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10-19胡绍用祁守景周勇超张鹏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食管癌根治术食管

胡绍用 祁守景 周勇超 张鹏

(滑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河南 安阳 456400)

食管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主要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典型症状。随着居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其饮食、生活习惯也发生较大变化,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易对食管黏膜造成慢性理化刺激,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的食管鳞状上皮或腺上皮异常增生,引起食管癌的发病率升高[1]。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放、化疗等方式治疗食管癌,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但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对于耐受度差的患者适用性不高。随着医疗设备和胸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预后期短等优势,逐渐得到患者青睐[2]。

近年来,关于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食管癌的治疗效果相关报道诸多,但该术式对食管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旨在分析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及对肺功能、并发症的影响,从而为提高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11月本院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符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食管癌诊疗指南》相关诊断标准[3],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肿瘤未发生远处转移;病历资料完整;为首次治疗;排除标准:既往有胸部手术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术前存在心肺功能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5)。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2.57±4.27岁;肿瘤位置:中段30例,下段11例;临床分期:I~Ⅱ期32例,Ⅲ期9例。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1.88±4.34岁;肿瘤位置:中段32例,下段13例;临床分期:I~Ⅱ期34例,Ⅲ期11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胸手术。患者接受双腔器官插管全麻后,常规消毒、铺巾,选择上腹、右胸及左颈三个位置进行手术。分别在患者右胸外侧做一手术切口,充分游离胸段食管并清除淋巴结,同时在腹部作切口将胃进行游离。随后在患者左侧胸锁乳突肌做一个长为5 cm的切口,游离食管后,拉出胃部与食管,做好管状胃,将食管与胃吻合,肠胃减压、留置胃管,并清除淋巴结,手术完成后进行冲洗、留置引流管、缝合等处理。

观察组采用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取左侧卧位,在腋后线、肩胛线中9肋,腋中线7肋间,右胸腋前线、后线4肋间做孔。将卵圆钳与内镜抓钳等设备置入患者体内,将食管进行游离并清扫淋巴结、冲洗胸腔,游离患者胸段食管,清扫淋巴结,做好气腹;随后在患者胃小弯和胃大弯侧进行游离,并清扫淋巴结。选择在贲门位置将其食管、胃进行游离,做好胃管后,放回腹腔部。随后进行胃部吻合,胃管置留在腹部切口,其余步骤与上述操作相同。所有患者在术后均采用硬膜外镇痛,辅助化疗。

1.3 观察指标

1.3.1 围手术期相关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等指标。

1.3.2 肺功能情况

采用肺功能测定仪(广州畅呼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粤械注准20212070018,型号:PUS201)评估患者肺功能,详细记录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每 min最大通气量(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MVV)、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

1.3.3 并发症发生率

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吻合口瘘、切口感染、胸腔及肺部感染情况,并计算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肺功能情况

术后2 w,两组患者FVC、MVV、FEV1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但观察组FVC、MVV、FEV1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术后第1天引流量(mL) 淋巴结清扫数目(枚)对照组 41 149.82±25.61 178.54±30.71 396.27±80.15 13.14±3.05观察组 45 112.45±17.52* 153.69±29.27* 328.63±75.39* 12.67±2.13

表2 两组肺功能比较(±SD)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D)

注:与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n FEV1(%) FVC(%) MVV(%)术前 术后2周 术前 术后2周 术前 术后2周对照组 41 93.26±9.81 71.09±6.91a 95.89±8.54 70.51±9.09a 80.22±8.71 56.09±7.11a观察组 45 92.75±11.53 78.46±6.34ab 96.37±9.66 77.43±8.11ab 79.84±7.93 65.13±6.85ab

2.3 并发症情况

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发生切口感染、2例胸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率为21.95%(9/41)。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胸腔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并发症发生率为6.67%(3/45)。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据统计,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逐年递增,每年约有15万人死于该疾病[4]。目前,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真菌等生物所致的癌毒素、亚硝胺等致癌物摄入及长期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均可导致食管癌的发生[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无明显差异,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与王峥乔学者研究结果一致[6]。提示全胸腹腔镜下根治术与开放性手术的治疗效果均较好,两者均可有效清除淋巴结、改善预后。早中期的食管癌患者多以手术切除癌变食管段为主,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远期生存率。传统开胸手术术中创伤较大,易影响患者肺功能,且术后肺部、切口感染发生风险较高[7]。全胸腹腔镜下根治术是一种微创手术,能助腹腔镜放大局部视野,辅助医生完成精准的操作,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对患者喉返神经、胸导管的损伤。且全胸腹腔镜下根治术的创伤较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另一方面:全胸腹腔镜能获得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使得手术范围更加精确,有效避免不必要的组织创伤。传统的开胸手术虽能提高分期准确性、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但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胸腔长时间暴露在外,且术中操作易挤压肺部,使得患者呼吸紊乱,不利于术后恢复[8]。

进一步分析两种术式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发现术后2 w两组患者FVC、MVV、FEV1指标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FVC、MVV、FEV1值均高于对照组。传统的开胸治疗中,术中操作易对术侧肺、肺门及胸廓呼吸肌群造成损伤,破坏膈肌的完整性;而全胸腹腔镜下根治术在腔镜的引导下,能将各部位淋巴、脂肪组织有效清除,最大程度降低手术对患者胸腔结构的破坏,减少肺组织的压迫[9]。

研究表明,在行开放性手术后,切口较大的食管癌患者术后体位还存在特殊限制,患者易出现因长时间皮肤组织受压而导致的压疮、褥疮[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全胸腹腔镜根治治疗更有利于术后创口的愈合,降低创口细菌感染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食管癌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全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更佳,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较小,有利于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食管癌根治术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术后辅助治疗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