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
2023-10-17王胤之
王胤之
(三亚学院音乐学院,海南三亚 572022)
历经30余年,高校流行声乐教学已经完全摆脱了艰难生存的限制性局面,形成自成一派的发展态势,在当代高校声乐教学中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是,高校流行声乐教学实践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的发展前景。所以,基于高校流行声乐常见问题,本文需要从声乐阵地、基础知识、审美标准、表演能力等四个方面,探讨高校流行声乐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高校流行声乐教学常见问题
1.非专业包围专业
流行声乐以其流行性、通俗性优势,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成为最热门专业之一。随着我国流行声乐行业的进步发展现状,在高校流行生音乐教学中,更加关注声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现实状态下,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声乐与器乐之间的相互渗渗透已经成为常态化内容教学内容之一,这也致使我国高校声乐专业以流行声乐为基础,逐渐衍生出流行器乐、电子音乐制作以及声乐专业三个分支[1]。为了提高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的市场化水平,也设置了流行声乐演唱选修课。而流行声乐的普及性较高,即使是非专业人员或者是高中学生,也可以以社团方式,邀请流行声乐指导教师或者是校外流行声乐客座教师,开展流行声乐教学工作。因此,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出现了数量庞大的非专业人员,这些团体人员基数庞大,嗓音条件优越,文化素养较高,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已经出现了非专业包围专业的现象。例如,某高校的“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是人气最高的赛事项目。但是,在比赛中,通常是比拼各参赛选手的流行唱法,大部分选手都会选择流行曲目作为参赛曲目。在总决赛中之有24%的音乐专业学生,而非音乐专业学生的比例高达76%,而且,这些非专业学生往往能够在决赛中取得较好名次[2]。这些非专业学生并不了解调式和节奏,甚至不具备基本的读谱能力,只是单纯通过技术模仿、声音模仿的方式进行流行进行演唱。而往往这种机械化的模拟方式,能够在各类校园声乐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所以,现实状态下,流行声乐赛事中整体专业化水平逐步下降,这种现象也引发人们的深思。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互联网以及个人终端设备的普及率越来越高。而声乐作为抒发个人感情的重要途径之一,也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研发了诸多相关的APP。这类APP在应用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者具备基础的乐理知识,只需要按照节奏进行模仿训练,即可完成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唱工作。而且,一些兴趣相对较大、意志力水平相对较强的使用者,可以以这些音乐APP为基础,频繁练习流行声乐作品,这样也能在流行声乐演唱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这也直接致使,在流行声乐比赛过程中,这类型非专业学生对对高校流行声乐专业毕业生产生了的巨大的冲击。例如,民谣歌手毛不易以及流行歌手张杰都是非音乐专业出身,但是,这并不影响毛不易和张杰在流行音乐领域取得骄人成绩,甚至成为公众心目中专业精英的代表人物之一。总之,非专业学生以其较好的声音技术优势,能完成难度系数较高的流行声乐作品,导致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出现了非专业学生包围专业学生的问题。
2.缺少读谱等基础训练
在传统高校声乐专业中,无论是美声演唱、民族演唱甚至是歌剧演唱,学生都需要开展读谱训练。但是,在流行声乐教学中,教师通常是直接打印歌词或利用手机多媒体等直接进行演唱,这使得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无法获得读谱等基础知识,与专业声乐教学渐行渐远,这也是高校流行声乐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缺失的主要原因是之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读谱是声乐专业的基本功之一,流行音乐专业学生在演唱中不能脱离谱面自由发挥。例如,爵士乐演奏是流行音乐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表演过程中以即兴闻名于世。但是,爵士乐演奏也是以读谱练习为基础内容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声乐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既要表达音乐内容,也要讲述文学内容,使声乐表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之上,也突出了声乐表演的跨学科属性。正是由于流行声乐表演过程中呈现出了跨学科的属性,所以即使是非专业学生,在日常流行声乐表演过程中,也可以以兴趣爱好及以往的学科内容为基础,开展流行声乐作品表演内容。例如,在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流行声乐学生,只需要反复聆听即可完成流行声乐学习,使学习中谱子的价值逐渐降低。在音乐唱吧以及K歌软件全面普及的信息化时代,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的严谨性受到了巨大冲击。个别高校流行声乐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通常会使用各类歌唱软件,导致流行声乐教学专业的学生,无法通过课堂学习获得读谱等基础知识训练,在日后发展过程中,也会使学生的发展空间受限。
3.师生声乐审美脱钩
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师生声乐审美脱钩也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正是由于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出现了审美脱钩的问题,才导致高校流行声乐教学质量下降。教师和学生在付出双重努力背景下,也无法快速提高流行声乐教学质量。首先,从学生角度出发,流行声乐是动态化的艺术表现形式,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步变化,这也使得流行声乐与时尚界的融合程度较高。而真正时尚前沿内容并非普罗大众普遍接受的基础内容,大部分高校流行声乐专业内的学生,无法掌握审美前沿,甚至不了解流行声乐的发展趋势,只是以个人偏好为基础,选择一些所谓的流行曲目。例如,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和英国是流行声乐的主要阵地,其他国家和地区在不断进步中也衍生了程度不同的流行声乐[3]。即使是华语流行声乐,在大陆地区、港澳台地区以及新马泰地区都具有较大差别。尤其是在大陆地区,土地面积辽阔,人口基数庞大,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也有较大差异,导致在大陆地区出现了审美差异化的现象。所以,我国不同地区的高校流行声乐专业学生,在选歌审美方面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脱钩,通常表现为歌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时常会出现阶段性的歌荒。其次,从高校声乐专业学教师角度出发,由于流行声乐的发展历史影响,教师通常以私人化的审美偏好为基础,开展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主观性较强。但是,在高校流行声乐专业教学过程中,曲目的选择能力直接与最终的教学质量相关,学生无论是认知水平还是对曲目的掌握程度都存在较大的缺陷。如果,在高校留学生乐专业教学过程中,将所有的曲目选择权利下放给学生,那么学生会以个人偏好以及认知情况为基础,选择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内容,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偏颇。基于学生选择的曲目开展流行声乐教学,会使教学内容呈现出单一化的问题,以这些曲目为基础,无法对学生展开流行声乐基础能力训练。而且,过于单一的曲目,会在高校留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严重限制学生的审美水平。例如,个别高校流行声乐教师在实教学实践中,会将选课权力全部下放给学生。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学生,但却使高效流行音乐教学过程失去了严谨性。这主要是由于,高校教师已经与时代脱钩,在实际教学中,不愿意接受新鲜、多元化的流行音乐,所以将选课权利完全下放给学生。
4.舞台表演混乱
高校流行声乐教育最终需要以舞台表演方式展示,而在常规教学中,高校流行专业教师通常会设计更多专业技能训练课时,缺乏舞台表演训练内容,甚至个别高校流行声乐专业,以选修课的方式开展舞台表演训练,致使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出现舞台表演不同步、不专业的问题[4]。例如,高校流行声乐专业虽然开设了舞台表演、舞台实践等相关课程,但教学中往往内容大于形式,强调理论知识分析,忽视实践训练,学生无法通过舞台表演课程以及舞台实践课程真正锻炼舞台表演技巧,提高舞台表演能力。这类学生在正式毕业之后,一旦面对舞台,会出现表演混乱、形式单一、不专业等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舞台表现力,甚至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造成严重影响。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流行声乐舞台表演与传统音乐舞台表演存在本质性的区别,流行声乐舞台表演更加关注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需要学生以更加丰富的方式展示流行声乐内容,这也是每一个流行声乐专业学生必备技能之一。所以,在高校流行声乐专业教学中,需要重点训练学生的舞台形象与个人气质,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提高肢体的协调能力,以更为多样化的方式开展流行声乐表演。
二、高校流行声乐教学策略
1.打造学生型制作人,守住声乐阵地
在当前音乐行业内,越来越多的非专业黑马快速成名。但是,这些非专业学生缺少基本功训练,而且在以往学习过程中,也没有确立音乐专业学习目标,所以,在持续进步发展中缺少内在原动力。基于此,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加强基本功训练,尤其是加强学生身体共鸣训练显得尤为重要。除此之外,也要在学生与乐队之间构建有效的合作渠道,帮助高校流行声乐专业学生,与行业内的流行声乐乐队积极合作,全面开展原创流行声乐项目创作,这样才能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守住基础阵地。首先,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与社会层面的流行声乐乐队合作,以该乐队的一首作品为基础,讲解不同伴奏模式,并且让乐队成员与学生进行进场沟通,分析不同伴奏状态下,同一首作品的现实意境,这样可以以流行声乐作品为基础,帮助学生探索流行生乐的美学意境[5]。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打造学生型制作人身份,要求学生从制作人的角度,分析指定流行声乐作品的音乐表达状态、感知习惯、伴奏融合情况因素。其次,在学生型制作人身份下,学生可以选择各自满意的伴奏模式,经过循环往复多次训练,快速提高学生对伴奏音乐的判断水平。总之,流行声乐演唱极具个性化特色,更加关注学生的评判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打造学生型制作人模式,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流行声乐专业学生的价值判断水平,从而为流行声乐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2.重视基础知识,提高曲目质量
高校流行声乐专业学生是以流行声乐为终身发展方向,开展高校专业知识学习的主体。在常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欲望强烈,通常会选择十几首甚至二十几首流行音乐请教师开展教学,甚至希望通过一堂课或者两堂课,在流行声乐学习过程中达到立竿见影的目的。但是,流行声乐作为音乐专业核心内容之一,需要从最基础的呼吸训练、咬字训练、读谱能力训练开始,基本功掌握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空间。例如,在数字音乐快速普及的时代背景之下,所有进入专业录音棚录制歌曲的流行歌手,依旧需要携带歌谱。所以,代词读谱演唱训练在高校流行生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首先,教师在读谱训练中,可以以教材为基础进行曲目选择。由于教材中的曲目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和校对,在读谱训练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其次,高校流行声乐专业教师,可以以个人兴趣为出发点,从音乐剧中选择一定曲目开展读谱训练,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读谱能力。除此之外,个别高校流行声乐专业,将读谱能力作为基础技能进行单独训练,这种方法也可以在流行声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水平。例如,四川音乐学院就设置了风格化训练科目,有效提高了学生流行声乐演唱水平。
3.邀请行业人才,构建时代标杆式审美体系
基于高校流行生院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音乐审美脱钩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邀请行业内专业人才参与教学实践。在高校流行生乐专业教学过程中,以行业专业人物为途径,可以建立时代标杆式的审美体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与流行音乐一线人才直接沟通,快速了解当前行业内的现实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而且,通过引进行业优秀人才,可以帮助高校流行声乐教师匡正学生的音乐审美,摆脱胡乱唱的演唱模式。除此之外,在现实性沟通中,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前流行声乐前沿风格,不断提高流行生越专业学生的适用水平。在流行声乐行业,培养职业歌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使是高校流行声乐学生,在正式毕业之后,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与专业唱片公司合作。所以,通过引进行业优秀人才,可以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行业的现实需求以及音乐制作流程,在学生正式进入流行声乐行业之前,做好充足准备。最后,从高校流行声乐专业教师角度分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绝对不能与产业脱钩,要以自身为基础,积极接纳新型流行音乐以及多元化的流行音乐,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高水准的流行声声乐审美标准。例如,针对高校流行声乐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选歌曲权利完全下放给学生这个问题,教师需要以流行专业教学目标为基础,在选择过程中可以适当听取学生的意见,但绝对不能完全下放选课权利。教师需要在经典作品中选择教学曲目,并且实时获取社会层面审美需求,为流行声乐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路径,成为流行声乐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
4.打造真我式的舞台呈现,调高舞台表演能力
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过程中,舞台表演能力与声乐技能密不可分。高校流行专业教师,需要通过日常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流行声乐行业接班人。在舞台表演中,所有歌手都渴望成为整个舞台的焦点,所有歌手都希望获得更多观众的支持。所以,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打磨演唱技巧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让学生学会在舞台上快速调动观众的多重感官,从而更加丰富的展示流行声乐作品。所以,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真我式的舞台呈现,不断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在流行声乐表演过程中,学生作为演唱者,是真我的艺术表现途径之一[6]。在高校院校流行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就需要着重关注学生的人格表现力,舞蹈影响力以及现场表演能力,只有将这三者充分融合,才能逐步提高舞台掌控力。在舞台上,表演者的舞台掌控能力越强,现场的感染力越强。基于此,高校流行声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开放舞台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演唱表演状态,同时在一次次实践中,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我提升。
结论
综上所述,在高校流行声乐教学过程中,要打造学生型制作人守住声乐阵地,重视基础知识调高曲目质量,邀请行业人才构建时代标杆式审美体系,同时打造真我式的舞台呈现,提高舞台表演能力,以此为基础,不断提高我国高校流行声乐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