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探究
2023-10-17王炯
王炯
摘 要:在中华民族的家国认知中,家国是一体的。所以,从古至今,许多人都有着家国同构的理想。教育是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不仅可以为德育打好基础,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更有担当,从根本上提高育人质量。因此,教师要从基本的社会道德做起,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让学生担当起自身的责任,增强对国家的信心,学会为国家、为民族而读书。
关键词:高中历史;情境教学;情感教育
历史学科属于人文学科范畴,自身具有天然的人文性,不仅是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归纳总结,并且是广大历史工作者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来推动其快速发展的。高中历史学科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既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历史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人文素养,又能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达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改善课堂氛围
高中生学习压力较大,历史教师在教学时会将重心放在知识点讲解上,整体课堂氛围较沉闷,学生很难在这种环境中打开心扉。长此以往,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教师要想改变这一情况,需寻找合适的方法调整课堂氛围。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教师在使用时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利用此种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会增加,课堂氛围会更活跃。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历史知识,不仅能缓解学习压力,还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对学生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在情境体验下增强学生情感认知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境性学习体验。而在情境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增强自身对情感的感知、认知,然后从情感的角度,对课堂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让学生在习得课堂知识的同时,还能提升自己的情感素养。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师从情感教学入手,创设生动的历史教学情境,可以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教学效果,让高中历史教学实效获得质的飞跃。
(三)史料运用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大部分历史教学材料是专家精心安排的,但是其篇幅相对有限,相关的一些知识内容教材中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要利用史料来为学生进行补充,让学生能够对历史有全面的了解,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另外,学生在探索历史观点以及结论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强化自身的研究经验,提高自身的历史综合能力。
(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课程,不仅需要了解历史上的相关人物,认知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还需要正确运用唯物史观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各项要求。我国在漫长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优秀的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也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具体来说,家国情怀主要强调的是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的热爱与认可,同时也传达着人们对家庭幸福、和谐,民族兴旺、昌盛,国家富强、繁荣的美好愿望与追求。家国情怀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类型,并且在其他的传统文化中也得到呈现。教师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实践课堂,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和正确认知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积极弘扬与传承相应的内容和精神,从而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情感教育时容易忽视学生的感受
教师要想在历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选择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内容进行情感教学,以此实现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想要渗透情感教育,教师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其一是教学内容,其二是学生。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期间,可以充分挖掘蕴含丰富情感的内容,但是在开展情感教育期间却很容易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此种情况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融入其中,情感教育的质量会因此大打折扣,更不用说与情境教育相结合了。为此,教师要格外重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寻找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二)教学氛围沉闷,缺乏生动的教学活力
传统历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主要以教师讲述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积极参与和互动的机会,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厌倦感,导致教学氛围沉闷。此外,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如内容复杂、时间跨度长等也增加了教学难度。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能力也是影响历史课堂教学活力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科的深入理解,不能及时更新课堂知识,也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便难以引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教学效果自然会较差。
(三)轻视历史人本性,过分强调学科分数
开设历史学科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在了解自己民族历史的前提下,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提高自己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往往更强调历史知识的实用性。与此同时,对教学也只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运用水平作為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情感培养,未能切实考虑到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个性化发展,不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未能形成一定的人文关怀。
为此,历史学科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培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策略
(一)营造轻松历史情境,结合史料培养人文素养
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会让学生拥有更加愉悦的心情,促使其主动学习,从而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教师通过营造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人文观念,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与历史学科的深度融合,改变传统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通过更新教学观念和方法,将历史事件从抽象转化为动态,可以将枯燥转化为趣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突出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实现和学生的平等交流。
例如,在进行“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正式讲课之前,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搜索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人物以及事件起因。教师要对学生查找到的资料表示肯定,并在正式授课时向学生提问:太平天国运动打击了清朝统治,它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太平天国运动是否带有资产阶级性质?它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知识学习,可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章节即将结束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纪录片,让学生了解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中国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景。让学生思考: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曾经颁布了一些土地法令,这些法令是否都只是站在小农经济的角度上颁布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借助角色表演,实现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
高中生通常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需要应对升学考试和各科目的大量学习任务,因此在课堂上更加注重学习知识。为此,教师要结合当前教育发展做出改变,调整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从情境教学的角度引导学生,并在此期间结合历史课程的相关内容融入情感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历史事件或时代的背景,编写一些有趣的剧本,并邀请学生进行表演。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且在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在角色扮演期间,进行问答、辩论或者对话。
通过这样的情境表演,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背景,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通过实践性活动,推进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
高中历史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参观各种承载某种历史的遗址或者博物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了解真实的历史遗址、历史博物馆,让学生怀着肃穆、真诚的情感,走进这些特殊场所营造的情境氛围中。学生不仅可以在这一独特的教学情境中深入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还可在这一情境中增强自己的个人情感。
例如,在“抗战”主题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相关的革命遗址、红色博物馆,了解相关战役的具体史实。在革命遗址、红色博物馆中,收藏着各种抗战战士的图片、事迹,甚至还收藏着一些战士用过的物品。当学生走进这样的场地,会很快地沉浸到真实的历史情境中,主动了解某些抗战烈士的英雄事迹,并梳理好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如抗战爆发的时间、地点、领袖人物、抗战经过、抗战结果等。教师可在学生参观结束之后,让学生写一篇观后感,将历史知识、个人情感都融入其中,声情并茂地讲述自己参观历史遗址与红色博物馆的经历,讲述自己在学习这些历史知识时的个人情感,并发表自己的爱国宣言,表达自己对英雄历史人物的崇敬与敬佩之情。这有利于实现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育人目标,从不同方面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四)注重知识的积累,加深对国家的感情
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时,教师要重视对历史学习的思考,重视历史思想情感、家国情怀和视野的培育。注重知识的归纳积累,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制度和社会事务等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这使得他们更加关注国家的发展和状况,主动参与社会事务,并以积极的态度为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而努力。
例如,在教学“辛亥革命”历史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借用林觉民《与妻书》中对家庭生活的描述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向学生展现作者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关爱与担忧。让学生了解个人和群体在不同历史时代中的情感、挣扎和变革,并理解个体与历史之间的相互关系。人自身也是一种情感生物,正像陶行知所说:“在情感的调控与启迪中,让同学懂得它的含义和方式,即知性的教育;培养一种对真理的热爱,并把它付诸实践,这就是教育。”在教师的教育中,还应满足学生对学问的渴望,通过与名人亲近,让他们在了解历史的同时,感悟他们的感情,从而改善课堂品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五)开阔视野,提升家国情怀影响力
尽管各个国家的文化、民俗、宗教、语言等并不相同,但逐渐达成了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国家之间只有团结合作、相互支撑才能有效渡过难关。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相关内容引入课堂,帮助学生以国际化的视野有效认知历史课程知识,提升家国情怀。
例如,在教学“第二次世界大战”课程内容时,虽然这场战争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是仍给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带来巨大伤痛,值得后人深省。教师可以统计二战时期的相关数据,如参战人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等,同时搜集一些反映二战的视频和图片,将其制作成学习资料,带领学生观看,促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同时,在视频的末尾,教师可以引用英国首相丘吉尔“不需要的战争”的著名论断,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各个国家利益存在高度的融合性,不同国家的责任彼此交织,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度过危机,进而帮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筑的重要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应当注重帮助学生构建国际视野,树立全球化的意识,从而引导学生对国际内容深度观察,了解世界变化,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公正、客觀地对待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并尊重文化的差异。当学生以家国情怀为支撑,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分析国际变化,了解时事内容时,其历史学科素养也同时会得到有效提升,家国情怀教育也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可嘉. 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探究[J]. 新课程,2021(12):174.
[2]李春. 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 高考,2020(29):59.
[3]王小东. 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策略[J]. 中国教师,2018(S2):71.
[4]丁艳,王学会.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结合[J]. 考试周刊,2017(62):153.
(责任编辑:张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