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化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

2023-10-16王赵志郑海珠张达文肇庆学院广东肇庆5606肇庆市鼎湖区实验小学广东肇庆56000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3年19期
关键词:思政大学生文化

王赵志,郑海珠,张达文(.肇庆学院 广东肇庆 5606;.肇庆市鼎湖区实验小学 广东肇庆 56000)

立足当代,多元文化并行并存、互渗互融是一种常态,它不仅意味着文化要素的丰富性,也意味着文化类型的对立性,如本土文化与舶来文化的对立、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的对立、大众文化与小众文化的对立等。“文化对立”是多元文化共生状态下的必然现象,它的本质包括社会伦理差异、意识形态隔阂、三观冲突、认知矛盾等,在这样复杂的文化生态场域中,文化思潮激烈涌动、价值判断标准不一,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而言是很大的挑战。究其原因,大学生属于文化感知性、猎奇心、探索力较强的一类人群,但他们对文化的识别力、分析力及判断力较弱,身处多元文化时代情境中,极容易被消极文化影响、盲目趋从,以至于出现错误思想观念。基于此,高校应充分认识多元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更科学、合理、高效的思政教育实践策略。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四川大学思政教师论文集》一书,通过对多元文化形态的深度剖析,阐明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理念与创新方向,通过引入党的建设、校风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等辅助手段,为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提供有力指导,具有重要借鉴与启发意义。

该书重视调研、实事求是,阐明了多元文化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明确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理念。“多元文化”不是指一种特定文化,而是对文化类型、数量、现象及生态等“非单一性”的描述,即在多元文化的定义或框架之内,人们可以罗列无穷尽的文化形态,由各种不同的文化形态交织融合,从而形成纷乱复杂的文化情境。该书从现实维度出发,避开了多元文化“规模庞大、不可胜数”的困难,通过现实调研的方式,秉承实事求是的态度,归纳出对当代大学生影响力较大的若干文化形态。通过梳理,该书指出多元文化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中,有利一面主要表现为可以帮助学生增长见闻、了解世界,有弊一面主要表现为其可能会削弱高校在思政教育中的主导性。基于此,该书明确了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理念,即坚持“意识形态的一元性、教育实践的开放性和立德树人的创新性”,将提高学生鉴别与批判多元文化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任务之一。

该书案例丰富、取材宏博,系统归纳了影响大学生的多元文化表征,指出了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方向。该书属于论文集性质,包括65 篇角度、立场、观点不同的思政教育实践文本,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思政教育案例。该书素材多样、思维发散,基本涵盖了全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场景与现象,具备很好的教育指导价值。同时,该书以多种类型思政教育案例为载体,系统归纳了影响大学生的多元文化表征,概括而言有“精神表征”“物质表征”“制度表征”及“行为表征”。其中,多元文化精神表征是指多种文化元素交融下产生的复杂思潮;物质表征涵盖多种文化产品、服务、设施等;制度表征表现为高校教学、管理等制度广泛吸收多元文化中的积极理念,使之与主流文化意象保持协同;行为表征是指大学生丰富多彩、风格迥异的文化生活。综上,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应以“激活学生文化自觉”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从多元文化媒介中汲取、转化、吸收积极元素,夯实思政教育的主动权。

该书方法具体、注重实用,基于多维辅助手段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实践策略。该书根据多元文化时代的特征,对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提出了“四管齐下”的教育方法,具备很强的实用性。所谓“四管齐下”,基本原理就是调动高校现有育人机制与资源,形成对思政育人的强有力辅助手段,以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落脚点,它直接作用于大学生心理层面,能够对精神、思想、道德感、价值观等形成直接干预,并且开展形式较为灵活,显得“非正式化”,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例如,辅导员可以在心理疏导、心理倾听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分析多元文化体系中哪些应该警惕规避,哪些应该深入了解。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策略应摆脱单一的课堂模式,构建多主体、立体化的教育途径。通读全书,能够使读者认识到高校思政教育环境的巨大改变,思政教育主体要提高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掌控,为思政教育实践创造有利条件和空间。

猜你喜欢

思政大学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谁远谁近?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