲

2023-10-19余思静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23年9期
关键词:土豆泥教科番茄酱

余思静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小学科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强化探究实践能力。目前一节科学课是40分钟,有时学生们做不完实验就下课了,实验被迫终止,学生们的实际探究过程不能“尽兴”。“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如果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三点半课堂开展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既充实又有意义,学生还能收获不少科学知识。所以,作者在“双减”政策下为学生开展了趣味科学实验活动研究三部曲。

一、模仿实验——把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再做一次

著名作家矛盾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小学科学课程中有不少演示实验,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实验能增强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学会实验的规范操作流程。学生有很强的动手实验愿望,他们看完演示实验后也跃跃欲试,但有时课堂时间不允许,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在“双减”政策的实施下,把演示实验让他们模仿一遍,他们是非常乐于进行探究的,也符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探究实践性。

在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植物生长变化”中,大多数演示实验在课堂上不可能当场展示,只能通过观看视频来了解植物的特点和规律。

如在《茎和叶》一课中,学习叶的蒸腾作用时,从实验视频中可以看到:植物叶片被塑料袋套起来后,经过一段时间,塑料袋里就会有水分出现。得出这个实验结果需要较长时间,课堂上的时间明显不够,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余完成。让学生们选取一盆植物,亲自为叶片套上塑料袋,放到室内,过一天后,他们就能观察到塑料袋里有水分出现,证明叶片表面有蒸腾作用。

又如,在教学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火山的喷发和作用》一课时,火山喷发模拟实验为演示实验,此实验有极高的趣味性和观赏性,学生们非常愿意自己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需要准备的材料为:番茄酱、土豆泥、罐头盒、铁架台、酒精灯、护目镜等。番茄酱和土豆泥需要学生们自己准备,番茄酱模拟岩浆,土豆泥模拟地壳。但此实验在操作中不太容易成功,比如番茄酱的量太多、土豆泥不够细、温度不够等都会导致“火山”不喷发,课堂上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调整和重新实验。如果实验不成功,学生们辛苦准备的番茄酱和土豆泥就浪费了,只能带着遗憾离开教室。所以,可以弥补遗憾的就是“双减”的校外三点半课堂,自己动手探究科学原理,尽情等待“火山”喷发的美好时刻,这会让他们记忆犹新,也让学生们的课余有意义。

二、改进实验——把教材中实验效果不好,不方便进行的实验进行改进

改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实验效果。在科学教材中,有些实验受客观条件的制约,成功率不高,完成难度很大。还有的实验因材料、环境等问题,缺乏可操作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对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让实验效果更明显也更加有趣。

如:在教学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课时,在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实验时,教材上是用口杯、气球皮和橡皮筋做成一个“鼓膜”模型,在“鼓膜”上放少量的细沙和碎纸屑,当用音叉敲击时,细沙和碎纸屑会动。但我们在教学时发现,这个实验看似很简单,但基本是失败的。所以,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对此实验材料进行改变,具体步骤为:将口杯改为透明圆筒,圆筒悬挂固定在铁架台上,气球皮改成保鲜膜,在保鲜膜上放食盐,在悬空的圆筒下面放节奏感强的音乐,这样也能明显观察到食盐的跳动,也更富有趣味性。

又如,在教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我们来做“热气球”》一課时,教材中用到的是一个较大的塑料袋、一个纸筒和一支蜡烛。把蜡烛罩到纸筒内,上面悬空塑料袋,让热空气进入塑料袋内,塑料袋就会飞起来,由此证明热空气往上流动。这个实验看似很简单,但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时间根本不够,而且蜡烛很容易被碰倒,不太安全。这个实验不太容易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蜡烛产生的热空气不够,塑料袋稍微厚一点就飘不起来。时间浪费了,效果出不来,学生会很失望。在课余可对此实验重新设计:用多支蜡烛制造热空气,纸筒可以用彩色纸或A4纸根据蜡烛需要的空间制作,用铁架台轻轻套着大塑料袋,等周围空气都热了,塑料袋就会挣脱铁架台飞起来。

三、创新实验——利用所学科学知识自己设计小实验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学习科学知识,做实验的最终目的不是模仿而是创新。提升科学学科的学习效果应加强综合性,加强设计与实践,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如:在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光”单元《认识棱镜》一课时,课堂上,学生们是让光通过三棱镜而看到彩虹。课余,我让学生们根据光的原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创新出彩虹小实验:有的用喷洒的水制造彩虹;有的用胶带和彩笔的方法制造彩虹:有的用在水中放镜子的方法制造彩虹……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把知识灵活运用,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创新实验,不正是科学学习中所要培养的创新精神吗?

又如,有一个同学把风的产生和水的表面张力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创新了“水中龙卷风”的实验。其操作步骤为:准备两个矿泉水瓶子,一个空的,另一个装满红色的水,把两个矿泉水瓶盖打好相同大小的孔,用胶把两个盖子的顶部相对粘在一起,再把瓶子一上一下拧好。装满红色水的瓶子在上面,因水的表面张力和洞口半径较小等因素,水很难漏下来。这时候摇晃转动瓶子再静置放好,就会发现瓶子里的水形成龙卷风似的漩涡流到下面的瓶子里。这个小实验涉及涡流和动量守恒等概念,已经超出了小学阶段的学习范围,学生获得了新的科学知识,从而使科学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双减”政策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就是要让教育回归本真,培育学生会学习、懂生活,成为生活的创造者。学生在减轻课业负担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趣味科学小实验,帮助学生在业余时间能“玩中学、学中玩”。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们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体化,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体会到生活处处皆科学。

猜你喜欢

土豆泥教科番茄酱
南京国民政府教科图书出版审查审定法律制度初探
——从行政法角度
严摇恺
——教科双馨铸丰碑
番茄酱哲学
烧制“火山土豆泥”
秋葵土豆泥
“听话”的番茄酱
铜川市印台区教科体系统“五个再一遍”推动扫黑除恶问题整改
番茄酱简史
番茄酱吃多了好吗
俄罗斯教科部要求高校取消宵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