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眼幼小衔接 改进科学课教学

2023-10-17张海燕新疆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小学科学 2023年22期
关键词:科学课幼小科学

◇刘 辰 张海燕(新疆:新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一、引言

对儿童来说幼儿园和小学的学习是为其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措施,科学指导对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其中科学地实施幼小衔接教育又是国家近年来的大力要求。2021 年颁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强学段之间的相互衔接,注重幼小的双向衔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2022 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要合理设计小学一年级、二年级的课程,注重教学设计的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进行幼小衔接。实施幼小衔接教育是对所有学科都提出的要求,科学课程是小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以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宗旨,为实现从启蒙教育到培养学生基础科学核心素养的转变,教师需要根据该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心理特性,做好科学课程实施的幼小衔接工作,实施有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平稳地度过幼小衔接期,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从而落实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小学科学幼小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在一线教学中已经有学者开始关注小学科学课的幼小衔接问题,但是研究较少,分量不足,且在梳理过程中发现,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这些问题值得研究。

第一,教学前期准备工作不足。教学前期准备工作是为后续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实施教学过程埋下的伏笔。但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时却疏于对此进行认真研究,如有一年级的科学教师由于没有做好教学前期分析工作,选取的搭积木活动是学生在幼儿园里常见的活动,在实际的课堂上未能引起部分学生足够的注意,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出现了混乱现象,未能做好幼小衔接阶段教学的工作。

第二,教学内容偏向知识化。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能意识到应培养一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但还是无法避免教学内容偏向科学知识的现象。

第三,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策略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在幼小衔接教学过程中应选取多样的教学方法。而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均采用简便易行的讲授法,或是讨论法、自主学习法,而使用实验法和直观演示法的教师相对较少。

第四,教学活动开发不足。幼小衔接期小学科学课程实施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在教室、实验室里对学生进行教学活动,实际生活中广阔的科学课学习场所未被开发利用,未能很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在实地调查中发现,部分教师仅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未能合理利用教学资源、校园环境等活动场所,造成教学活动的单一。

第五,教学评价设计单一。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在实际教学评价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评价反馈不够及时、评价主体不够多元化等。在进行评价时学业成就评价有失规范,评价具有单向性,仅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严重缺失。教师的教学存在衔接意识薄弱,忽视儿童生活上的适应、心理上的发展顺序等方面的问题,在学生知识的学习上过度重视,教学上存在超标现象等。

三、着眼幼小衔接,改进小学科学课教学

重视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科学衔接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与必然结果。《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兼备的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的策略,为解决小学科学课程幼小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做好教学设计工作

教学设计反映了教师对学科内容和教学实践的理解,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要遵循儿童身心的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要设计符合执教地区教学现状的小学科学课程,实现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幼小衔接的有效性。教学设计包含了多个环节,其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是重中之重。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科学课程中主要包含了“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在设置科学观念目标时,要注意化繁为简,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尽量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设置符合这一时期学生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的科学知识目标,减缓学生学习的坡度,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避免学生产生更多的不适应问题。如可把“植物”单元的科学观念目标设定为掌握“植物的特征、植物是活的、有生命的”主要知识概念。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地方特色,联系校园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不同的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知道当地特有的一种或多种植物的名字,感受大自然中生长着多种多样的活的植物。

思维能力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组织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基础的科学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一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逻辑思维能力较弱,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注重教学的组织形式,多以观察为主,通过观察,引导学生组织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看到的事物的特征,对事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探究实践,一年级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是很强,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发展学习、思维、实践、创新能力。为了使学生初步领会科学探究,可在教学中设置一个贯穿整个单元的活动,在进程中不断引发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知识,任务既不繁重,又难度适中。如在进行“植物”单元的教学时,可以设置为每个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种植一棵较容易存活的大蒜,或绿豆等植物,这样生活化的事物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并能在进程中指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植物,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希望能维护学生好奇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能对事物产生研究的兴趣。让学生敢于做出猜测、愿意按要求参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倾听与表达、培养学生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观察并记录所看到的现象的严谨态度,培养学生永远追求创新的积极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爱护生命、珍惜资源的责任意识。

(二)多样化选择教学策略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学习生活,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掌握得十分透彻,结合每一节具体的教学内容,采取一种或多种合适的教学策略。

教育学家们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之上,融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出了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小步子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掌握所要学习的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成长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该教学策略是对知识经验较少、独立研究能力较弱的一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良好策略,在幼小衔接这一过渡期对学生进行科学教学时,帮助学生搭建位于其最近发展区的支架,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在这一时期是经常需要的。

此外,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中可整体学习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进行探究学习时虽然是以游戏的形式,但学生在课堂上不是杂乱无章地进行自己的事情,而是要求教师科学引导,让学生在做科学游戏中实现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开发多彩的教学活动

具身认知理论强调人在自身的身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中自身的素质能得到发展。学习不仅基于身体,也扎根于环境,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通过直接经验、亲身体验、参与实践进行的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有效性。因此对处在幼小衔接时期的孩子来说,最好的教学就是学生亲身体验后的直观感受。应利用不同的教学环境,调动他们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动”中加深学生对科学的认知,既能消除学生刚入学的不适应状态,又能实现教学的目的。幼小衔接期的科学探究过程既要满足儿童爱玩的天性,又要实现教育性,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综合利用不同的教学环境,开发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地尊重、关心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实现以学生为本,把课堂交给学生。如在《我们知道的植物》一课的教学中,利用校园环境中的植物,通过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比一比、说一说等调动身体感官的游戏方式寻找校园里的植物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塑料植物,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熟悉身边的同学和学习环境。结合我国学校与社区日益密切的教育现状,在组织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实现课堂与户外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如可把《这是谁的叶》《校园里的植物》课程设计为“社区里的植物”“居民楼里的植物”等教学活动,不把学习活动局限于课堂当中或是实验室里,同时在探索活动当中引导学生认识当地的市花、市树或当地特有的一些植物,让学生在“玩”中学,启发学生动脑思考,有机结合动手与动脑,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科学课堂的小主人,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实现幼小衔接阶段的科学教学的升华。

(四)多元化进行教学评价

一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程学习的接受程度以及学习表现不尽相同,要想促进学生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在教学设计当中设计课前评价、课堂评价以及课后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同时需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注意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评价时不必追求统一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追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促使学生个性化地发展,尤其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更应注重此方面。除了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从学生是否对科学课学习感兴趣、学生发言是否有困难、学生的回答是否符合问题要求、学生是否有纪律意识、学生是否能认真倾听他人的回答等多个方面进行口头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课后评价可以从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的科学知识、学生是否期待下一节科学课、学生是否有向伙伴及其家人描述课堂学习的欲望、课后能否爱护植物等多维度的方式进行评价。除了教师的评价,评价时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可以采用同伴互评、家长评价等,注意1~2年级学生的兴趣。

在直接的感受中能加深儿童对这个世界的了解,通过积极地探索生活能丰富学生的自身经验,进而掌握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在科学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教学设计工作,注重教学策略的多样化,开发多彩的教学活动,做好科学课程实施的幼小衔接工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平稳地度过幼小衔接期,促进更好的教学,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从而落实国家关于教育培养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科学课幼小科学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