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2例伴背部脓肿T2DM患者创面组织或分泌物细菌培养及对抗菌药物耐药性探究

2023-10-19海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脓肿病原菌创面

海河

(许昌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 许昌 461000)

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type 2,T2DM)是指由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引起的代谢性疾病[1]。因机体防御功能减退和代谢障碍,T2DM患者极易合并感染。和健康人群相比,T2DM患者感染风险提升了近10倍[2]。现代医学认为,感染、高血糖之间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病情加重,治疗难度提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此外,近些年随着光谱抗生素药物滥用,致病菌耐药性不断上升,且有相当一部分致病菌成为多重耐药菌,进一步加大感染控制难度[4]。

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T2DM合并足部、尿路、肺部等,关于T2DM合并背部脓肿鲜有报道。临床治疗T2DM合并背部脓肿主要通过抗菌药物抑制病原菌繁殖并将其杀灭。但T2DM患者多伴有免疫功能减退,病原菌耐性上升,不利于感染控制[5]。因此,分析T2DM合并背部脓肿患者菌群分布及耐药特征,合理用药,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研究选取伴背部脓肿T2DM患者展开研究,总结其临床特点,观察其菌群分布,分析其耐药性,以期提高对伴背部脓肿T2DM的诊疗认识,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已经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以2017年3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伴背部脓肿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T2DM诊断标准[6],且背部脓肿行穿刺可见脓液或超声提示有液性暗区;实验室细菌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其他所致的皮肤脓肿,如手术、外伤、免疫抑制剂;合并心、肾、肺等重要脏器损害。

1.2 方法

1.2.1 脓肿大小及深度测量方法

入院时及住院期间,每次换药前均采用相机拍摄,进行图像收集,并以标尺测量脓肿大小及深度。

1.2.2 标本收集、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

入院后及第1次清创时以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及周围,以棉签擦拭脓腔壁分泌物,标本采集完成后置于无菌容器,均由细菌室负责检测,标本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等平板,35℃下培养24 h。采用全自动生物分析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型号:VITEK2)鉴定细菌以及药敏试验,K-B纸片法(英国Oaoid公司)复核。菌株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本科室检验科实验室保管。

1.2.3 患者的治疗方法

入院后均给予抗生素,21例在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回示后进行了抗生素调整,其中5例调整为亚胺培南、利奈唑胺联用,3例调整至万古霉素后体温异常,又更换至替加环素;3例调整为磺胺,10例调整为奥硝唑、万古霉素联用。

1.2.4 创面处理

共41例患者切开脓肿,并于床旁多次清创,其中2例感染控制后植皮,4例脓腔管引流、冲洗,4例曾转科至手足微创外科行外科清创,8例持续负压吸引治疗,12例≥2次手术室清创,6例脓腔封闭后直接缝合,5例愈合阶段应用了皮肤牵张器。

1.2.5 随访和预后评定

每周对脓肿创面未愈合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创面愈合状况。预后评定:脓腔封闭,表面覆盖完整上皮为愈合;脓腔减小>80%为显效;脓腔减小>40%为有效;脓腔减小<4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SD)表示,t进行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α=0.05。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资料

62例伴背部脓肿T2DM患者男女构成比47/15;年龄46-67岁,平均(57.63±4.36)岁;体质量指数22.1-26.7 kg·m-2,平均(24.36±1.12)kg·m-2;T2DM病程3-11年,平均(6.21±1.42)年;入院前背部脓肿病程2-26 d,平均(11.47±3.62)d;症状:12例腹痛,32例发热;合并症:高血压13例,高脂血症12例,低蛋白血症27例,轻中度贫血24例;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肾病5例,周围神经病变11例,周围血管病变9例;脓肿诱因:挤压背部硬结17例,搔抓15例(24.19%),不明确19例,拔火罐9例。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18.23±5.54)×109,血红蛋白水平(122.71±16.73)×109,C反应蛋白水平(114.32±27.61)mg·L-1。

2.2 脓肿大小及深度

入院时患者脓肿面积5×5-20×16.5 cm2,平均(149.64±37.63)cm2;其中41例脓肿面积≥100 cm2;经切开的脓肿深度均达深筋膜,并出现背部肌肉坏死、感染;9例曾静脉输注抗生素,脓肿切开引流6例,入院时脓肿表面有不同程度皮肤坏死4例,脓肿自行破溃19例,口服抗生素史10例,穿刺抽脓2例。

2.3 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

共57例完成了病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均显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高达100%。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菌株51例(89.47%),其中6例MSSA对青霉素敏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6例(10.53%)。

MRSA菌株药敏结果: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西丁、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对阿米沙星、利福平、环丙沙星、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复方磺胺、万古霉素敏感。MSSA、MRSA均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阿米卡星、利奈唑胺、利福平敏感。MSSA菌株药敏结果具体见表1。

表1 MSSA敏感性

2.4 患者的预后情况

住院天数6-123 d,平均(41.63±11.27)d。创面愈合时间5-124 d,平均(38.65±10.64)d。愈合38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2例(3.22%)。电话随访,24例未愈合患者定期换药后创面均愈合,治愈率达100%。

3 讨论

调查显示,我国患有糖尿病人数约1.14亿,其中约95%为T2DM,而合并感染是T2DM患者常见并发症[1-3]。尤其是老年、血糖控制不达标T2DM患者,血糖居高不下,加剧感染控制难度[5]。感染可加大诱发糖尿病急性合并症风险,加快慢性合并症进展,增加病死风险[2-4]。

临床治疗T2DM合并背部脓肿主要通过抗菌药物抑制病原菌繁殖并将其杀灭。但T2DM患者多伴有免疫功能减退,病原菌耐性上升,不利于感染控制[7]。因此,分析T2DM合并背部脓肿患者菌群分布及耐药特征,再对患者合理用药,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Chang GH等[8]报道,糖尿病合并软组织及皮肤感染者合并症更多,与本研究结果相近。多数患者合并有高脂血症、轻中度贫血,导致创面愈合难度显著提升,需进行多次床旁、手术室清创及负压吸引治疗。此外,本研究中患者脓肿平均面积为(149.64±37.63)cm2,66.13%患者脓肿面积≥100 cm2,且脓肿深达深筋膜,肌肉感染、坏死。T2DM使脓肿处理更为复杂,增加脓肿愈合难度。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可知,57例病原菌培养均为金黄色球菌,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Valderrama-Beitan S等[11]报道(52%)。究其可能原因与其研究非糖尿病人群所占比例较高(>88%),且病原菌来源于会阴区及四肢脓肿,易被周围细菌感染。而本研究选取患者均为T2DM患者,且脓肿也均集中于背部,距离污染区较远,暴露较少,创面污染机会较少。此外,本研究中MRSA比例较低(10.53%),推测原因:T2DM合并背部脓肿患者症状明显,且进展迅速,脓肿巨大,患者一般就诊较早,院外抗生素应用时间短,因此耐药菌株发生风险较低。

临床实践显示,在脓肿切开引流的基础上给予抗生素能有效提高脓肿治愈率[9]。但MRSA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病原菌交叉耐药现象,加之其培养时间较长,因此仍需经验性给予抗生素。Murray H等[10]指出,对于合并感染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方案能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住院时间,提升治愈率。本研究还发现,MSSA、MRSA菌株抗菌谱并不一致,但存在相同敏感药物,如替考拉宁、利福平、利奈唑胺等。Tasneem U等[11]报道,MRSA菌株普遍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敏感,与本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可知,伴背部脓肿T2DM常见感染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需加强对其监测,以充分了解其临床特点、菌群分布及耐药特征,选择合适敏感性抗菌药物,进而减少MRSA菌株产生,控制菌株交叉耐药性。

猜你喜欢

脓肿病原菌创面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新生儿腹膜后脓肿2例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