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10-19吕彤陈德鹏陈东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吕彤 陈德鹏 陈东阳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河南 南阳 473000)

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常因动脉粥样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引起,具有发病率高、病死及致残率高的特点[1-2]。抗血小板凝集、抗凝及改善局部血管微循环是临床上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原则。目前,临床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药物多种多样,但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众说纷纭[3]。早期溶栓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也被多项研究所证实[3]。但仍有研究指出:仍旧有部分患者溶栓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且药物组成治疗存在争议[4]。基于此,本研究就缺血性脑卒中应用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疗效及美国国卫院卒中量表神经缺损功能(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安全性进行分析,从而为临床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提供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n=56)和研究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联合治疗,n=59)。研究组男35例,女24例, 平均年龄(4.35±9.36岁。对照组男37例,女19例,平均年龄61.79±8.27岁。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指标:(1)两组均满足《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相关标准[4];(2)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3)皆为首次发病;(4)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1)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2)自身免疫性疾病者;(3)存在药物过敏情况者;(4)于本次治疗前进行过其他治疗者;(5)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神经,控制血压、血糖,强化降脂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两组采用不同药物溶栓治疗,皆不间断治疗2 w。

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规格:25 mg),Qd,100 mg·次-1。研究组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阿司匹林用法同对照组;氯吡格雷(生产厂家: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30171;规格:75 mg),Qd,75 mg·次-1。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治疗2 w后根据NIHSS评分判定[5]: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90%以上,且残缺等级为0级;2)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46%以上,但未超过90%,残缺等级为1~3级;3)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18%以上,但未超过45%;4)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减少17%以下甚至无变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神经功能

治疗前、治疗2 w后采用NIHSS量表进行评估,包含11个项目,评分为0~42分,NIHSS总评分越高,提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

1.3.3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在治疗前、治疗2 w后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高速离心(3000 rpm,r=8cm)10 min后分离血清于-70℃冰箱中贮存以待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1.3.4 血小板活化相关标志物

在治疗前、治疗2 w后后抽取5 mL空腹静脉血,采用贝克曼库尔特EPICS XL型流式细胞仪测定α-颗粒膜糖蛋白(Alpha-granular membrane protein,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Lysosome intact membrane protein,CD63)。

1.3.5 不良反应

观察治疗期间包括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胃肠道反应、过敏等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D)描述,t检验;效验水准为a=0.05。

2 结果

2.1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22%(55/59),其中基本痊愈21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及无效4例;对照组总有效率78.57%(44/56),其中基本痊愈12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及无效12例,研究组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147,P=0.023)。

2.2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改善神经功能及降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下降,其中以研究组最为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NIHSS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SD)]

表1 两组的NIHSS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比较[(±SD)]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NIHSS评分(分)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18.94±3.51 13.68±2.14△ 36.52±11.85 29.37±8.49△研究组 59 20.12±3.17 10.45±1.95△* 38.24±11.52 20.14±6.28△*

2.3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降低CD62p、CD63水平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各组CD62p、CD63水平均下降,其中以研究组最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CD62p、CD63水平比较[(±SD)]

表2 两组的CD62p、CD63水平比较[(±SD)]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n CD62p(%) CD63%)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6 4.96±1.64 2.67±0.89△ 1.25±0.39 0.39±0.12△研究组 59 5.51±1.75 1.36±0.44△* 1.34±0.41 0.24±0.08△*

2.4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减少不良反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6%(7/59),其中消化道出血3例、皮肤黏膜出血1例、胃肠道反应3例及过敏0例;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6%(3/56),其中消化道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及胃肠道反应各1例,未出现过敏,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显著差异(χ2=1.532,P=0.216)。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好发于50岁及以上人群,但多种因素综合所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逐渐年轻化,成为影响年轻人群躯体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潜在危险因素。

本文数据分析得,研究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6],表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辅助治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疗效。阿司匹林作为水杨酸的衍生物,可阻断机体内的花生四烯酸变为环内过氧化物,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但由于阿司匹林并不在二磷酸腺苷中发挥作用,并且对二磷酸腺苷、血栓素A2的活化途径无依赖性,因此对于血小板的抑制激活作用欠佳;而氯吡格雷属于受体拮抗剂,可抑制二磷酸腺苷与血小板受体结合,以使二磷酸腺苷无法发挥血小板活化作用,从而发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功效;因此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相关研究指出,血小板的活化主要表现为血小板的黏附、聚集、变形及大量血小板因子的释放,其中CD62P为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中的一员,参与血小板黏附的启动过程,而CD63可能与血小板功能活性功能信号传递有关[7]。且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了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另一方面,有研究显示[8],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D62P、CD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且治疗后患者CD62P、CD6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说明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活化。在安全性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说明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缺血性脑卒中应用氯吡格雷辅助阿司匹林治疗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NIHSS评分,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活化,且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实施价值。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