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逻辑
2023-10-17杜英玮于浚湜
杜英玮 于浚湜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长春 130000)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
1.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抉择
有很多人普遍认为:马克思作为一个德国人,他的思想理论来源与西方,与我国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不具备相似性,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结合缺乏合理性。这样的说法过于绝对,马克思主义之所以百年来在中国大地落地开花,指导我们党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进程中走向新起点,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相似性。例如,出自两汉的《礼记》中孔子所提出的“大同社会”与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提出的“真正的共同体”之间存在着共通之处;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人民群众”的观点是相融通的;班固在《汉书》中所提到的“求真务实”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强调的“实践观”所契合。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结合是历史必然的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了较强的包容性,接收吸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根据我国不同时代发展情况,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依据。自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华大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得到了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马克思主义提倡的社会主义与我国社会发展情况具备一定相似性,因此当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后得到了快速传播,并在我国发展至今是存在合理性的。[1](P120)
2.中国革命道路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面对一些错误主义阻碍发展进程的时候,我党依旧坚持党的行动方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前进的指导方向,并根据时代发展情况合理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让二者良性结合,在不同革命时期指定科学的战略方针来指导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注重实践,坚持一切实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为新民族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化的关键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独立自主”民族精神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给民族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我国在“独立自主”精神的指引下,自主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的发展道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设进行思想理论指导。在改革开放时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党始终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引,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开展系列改革工作,并对传统文化中的变革思想进行理论创新,强调改革开放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性。生动地把握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赋予“民本思想”新的内涵。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目标的实现,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以民为本”的使命和“执政为民”的宗旨。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具备文化自信,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2]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首先需要传承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对我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认同感,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持续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并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制定符合我国未来发展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同时继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创造有利条件。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仍然面对许多需要破切解决的重大发展问题,比如,怎样更好地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怎么样更好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怎样不断推动党的自身建设?要想解决好这些解决这些时代问题,就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让新的理论成果科学的指导实践。科学社会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点内容,是在时代进程中不断丰富的真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指导,同时也为我党的前进方向提供了正确指引,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社会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社会进步提供正确引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在新征程上,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下的指导思想,将会开辟出一条光明路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指引正确方向。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
1.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思想自诞生以来,便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前进方向,因此应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经过实践基础上检验后以其自身的真理性和革命性领导和指引了一批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带领我国走向一条飞跃发展的道路。二十一世纪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尤为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社会进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一些西方媒体和境外反动势力不断在网上抹黑我国,企图歪曲污化、错误解读一些我国的传统文化。例如,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仁义”“以礼待人”曲解为“愚忠愚孝”“虚伪浅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外的反动势力对我国国情缺乏了解,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缺少正确认识。与此同时,我国应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前进发展的指导思想,为我国未来的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保证国家进步的同时宣传传统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活力,使其积极应对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另一方面,受当前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受到冲击,“拜金文化”“躺平文化”等一系列亚文化不断挑战主流文化。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用其中的伟大智慧来指导我们当前工作,积极应对一切外部挑战,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2.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
中华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以其自身的灿烂流传了五千年。在传统文化这一庞大体系里,有精华同样有糟粕,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有了变化,能够分辨出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有所不同,人们的思想会受到当地社会环境及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会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有不同的认识。[3](P313)任何一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都会有所不同,何况我国地域辽阔,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文化,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也是应尽的责任,但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文化照抄照搬,同时需要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糟粕进行识别,对优秀文化进行继承弘扬。传统美德同样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古为今用”,用的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所提供的重要价值,而我们坚持守正,守的也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守正就有创新,中华文化得以发展就不能故步自封。坚持文化交流,坚持互相借鉴。理性科学的看待其他国家文化的优秀部分,加以借鉴学习,实现“洋为中用”。整合中外的优秀文化形成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的更加深入,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运用到本国的发展进程中。
3.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不断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长久以来,中国共产党选择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带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良好、人们生活和谐,主要原因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长此以往,我党都会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引,为我国人民谋幸福,为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4]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同时期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国社会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提供正确的前进方向,如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传统优秀文化进行有机结合,使二者共同创新发展、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要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的哲学思想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内涵共同进行发扬传承,促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时代价值
1.推进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我国社会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提供了指导思路。在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样对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有共通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始终激烈这一代代人们前进,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我国社会发展同样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背景下,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共同进步,坚持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理论依据,两者共同发挥作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为我国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为中华儿女创造思想力量,当马克思主义进入到中华大地上,便得到了快速且广泛传播,足以说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相同底蕴,蕴含着巨大力量,推动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为我国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应继续学习马克思主义思想,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作为社会建设的关键群体,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同时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在生活实践中有效落实,促进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社会进步及国家富强创造有利条件。
2.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绽放时代光芒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通过互联网能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但由于网络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很多不良思想及文化快速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影响我国人民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如今有部分年轻人的价值观发生变化,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中华文化之所以永葆生机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自身的包容性,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就要推动其他优秀文化成果和中华文化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在当今时代的高速发展下,各式各样的民族思想不断进行碰撞和博弈。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晶,为中华儿女的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了巨大力量,对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继续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我国社会发展情况为出发点,加快传统优秀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结合,使两者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为我国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传统文化如何顺应当今时代发展并且为破解时代难题贡献力量,首先需要与马克思主义进行有机结合,使传统文化绽放自身的优秀思想内核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二者的结合对于不仅对把握中国社会的历史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征程中赢得胜利的重要理论指导。新征程中,一方面要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去更好地团结人民群众,坚定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挖掘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提供的资源,把握时代发展方向,使优秀传统文化所贡献出的精神财富,为人民所用,为世界所用,为未来所用。
3.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长久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继承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奉行着“和而不同”的处事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交往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不断做出努力。当今世界,仍然存在一些少数西方国家打着“人权”和“民主”的幌子实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政治上试图侵犯其他国家主权,在文化上对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在经济上进行打压。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局势不稳定、新冠感染全球蔓延、粮食安全不断受到挑战,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挑战愈发严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推动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为我国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践方案,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为世界难题的解决提供思路,为世界的和谐稳定营造有利环境。[5]P6站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中,要在积极运用二者“相结合”的理论创新成果去指导实践。在实现本国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让二者“结合”的成果去惠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把“结合”的成果特别是方法提供给全世界,为形成“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6]马克思主义与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机结合,不仅是我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所做出的必然选择,也为促进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时代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