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MO 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

2023-10-14

教育传播与技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平行直线笔者

石 磊

上海市普陀区真如文英中心小学 上海 200333

一、研究背景

新冠疫情成了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催化剂”,使得传统教学的模式加速变化。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恢复,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完全抛弃线下教学的优势,转型在线教育并不现实,而通过此次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笔者深刻认识到线上学习的优势所在。如何构建一种融合性更强的教学模式是教育数字化时代一线教师着力研究的方向。

线上融合线下的(Online-Merge-Offline,OMO)模式意味着线上与线下打破界限,实现双向深度融合。此概念最早从新兴的商业模式中而来,OMO 商业模式对经济与消费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而教育OMO 模式,是指以提升教学体验与教学效果为核心,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通教育环节与教育数据,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场景深度融合[1]。在OMO 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互动等活动,同时也可以在实体教室中进行线下学习,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交流和合作。通过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阶段,教师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而其真正的教育价值在于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更多的时间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过程中,不但使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而且再现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现了教学的本质。这种混合模式既发挥了线上学习的优势,如自主性强、时空灵活,又保留了传统教学的特点,如现场互动、师生关系紧密,满足了现代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OMO 模式更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创造性思维等更高层次的能力。因此,OMO 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果、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OMO 模式的融合构建

如今,人们讲究便捷,在满足需求上多追求一站式的服务。教育行业也是同样,不论是学习平台还是资源,也多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与构建。自2013 年起,学校便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打造了“互联网+”智慧学习环境,从“智慧教室”平台和“适性”资源开发两方面打通了线上线下教学全过程,促进了教与学智能互动全场景融合,为OMO 模式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图1)。

图1 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OMO 模式融合构建

在此背景下,笔者以“线上预学习—线下深学习—线上拓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OMO 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一系列实践研究。

(一)线上预学习,精准定位教与学

“学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笔者认为小学阶段线上教学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科学分析教材内容,基于学情、基于数据,精准分析教学起点。OMO 模式下,笔者尝试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容的预习。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堂学习能够更加深入,在课堂上也更加积极。而要实现课堂上的深入学习,也得益于微视频这一新型教学资源,它是促进OMO 模式推进的有效载体。微视频短小精悍,能够高效、便捷地满足师生的教与学需求。对于小学生而言,富有趣味、动感的画面,“暂停”“回放”等可自控功能的操作,能够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进行课前自主学习,积累相关知识,从而更好地将课堂上的知识吸收内化[2]。同时,通过学生自测的反馈数据,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情,精准定位教学起点,进一步优化教学过程。

(二)线下深学习,促数学思维发展

如何让数学学习真正发生,如何关注学生是否“真”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真”经历,以构建师生间的智能互动环境,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让数学思维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这些同样是笔者不断思考的问题。在线下课堂上,由于有微视频前置预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教师通过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直接从本课重难点出发,设置矛盾,启发学生在课堂中深入探究。学校“智慧教室”这一基于全过程动态学习数据分析与评价的智慧测评系统,有效地提升了传统教育的效率和智能化程度。全过程的智慧测评和学习数据分析让教师不但能在课中进行及时调控,而且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信息可视化技术展示学习数据的分析结果,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

(三)线上拓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

课后的作业巩固拓展阶段也是OMO 模式的一个重要阶段。开展线上个性化学习,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在作业阶段都能进一步提高思维品质。OMO 模式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便是如何根据学生自身需求和偏好大规模地定制个性化学习,即从“一刀切”的教育向“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转变。如今的大数据时代使得全方面记录、解读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实时状态成为可能[3]。

在OMO 模式线上拓展学习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线上和线下环节需要紧密衔接。在校内线下课堂和线上课堂之间,需要确保教学内容的一致性,并能使得学生无缝地转换学习模式。这需要教师充分地考虑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的融合性,以及教学时间安排,对其进行合理的组合。

二是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了实现线上和线下课堂的顺畅衔接和转换,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数据分析等,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快速收集学生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保持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OMO 模式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改变教学方式。这样,让数学概念更形象,让数学思维更深入,让数学学习更有效,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全面促进数学综合素养的培育。

三、OMO 模式的实践应用

笔者以上教版四年级下《数学》第四单元“平行”一课为研究基础,开展OMO 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本课内容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直线,了解“垂直”这一直线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学生进行前期调研后,笔者发现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平行”这一现象,但对于什么是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其有什么样的特征,怎么判定,学生的认识是模糊的。因此,笔者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OMO 模式进行本节课课堂的实践研究。图2 为“平行”一课的学习流程架构。

图2 “平行”一课的学习流程架构

(一)微视频前置,支持自主预学习

借助智慧平台,课前笔者共享创编的微视频资源《认识平行》(图3),将部分知识前置,供学生学习,并自编前测题库,学生在线上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图3 《认识平行》微视频截图

学生自主学习后,在线完成自测题(表1)。根据统计数据,笔者发现学生基本了解什么是一组互相平行的直线,但是在作出判断时,学生对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概念理解还是比较模糊的。这样,课堂上笔者就据此确立了教学目标,大大拓宽了数学课堂学习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接触更多、更广的数学知识。前置的线上学习活动,帮助笔者获得学生前期学习过程中最鲜活、最真实的数据和思考过程,充分、精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找准学生的学习困难和瓶颈,从而精准定位教学起点[4]。

表1 “平行”前测练习检测统计表(正确率)

(二)线下课堂深入探究

有了微视频前置预学习的基础,笔者在课堂一开始就从本课的重难点入手,找准适切资源,设计了三个深入探究型任务。学生在智慧平台支持下,高效地完成任务,对平行这一直线位置的理解也更深入而内化,笔者的教学目标得以达成。以下为三个深入探究型任务:

任务一为画平行线。学生用了各种方法,如先折出平行折痕再在折痕上画线,利用直尺的两边画平行线,利用直角三角尺作出一条直线的两条垂直线,等等。学生在纸上画好一组平行线后,拍照上传,通过学校智慧平台,将照片全部投放到大屏幕上。

初次尝试画平行线后,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在互动中自然得出:根据平行的概念,借助第三条直线来画出两条平行线的画法更好一些。在学生自己操作并有了体会后,教师共享了创编的《平行线的画法》微视频(图4)。学生学习微视频后,再画平行线并上传平台。视频中“画平行线的一般步骤”这一过程,学生可以看一遍,也可以在尝试过程中重复看多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经过两次“画”平行线的对比,学生明显感受到借助第三条直线画平行线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理解了“互相平行”的概念。

图4 《平行线的画法》微视频截图

任务二为辨析平行概念。一是辨析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或线段是否平行。学生利用智慧平台上的几何小工具,独立在PAD 上进行检验。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运用平行的概念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是对平行这一直线位置关系理解的进一步巩固。二是辨析不同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情况。这一概念比较抽象,部分学生不能理解,因而教师出示正方体实物来作演示。学生得出结论:我们所说的平行都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任务三为平行的实际应用。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际运用中斑马线的绘制过程。因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故而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先让学生观看《绘制斑马线》视频资源,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视频中的工人师傅在马路上绘制斑马线之前,是利用平行的概念,先画一条直线,再画出这条直线上的等距离分布的垂线,最后沿着这些垂线画出斑马线。这样的观察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和日常生活关系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线上个性化作业分享

课后,转为线上的继续拓展学习。教师布置综合性作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业是要求学生做一回“小小调查员”,寻找生活中的“平行”现象,如窗户的边、双杠的杠身、椅背上的木条、铁轨等,拍照记录下来,再搜索网络资源,利用资料讲解“平行”的原因,制作成图文形式的《“平行”微报告》,上传智慧平台。这样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往深层次努力,将知识内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数学回归生活。

拓展性作业精彩纷呈,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智慧与思维特点,突出了学生的个性与思考。教师挑选出部分作业,进行线下课堂中的展示。师生、生生共同倾听学生的思考方法。通过“听”,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所需的学习支持。而学生通过“说”,能够培养乐于表达、自信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勤思善悟的思维品质。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是OMO 教育模式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手机App 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和学习能力差异问题,实现课前的预学习,初步了解概念性知识[5]。学生可以自己把握节奏、进度,根据需要暂停、回看或反复观看,选择跟家人、同学一起观看、交流等。这一过程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布置丰富的课堂任务,学生就有抓手。有信息化技术支撑,学生的合作学习既高效又有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愿望。课后,借助智慧平台的线上个性化作业展示,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能力实现多学科的学习整合,综合素养得到了发展。

四、研究成果及反思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笔者发现在OMO 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前就自主习得了较为基本的基础知识,课上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关注数学本质。这种方式类似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但是比翻转课堂更讲究课内信息技术的融合及课后的线上个性化指导。通过不断实践总结,笔者积累了以下的研究收获。

(一)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在课前微视频制作过程中,笔者的信息技术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前期的资源收集到视频的制作都是自行完成。随着技术的熟练,笔者运用了多项新技能,如抠图、修图、截视频、配字幕、录音变声等。最后,笔者制作的微视频获得了信息技术大赛的奖项。

更重要的是,在这一系列备课、磨课、修改的过程中,笔者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提升。从一开始觉得OMO 教学模式遥不可及,到现在自己已积累了众多成熟课例,就连平时备课、制作课件时也能轻松运用PPT、视频剪辑等技能。

(二)充实数学OMO 教学实践资源库

经过近两年的实践研究,笔者已经开发形成8 个数学学科全套资源包,涵盖了课前微视频、前测题、教案、课件、课后案例及后测题(表2),充实到OMO 教学实践资源库中。

表2 OMO 教学实践资源库数学资源包

同时,笔者对教学的两个班中的80 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图5),并针对学生完成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图6),发现不论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度还是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度来看,都是OMO 教学模式更胜一筹。

五、结语

传统课堂中,教师按照教材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束缚了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对基于智慧学习环境的OMO 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这一问题有所改观。OMO 模式的应用让我们看到了新型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效融合。智慧学习环境打通了数据,打破了时空界限;适性资源使得线上和线下资源的配置得到优化,更加适切。而技术支持下的课堂呈现出以下特点:课堂结构从单一讲授到个性化指导;学情分析从模糊到精准;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被动到自主;师生、生生的学习交流从单边到互动。综上,OMO 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研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场景融合、更加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环境。教育教学改革持续进行,无论何种教学模式,最终都要回归教育的本质。

猜你喜欢

平行直线笔者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平行
逃离平行世界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再顶平行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