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0后”大学生恋爱态度的调查与教育应对路径

2023-10-14郭娓娓

林区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恋情婚恋均值

郭娓娓

(郑州西亚斯学院,郑州 451100)

一、前言

爱情是人类社会中最常见、最美好的感情,爱情的发生与本能需要、生理成熟有关,也与个体心理的发展需要密不可分。同时,恋爱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会受到社会诸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恋爱问题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与大学生恋爱问题相关的负面事件频繁出现,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在处理认识爱、拒绝爱、失去爱、处理爱情冲突等方面的问题时存在心理困惑,有些学生因感情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纾解而情绪郁结,致使其身心健康受损、社会适应不良,甚至在花样年华走入人生“死胡同”。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教育难以为大学生提供系统有效的婚恋指导、对大学生恋爱态度引导不够等。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同时进行,在“00后”大学生群体中发放调查问卷、开展访谈。共招募到693名被试,回收有效数据682份,样本有效率为98.4%,有效被试部分基本信息见表1。

表1 有效被试部分基本信息

(二)研究工具

1.人口学与婚恋基本态度问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人口学与婚恋基本态度问卷,主要涉及性别、年级、恋爱状态、对婚姻及婚前性行为的态度等内容。

2.恋爱态度问卷

采用周海涛编制的“大学生恋爱态度问卷”,该问卷共有23个题项,涉及恋爱增益性、道德性、浪漫性和自主性四个维度,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67、稳定性系数为0.801[1]。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本课题组成员结合专家意见对问卷的个别表述进行修订,以便更好地贴近“00后”大学生被试的理解和表达习惯。

3.情景实验蓝本与访谈提纲

为了更好地探知大学生真实的恋爱态度,本研究还自编了相应的恋爱场景实验和针对性访谈,蓝本与提纲主要涉及大学生生活常见恋爱场景、恋爱抉择等内容。

(三)数据处理

将收集到的有效数据输入SPSS 2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的普遍性

在受访的近七百名大学生中,“有3次以上恋爱经历”的学生占比23.0%,“有1—2次恋爱经历”的学生占比44.3%,“没有恋爱经历”的学生占比32.7%。其中,大一年级“有恋爱经历”的学生占比58.3%,大二年级“有恋爱经历”的学生占比76.9%,大三年级“有恋爱经历”的学生占比83.6%。由此可见,“00后”大学生谈恋爱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升高而越发普遍。

(二)大学生对校园恋情的归宿预期消极

当被问“你认为大学恋爱(不针对您自己的爱情)走入婚姻的概率有多大”时:学生选择最多的选项为“有一定概率,25%—50%”和“概率非常小0—25%”,所对应的被试人数占比分别为43.8%和41.1%;还有90名学生(13.2%)认为大学恋情能走入婚姻的概率比较大,约为50%—75%;另有1.9%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恋情走入婚姻的概率可高达75%—100%。由此可见,“00后”大学生整体对大学恋情归宿的最终走向持相对消极的态度。在线下访谈中,学生回答该问题的主要依据:校园恋情总体比较纯粹,但害怕孤独、爱慕虚荣等不良恋爱动机并不少见,消极的动机往往暗示了消极的归宿;校园环境相对简单、校园恋情受到的各种挑战较少,对婚姻的认知还不够成熟,且婚恋相关负面性社会事件使大学生对校园恋情的最终走向作出更多的消极评估。

(三)“00后”大学生恋爱态度的基本特征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00后”大学生在恋爱态度量表的各维度得分存在差异,其均值依次为:自主性>增益性>总量表>道德性>浪漫性,自主性维度大学生得分均值水平最高,而浪漫性维度得分均值显著低于其他维度,见表2。由此可见,“00后”大学生的恋爱态度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和理智性。

(四)大学生恋爱态度各维度的方差分析结果

在数据统计中,本研究选择性别、年级、恋爱经历作为自变量,并对其在恋爱态度量表的各维度上进行方差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大学生恋爱态度在总体上存在性别、年级和恋爱经历上的显著差异,且除了性别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不明显外,其他交互作用下的总量表得分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各分量表上,除了增益性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外,其他各量表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浪漫性和道德性两个维度在恋爱经历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表现较为复杂,见表3。

表2 “00后”大学生恋爱态度量表各维度得分的基本情况

表3 选定自变量在恋爱态度量表各维度上得分的方差分析

1.浪漫性维度上

男生得分平均值显著高于女生,“有3次以上恋爱经历”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没有恋爱经历”和“1—2次恋爱经历”的学生;同时考虑性别、年级、恋爱经历因素,大三及以上年级“有3次以上恋爱经历”的男生得分均值最高,“没有恋爱经历”的大一年级女生得分均值最低。由此可见,高年级男生相对女生而言,对浪漫的爱情有更多期待,且恋爱经历较多的大学生在浪漫性维度上得分均值更高。

2.增益性维度上

大一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年级,大二年级得分显著高于大三及以上年级;同时考虑年级、恋爱经历因素,大一年级“有1—2次恋爱经历”的学生得分均值最高,大三及以上年级“有3次以上恋爱经历”的学生得分均值最低。由此可见,恋爱次数会影响大学生对恋爱利弊的权衡,恋爱次数越多越容易体会恋爱带来的负面影响。

3.道德性维度上

男生得分离散程度较高;同时考虑性别、年级、恋爱经历因素,“没有恋爱经历”的大三及以上年级的男生得分均值最高,“有3次以上恋爱经历”的大三及以上年级的男生得分均值最低。由此可见,在校园恋爱中学生的道德感与性别有一定关联,但受年级、恋爱经验等因素的影响,表现出较明显的个体差异。

4.自主性维度上

女生得分平均值显著高于男生;同时考虑年级、恋爱经历、性别因素,大三及以上年级“没有恋爱经历”的男生得分均值最高,该年级段“有3次以上恋爱经历”的男生得分均值最低。可见,大学生整体在校园恋情中表现出较高水平的自主性,年级越高、恋爱经历越少的大学生对恋爱表现的自主性越高,这与以往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2]。

5.总量表上

女生得分平均值显著高于男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总量表得分平均值呈显著下降趋势;“没有恋爱经历”的学生得分平均值显著高于“有3次以上恋爱经历”的学生得分;同时考虑性别、年级、恋爱经历因素,“有3次以上恋爱经历”的大三男生得分最低,“没有恋爱经历”的大一女生得分均值最高。

由此可见,“00后”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与以往研究结果表现出一致性[3]。此外,恋爱经历对大学生的恋爱态度有着显著的影响,年级因素也能够部分影响大学生的恋爱态度,这些因素对大学生恋爱态度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机制在后续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深入探索。

四、对大学生恋爱态度的应对路径

(一)开设分类、实用的婚恋实践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应对能力

在本研究的问卷调查与访谈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恋爱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并且在处理恋爱问题时缺乏相应的技巧,由于不恰当的问题处理方式,可能会引起大学生产生亲密焦虑、出现关系攻击,进一步发展会对其心理健康成长产生潜在威胁[4]。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与婚恋相关的课程,但多是选修课,存在课时少、学生覆盖面小、课程的系统性程度较低、缺乏实操训练等问题。建议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线上(如采用教学示范包、优秀慕课、线上直播等方式)、线下多种方式(如实操环节)开展婚恋教育实践课。

性别、年级、恋爱经历次数是影响大学生恋爱态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设计婚恋教育课程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教学。教学内容包括积极婚恋观的引导、经典爱情心理理论的思考和探讨、热门恋爱事件的理论解读等;实践演练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开始一段爱情(如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恋爱对象、有效的搭讪技巧等)、如何表达/拒绝爱、经营亲密关系的小技巧、如何结束一段恋情及处理失恋带来的影响等,课程总体应将理论讲授与实践演练相结合,综合提升学生的恋爱能力。

通过婚恋教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提升个人在亲密关系中的美好情感体验,还能促进恋爱双方的感情适应,对增加双方恋爱的满意度有一定裨益[5],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婚恋幸福感。

(二)发挥网络积极力量,增强道德感与责任感教育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当下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1年底,我国网民总体已达到10.32亿[6]。网络的普及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但是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裹挟而来的是错综复杂的价值导向。对于社会阅历尚浅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有效甄别和拒绝网络信息中的不良诱导无疑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以青春偶像剧为例,男女主人公的爱情通常是剧集展开的主线,部分作品为了吸引观众,给观众更强的感官刺激,会通过夸张的方式呈现恋爱场景,还有些作品存在过度渲染变态、畸形恋爱观的嫌疑。相关研究表明,因恋爱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教育不当、受不良价值观冲击等原因,大学生群体在恋爱中存在一定的行为草率、道德失范、责任淡漠等现象[7]。

从本研究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来看,“00后”大学生的恋爱道德性存在十分显著的个体差异,部分大学生在亲密关系中的道德水平明显偏低。大学生的恋爱道德表现除了与自身的道德修养有关以外,还与网络信息的传播有关,网络不仅影响大学生的恋爱方式,还影响大学生的恋爱道德倾向。恋爱应该是件美好而严肃的事情,恋爱中的大学生在享受亲密关系的同时,还应意识到自身作为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肩负起应有的道德责任。

另外,文化、文艺创作工作者在从事艺术创作时要考虑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除了关注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还要注重深挖作品的思想引导价值。同时,相关的网络信息评审、监查部门应坚持开展网络清风行动,严把网络信息、文化作品的审核关,从信息传播源头上最大限度遏制不良诱导信息的蔓延。

(三)发挥家庭教育功能,增强年轻一代的婚恋信心

当代年轻人的婚恋问题是当下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从社会现象上看,“大龄未婚”“佛系恋爱”“少子化”“丁克”等网络热词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的婚恋难现状;从数据上看,民政部近五年的公报显示,我国当下的结婚率在以每年0.4‰—0.8‰的比例连续下降[8]。在访谈中大学生表示对婚恋问题缺乏信心的原因:除了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外界社会因素以外(如女性在职场中的艰难处境),谈到最多的是“在自己身边很少看到婚姻幸福的榜样”。夫妻关系应是整个家庭生态中的第一关系,夫妻关系的质量不仅能够决定夫妻两个人的幸福感,还会对家庭中孩子婚恋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不少研究结果已证明该观点,如孩子目睹父母婚姻中的暴力(包括肢体暴力、冷暴力、语言暴力等)、一方的自卑等都会增加孩子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感[9]。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婚恋问题更多地会与繁育下一代、柴米油盐等现实问题发生关联,关于婚恋的积极教育更是长期缺失。在年长一代的婚姻中,多数夫妻缺乏表达爱的有效方法和经营婚姻的意识。家庭教育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孩子目睹父母的相处之道,父母的相处模式和恋爱态度也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孩子。通过家庭持续有效地树立积极婚恋榜样,通过社会、学校普及婚前教育,提供有关亲密关系维护、解决育儿难题等知识,能够使得即将进入婚姻的年轻一代对婚姻有更多的理性认知,最大程度地解决年轻一代面临的婚恋问题。

总之,大学生的校园恋爱问题是个人问题,是家庭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关乎现在、关乎未来,社会各界应尝试打破思维局限,立足自身寻求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恋情婚恋均值
胡适的美国恋情
爱在“七夕”正当时——当代职场青年婚恋观察
《恋恋笔记本》:为什么夏日恋情,很容易失败
唐嫣罗晋
均值不等式失效时的解决方法
均值与方差在生活中的应用
爱自己,才是一场终身恋情的开始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对偶均值积分的Marcus-Lopes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