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探究

2023-10-14文/陈

名师在线 2023年22期
关键词:幼小共育家校

文/陈 芳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很大,课堂环境以及教学方法等有着明显区别,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儿童在幼儿园学习时,与教师的互动较多,在家庭中也有家长的陪伴,基本上是在玩的过程中学习知识。但是,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发生很大变化,课程设置以及课堂教学越来越规范,导致儿童在进入小学初期阶段很难适应,容易影响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因此,家校需要利用好合作共育策略,保证幼小衔接的科学性,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一、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意义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向小学教育过渡的重要阶段,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此时儿童处于逻辑思维形成以及人生中第二次重要的环境转变时期,可见幼小衔接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以儿童的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教育模式,而小学阶段重视静态知识的教学,以规范化的教学为主,二者在教育方面存在的差异性需要儿童调整自己的身心,这样才能适应小学阶段的教育,而儿童身心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中非常重要的内容[1]。随着社会各界对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视,家校合作共育模式应运而生并被应用在具体的学校教育工作中。家校合作共育能够优化从幼儿园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各个流程,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氛围,使幼儿快速适应小学阶段的教育。同时,家校合作共育有利于提高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在面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类事件时,幼儿能够以相对稳定的心态处理,并告知家长和教师,寻求帮助,这一点对于儿童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家校合作共育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还能拉近儿童与家长距离,这样儿童在进入小学后,虽然面对学校陌生的学习环境、陌生的教师和同学,也能够在放学后与家长讲述自己一天的感受、收获及与教师、同学的相处情况,便于家长及时做出引导。

二、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

(一)家长需要做出的努力

家庭是儿童所接触的第一所学校。可以说,家庭是儿童接触最早的社会环境,家长是儿童成长中的第一位教师,更是幼小衔接工作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家长对儿童的教育是儿童接触社会的一座桥梁,在儿童身心健康、个性成长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教育既可以说是启蒙阶段的教育,也可以说是一种终身教育。进入小学阶段后,儿童的学习环境、作息时间、自我管理以及师生关系等各个方面都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家长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对这些变化有正确的认识,评估这些变化可能对儿童造成的影响,而后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确保儿童能够顺利进入小学阶段学习生活。幼小衔接阶段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此时采取科学且正确的教育,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就需要花费数倍的精力和时间去弥补,而且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2]。例如,儿童在进入小学的初期阶段存在与他人交流紧张的问题,教师可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家长,双方沟通,了解儿童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而解决问题。家长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对孩子的陪伴情况,发现是因为自己陪伴的时间太短且缺乏恰当的交流,导致儿童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因此,家长需要适当增加陪伴的时间,尽量将儿童带在身边,给予幼儿安全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同时,家长还需要与教师配合,如果儿童的情况比较严重,还需要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治疗,寻求专家的指导。此外,家长在幼小衔接的家校合作共育中需要在很多方面做出努力,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帮助儿童尽快适应新角色、新环境,进而保证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家长需要努力的方向和内容具体如下:

其一,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长要尽量让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具备独立完成力所能及事情的能力,包括自己去卫生间、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学习用品和玩具等,还要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如果儿童在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家长需要引导儿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儿童的时间观念,使儿童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儿童还需要学会照顾自己,学会控制情绪和注意力的方法,学会与他人交流。因此,在儿童进入小学之前,家长需要特别关注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自理能力等,重点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

其二,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不可替代、不容忽视的优点,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创造合作共赢的局面,使每一个人都能够取得成功。学会合作分享是当前这个时代的主要特点,是儿童日后的发展以及生存所需要的品质与能力。面对世界未来发展的挑战,我国的教育事业需要从学会认知、共同生活等几个方面培养新一代人才,而其中的“共同生活”主要是指合作、共享的能力,而这对沟通能力的要求较高。因此,为了帮助儿童顺利渡过幼小衔接时期,家长需要重视对儿童沟通能力的培养。例如:家长每天分享自己的心得、上班路上遇见的趣事等,引导儿童分享自己的心情、食物、玩具以及感兴趣的事情等;家长也可以鼓励儿童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由儿童自己担任小主人,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好食物和玩具等,招待好小朋友,逐渐提高儿童的沟通能力,使儿童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

其三,努力配合教师。家长需要与教师沟通,与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保持一致,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保证儿童教育效果。对此,家长可以带着儿童教育中的疑问与教师沟通,寻求解决方法,与教师在教育上保持同步。同时,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家长也要踊跃参与,做到尊重学校和教师,不能随意评价教师,使儿童做到尊重教师,保证教师在儿童心目中的地位,进而配合教师的教育活动。此外,家长也可以通过教师了解到儿童在校期间的表现,在家庭中对儿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样家长可以全面了解儿童的真实情况,从而达到幼小衔接目标。

其四,加强亲子阅读。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亲子阅读可以激发儿童对阅读的兴趣。阅读后家长可以和儿童互相交流、分享,在精神上获得共同的体验。同时,亲子阅读是小学课外阅读的一种形式,在提高儿童阅读能力方面有显著效果,也能够促使儿童喜欢阅读[3]。此外,亲子阅读在培养儿童健全、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儿童的感受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以及人生经验等。家长和儿童共同阅读一本书,可以让儿童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进而自愿阅读。通过亲子阅读,家长可以培养儿童的信心、勇气、智慧等。

其五,调动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兴趣。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会对佩戴红领巾、背书包、升国旗等活动充满兴趣,此时家长需要特别留意儿童的状态,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儿童愿意进入小学学习。对此,家长可以带领儿童到附近的小学参观,了解操场、教室、医务室、体育馆等场所。家长也可以积极与同一小区内的小学生家长沟通,增加孩子与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使他们对小学生的作业、课堂教学以及考试等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他们就会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心理准备,产生心理期待。

(二)教师需要做出的努力

儿童顺利且高效渡过幼小衔接时期的生活,适应小学的环境和教育模式,不仅需要幼儿园做出努力,还需要小学教师积极努力,加强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的沟通,双方密切配合,共同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进而提升幼小衔接质量。

1.幼儿园教师

在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中,幼儿教师不仅需要尊重儿童本身的发展规律,还需要重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特点,为儿童终身学习以及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一,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在长期的学习中,儿童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增加,在学龄前获取知识的难度也会降低。此时,幼儿教师要利用多种措施培养儿童学习习惯和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使他们积累更多的知识。其二,培养儿童适应社会的能力。儿童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还处于初期阶段,对此需要培养儿童遵守秩序、遵守规则的习惯和能力,利用任务培养儿童的任务意识,使儿童学会自主学习和收集资料,发展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合作共享、互相帮助等社会技能[4]。其三,积极鼓励儿童。儿童的年龄较小,常常会犯错。在儿童做错事情时,教师要从正面对儿童进行引导,讲道理,不能用严厉的语言批评,更不能动手,避免儿童出现自卑心理。其四,幼儿教师与家长要达成共识。幼儿教师需要及时向家长宣传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同时,幼儿教师需要详细了解家长对于幼小衔接阶段教育的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向和目标,争取做到有的放矢。幼儿教师需要激发儿童对学习的兴趣,让儿童在生活以及各类型的活动中遵守规则,能够在进入小学后快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对此,幼儿园可以与附近的小学合作,组织儿童到小学去感受新的环境,参观小学的基础设施和教学氛围,使儿童对小学教育心生向往。

2.小学教师

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教育。每一位儿童在学习中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这是儿童成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教师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让刚进入小学的儿童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跟上学校教育的脚步,爱上新的学校、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自信、热情、快乐地开始新生活。其一,教师要与儿童积极进行语言上的交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与勇敢、坚强相关的故事作为素材,以此对学生进行引导。例如,初入小学的儿童年龄较小,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做出妥协,允许儿童的情绪反复,要让儿童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亲切感;教师要多与儿童交流,关注儿童感兴趣的内容、陪伴儿童做游戏等。其二,组织结对活动。小学可以与幼儿园合作,组织在校学生与学龄前儿童结对,互相交流,以巧妙的方式传递有趣的小学生活、学习。同时,教师可鼓励儿童之间成立互助小组。一般情况下,坚强的儿童要与心理脆弱的、爱哭闹的儿童组成一组,这样可以帮助脆弱且爱哭闹的儿童成长,还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充分利用同龄人的优势。其三,组织丰富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丰富、同伴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关怀,既可以使儿童的视野更加开阔,还能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责任感,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有美好的体验和经历。在课外活动中,儿童会逐渐喜欢上小学阶段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5]。其四,教师要肯定儿童的优点。教师和家长都要关注儿童的内心活动,重视儿童的每一点进步,及时鼓励儿童,使儿童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关心。家长和教师是幼小衔接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二者的配合与理解程度会对教育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只有在教师与家长之间架起真诚的沟通桥梁,才能将二者的力量融合起来。在小学阶段,儿童的学习任务更多、更重。教师与家长只有互相配合,才能顺利帮助儿童渡过幼小衔接这个关键时期。

三、结束语

幼小衔接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的实施需要家长和幼儿教师、小学教师积极沟通,密切配合,彼此交流所掌握的信息,有计划、有目标地培养儿童良好的作息习惯、学习习惯以及沟通技巧等,使儿童尽快适应小学阶段规范化、课堂时间较长以及内容丰富的教学。对此,家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都需要做出努力,保证幼小衔接工作的质量,使儿童顺利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幼小共育家校
家校距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