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课赛证创”五维融合的高职院校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2023-10-16张倩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摘要】本文阐述高职院校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方向、背景和现状,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校企合作引岗入课、数智赋能课程改革、以赛促教促学提技、课证融通以证验课、双创渗透以创拓能”五方面,探索构建高职院校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岗课赛证创”五维融合育人路径,以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技能数智化财经人才。

【关键词】岗课赛证创 高职院校 数智财经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1-0130-05

数智化是数字化发展到人工智能更高阶段的必然产物,是数字化发展中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过程中的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牢牢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做出一系列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重大战略规划陆续出台,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大、智、移、云、物”等信息技术逐渐成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让经济管理方式、业务财务工作的全流程更加智能化。

随着数字中国的建设继续高质量前行及数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深度渗透,社会对具有数智能力的财经人才需求不断增长,如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共享服务和智能化财务管理人才、金融部门的智能化财务分析人员、会计师事务所的智能化审计人员等。而当下的劳动力市场却面临着劳动者数字化素养和技能不足、数智人才严重紧缺等问题。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于2021年发布的《定义公民在未来工作世界所需要的技能》研究报告中,提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时代,基础的编程、软件使用和数据分析能力对职业进阶发展非常重要。在数智化时代,财经从业人员要对新技术有认知,且要有一定的实操能力,并具备大数据思维,能运用数据分析工具与方法融合财经专业技能进行数据洞察。

由此,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教育势必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要让财经技能人才具备数智化思维,学校必须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笔者以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聚焦财经专业特点,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以“岗课赛证创”为核心,尝试对财经人才培育的培养理念、教育模式、内容方式等进行全方位体系化改革,探索构建高职院校财经专业人才的“数智化”转型升级之路。

一、高职院校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的定位及方向

以数据和技术为核心驱动力的金融科技正全面影响和改变着财经领域,这种变化使传统财经版图日益模糊,同时促使传统财经业务与新技术深度融合,财经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愈加明显。新财经人才培养必须更好地把握数智时代的人才需求和规律,找准立足点和切入点,发挥财经学科的优势与特色,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数智化财经人才。

(一)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定位

随着产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和教育形态的不断重塑,高职院校的财经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市场需求有效衔接。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传统的会计学习建立在对经济业务表象的记录和以往经验的积累之上,而大数据与会计方向将赋予学生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处理的能力、严密的业财融合分析方法以及新财经专业知识技能的应用和变通能力,所培养的财会人才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业财融合好。区别于工科类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强调“知晓技能、懂得运营、悟通数据、帮助决策”的能力定位,构建与数智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相适应的应用能力培养路径。因此,高职财经专业学科升级转型的根本理念是塑造“宽专多能”的數智化人才,培养能够在大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时代中具备有效的数据治理能力,在瞬息万变中能洞察新经济业态规律,为企业数字化持续发展赋能的人才。

(二)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方向

一是培养良好的数字素养。数字素养是个体适应数字化、智能化时代工作、学习和生活所需的能力。数智技术不只是一项工具,对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而言,其带来的价值导向和思维方式上的改变才是影响未来职业胜任能力的关键。面对复杂的、迭代速度不断增强的人工智能应用和以ChatGPT等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挑战,引导和培养学生适应新挑战是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和努力方向。

二是培养交叉共融的知识体系。传统财经教育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知识内容单一化的问题,缺乏整合思维的培育。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必须进行主动变革,在建设专业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强化跨学科融合,改革财经人才知识结构,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共生新形态。

三是培养基于未来的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高职院校要营造学生智慧学习的全新场域,构建数智化的学习生态系统,创造数字化学习空间,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最大程度提高学生的多元自主学习能力。

二、高职院校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的背景及现状

根据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按照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2035年远景目标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多个财经类专业进行了更名,以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如“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互联网金融专业”更名为“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等,并全面修(制)订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从这一变化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复合型财经人才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截至2020年中国数字化人才缺口已接近1 100万,并且还在持续加大。紧缺的数字人才不仅包括数字产业化创造的数字技术、数字研发岗位,也包括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字技能人才。

由此可见,加强对数字化、智能化财经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对数智时代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展开了大量的实践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例如,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将智能化、数字化思维融入教学内容,构建了“底层共享、中层融合、上层互选”的书证融通数智化课程体系,推进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衔接;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与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建设智能化教学平台、财务智能助教机器人,以新技术助推教学方法改革;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专业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四链”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思维与实战能力的财经人才。虽然针对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实践中仍存在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难以实现专业课程和技术课程的深度融合。大多数院校在原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了大数据、区块链、基础编程等技术课程,但这些技术课程和专业知识未能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很好地融合,只是在增加技术课程数量的同时压缩了已有专业课程的数量。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平衡好各个课程的学分,既要考虑尽可能实现知识体系覆盖的广度,又需考虑专业技能掌握的深度,形成跨学科融合发展的系统性效应,这是财经课程体系实现数智化升级的关键和难点。

二是实训环节与工作实务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商业数智化场景的构建和财经数智化岗位的再现难度较大,学生难以直接接触企业真实业务实战内容,数智化实践教学资源难以获取,导致现有教学案例与当前工作实务仍有一定差距,新业态下的企业生产场景未能及时进教材、进课程、进课堂。实训资源分散、缺乏统筹,与地方重点行业以及学校特色专业对接不够紧密。

总体而言,大多数院校对数智化财经人才的培养模式还有待完善。如何把行业企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新案例融入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实践教学中,让人才培养更适应行业发展与技术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

三、“岗课赛证创”五维融合的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

在社会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秉承“商学合一、德才双馨”的人才培养理念,面对财经教育发展的新技术新环境,在60年财经专业教育成果的积累以及对企业最新职业需求进行精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数字变革下“智能财经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等问题展开思考,开启了新一轮以数智化财经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学院整合现有资源,打破专业间界限,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及时将新技术规范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岗位需求、课程体系、技能竞赛、技能证书、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形成“岗课赛证创”综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其培养框架见图1。

(一)岗:校企合作引岗入课,拓展数智化实践场景

“岗”是学生进行技能学习及职业发展的方向和标准。财经学科的魅力在于将知识应用于大量真实的商业社会场景中,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风险、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等。为培养学生的智能化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深度体验数智商业社会环境中的业务流程,学院充分开发和利用企业资源,抽取数智商业中市场环境、企业管理、业财融合、大数据应用等多种典型实践场景,把数智商业全景融入人培方案,把商业模式融入专业课程,把商业场景融入实验实训,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实务讲座、培养现代学徒、推进科研建设等方式拓展智能化场景,形成校企联动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具体而言,学院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共建实训基地,积极与各行业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的企业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目前已和中联教育科技集团等16家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实训基地,将企业项目搬到课堂中,让学生真切感受数智化的职业岗位环境。同时,合作公司支持学院建设具备全景数智商业环境的多学科、跨专业、综合性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提升学生的全局思维、经济思维、数字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数字应用与分析能力。二是多次邀请企业专家、劳模工匠入校开展实务讲座,帮助学生快速了解行业企业的新发展方向,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数智化。如广西某商务集团和某会计服务集团每年多次入校開办专业数智化讲座。三是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联合广西某财务有限公司、广西某会计服务公司为学生提供提升财会专业知识、实操技能、职业素养的学习大平台,也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保证。将大数据资源与智能应用场景有机融嵌应用到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中,在校企双方的互培互聘中推动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建设。四是共同推进科研项目建设,与多家企业建立战略研究伙伴关系,支持企业人才和学院师资定期交流互通,进行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融合研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二)课:数智赋能课程改革,打造智能化教学平台

课程交叉融合、数智化财经人才的培养需要财经科学与科技革命的深度交叉融合,强调复合能力的提升。为适应智能化环境对人才的新要求,学院将数智时代的特征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开发更为丰富的模拟教学课程和内容,并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开展沉浸式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是重构数智化课程体系。学院在充分调研行业企业的基础上,在校企共建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紧扣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并结合自身办学实际,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以知识主体为导向构建跨学科的复合课程群,形成“通识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项目课程模块+实践课程模块”相结合的学习领域。通识课程模块增加了计算机运用、大数据等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课程比例。专业课程模块侧重深化数智技术与财经专业知识的交叉融合,以财经实务中的问题为导向遴选核心知识点和关键能力点,以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构建结构性、程序性的知识模块及教学案例,在不增加原有专业课程总学时的前提下强化学生运用数智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课程模块依托企业实际项目进行设计,包括专业分项技能项目、专业综合技能项目、专业典型技能项目。在实践课程模块不断拓展智能化实践教学空间和教学资源,包括认知实习、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通过课程体系的迭代创新,不断优化财经专业人才的知识架构。

二是打造数智化教学平台,启动课堂教学改革,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首先是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院积极利用各类智慧教学路径如线上平台学银在线、智慧职教、超星学习通等,结合常用的社交媒体如微信、钉钉、腾讯会议等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利用翻转课堂、SPOC+MOOC等多种混合式手段丰富教学方式及课程内容,发挥导学、辅学和促学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目前学院立项建设在线开放财经类课程6门。其次是大力推进智能化模拟体验式教学,学院依托校内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智能财税共享中心、智慧金融实训中心,升级可视化技术环境,开设数字化管理会计、财务商圈等仿真实训课程,通过情景体验式、角色扮演、现场观摩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赛:以赛促教促学提技,提升数智化应用水平

“赛”是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推手。财经类专业的相关赛事众多,既有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比赛,又有行业协会组织的学科专业比赛。通过专业竞赛训练和学生技能的强化能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并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学院将人才培养与技能竞赛进行系统衔接,将竞赛项目融入人培方案、将竞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将竞赛成果评价融入课程考核评价,以技能竞赛为引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教师在指导学生备赛过程中,将竞赛资源进行碎片化改造,围绕赛项内容建设网络学习课程及编写一体化课本,通过整理竞赛心得和竞赛规范、理论知识和实操关键、竞赛成果和前沿动态,将竞赛详细内容和最新知识动态融入教学和科研中,促进教师的自我提升;学生在备赛和参赛过程中能力显著提升,学生拥有一技之长,使职业教育真正回归“职业”两字。

2021年以来,财经类技能竞赛增加了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机器学习与RPA机器人、新一代ERP技术、python编程、金融科技、区块链方面的内容,考查学生对新技术与财经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在新技术新业态环境下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有效应对竞赛规则调整,学院创新求变,设置了大数据与会计改革班,先试先行,针对技能竞赛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跨学科师资团队,替换类似课程,在扎实专业基础上强化学科融合,培养学生数据思维,并加大新技术课程学习的强度和难度。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财经专业群的赛训工作。学院在2023年自治区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会计技能赛项、财务大数据应用赛项、智能财税赛项、银行业务综合技能赛项中均取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并在各类行业比赛中屡获佳绩。

(四)证:课证融通以证验课,扩大数智化人才供给

“证”是对教学效果及学习成果的评价和检验。高职院校证书体系包括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证书等。现代证书制度体系在分析行业企业对岗位职业人员资格要求的基础上,比任何时候都更注重培养数智化环境下运用新技术的能力,这契合了数智时代人才培养的新需求。

一是开展以“1+X”职业等级技能证书为基础的课证融通工作。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高度重视“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专门成立“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紧密结合,进一步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专业、共育师资、共建基地、共编教材、共定标准、共同育人。学院数智财经专业群现有智能财税、财务共享服务、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人身保险理赔、大数据财务分析等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证书与课程融合度高,学生报名的积极性很高,考证通过率达到100%。学院组织的培训工作受到各方认可,荣获“优秀试点院校”称号,指导教师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有效推动了数智财经人才资源供给侧改革。

二是致力提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考率和通过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学院设置了考证课程集中授课阶段,例如为应对5月的初级会计师考试,学院在每年3—4月会对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考试课程进行强化和巩固教学;为应对9月的资产评估师考试,每年5—6月要求学生对《资产评估实务一》和《资产评估实务二》进行强化学习。授课不拘章法,语言精练,思路清晰,让学生对考点熟稔于心,并在备考职业资格证书过程中有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五)创:“双创”渗透以创拓能,发挥数智化财经作用

“创”是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数智化时代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精神是数智化人才的鲜明特征。“双创”教育不仅可以为学生的个人成长提供帮助,而且与学校的未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双创”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多年来,学院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创建大学生创业基地,积极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校内创新实践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基础保障。通过校企合作打造线上实践教学系统“ITMC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完成创业基础等112门数字化创新创业课程,建立了“专业导师+创业导师”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构建了“多链条演练”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财经专业知识技能是人才创新创业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要全方位做好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促进创新链和人才链良性互动、深度融合。学院利用职教活动周,通过展示学生的创意短视频、进行财经技能直播等方式,激发学生崇尚技术技能和创新的意识。如依托校内社团财金社举办证券投资模拟大赛、贷款与理财教育系列主题活动等,鼓励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为学生创新创业赋能。在2022年底举行的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广西区赛总决赛中,学院财经学子荣获金奖,这是学院创业素质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有机融合的成果展示,表明数智化财经教育对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帮助学生投身创业实践的作用越发凸显,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就业认知拓展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均明显提高。

立足财经新时代,高职财经类专业在当前大环境下既拥有机遇也面临挑战,需要发挥专业特色及优势、推动财经科学与科技革命深度交叉融合,以培养社会需要的财经人才。通过“岗课赛证创”五维融合育人路径的探索及实践,将企业岗位标准、课程体系建设、专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证书和“双创”思维锻炼相关内容有机结合,为财经类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开辟了新的道路,有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斌.数智时代财经类院校商务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22(6).

[2]卓志.加快推进中国特色“新财经”教育创新发展[J].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1).

[3]吴奕,费琳琪,丁晓东.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数智化升级改造研究:以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内江科技,2023(1).

[4]唐新梅,苗丽,林震,等.“双向渗透、三方融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讨:以广西經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21(7).

注: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岗课赛证背景下高职数智化金融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GXGZJG2022B064)、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智能财务时代下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岗证赛创’五融通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GXGZJG2022B06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倩(1984— ),讲师,会计师,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

(责编 蒋海兰)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