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肥胖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NT-proBNP、NLR、sdLDL-C水平及远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23-10-19李震杨冰李亚辉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李震 杨冰 李亚辉

(1. 河南省直属机关第一门诊部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2. 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洛阳471000;3.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检验学院实验室,河南 郑州 451191)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类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随之变化,肥胖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诱发内脏脂肪含量过度堆积和体质量异常发展,与2型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血管疾病等代谢障碍性疾病紧密相关,同时也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可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的观察[1]。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是评估心力衰竭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预后效果的重要血液性指标,对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发生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以及病死率可有效预测。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sdLDL-C)属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内颗粒相对较小的构成部分,相较于LDL-C,其密度大、体积小,可较强的穿透动脉壁,并且经过氧化后可通过巨噬细胞吞噬生成泡沫细胞,继而在血管内壁内生成沉淀,其已经被认为是评估先血管疾病风险的重要指标[2]。但目前关于肥胖冠心病患者中的NT-proBNP、NLR、sdLDL-C检测报道相对较少,故本文旨在观察肥胖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NT-proBNP、sdLDL-C、NLR水平变化以及预后效果的影响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和家属同意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冠心病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将所有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8 kg·m-2)和对照组(BMI 18.5~24 kg·m-2),各62例。其中对照组男35例,女27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6.73±8.32岁;病程3~8 y,平均病程5.32±2.29 y。观察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60~74岁,平均年龄66.95±6.75岁;病程3~8 y,平均病程5.49±2.10 y。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影像学和临床检查确诊为冠心病[3],符合PCI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入组前接受过PCI手术治疗者,伴有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者。

1.2 方法

对比两组肥胖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清NTproBNP、NLR、sdLDL-C水平;随访1 y记录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脑卒中等预后情况,根据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情况判定预后情况,术后1 y内发生MACE为预后不良组,未发生MACE为预后良好组,MACE包含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心衰等;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肥胖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与预后情况的相关性。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液指标检测

术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NT-proBNP,直接法-表面活性剂清除法检测sdLDL-C;抽取患者静脉血2 mL置于EDTA-K2抗凝管内,使用迈瑞BC-53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NLR水平。

1.3.2 预后情况

术后随访1 y,记录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脑卒中、死亡、血运重建、MACCE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D)表示,采用t/F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NT-proBNP、NLR、sdLDL-C水平对比

肥胖组NT-proBNP、NLR、sd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NT-proBNP、NLR、sdLDL-C水平对比(±SD,n=62)

表1 NT-proBNP、NLR、sdLDL-C水平对比(±SD,n=6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NT-proBNP(pg·L-1) NLR(×109·L-1) sdLDL-C(mmol·L-1)对照组 239.41±43.34 3.38±0.49 2.21±0.04肥胖组 365.41±55.15* 16.15±3.42* 4.73±0.18*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对比

随访1 y,肥胖组总预后不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肥胖冠心病患者单因素分析

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NTproBNP、NLR、sdLDL-C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见表3。

表3 肥胖冠心病患者单因素分析(±SD)

表3 肥胖冠心病患者单因素分析(±SD)

项目 预后良好组 预后不良组 t/x2 P例 33 29 BMI(kg·m-2) 30.17±1.05 30.52±0.92 1.387 0.171年龄(岁) 60.64±5.42 59.34±5.42 -0.936 0.353性别 男 28 22 0.799 0.522女 5 7 0.799 0.522 NT-proBNP(pg·L-1) 324.65±65.87 453.35±58.96 8.059 0.000 NLR(×109·L-1) 14.07±4.76 16.61±4.61 2.125 0.038 sdLDL-C(mmol·L-1) 3.56±0.59 5.23±0.89 8.848 0.000总胆固醇(mmol·L-1) 4.43±1.24 4.46±1.35 0.116 0.908 HDL-C(mmol·L-1) 1.17±0.26 1.19±0.32 0.174 0.862

2.4 肥胖冠心病患者预后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NLR、sdLDL-C水平是肥胖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肥胖冠心病患者预后情况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PCI手术是冠心病有效的治疗方案,其疗效确切但由于机械性对血管宽度加以更改,未对发病原因针对性的加以对症治疗[4],继而使术后预后情况不太理想,因此本文旨在观察肥胖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预后不良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且与肥胖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呈正相关,这表明NT-proBNP水平越高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越高。NTproBNP是由心室肌细胞分泌B型利钠肽原前体经过内切酶作用而裂解生成,其未具有生物学活性,当压力负荷程度或者心室容量增加时,NTproBNP会大量释放外周血内其水平显著性升高,其水平变化不受容量超负荷以及外周血流的调节影响,其具有浓度高、体外稳定、个体变异性小以及半衰期长等特征,临床检测NT-proBNP水平变化可有效反映出心功能状态[5]。除此之外,NTproBNP水平的上升表现常发生在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之后,冠心病患者利钠肽系统被激活,脑钠肽浓度会随之升高,继而造成NT-proBNP水平上升,因此NT-proBNP可充分反映出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继而评估PCI术后预后情况。

本研究显示,肥胖组NL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LR每增加1,肥胖冠心病患者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概率增加1.622倍,提示NLR水平变化可预测肥胖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参与患者机体免疫反应,中性粒细胞主要是以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分泌弹性蛋白酶和氧自由基等炎症物质,在正常状态下中性粒细胞存活时间较短,但在炎症反应的刺激作用下可增快中性粒细胞分化、增殖速度,继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程度加重,进一步增多了机体中性粒细胞数量[6];而淋巴细胞主要代表机体免疫系统,在动脉血管病变发生后对机体而言属于应激信号,人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在应激反应的调控作用下皮质醇物质可被激活大量分泌,内源性皮质醇水平上升继而造成淋巴细胞水平表达量降低,与之相应的NLR在肥胖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血清内水平显著上升;NLR最早是用来评估免疫炎性状态,而近些年来临床上发现NLR在预测冠心病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良好应用价值[7]。

本结果显示,肥胖组sd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是肥胖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sdLDL-C水平上升可诱发不良心血管事件。sdLDL-C具有数量多、颗粒小、接触面大等特征,极易穿透过血管内皮细胞,其产生过程中主要是由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中间密度脂蛋白三部分转化得来的[8],其转化途径是经胆固醇转运蛋白、甘油三酯以及脂蛋白酶等因素共同参与,当患者而血液内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多时肝脏代谢也会同步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物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例随之降低,甘油三酯含量增多,在上述脂质交换过程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颗粒半径会随之缩小,密度增大继而生成sdLDL-C[9]。sdLDL-C在患者体内会转化为低密度脂蛋白物质,而低密度脂蛋白是内源性胆固醇的重要运输载体,当心血管发生损伤时血液内sdLDL-C浓度升高,其将沉积于心脑血管的动脉壁内,造成趋化因子、黏附因子大量聚集,使单核细胞转换为巨噬细胞最终生成泡沫细胞,持久性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继而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10]。

综上所述,血清NT-proBNP、NLR、sdLDLC水平高表达是肥胖冠心病PCI术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其有望成为评估冠心病预后情况的血液性指标。

猜你喜欢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谈谈胆固醇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上)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下)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胆固醇稍高可以不吃药吗等7题…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一种低密度高强度导电橡胶组合物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对泡沫细胞形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