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班级管理策略探究

2023-10-14杨文娜

名师在线 2023年2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班级班主任

文/杨文娜

“以人为本”理念倡导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及发展学生,是人本教育实施的关键,也是推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前提条件。班级是共同的集体,将“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其中,既可以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又可以体现班级管理的内容与特点,健全人格,推动发展,使班级建设呈现良性循环的状态和效果。

一、小学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一)主要内容

第一,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1]。一方面,班主任应根据教学安排和课程设计,有意识地协调和计划教学活动,把握节奏,舒缓压力,保证教学组织的秩序与质量;另一方面,班主任还需做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工作,加强指导,科学组训,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乐观且能动的行为和意识[2]。

第二,德育管理。德育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需要关注和重视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前提。首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以及关心学生,清晰目标,优化环境,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其次,要做好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遵循学生发展规律,透析学生行为变化,进而将学校、家庭、班级以及社会等方面进行整合与渗透,保障学生身心健康[3]。

(二)管理特点

与社会生产属性的管理不同,小学班级管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需突出以下特点:一是程序性。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行为的随意性较大,使得他们的成长往往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和隐患。帮助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并形成科学且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对此,班主任应在班级管理中讲究程序、构建秩序、关注过程,并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步、分化以及分段进行指导,以保证基础教育的精准实施。二是群体性。班级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群体性组织,在管理方面,班主任应从群体的角度出发,尊重差异,重视发展,进一步实现共同成长。同时,群体性也是班级管理的难点。一方面,班主任应着眼于班集体的全面建设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群体氛围和互动环境;另一方面,还需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消除隔阂,重构关系,使师生更加融洽、集体更加和谐[4]。

二、现阶段小学班主任组织管理中的问题

根据对当前小学班级管理情况的观察与分析,大多数班主任在班级组织管理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理念滞后。一些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方面仍以应试观念为主,过于关注考试成绩,对素质教育的整体落实缺乏能动意识,致使新理念无法得到有效渗透与推进。二是教育脱节。教育不是个体行为,而是多主体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但在现阶段的班级管理中,个别班主任未能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连接,无暇或低效处理家校关系,导致两者之间出现断档、脱节等现象,不仅难以保证班主任、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对学生的成长环境的创设造成一定影响。三是互动不足。互动是维系师生关系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关键因素。但在实际管理中,互动不足、交流不深、沟通不畅等问题依旧存在,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也是现阶段班主任班级管理中需要关注和思考的重点。

三、“以人为本”与小学班级管理的具体融合

(一)以学生为基础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在组织管理方面,班主任还应以学生的实际发展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关注需求,紧贴心理,以此提升学生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一,尊重学生。尊重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前提,也是健全学生人格的关键条件。一方面,班主任应尊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个性特点和发展差异,坚持平等看待的教育原则;另一方面,班主任还需及时关注和接纳学生的特殊心理,并给予学生温暖和支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助力学生发展。其二,理解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需从两个方面展开“理解”:一是“理解”思想。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是管理者在问题处理方面所应具备的品质与态度。二是“理解”行为。小学生正处在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其特殊行为的产生和表现,都会映射出某些原因,这就需要班主任在组织管理中深入了解,探寻根本,从而对矛盾行为或问题现象的解决起到一定帮助。

(二)以民主为路径

班级建设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因而在具体管理中,班主任还应从民主的角度进行考虑和渗透,进而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其一,民主共建。“下放权力”“共同监管”是打造民主班级的前提与基础。对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适当调整和改进教育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能动特性,主动承担使命,使学生在班级建设中找到价值,享受乐趣。如建立多元化班委制度,设立安全管理员、图书管理员、花草管理员等,既可以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他职务的实际意义,进而在班级共建的过程中展现自我、共同成长。其二,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培养小学生民主意识的基本方式,一方面班主任要组织学生对相关制度的制订进行民主讨论与决议,如课堂纪律、值日安排、发展目标、仪容仪表等;另一方面要对班级活动的主题选定或重要事件的抉择展开交流,既要尊重学生的提议,又要指引他们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良性管理的目标和要求。

(三)以关爱为手段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级管理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以关爱为手段,更易于丰富学生情感,满足学生需求。同时,小学生正处在心智发育的基础阶段,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感染和体察学情,有助于消除两者之间的隔阂和屏障,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性。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以爱为基础,关心和关注学生,并将爱渗透于无形,如一个微笑、一个拥抱、一张纸条等,既可以缓和师生之间的紧张情绪,又可以达到关爱、引导、提醒的效果。此外,关爱不是简单的关心与照顾,还需以善心相待、以榜样树人,真诚付出,切实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指引正确航道。一是善意关爱。班主任应采取观察的姿态和反思的方式进行了解与沟通,以善意去倾听,以善意去帮助,以善意去指正,进而达到自我管理的目标。二是榜样关爱。以身作则往往比千叮万嘱更有成效,可以实现隐性教育目标。三是真诚关爱。爱不是挂在嘴边的“话语”,而是通过切实的行为真诚付出。

(四)以激励为方式

激励是班级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育方式,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信心,又可以提升个体与集体的容错率,使学生更加重视和关心集体,以此推动班集体的良性发展。其一,情感激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情感沟通,以心交心,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真诚,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同时,每一位学生都是与众不同的个体,所以班主任在情感激励的过程中还需坚持个性教育的原则,及时捕捉、发现以及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转化为积极的言语或行动,如赞赏、鼓励、信赖等,进而导引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其二,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生共同制订发展目标,如周目标、月目标、季目标学期目标等,既要有长期性的规划,又要有短期性的计划,使学生看清、看好和看到未来前景,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增强学生自信心。其三,成功激励。被认可、被肯定是成功激励的核心思想,对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应结合班级情况,设立不同种类的奖励,如进步奖、闪亮星、小雷锋等,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点滴成长,并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五)以个性为重点

群体性是班级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既要看到群体的全面发展,又要关注个体的独特成长,把握和满足不同个体的个性需求,进而在共同协作下实现多层次发展。其一,注重个性培养。学生个性与班级共性本就具有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采取个性培养策略,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建和提供有力的成长环境与条件。一方面,班主任要增加对学生个性特点的了解,与之进行深入交流,把握关键要素;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个性与共性的管理方式,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在班级活动中得以展现。其二,加强个性分析。了解学生,才能教育学生。班主任可通过聊天谈心、课余观察、调查询问等方法,为学生建立个性化的信息档案,记录性格、兴趣、特长、生活经历、阶段变化等,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学生,进而为下一步的教育指导提供参考依据。其三,创造个性机会。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班集体中发光发亮,关键在于机会。对此,班主任应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释放潜能的平台和机会,如文艺活动、兴趣小组、个人展览等,从而成就彼此,实现共同发展。

(六)以活动为架构

班级活动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基础。但从当前小学班级活动的组织情况来看,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班级活动较为单一且内容枯燥,另一方面,班级活动在统筹衔接方面较为松散,难以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感观体验。基于此,优化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品质是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重点。其一,优化活动内容。班级是集体组织,班级活动也应与学生集体进行沟通和商量,既要关注集体的目标需求,又要把握个体的健康成长,从而确保内容的适宜性、组织的便捷性以及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在班级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班主任还应予以支持和帮助,并融入其中,与学生共同行动、共享快乐。其二,提升活动品质。活动品质的提升关系到两个要素,其中一个要素是“沟通”。沟通是保障班级活动有序开展的关键,也是增进相互联系的重要桥梁。因此,班主任应及时关注和提升双方的沟通质量,注重学生的学习品质以及情感体验,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好发展。另一个要素是“主导”。确定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将对整体推进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七)以家校为桥梁

家庭教育是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点,也是班主任所要关注和把握的重要环节。

其一,建立联系。为了保证教育的落实情况,提升班级管理水平,班主任可采取“双线”结合的方法。一是线上传递。借助信息平台,设立交流群、分享会、讨论组等群组,及时沟通,有效推送,既能保证教育政策以及经验做法的有效传播,又能缩短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家长能够参与孩子的学习,陪伴孩子成长。二是线下互动。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发展环境和家庭状况,并与家长进行面对面交流,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其二,转变观念。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广大父母的殷切期望,但一些家长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往往会采取较为极端的方式,带来不可预估的不良后果。对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需运用多种形式或渠道,如联系手册、走访服务、案例讲解、专家讲座等,为家长提供指导与服务,答疑解惑,优化方法,进而为学生创造温馨的家庭氛围,促使学生快乐成长。

其三,教育衔接。家庭和学校作为相对独立的组织或机构,在教育合作方面还要把握衔接效果。一方面,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如文化水平、从事职业、家庭构成等因素,及时调整教育方式,“区别”对待,因“情”施教;另一方面,要注重双向反馈机制,既要传递信息,又要收集信息,以此掌握学生、家长的关键数据,进而为家校合作提供准确指导。

四、结束语

总之,将“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小学班级管理之中,不仅能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还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人本教育的实施,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成长,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思维束缚,以学生为主体,关心学生需求,为基础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班级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