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对比Lichtenstein修补术治疗老年单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
2023-10-19陈进
陈进
(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四川 达州 635000)
腹股沟疝指的是腹股沟区的腹外疝,属于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类腹部外科疾病,发病因素较为复杂,主要是由于下降了腹壁强度,导致腹内压递增等引发[1,2]。老年男性为主要患病人群,临床研究表明,内边线腹股沟疝患病率为27%,女性为3%。一般情况下,患病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仅仅伴有轻微的腹部坠胀感,若不及时至医院诊疗,疾病继续进展,可能导致肠梗阻、小肠坏死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3,4]。
目前临床上主要给予手术治疗进行干预,包括Lichtenstein术、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等干预方式。Lichtenstein术式由美国医生李金斯坦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随着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和方法的确立,各种类型的无毒、持久、高强度、组织排异小的修补材料陆续应用于临床,临床针对疝无张力修补的可选择术式也越来越多。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修补范围涵盖了全腹股沟区,但手术过程不需大范围解剖腹股沟区,进而对局部组织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尤其是经腹腔压力固定补片不需要进行缝合,可避免张力,对耻骨肌孔也能进行有效的修补。两种手术方式的目的都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减轻疾病痛苦,缓解临床症状,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复发率等。基于此,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手术治疗方案用于腹股沟疝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180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腹股沟疝,且符合手术治疗的指标;年龄≥60岁;均为单侧腹股沟疝。排除标准:双侧腹股沟疝者;认知状态、精神状态异常者;对手术治疗无法耐受者;合并肝肾、心功能异常等患者。
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男72例,女18例;年龄60~85岁,平均72.55±2.18岁;疝类型:斜疝58例,直疝25例,混合疝7例。实验组男74例,女16例;年龄61~84岁,平均72.36±2.23岁;疝类型:斜疝56例,直疝26例,混合疝8例。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Lichtenstein修补术。选择硬膜外麻醉方式,采取传统手术切口,将腹股沟韧带与联合基肌腱分离,之后将精索、疝囊游离,及时还纳较大的疝囊,较小则无需打开。之后依照患者腹股沟管后壁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片,将其固定于患者腹股沟韧带部位,将手术切口关闭,手术完成。
实验组采用腹膜前间隙修补术。选择平卧体位硬膜外麻醉方式,采取传统手术切口,确定疝囊具体位置后进行游离至疝囊颈部。将腹横筋膜切开(从腹壁下血管至耻骨结节),对腹壁下血管详细解剖,分离腹膜外脂肪,确定腹膜前间隙后进行分离,同时将其移至内上方。其中腹膜前间隙需分离扩大,内部至耻骨结节腹直肌后方,下方将耻骨梳韧带充分暴露,上方需超出弓状缘3cm左右,股动静脉处于间隙外侧、下方部位,腹横肌后方处于间隙上方部位,腹直肌后方处于内侧部位。将耻骨梳韧带充分显示出来,给予补片将耻骨梳韧带妥善固定,使得其边缘超出该部位2cm左右的位置。之后往上移动补片,使其覆盖腹膜前间隙,将补片内侧覆盖腹直肌后方,同时妥善固定于腹直肌后缘部位。上方超出疝囊部位,处于腹横肌后方,将疝囊于补片后方妥善固定。使得补片将肌耻骨孔完整覆盖,将补片放置平整,之后将腹横筋膜及时关闭并缝合,妥善固定。
两组手术完成后,及时嘱咐患者连续卧床休息,给予半流食,对切口进行盐袋压迫6 h。
1.3 观察指标
1.3.1 身体恢复情况相关指标记录患者身体恢复情况相关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
1.3.2 并发症发生率
记录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术后尿潴留、神经感染异常,并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3.3 疼痛评分[5]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比两组术后24 h、30 d、60 d的疼痛评分,0~10分为评分范围,0分代表无疼痛感,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评分越高代表疼痛感越剧烈。
1.3.4 复发率
术后进行6 m的随访,记录患者疾病的复发情况,并计算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身体恢复情况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身体恢复情况相关指标比较(±SD,n=90)
表1 两组身体恢复情况相关指标比较(±SD,n=9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分组 手术耗时(min) 下床活动时间(h) 术中出血(mL) 住院天数(d)对照组 40.28±8.20 18.79±2.85 20.39±2.30 5.75±0.68实验组 36.69±6.53* 15.28±2.66* 14.25±1.55* 3.36±0.52*
2.2 术后并发症比较
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n=90)
2.3 术后VAS评分比较
实验组术后24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0 d、60 d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SD,n=90)
表3 两组术后VAS评分比较(±SD,n=90)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分组 术后24h 术后30d 术后60d对照组 3.52±0.63 1.20±0.28 0.90±0.16实验组 2.23±0.58* 1.12±0.32 0.88±0.12
2.4 复发率比较
两组术后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n(%),n=90)
3 讨论
腹股沟疝也可称之为“疝气”,指的是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域的缺损部位往体表突出导致的疝,临床上依照疝环和腹壁下动脉之间的关联性,划分为腹股沟直疝与腹股沟斜疝两类[6,7]。目前临床上主要依靠手术进行治疗,帮助患者及时修复腹股沟后壁缺损情况,因此如何帮助患者进行无张力修补,选择符合患者生理特征的术式对提高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8]。近年来,腹股沟疝的外科治疗技术不断提高,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传统手术、TEP手术、Lichtenstein术等[9]。其中传统手术治疗时将会产生较大的手术张力,导致手术切口增大,术后复发率递增,可达到15%左右,手术疼痛感较为明显,伴有多种并发症[10]。
对比两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可知,对照组尿潴留、手术疼痛等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笔者分析形成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Lichtenstein术主要针对腹横筋膜表层修补,腹膜前间隙修补术针对腹横筋膜深层进行修补,符合生物学原理,对精索无需过分游离,进而缩短了手术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减少了术后牵拉感[11]。另外,腹膜前间隙修补术要求补片妥善置于腹横筋膜与腹膜之间,术后缝合部位较少,导致术后手术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2]。
随着Lichtenstein术的出现,其对比传统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手术切口较小,可形成有张力缝合,手术耗时较短,操作步骤较简便,对腹股沟疝患者较为适用[13]。Lichtenstein术的手术原理是帮助患者从腹横筋膜表层进行干预,在补片分离时需注意髂腹下神经与髂腹股沟神经等部位,以防术后容易引发疼痛感,影响预后。腹膜前间隙修补术在操作过程中需及时建立腹膜前间隙,将精索腹壁化处理,便于及时放置补片,形成最佳的生物贴合度,选择合适大小尺寸的补片,将肌耻骨孔完成覆盖,对腹股沟疝的具体病变部位及时修补完善[14]。手术过程中,应妥善固定好补片,以免固定不当导致补片位置偏移,引发术后疾病复发情况[15]。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患者实施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治疗,将补片下端在耻骨梳韧带部位妥善固定,内侧在腹直肌后缘妥善固定,同时固定好腹横筋膜。相比对照组的Lichtenstein术,手术耗时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实验组手术固定缝合时间较少。
对两组手术治疗方式引发的术后疼痛感、不适感等方面分析,结果显示腹膜前间隙修补术相比Lichtenstein术的手术舒适度更高。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术后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对比两组术后30 d、60 d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提示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患者疼痛感和不适感均逐渐降低。术后一天内Lichtenstein术会产生一定的手术疼痛感,但疼痛感不是十分明显,患者可耐受,总体来说,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疼痛不适感均较轻微,患者接受程度较高。分析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在修补腹膜前间隙时是从腹横筋膜后面开始的,在手术过程中不再对精索进行游离,能够降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减轻患者术后的牵拉感和疼痛。部分学者认为,对老年单侧腹股沟疝患者实施上述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均较为适用,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Lichtenstein术的复发率会略高于腹膜前间隙修补术[16]。
对本研究两组术后复发率对比可知,实验组仅仅复发1例,对照组3例,说明Lichtenstein术的疾病复发率略高于腹膜前间隙修补术,与多数学者的研究成果相符合。分析认为,实验组手术放置补片时要求将整个耻骨肌孔覆盖,从而降低了术后疾病复发概率,腹膜前间隙具有较少的神经,对该部位进行手术操作,便于减轻人体疼痛感与不适感,减轻手术应激[17,18]。因此,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手术指标、住院时间、恢复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性,同时能够修补老年腹股沟斜疝、直疝、股疝显在的薄弱孔隙,能够明显降低手术的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术后的复发率,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综上可知,对老年单侧腹股沟疝患者推荐腹膜前间隙修补术进行临床治疗,具有出血少、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