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
2023-10-14刘夏
刘夏
【摘 要】传统音乐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不仅代表某一时期的社会现状,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人民对艺术的审美。随着最近几年喜欢中国传统音乐的人越来越多,关于此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完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使得这一学科在不断创新与深入研究中得以更好的传承。越来越多的学者、音乐家将目光放在了传统音乐学科分析及研究层面,而本文在对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内涵及成就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站在学风、研究理念、研究内容三个层面探讨了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现状,同时也简单叙述了传统音乐学科研究中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传统音乐学科 研究现状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6-0171-06
中国传统音乐学科是随着历史发展进程逐渐由无到有形成的,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传统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起来,可以说弥补了音乐学科的空缺。在众多音乐学者的努力下,传统音乐学科经历了岁月的蹉跎,在不断更新换代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中国传统音乐在多样化音乐文化思想交融与碰撞中逐渐展示出自己特有的优势,并在中国深厚的历史内涵的支持下得以源远流长。现如今的传统音乐学科研究成绩显赫,科研氛围浓厚,学术思维也越来越活跃,学术成就更是显而易见。在专业的学术团队引领下,老一辈音乐家创作了很多备受欢迎的优秀传统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也使得民众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精神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学者们的深入研究在推动传统音乐学科进一步发展的同时,也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平台。通过音乐学科这一重要载体,传统文化和音乐完美融合,以一种创新的形式传播传统文化。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策略进行了分析,在了解此学科内涵及取得的成就的同时,总结传统音乐学科在研究内容、理念等方面的造诣,并梳理了传统音乐学科发展策略,旨在促进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健康持续发展。
一、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内涵及取得的成就
(一)传统音乐学科的学科名称及内涵
针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越来越多,关于如何更好地界定传统音乐的范畴成为诸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在对学者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剖析的同时,总结了传统音乐内涵,其中涵盖了中华数千年发展史中历朝历代、由古至近形成的流传于现在和古代历史发展中少数民族地区、国外民族等传入我国,并在国内得以相传的音乐作品。如果进行细化,既包含历史中世代相似的古代音乐作品,同时也涵盖了当代中国人民以本民族特有的方式、方法、形式创作而成的音乐作品。进一步总结及补充中国传统音乐,实际上是以文化、历史、传统为核心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形式、作品。这时重点提及传统中国,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强调“音乐传统”,亦即静态现象和实体音乐作品的有效结合,其中既包含音乐作品研究的方式方法及形态,同时也涉及了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承与使用的动态全过程。因此,根据该学科研究范畴,其研究对象包括:民歌和古代歌曲、歌舞与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音乐。同时,也深入了解及考察了各个民族的具体情况,旨在系统化认识各个民族音乐文化在我国以及人类音乐发展史中的价值及地位。从学科整体建设来说,此学科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概览性的介绍,涉及中国传统音乐的方方面面,使越来越多的群众了解传统音乐,并且对传统音乐文化形成系统化、整体性的认识。随着研究成果的日益丰富以及此学科的逐渐成熟,可以从民族戏曲音乐、中国民族器乐方面进行划分,较为具体地逐一介绍中国各传统器乐文化和中国戏曲艺术,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形成呼应。
虽然就当前发展实际情况而言,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发展收获了显著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及不足,无形之中对中国传统音乐学科长远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学科名称、实质,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发展速度较快,同时有关学科名称方面的研究也逐渐深化,随之而来的便是学者关于学科名称的不同理解,进而划分为不同的形式及内容,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此学科名称较为模糊,无统一界定。很多人不理解传统音乐学科内涵,对传统音乐学科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社会影响力、知名度较低,阻碍了传统音乐传承,无形之中也造成此学科未来发展道路受阻。
(二)传统音乐学科取得的成就
中国传统音乐学科是在20世纪逐渐兴起的,在诸多音乐学家共同努力下,创作了很多优秀的音乐文学作品,填补了音乐领域空白。随着音乐作品越来越多,民众娱乐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精神需求也逐渐得到了满足。在此背景之下,中国传统音乐在20世纪80年代到达了发展繁荣时期,这一阶段关于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较多。1987年,黄翔鹏提出的“史学断层论”中谈到了先秦钟鼓乐、中古伎乐、近世俗乐的分类观点。同年,在苗晶和乔建中研究基础之上形成的“地域色彩论”中研究了“民歌色彩区”。1988年,费师逊提出了“文化流论”。董维松发表《中国传统音乐学与乐种学问题及分类方法》时提出的“中国传统音乐学”是一个专门研究“中国”的“传统音乐”的学科。王耀华于1989年在中国台湾出版的《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也赞成董维松这一说法。袁静芳的《乐种学导言》中也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学的建设”的文字。
传统音乐学科收获了较好的研究成就,特别是在音乐形态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果实,传统音乐学科研究人员基本功扎实,音乐底蕴深厚,在研究过程中渗透了自己对音乐学术的独特见解,以负责、忠诚的研究态度看待传统音乐学科发展,研究过程中付出了较多的时间,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充分体现了自身较深的学术功力,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其中在传统音乐学科发展阶段,曹安和、于会泳、乔建中等音乐家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曹安和创作了《时薰室琵琶指径》《民族器乐独奏曲选》等,于会泳创作了《山东大鼓》《胶东民间歌曲选》《陕北榆林小曲》《单弦牌子曲分析》等。于会泳撰写的论文《关于我国民间音乐调式的命名》和《关于辨别调式问题》中提出调高沿用西洋音名命名,调式以传统的宫商角徵羽命名,并提出了“主宰音程关系”的新概念,引起音乐理论界的重视,被普遍采用。于会泳撰写的《民间曲调研究》《腔词关系研究》成为上海音乐学院本科和专修科的指定必修教材。乔建中与苗晶合著的专著《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学术成果评选专著三等奖。这些音乐学者在传统音乐发展中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在深入分析以及探讨音乐結构、规律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音乐形式,并且为传统音乐学科未来发展与研究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西方民族音乐研究相比较,国内学者们在音乐学术中关于音乐品种、类型的研究更有深度,更加细致入微,取得的成就更有利于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的增强,传统音乐学科依然会继续发展与弘扬,而这些老一辈音乐学者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应该发扬与传承。
二、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现状
(一)实证性学风盛行
任何一种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往往都是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在面临高速发展阶段时,同样也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发展亦然如此。在逐渐形成完善的学科过程中,很多理论需要进行实践的检验,进而才能在完善中重塑。传统音乐学科是理论体系,也必然要进行实践考证,换言之,传统音乐学科研究方法、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时要证实其是否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由古至今,实证性学风这一传统由来已久,古人以采风的形式考证音乐,而现当代人则以实践的形式验证。在众多音乐前辈采风、实践中对传统音乐学科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形成了现实生活中被人们所认可的实证性学风。传统音乐理论学术理念并非一成不变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浪潮中,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以及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传统音乐学科理论加快了转型的步伐,关于此学科的研究不仅涉及了田野调查、实践调查等,而且还包含了文化生态语境下的诸多研究,更加全面,并且这些研究范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备受当代音乐学者的欢迎。在当代关于传统音乐的研究以“文化”这一学术理念为主,实践结合文化的研究使得传统音乐学科理论更加完善,其价值也更加突出,特别是在现实音乐生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理论依据更丰富,现实意义更明确。例如萧梅撰写的《田野的回声:音乐人类学笔记》应用的便是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田野调查法对中国汉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传统音乐进行实地考察,理论结合实践积累了包括蒙古、纳西、锡伯、苗、侗、土家族等21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民歌及民间仪式的第一手采访笔录、音响、照片、幻灯、录像等资料,充分体现了实证性研究法的理论价值及现实意义,也是实证性学风极具代表的作品之一。
(二)包容性研究理念占主导地位
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本民族骨子里所散发的包容性。民族的开放性、包容性体现在积极汲取其他国家优秀的文化成果,为本民族发展获取更加丰富的经验。传统音乐学科发展中也应该以包容性作为重要的研究理念,这也是其保持持久发展的动力,包容性理念主要体现在借鉴及汲取多个学科的理论、方法,并且在研究中加以应用,促进传统音乐学科能够更好地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统音乐学科借鉴其他国家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优秀文化的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与国外先进研究方法、理念有效结合,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成果,逐渐拓展学科研究领域。二是包容新的、网络中人们喜欢的音乐类型,坚持以时代为背景、以群众喜爱为导向,既要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又充分体现了生活常态,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内容上通俗而不庸俗,又能引人深思、发人深省,这些内容结合起来,多维度、全方位的评价,实现了传统音乐学科的不断创新。特别是网络时代,可以借鉴的优点有很多,而传统音乐学科在旋律上、节奏上、语言表达上可以包容多种形式,获得年轻观众的喜爱,这也充分体现了音乐学科的包容性。
(三)研究内容逐渐拓展与创新
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不同的学者研究视角不同,进而形成了不同的研究内容,其中也包含了学者个人的兴趣及爱好,但这也充分说明了传统音乐学科研究内容正逐渐拓展与创新。最近几年,传统音乐学科研究内容逐渐变得多样化、新颖化,其中既涉及了区域音乐、仪式音乐,同时也包含了非遗文化,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传统音乐学科研究的不断创新与拓展。例如关于区域音乐研究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是东北传统音乐研究、北方草原文化音乐研究、楚音乐文化研究,这些研究带动了当地音乐研究快速发展,并且收获了较好的成果。仪式音乐研究成果中极具代表的便是杨民康主编的《瑶族传统仪式音乐论文集》,对云南、广西等地瑶族道教仪式音乐做出较为系统的音乐民族志研究。非遗文化代表性研究成果是田联韬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其中不仅详细介绍了中国55个少数民族地区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而且在论述过程中将各个民族音乐作品的研究细致划分、独立成章,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民族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包含了传统音乐流传史及不同的类型、形态,明确了音乐和生活二者间存在的内在关联性。研究内容的日益丰富、多样、多元在很大程度上也补充了传统音乐学科相关理论。
(四)传统音乐学科研究面临的困境
传统音乐学科研究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研究对象不够明确。民族音乐理论研究过程中涉及了传统音乐学科名称,但是针对此学科的名称,目前学者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在中国传统音乐专业中本土音乐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在很长一段历史发展阶段,西方音乐学科并没有对传统音乐进行相应研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我国传统音乐学科研究处于模糊状态,研究对象一度陷入不明确。二是研究方法同质化,缺乏个性研究内容。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现状更多以学科名称提升为主,大多数都未形成较为固定且专业的研究团队,进而导致一些学者在研究此学科过程中极易出现思想固化现象,造成学科认识较为模糊、课程设置趋同问题的发生。也正是由于此问题的存在,使得部分学生即使学习了此学科多年,也依然不清楚自己专业学科的内涵,很难清晰分辨传统音乐、民族音乐等学科间的差异性。总而言之,学科名称的明确极其关键。但是如何才能更加深刻地了解传统音乐形成的背景以及未来发展的动力,这才是学科建设的切入点及落脚点。而在研究理念及研究内容方面则需要有创新性,特别是在目前各个学科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要勇于打破学科间的界限,发挥各学科优势,找到研究的创新点。
三、传统音乐学科的发展策略
(一)强化传统音乐学科研究的系统化
当前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与完善,音乐类型越来越多,研究方法逐渐趋于多元化,研究内容更具深度与广度。但是站在整体视角而言,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研究较为零散,未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为此就需要不断强化传统音乐学科研究的系统化,基于音乐基础资料的不断完善,全面梳理传统音乐发展史,详细总结艺术规律,构建系統化的理论体系。不同的学者对于传统音乐学科有着不同的理解,将这些学者不同的见解整合在一个音乐体系中,不仅方便管理,而且为传统音乐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使得音乐内容、类型更加丰富的同时,传统音乐影响力随之提升,社会民众更加了解传统音乐,由了解到认同,进而转变为自觉传承,这样更有利于传统音乐的发展。
(二)进一步拓展传统音乐研究领域
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民众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在传统音乐学科的认识层面逐渐深入,无形之中也会对此学科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现行传统音乐学科相关内容的研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此进一步拓展传统音乐研究领域成为促进其发展的关键。除了与流行音乐研究领域结合以外,还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从史料发掘入手,在众多民族中,不同的民族有其不同的发展史,在不同阶段形成了不同的音乐形式,而且这些音乐与其他民族均有着明显的差异,有些音乐得以较好的传承,也有些则销声匿迹,但是目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史料的积累,相对汉族音乐史料来说较为匮乏,通过深入挖掘、整理、考辨,便可以拓展传统音乐领域的研究。二是渊源探索,由现状研究到历史回溯,既是传统音乐学科研究者的使命,同时也是现代研究深入到一定层面后的必然走向,传统音乐的寻踪溯源同样也能够拓展研究的领域,了解各个民族的乐器、音乐作品、音乐文化等,进而使传统音乐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更加丰富。把握了传统音乐历史发展脉络及线索,也就为此学科的发展积累了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料。
(三)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性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各不相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传统音乐学科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所以传统音乐学科在发展中要将传统文化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促进民族特色的增强以及理念内涵的不断丰富,以便巩固中国传统音乐学科发展的地位。但在经过数年的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学科更加重视西方文化的研究,导致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音乐学科未实现深度结合,传统音乐学科发展进程中很少见到传统文化研究成果。针对此情况就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推进传统音乐学科发展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连,将文化精髓渗透到音乐学科发展各个层面。一方面使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也使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理论价值、内涵不断增强,突显出民族特有魅力,为传统音乐学科健康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文化基础。除此之外,传统音乐学科的发展需要借鉴外来文化,但并非无节制的吸收,要重点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严禁出现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音乐学科发展中处于本末倒置地位的现象。所以强化母语教育主体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中国传统音乐学科优势,彰显文化魅力。
(四)强化传统音乐翻译推进国际化发展
中国传统音乐保持持久发展活力的根本在于国内外市场的双向开拓。不但要加大国内市场开发力度,使越来越多的国人对传统音乐更加了解,增加受众数量,而且还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使受众人数不断增加,受众范围不断扩大。换言之,要将中国传统音乐优秀作品推向国际市场,鼓励翻译人员将这些音乐作品翻译成不同语言,让更多的国外受众能够欣赏到中国传统音乐作品,从而使中国传统音乐在国际市场上得以有效传播。中国传统音乐国际化发展具备其自身优势,此学科在发展时已逐渐形成独特研究方法以及音乐文化体系,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优秀作品不仅仅属于中国的音乐成就,当然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也做出了显著的文化贡献。所以引进优秀的翻译人员,将优秀的音乐作品翻译成多种语言,这样更有利于在国际上的传播,促进优秀文化的共享。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国家间的竞争核心放在了文化产业层面,强化中国传统音乐的翻译,无形之中提高了我国软实力,是传统文化走向国际的重要举措。
(五)传统音乐数字化发展扩大学科影响力
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为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资源以及广阔的平台,所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眼于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学者站在多学科视角以及不同维度下,借鉴了多种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便捷性优势搜索、整理、分析传统音乐相关资料。传统音乐研究与数字化、计算机等技术的巧妙结合,成为现代化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创新之路。其中“非遗”话题成为热点,在各个地区不断推进非遗工作的同时,学者们关于如何更好地保留传统音乐原生态、如何重塑传统音乐话语权的探讨逐渐升温。在互联网、数字化普及的当今社会,人与人、人与时空、人与环境、环境与时空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固定看待传统音乐的现象也将被改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传统音乐学科在现代社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例如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音乐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强化了音乐制作风格以及审美性,在技术变革中,传统音乐学科研究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推进传统音乐数字化、世界数字音乐发展。但是关于具体技术的相关研究、应用、保护依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适当汲取现代化音乐制作技术,扩大传统音乐覆盖面,加大传统音乐在信息技术时代的研究力度,丰富传统音乐传播渠道,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触到传统音乐,从了解到理解,再到喜欢与研究,强化对传统音乐学科的认识,推进传统音乐现代化、多样化发展的同时,借助现代化手段扩大传统音乐学科影响力以及知名度。
四、结语
传统音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人非常宝贵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更高精神文明的追求。在历史车轮的转动下,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每一个时期都有自己具有时代特色的音乐艺术作品,这些优秀的音乐著作离不开众多音乐学者的辛勤与付出,他们在学科方面的造诣是显而易见的。随着中国传统音乐学科逐渐成熟,进一步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但是时代在发展,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的研究也必将在不断创新与优化中寻找更好的出路。面对发展环节遇到的种种难题,既需要系统化分析、探讨与研究,同时也要结合我国国情逐渐深化、拓展领域、充分利用中國传统文化的作用,体现民族特色。另外还要强化传统音乐的翻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加大传统音乐学科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知名度,逐渐向着数字化、智能化前行,推进传统音乐优秀作品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娜娜.朱载堉实证主义哲学与传统音乐理论构建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3(03):96-103.
[2]周芸.中国传统音乐年会的学科性与时代性议题[J].百花,2023(02):38-41.
[3]刘超男,从梦滢.谈民族音乐学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2(25):105-107.
[4]张承嘉.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法发展脉络述略[J].艺术大观,2022(19):19-21.
[5]余艳.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以侗族大歌为例[J].艺术品鉴,2022(06):55-57.
[6]余永莲.当代民族音乐学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影响[J].戏剧之家,2021(32):81-82.
[7]胡宓辰,李浩宇,李雪峰.浅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J].明日风尚,2021(05):17-18.
[8]杨善武.找准定位:明确传统音乐研究的学科属性[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8(02):42-51+60.
[9]庞婷文.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现状与发展探究[J].大众文艺,2018(01):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