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mCIMT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症状改善的影响

2023-10-19葛炳奇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镜像上肢偏瘫

葛炳奇

(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安阳 455000)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该病的后遗症发生率较高,其中偏瘫占脑卒中后遗症的70%至80%[1]。及时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可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传统的康复治疗通过对患者的密集型治疗措施进行训练,疗效欠佳。新兴的团体改良限制-诱导运动疗法(Group modified 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gmCIMT),康复周期较短,同时以健侧训练为主,可缩短训练时间,提升治疗信心,gmCIMT在脑卒中上肢患者的康复治疗中疗效已获得临床肯定,主要是对偏瘫上肢进行塑形及行为训练,从而增加偏瘫侧上肢的使用率,恢复其运动功能[2]。而镜像疗法,可通过对脑卒中患者的健侧进行相关训练从而达到对患侧的治疗。本研究收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单侧肢体瘫痪患者临床资料,旨在研究gmCIMT结合镜像疗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单侧肢体瘫痪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年龄、体重、学历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所有对象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诊断标准[3],经影像学诊断确诊,患者功能障碍评分<12分,上肢抬高<70°,排除出血型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合并有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病例脱落标准:出现严重不良事件;依从性差,难以评价药物效应;试验中破盲或紧急揭盲的病例;未配合康复治疗师完成治疗达≥3次视为脱落。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降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循序渐进地采取关节松动技术、步行训练、肌肉牵伸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技术、改善肌力与肌耐力技术治疗,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gmCIMT结合镜像疗法。

(1)gmCIMT治疗:干预前给予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unctional gicupper for the hemiple- Los-Hong Kong,FTHUE-HK)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干预方案:FTHUE-HK 3级者,给予肩、肘关节及手指的抓握训练;4级者给予肩、肘及腕关节的训练;5级者给予肩、肘关节及手指的精细训练;6级者给予小肌肉的康复训练;7级者给予日常生活中灵敏及力道训练。

(2)镜像疗法:将镜子置于患者正前方,患者的健侧上肢置于镜子反射面前,患侧置于镜子反射面后,患者头部和颈部将健侧进行倾斜,可在镜中观察到健侧运动情况。开展肘关节屈伸训练,前臂前后旋转训练,腕关节伸缩训练,掌指关节的对指以及抓握训练,要求患侧肢体的训练与健侧肢体一致,20 min·d-1。

两组均治疗8 w。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治疗后疗效评估标准为[4]:痊愈:症状消失,功能障碍评分<12分,上肢抬高>90°;显效:症状明显好转,评分13~25分,上肢抬高70~90°;有效:症状有所好转,评分26~37分,上肢抬高70~90°;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3.2 运动功能康复情况

治疗前后进行运动功能康复评分:(1)Fugl-Meyer上肢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FMA-UE)共28分,包括上肢反射、屈肌及伸肌的联带运动等[5]。每项共计3分,0分为不能完成,2分为可以动作,1分介于二者之间,分数越高,康复效果越显著。(2)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通过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主要包括抓取、捏、握持等运动情况进行评价。每项共计3分,3分轻松完成;2分较困难完成;1分部分完成;0分没完成。(3)FTHUE-HK把运动功能分为7个等级,患者完全无法自主运动为1级,3 min内完成开锁及筷子使用为7级[6]。

1.3.3 大脑皮质μ波抑制指数

治疗前后对患者的大脑皮质μ波用视频脑电波采集。仪器发出一声提示音后,患者立即进行五指屈伸运动,重复以上动作20次,最后采用Neuroscan 4.5系统采集患侧大脑的Cz、CPZ、CP3以及C3区域的大脑皮质μ波抑制指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全部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经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后采用(± SD)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总有效率(n(%))

2.2 治疗前、后FMA-UE、ARAT、FTHUE-HK评分对比

治疗后,两组FMA-UE、ARAT、FTHUE-HK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提升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FMA-UE、ARAT、FTHUE-HK评分对比(±SD)

表2 治疗前、后FMA-UE、ARAT、FTHUE-HK评分对比(±SD)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FMA-UE (分) ARAT (分) FTHUE-HK (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46.02±5.61 49.68±2.76△ 27.89±1.55 32.18±1.76△ 3.73±1.23 4.32±1.13△观察组 60 45.72±5.43 58.05±3.80△* 27.87±1.47 41.65±1.06△* 3.83±1.93 6.52±0.82△*

2.3 治疗前、后CZ、CPZ、CP3以及C3区域大脑皮质μ波抑制指数对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z、CPZ、CP3以及C3区域的大脑皮质μ波抑制指数均显著提升,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CZ、CPZ、CP3以及C3区域大脑皮质μ波抑制指数对比(±SD)

表3 治疗前、后CZ、CPZ、CP3以及C3区域大脑皮质μ波抑制指数对比(±SD)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CZ CPZ CP3 C3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0.15±0.05 0.21±0.02△ 0.14±0.05 0.23±0.03△ 0.13±0.09 0.20±0.02△ 0.15±0.07 0.20±0.03△观察组 60 0.16±0.02 0.28±0.03△* 0.13±0.02 0.32±0.02△* 0.15±0.04 0.27±0.05△* 0.14±0.02 0.32±0.06△*

3 讨论

早期康复训练可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脑损伤对机体肢体的控制能力。常规镜像治疗可提高疗效,且治疗成本低[7]。gmCIMT康复疗法通过对患者的偏瘫部位的塑形和行为引导,调整患者运动过程中的习得性,进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本研究给予偏瘫患者gmCIM联合镜像干预,观察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表明gmCIM联合镜像干预可促进偏瘫患者症状恢复。gmCIMT康复疗法对患者采取密集型、短周期的治疗训练,可显著提高对大脑皮层功能的重塑。且训练过程中,主要集中在患者的健侧,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的信心以及依从性,提升康复效率。而镜像治疗措施可显著激活大脑皮层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对于患者的神经元细胞的恢复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积极的意义,进而提升患者的损伤大脑对于肢体的控制能力。报道显示,分析大脑皮质的μ波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运动区域的功能进行评价。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Cz,CP3,C3以及CPZ区域的大脑皮质μ波抑制指数高于对照组,表明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神经元系统被显著激活,有助于提高疗效,促进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gmCIMT结合镜像疗法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FMA-UE、ARAT、FTHUE-HK评分的上调,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较好,康复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镜像上肢偏瘫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镜像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镜像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