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2023-10-19刘建兰康坤玉阙文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翼状胬肉结膜

刘建兰 康坤玉 阙文红

(赣州市赣县人民医院眼耳鼻喉科,江西 赣州 341000)

翼状胬肉是临床上很普遍的眼部疾病,多由外部刺激导致眼部慢性炎症引起病变,单眼和双眼都可累及,该病多侵犯睑裂部球结膜和角膜,其基本形状类似昆虫的翅膀,在中医上叫作“胬肉攀睛”,俗称“鱼肉”[1]。如若任由疾病发展,胬肉病变范围将随之扩大,并且视力也会随之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失明。

针对翼状胬肉疾病,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手段,不但可以祛除其对瞳孔的遮蔽,而且能够改善患者视力情况[2]。手术方法多样,有单纯切除胬肉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等手术方法。其中的单纯胬肉切除术后容易导致角膜创面较大,阻碍其愈合进程,甚至引起结膜转移到角膜表层[8]。并且,单纯切除翼状胬肉术后复发风险大[3]。

近几年伴随医疗技术发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广泛运用于临床,不仅有利于舒缓眼部受到的刺激,而且有益于角膜上皮的愈合,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鉴于此,本篇文章旨在研究对翼状胬肉患者运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和视力以及并发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1月到2022年11月在我院眼科确诊为翼状胬肉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是否联合结膜瓣转移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48)。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29例;单眼22例,双眼26例;病程2~9 m,平均病程5.49±0.83 m。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单眼14例,双眼16例;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2.67±2.19岁;病程2~7 m,平均病程5.56±0.98 m。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符合翼状胬肉诊断标准[4];近3 m未接受其他眼部手术;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患有慢性泪囊炎、沙眼者;患有过敏性结膜炎等其他疾病者;患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患有传染性疾病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治疗。患者仰卧位,以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滴眼(规格:0.5 mL:2.0 mg(0.4%),山东博士伦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201H20056587)1~4滴·次-1,表麻,常规消毒铺巾后用开睑器开眼,注射2%利多卡因(规格:5 mL: 0.1 g,上海浦津林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41022244)在胬肉体部。从翼状胬肉头部边缘外0.5 mm浅层角膜切开,逐步将胬肉组织和角膜组织分离,将胬肉组织轻提并切除,用烧灼器对创面止血,尽量使巩膜和角膜切面光滑平整。然后用红霉素眼膏(规格:0.5%,新乡华青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9983011)涂眼包扎。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患者切除胬肉后,在球结膜处用2%利多卡因1 mL使其膨胀,浅行进针分离筋膜与结膜,向鼻侧转位90度后覆盖在已经切除胬肉的巩膜区域,注意结膜瓣正反不能翻转,最后缝合结膜切口和结膜瓣间隔,并用红霉素眼膏涂抹包扎。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5]

创面愈合且角膜表面光滑平整,结膜未见增生为显效;创面基本愈合且角膜表面较光滑平整,结膜无明显增生为有效;创面基本愈合,角膜和结膜未见改善为无效。临床总疗效率为(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视力情况[6]

参照国际标准视力表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 w、术后2 w、术后3 w视力情况。令患者在2.5 m远处,利用反光镜方法将距离延长到5 m远,视力表1.0与患者同等高度,遵循先右眼后左眼顺序,每行视力指标都要分辨正确,低于1.0者每行可认错1个视标,高于1.0者可认错2个视标,最后根据公式LogMAR视力:1g(1/小数视力)计算。

表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例(%))

1.3.3 并发症发生率

记录患者发生的并发症,包括:畏光、创面充血、异物刺激,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实验数据均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观察组临床总疗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视力情况

术后1 w、2 w、3 w,两组视力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视力情况(±SD)

表2 对比两组视力情况(±SD)

注:与术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n 术前 术后1周 术后2周 术后3周对照组 48 0.21±0.05 0.47±0.08* 0.58±0.12* 0.72±0.13*观察组 30 0.23±0.05 0.53±0.06*a 0.99±0.14*a 1.01±0.15*a

2.3 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畏光9例,创面充血10例,异物刺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8.33%;观察组畏光2例,创面充血1例,异物刺激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3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临床上将人体眼部受到外界刺激后产生的形似昆虫翅膀的慢性炎症病变称作翼状胬肉,其发生在角巩膜缘部结膜的一种赘生组织,可见于眼球内外侧,肉眼可识别[7]。现针对翼状胬肉疾病主要采取手术切除的手段,手术有单纯切除胬肉术、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等手术,其中单纯胬肉切除术后容易导致角膜创面较大,阻碍其愈合进程,甚至引起结膜转移到角膜表层[8]。且单纯切除胬肉术因手术各种限制因素不能够完全清除翼状胬肉,进而引起翼状胬肉高复发率,影响患者术后视力恢复[9]。

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临床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后,能够提高临床疗效,结膜瓣转移有效阻止遗留胬肉增生,有助于创口愈合。另一方面,虽然单纯切除胬肉术可以缓解对角膜的压迫,但是残留的较大创面可致角膜修复形态发生改变,妨碍患者术后视力的恢复[10]。而且,患者视力受到影响主要是因为散光的形成,待胬肉侵犯到角膜缘后压迫角膜,引起局部角膜变平曲率相应降低造成显著的垂直轴方向远视散光[11]。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术后1 w、2 w、3 w视力升高,且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该疾病可最大限度祛除胬肉,明显缓解角膜受到的牵拉,在结合结膜瓣转移治疗操作中,可在转移的结膜瓣与近角膜缘之间保留了2 mm间隙,可阻碍胬肉向角膜方向增生,且结膜瓣转移使得手术区域供血方向发生变化,明显改善眼部炎症反应[12]。况且不需要采取角膜缘干细胞,结膜瓣血供更利于结膜愈合,与巩膜缺损贴合程度较好,且是利用健康球结膜组织覆盖显露巩膜上,以此遏止结膜皮组织和新生血管重生,对胬肉起到屏障作用有利于患者视力恢复。并且,早期无任何明显症状或轻度不适,当翼状胬肉增生范围至角膜后,患者可出现异物感、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不仅影响眼部美观,严重者可引发眼球运动障碍。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在祛除胬肉时,能够避免损伤眼直肌,减低对角膜的损伤,减少创面充血等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对该疾病患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结膜瓣转移治疗后,可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视力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翼状胬肉结膜
绷带型角膜接触镜在翼状胬肉逆行撕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应用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探究翼状胬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原发性与复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差异
眼睛长胬肉要不要治
如何防治眼睑结膜结石复发?
翼状胬肉自体干细胞移植术后口服中药治疗60例临床观察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