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视角下歌剧选曲《一抹夕阳》的演唱探析

2023-10-14刘秀婷

艺术评鉴 2023年16期
关键词:声乐技巧

刘秀婷

【摘   要】随着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妮》的诞生,歌剧这一艺术形式开始进入人类文化视野。自20世纪20年代起,我国开始进行民族歌剧的创作探索,《伤逝》便是这 一时期歌剧的代表之作。歌剧《伤逝》无论在交响性效果,还是在音乐表现力方面都有着创新性特点。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实践研究等方法,从音乐创作、声乐技巧和情感表达三个视角切入,对歌剧《伤逝》选曲《一抹夕阳》进行深度剖析。主要内容包括:其一,通过对歌曲《一抹夕阳》的音乐创作分析,明确该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和节奏特点。其二,灵活运用咬字吐字、控制气息,以及音色调整等声乐技巧可以提高歌曲《一抹夕阳》的演唱水平。其三,借助舞台的形体表演和钢琴伴奏的紧密配合,更好地展现女主人公“子君”勇于冲破封建礼教,大胆追求爱情的决心。

【关键词】声乐技巧  舞台表现  演唱情感  《一抹夕阳》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6-0147-06

歌剧《伤逝》是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00周年而作,由施光南作曲,王泉、韩伟作词。《伤逝》讲述了“五四运动”期间子君和涓生这两位思想先进的知识分子渴望拥有自由的爱情,却终究敌不过封建礼教的压迫和束缚,最终无缘相守的悲剧爱情故事。歌剧《伤逝》以同名小说命名,不仅表达出对鲁迅先生的敬意,而且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勇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人身自由的勇气和胆量。歌剧《伤逝》是文学与艺术完美融合的一部作品。《一抹夕阳》作为歌剧中“夏的咏叹”,是整部歌剧的开篇,也是女主人公的第一首独唱曲,它用含蓄、坚定的曲调表达出女主人公子君渴望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寻求自由愛情的决心。本文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进行深度探究,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一、音乐创作视角下《一抹夕阳》的演唱分析

音乐创作是作曲家熟练运用创作技法表现音乐作品中人物形象和丰富情感的艺术实践活动。分析作品的音乐创作特点是演绎歌曲的基础和先导,下文从歌曲《一抹 夕阳》的曲式结构、节奏特点和旋律特点三方面入手,分析歌曲《一抹夕阳》的音乐创作特点,为歌曲《一抹夕阳》的演唱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一)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分析

曲式是乐曲的结构形式,在演唱作品之前演唱者需要对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有整体性把握,用准确的逻辑思维把握歌曲发展脉络,有层次地处理和演唱,更加准确地表达音乐作品。歌曲《一抹夕阳》为ABA1再现单三部曲式。

歌曲《一抹夕阳》除前奏部分有转a小调倾向外,全曲在G大调进行,大调特征鲜明,色彩明亮。从分解主和弦进入,最后结束于主和弦构成完满终止,突出音乐作品的完整性。歌曲演唱部分可分为 ABA1三段。其一,A段可分为a和b两部分,两部分为模进关系,演唱时情绪起伏较小,声音慢慢外放,整段的抒情性和叙事性较强,需要演唱者准确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做到音乐缓慢展开,为歌曲后续发展做铺垫。其二,B乐段独立于A乐段,分为c和d两部分。音乐进入B段主旋律音区明显提升,情绪得到升华,c部分中“破”字出现在强拍,充分体现出子 君坚定的决心,而往后的“出笼的鸟儿飞向云空”以及“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去寻求自由的爱情”皆是弱起,形成明显对比,使听众充分感受到子君内心的柔软,以及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d部分进入全曲高潮,“啊”也是全曲的最高音,演唱时需要足够的气息支撑,将子君对爱人的爱恋和仰慕表现得淋漓尽致。d部分多样的节奏变化和变化音的出现都将乐曲逐步推向高潮,使听众感同身受,真切感受到子君复杂的心境。其三,A1段是对A段的再现补充,调式节奏均相同,但主人公的情感发生明显变化,演唱时应注意与A段的情绪进行对比,准确表达音乐内涵。

(二)歌曲创作的旋律特点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它最容易被听众感知,是直接与听众沟通的桥梁。旋律进行的方式最能体现音乐的情绪,以及隐藏在歌曲中的情感。歌曲《一抹夕阳》旋律悠扬,带着淡淡的忧伤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令人动容的爱情故事。

全曲旋律以大线条为主,穿插部分小线条旋律。首先,在作品A段旋律声部集中于中低音区,以流动进行为主,旋律起伏小,且下行走向偏多,在演唱过程中应保持声音平稳,做到字与字之间紧密连贯,带着思绪纷纷的意境演唱,充分表达出女主人公羞涩之情。其次,进入B段旋律声部主要集中于高音区,旋律起伏明显增大,出现五度、八度大跳,旋律流畅感减弱,动力性增强,且多为上行走向,展现出女主人公冲破封建牢笼的勇气。歌曲从50小节开始出现连续的三连音,使旋律更加紧凑,层层递进,将歌曲推向高潮。演唱者在演唱此段时应当具备充足的气息支撑,随着情绪的渲染,声音不断外放。到59小节旋律线条被拉宽,旋律走向出现明显下行趋势,预示着故事的结局,以及为再现段做准备。进入 A1段后,旋律再次回到中低音区,演唱者在演唱时要保持声音平稳,同时注意情感变化。歌曲A段是带有希望的,A1段则是情感的感慨与释放,演唱者应当深刻理解子君的情感变化,准确表达主人公的情感。

总之,《一抹夕阳》作为子君的内心独白,全曲旋律悠扬、含蓄和坚定,音乐内涵丰富。歌曲旋律紧凑,大跳特征明显,充分表现出子君追逐爱情的决心,以及其对自由生 活的向往。

(三)歌曲创作的节奏特点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节奏所呈现的特点千差万别,从而赋予旋律鲜明个性。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节奏特点,有助于演唱者高水平的演唱。

《一抹夕阳》全曲均为2/4拍,节奏规整。首先,前奏部分节奏多采用四分音符长音,带给听众悠扬宁静的感受。前奏部分为旋律主题做铺垫,演唱者此时应进入演唱状态。其次,A段延续前奏节奏风格,情绪没有较大起落,演唱者在演唱时应注重节奏的律动感。进入B段,附点、切分节奏明显增多。演唱者在演唱时应把握节奏的强弱变化,突出主人公情绪波动。例如在乐句“去寻找自由的爱情”中,强音出现在“由”和“爱”字上,演唱者在演唱时需要展现切分节奏特点,增强全曲戏剧效果。最后,歌曲50~65小节出现六处三连音,三连音的多次出现打破了节奏的平衡感,丰富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演唱者在演唱时必须注意节奏的变化,以及三连音的表达,准确把握节奏特点,用饱满的情绪演绎歌曲高潮。

综上所述,每首歌曲的创作都有逻辑性。对歌曲《一抹夕阳》音乐创作中曲式、旋律、节奏三个方面的分析有助于演唱者更准确地把握歌曲层次和发展。

二、声乐技巧视角下《一抹夕阳》的演唱分析

声乐表演是一门艺术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学科,演奏者想要高水平地演绎歌曲,就必须具备精湛的声乐演唱技巧。声乐技巧主要包括咬字吐字、气息、共鸣等。本节将从咬字吐字的灵活运用、音色的调整、气息的控制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咬字吐字的灵活处理

歌唱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在歌唱过程中,语言占据主导地位,清晰地咬字吐字是完美演绎歌曲的前提,也是获得良好共鸣和表达思想情感的关键。

1.慢速咬

慢速咬常用于旋律平稳、抒情性强的曲目。歌曲《一抹夕阳》旋律娓娓道来,抒情性强,在演唱时多采用“慢速咬”的演唱方法,注重字与字之间的衔接,以及旋律的流畅性,演唱时不露痕迹。慢速咬包括慢速软咬和慢速硬咬,运用慢速咬时要求 演唱者具备丰富的情感,咬字细腻。

其一,慢速咬字的第一种表现手段是慢速软咬,在咬字时整体圆润连贯,字与字之间自然衔接,情感真挚自然。例如歌曲开始由闭口音“一”进入,因抒情性较强,演唱者在演唱时可采用“慢速软咬”的演唱方式,为更好地保持口腔饱满状态,可有意向“yu” 靠拢,圆润过渡到“抹”字。当演唱者唱到“阳”字时,口腔呈现打开状态,在演唱“串串藤花送来芳心”时,继续保持口腔的打开状态,咬字时字头清晰,注重字与字之间连贯性,同时注意与气息的配合。

其二,慢速咬字的第二种表现手段是慢速硬咬,在咬字时追求咬紧字头,并快速过渡到字腹,延长字腹韵味,呈现出一种刚柔并济的感觉。例如演唱到“他是我心中明亮的星”乐句时,子君已经处于抵抗过后的感慨状态,爱人是如梦一般的存在,是美好的、憧憬的。演唱者在演唱此句时可采用“慢速硬咬”的演唱方式,咬字更加饱满,柔 中带刚,充分体现出子君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爱人的爱恋之情。“星”字采用“紧咬缓发”的演唱方式,突出爱人在子君心中的地位,渲染情绪。

2.快速咬

快速咬多用于情绪高涨且爆发力较强的曲目,要求演唱者要突出字头,强调咬字的弹性和灵活性。例如在乐句“破网的鱼儿,游向大海,出笼的鸟儿飞向云空”中,情绪进入第一个高潮点,“破”“冲”均为力量的爆发点,演唱时应“快速咬”,以充足的气息作为支撑,保持口腔内部的竖立状态,发音应富有弹性和爆发力。此外在歌曲《一抹夕阳》中多次出现的三连音也需要采用“快速咬”的演唱方式,做到情绪、旋律、咬字三者相融合,充分表现出子君激动的心境。演唱并不等于说话,每个字都要在正确的发音位置上进行。声乐作为一种音乐语言艺术,咬字吐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演唱者在演唱时应当根据作品特点,掌握咬字与吐字规律,进而更完美地演绎作品。

(二)演唱中音色的巧妙处理

音色是表演者自身独有的特色,也是听众欣赏音乐的直观感受。演唱者只有熟练控制音色,并结合自身音色特点进行演唱,才能准确表达歌曲内涵,给听众带来美的感 受。歌曲《一抹夕阳》作为歌剧《伤逝》中“夏的咏叹”,是全剧戏剧性冲突的开始, 悠扬的前奏奠定全曲情感基调,前两句低声吟唱,带领听众走进子君的世界。

整首歌曲的A段旋律进行较慢,且抒情性强,在演唱类似作品时音色应饱满明亮,以此来表现主人公的情绪。例如在演唱“一抹夕阳映照窗棂,串串藤花送来芳馨”(谱 例1)乐句时,演唱者应注意音色保持细腻明亮的状态,由弱渐强,引人入胜。

歌曲《一抹夕阳》B段属于情绪高亢且戏剧冲突强烈的一段,在演唱此类歌曲时音色应饱满且有穿透力。例如在演唱“明亮的星”(譜例2)此乐句时,演唱者的音色在保持饱满有力的同时,突出重音“明亮的”,演唱时随着情绪和气息推动,音色应更加铿锵有力,富有激情,充分表现出爱人在“子君”心中的分量。

歌曲A1段是A段的再现,虽然是相似乐段,但由于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不同,音色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如果说歌曲的A段是子君与世俗对抗的决心,那歌曲A段则是子君反抗过后的感慨。演唱此类歌曲时演唱者需要充分理解主人公情绪变化,掌握歌曲情感对比,用准确的音色表达出歌曲不同的情感变化,进而准确向听众传达歌曲内涵。例如当演唱“我的心啊,难以平静”乐句时(谱例3),演唱者音色应通透明亮,且具有连贯性,始终保持口腔打开状态,充分表达出主人公内心难以平静的复杂情感。

(三)气息的控制与运用

气息是声乐演唱的源泉和基础,也是发声的根本源头。演唱乐句的长短、速度、时值、声音的强弱等都会对气息产生不同的要求。演唱者只有灵活控制气息,才能增强歌曲的感染力,保持歌曲的完整性,更好地完成音乐作品。

在歌曲《一抹夕阳》中,当前奏部分响起时就要做好气息准备。A段整体速度较慢,且抒情性强,需要演唱者充足的气息来把握旋律连贯性,气息舒缓呼出,遇到切分节奏型要借助气息的推动进行演唱,确保声音不会垮掉。进入B段,旋律声部进入高音区,所需要的气息压力变大,需要更加充足的气息做支撑,其中“破”字为强音,声波振幅较大,需要有足够的气息推动来完成对抗。从50小节开始旋律出现了较多长音和大跳,这时容易出现提气的现象,要保持深气息的状态进行演唱,演唱位置统一。A1段与A段相似,在理解情感的基础上控制气息。

《一抹夕阳》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要求较高,歌曲中的旋律起伏变化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撑和推动,演唱者应多加练习,做到气息和声音完美结合。

总之,熟练的声乐演唱技巧是向听众传达歌曲的关键,演唱者只有具备成熟的声乐技巧,才能做到在演唱过程中游刃有余。本节对咬字吐字、音色控制、气息运用三方面进行探究,巩固声乐技巧,力求更高水平演唱歌曲《一抹夕阳》。

三、情感体验视角下《一抹夕阳》的演唱分析

高尔基在文学创作中曾提到:“重要的不在于你说的是什么,而在于你如何说。”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声乐演唱。声乐表演是表演者二度创作的过程,演唱者只有深刻理解 音乐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才能赋予音乐生命力。笔者对歌曲《一抹夕阳》中 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形体表现,以及与钢琴伴奏对音乐作品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充分理解“子君”体会其情感变化。

(一)分析歌曲中“子君”的丰富情感

文学作品中的子君性格单纯,思想先进,身处于封建社会却不甘于禁锢于封建社会的牢笼中。她勇敢追求爱情,却在获得爱情后暴露性格短板,逐渐失去自我,变得 碌碌无为。

歌剧中的子君有着美好的少女心,坚信爱情和自由。歌曲《一抹夕阳》正是子君与涓生产生情愫的生动体现。“一抹夕阳,映照窗棂串串藤花送来芳馨……我的心啊思绪纷纷”演唱此段时让人仿佛能切身感受到子君对爱情的期盼,这时的子君是羞涩兴奋的,情感中充满喜悦和期待。“破网的鱼儿,游向大海,出笼的鸟儿飞向云空……去寻求自由的爱情”,从这部分可以感受到子君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子君的情感变得坚定,令人动容。“啊,心中的歌,歌中的情,唱不尽姑娘的心声……明亮的星”,这部分将子君对爱人的仰慕和爱恋表现得淋漓尽致,随着旋律变化和情绪推动,子君的情感变得复杂,百感交集。“一抹夕阳,映照窗棂,串串藤花送来芳馨……我的心啊,难以平静”,这段虽然和A段的歌词旋律相同,但在情感上却有很大差别,A段的子君沉浸于爱情来临的羞涩喜悦中,而此时的子君情绪已经慢慢趋于平静,情感更多的是释放与无奈。

整首作品看似是子君对爱情的内心独白,但若深层次挖掘,整首作品体现出封建桎梏下普通人无奈的生活状态。羞涩、坚定、释放,多种情绪构成子君,构成了《一抹夕阳》。 演唱者需要充分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做到感同身受,尝试走进主人公的世界,如此会对作品的情感把握有所帮助。

(二)通过舞台形体表现“子君”情感变化

声乐表演是“唱”跟“演”完美结合的艺术,优秀的歌者在舞台上不仅要具备高超的演唱技巧,还应具备形体表现能力。通过形体表现向观众传达人物情感, 丰富人物形象。在演唱者的形体表现中,手势的运用最常见,它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向听众传递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歌剧《伤逝》中的子君是一位勇敢的少女,所以整体的身形气质应该是有朝气且温柔的。

在歌曲《一抹夕阳》中,伴随着悠扬的旋律能明显感受到子君的情感变化。在歌曲开始时,演唱者可以采用“引”的手势,手慢慢抬高做指引状,眼神随手动,像是带听众观赏朦胧的夕阳、美丽的紫藤花,更像是向观众介绍自己的爱人。到达歌曲的最高潮“啊,心中的歌……”时,演唱者采用“开”“合”相互配合的手势,手随着情绪和旋律的推动逐渐向上抬慢慢打开,在减弱部分时逐步回收,展现出层次分明、强弱对比的状态。肢体动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其是随着情感的推动自然流露的,若演唱者故意摆弄,则会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只有做到肢体与情感完美融合,才能呈现出更加理想的舞台效果。

(三)借助钢琴伴奏丰富“子君”的演唱情感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相互依存、协调共生,好的钢琴伴奏可以烘托气氛,丰富音乐作品表现力,从多方面强化音乐表达。

歌曲《一抹夕阳》前奏部分低音声部持续采用前八后十六,以及二八节奏相结合的演奏形式,突出歌曲稳定感,右手旋律多用切分音,并出现大跳及变化音,预示着歌 曲平静之下的波澜,烘托情绪氛围。A 段延续前奏伴奏风格,具有承上意味,具有良好的歌唱性,烘托主人公羞涩喜悦的心境。进入B段,主人公情绪出现明显波动,此时 钢琴伴奏多运用分解琶音体现歌曲流动性,在49~50小节出现明显减弱后进入 mf,并连用两个琶音展现歌曲最高音,后进入高八度演奏旋律音延续高潮气氛。61~67 小节因歌唱旋律声部较低,为保持激动情绪,钢琴伴奏肢体明显复杂,声部增多,且多次出现变化音,渲染女主人公激动的心境。歌唱进入A1段,歌唱声部与A段相似,钢琴伴奏采用持续的四十六分音符,上行分解和弦平稳进行,烘托女主人公释然的心境。歌曲结尾处钢琴伴奏出现与高潮部分相似的伴奏肢体,形成一个小高潮,随后在持 续音上进行,并做减弱处理,最后在弱拍结束,正如歌词“我的心啊,难以平静”给听众留下无限感慨。

钢琴伴奏与音乐作品是一个有机整体,有时甚至关系到演唱者的发挥,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相互协调依存。二者就像船与水,只有紧密结合,才能呈现完美效果。

总而言之,声乐艺术也是表演艺术,在声乐練习中不仅要提高声乐技巧,更要注重情感表达的培养和提升,深层次理解人物,准确表现人物,与钢琴伴奏紧密配合,不仅要唱出旋律,而且要展现出情感,好的歌手一定是用心演唱的歌手,只有投入情感,才能演绎出音乐的真谛。

四、结语

鲁迅先生用他精湛的文字带领人们重新思考如何追求自由解放。施光南先生用他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揭开了我国民族歌剧发展史的崭新篇章。笔者对歌剧《伤逝》选曲《一抹夕阳》的音乐创作、演唱技巧、情感表达三方面进 行探究,得出结论:其一,从歌曲《一抹夕阳》的创作特点视角入手,分析歌曲的曲式节奏以及旋律可以帮助演唱者更准确把握歌曲发展脉络,明确歌曲内涵。其二,从歌曲《一 抹夕阳》的声乐技巧视角入手,从灵活处理咬字吐字、音色控制、气息运用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演唱者更高水平地演绎歌曲《一抹夕阳》。其三,从歌曲《一 抹夕阳》的情感体验视角入手,分析歌曲中女主人公情感变化、演唱者舞台形体表现,以及钢琴伴奏对歌曲的作用,深度分析主人公情感变化,正确进行形体表演, 正确理解钢琴伴奏的作用,更好地表达人物情感。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声乐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田鸣恩.科学的唱法:如何唱高音[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3]张红英.声乐教学与表演艺术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

[4]孙晓春.子君咏叹调的音乐形象与艺术处理[J].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S1):67-69.

[5]黄沛舜,李阳.浅议歌剧《伤逝》的艺术价值[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S2):205.

[6]余佳.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李雯静.歌剧《伤逝》中子君人物形象及其唱段分析[D].开封:河南大学,2005年.

[8]黄认识.论声乐演唱中情感与技巧的辩证关系[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宋吟.形体语言在歌唱表演中的美学意义[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10]于宪淼.歌剧《伤逝》中悲剧人物子君的形象塑造与演唱分析[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1]宁馨锐.对歌唱中形体语言内容的探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年.

[12]杨兮.简述音乐剧演唱方法中技术与情感的统一[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4年.

猜你喜欢

声乐技巧
声乐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关系研究
声乐技巧与合唱指挥音乐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分析
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促进作用
浅论声乐演唱中的技术与情感
声乐技巧在少儿声乐中的运用
初探声乐技巧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作用
浅谈如何处理声乐演唱和技巧的关系
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