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儿童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23-10-17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高级教师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小学科学教研员 高级教师
陈 锋
儿童天生就是“科学家”。儿童天生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探索欲。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以及在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儿童学习科学的主阵地是科学课堂,所以,拓宽科学学习的边界,让儿童在科学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就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学习科学需要前概念。前概念研究历史悠久,1903 年霍尔在美国开展了关于儿童对火、热、霜等自然现象的观念调查。1929 年皮亚杰较系统地在《儿童关于世界的概念》一书中对前概念的早期研究进行了阐述。前概念,是指学习者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对从周围获得的各种经验进行加工从而形成的概念,是基于感知的认识和理解。作为教师,要多观察儿童。可是儿童的前概念往往不容易发现。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发现可以采用三种方法来探查儿童的前概念。方法一:口头探查。设计简明、儿童容易理解的口头提问,让他们回答,了解其初步想法。方法二:纸笔调查。设计情境化、精练、适当留白的主题问卷,通过调查收集儿童的初始想法。方法三:当面访谈并录像。我们可以为儿童提供一些材料,并提几个问题,将对儿童的访谈过程拍摄成几分钟的小视频,可以在反复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了解其想法与能力水平。
儿童学习科学需要小组合作。合作学习是以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为前提、以解决问题为探索场景的一种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更为有效的调动,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更好的激发。合作学习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精心分组。首先,教师根据性别、学业水平、性格特点等,把儿童分成四大组,每组出一个人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接着教师引导犹豫的儿童选组,最后儿童如果想换组可以提出书面申请,经过协商,遵守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可以微调换组。合作学习需要强调分工,也要强调人人参与、轮流实践、定期轮岗。合作学习需要谋划评价机制,执行有效评价。教师利用小组评价代替个体评价,长此以往才能形成小组团队,培养儿童的团队合作能力。
儿童学习科学需要学会记录。科学记录为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思维卷入”提供了支架,也是儿童在研讨环节发言汇报、交流互动的重要依据。科学记录既是儿童学习的内容,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也是衔接科学课堂“做中学”的纽带,记录、探究、概念三者之间关系密切。在科学课堂上提倡人人记录,并且能在科学探索活动结束后,以小组达成的共识为基础,挑选重要的数据、图示、文字进行全班展示。科学记录是儿童学习科学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他们从小养成科学记录、整理记录、应用记录的习惯。还可以通过科学记录培养儿童“求实”的科学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
儿童学习科学需要学会论证。论证是课堂情境下的社会交互,以论证促认知。在论证的过程中,儿童必须在求证的过程中收集充足且可靠的证据,在求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概念,要对自己看到的现象进行系统梳理和加工。在科学课堂上研讨开始后,很多儿童只是当听众,不主动分析、联系,而只要有儿童说出或被教师诱导出所谓科学的结论,似乎就实现了预期的学习效果。要从研讨走向集体论证,通常要经历个体论证—小组论证—集体论证的过程。集体论证作为一种具有社会文化性的课堂学习方法,也是基于社会情境的课堂学习法。集体论证能让儿童的证据意识增强,科学思维清晰,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更为深刻。通过长期训练,儿童的言语交互水平明显提高,而语言往往代表思维,可以展现思维的发展,同时,在互动中慢慢形成价值规则。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教育的地位被提升到更高的高度。这需要我们一起携手努力,继续理解儿童、研究儿童、立足儿童,立足儿童核心素养的发展,精心上好每一节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