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助学课堂”的助学之道
2023-10-14薛文超
薛文超
摘要:“助学课堂”这一倡导“先学后教”、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模式已成为许多教师研究和实践的教学方式。“助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助学课堂”的助学之道,应坚持“三助”:自助,让学生在适切的预习任务中愉悦地自学新知识;互助,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共同学习;师助,在不同层次的习题设计中观照“每一个”。
关键词:小学数学;“助学课堂”;自助;互助;师助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助学课堂”这一倡导“先学后教”、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模式成为许多教师研究和实践的教学方式。其一般形式为:课前,学生借助助学单自主学习;课上,小组交流研究成果,学生合作学习,教师适时给予帮助、提升或总结。这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数学“助学课堂”的助学之道,
不妨做到以下“三助”。
一、自助:让学生在适切的预习任务中愉悦地自学新知识
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教学。所以,“助学课堂”的课前预习,并不是盲目地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全部的新知识,更不是随便找一些题让学生做,而需要先了解学生的知识经验,根据其已有的水平,布置适切的预习任务,在不加重其学习负担的情况下,让学生愉悦地自學新知识。
因此,教师在设计助学单时,可提供一些简明易懂且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内容,让其自学。
比如,教学《认识年、月、日》一课前,教师了解到虽然三年级学生年龄小,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他们对这些内容已经有一定的感性经验,一部分学生已形成初步的知识水平。有了这些基础,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这部分内容。
助学单上可以设计如下内容:
观察某一年的年历,回答下列问题:
我观察的是年的年历。
1.一年有()个月。
2.哪几个月份是31天:;哪几个月份是30天:;这一年的2月有()天。
3.有31天的月份叫()月,有30天的月份叫()月。
4.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月份是小月?
5.这一年一共()天。列出算式。
6.你知道哪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助学单中的引导性问题,能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归纳、总结规律。
通过合理设计预习内容,将学生的预习成果作为“助学课堂”的有效资源,有利于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牢固地掌握知识。
二、互助: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共同学习
“助学课堂”中,学生要先自学,再合作交流,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合作学习的机会,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使他们在课堂中更多地体验共同学习、互相帮助、共享成果的快乐。
首先,合作要明确方向。比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面积公式。操作之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指导他们操作的方法,告诉他们要测量并计算哪些数据、怎样记录、在哪里记录……清楚每一项要求,学生才能明确合作方向,知道怎样去合作完成操作。
其次,合作要有分工。常言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性格”。学生有的能言善辩,有的沉默寡言但
动手能力强。在小组合作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合理分工。比如,探索圆的面积时,要把圆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并研究出圆的面积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剪拼、测量、计算、记录。四人小组中,两人合作剪拼,一人测量并记录,一人计算,最后大家一起讨论自己的发现。这样的合作,必须要四人合理分工,每人各尽其责,才能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小组汇报时,更体现合作的重要性。小组内由组长安排汇报的先后次序,请组员分别汇报主要内容、补充说明、总结等。
学生的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加以指导、训练,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互助、分享。
三、师助:在不同层次的习题设计中观照“每一个”
在“助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关注班级内部学生之间的差异,避免学习能力分化现象的加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进度将其分组;在每个小组内,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提供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题。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拓展题目,以促进他们的深度思考和探究;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基本概念和技能。
比如,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出示这样一组课堂练习:
求下页图1中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要求:
1.每人任选两个三角形作出解答。
2.组内交流解决过程。
在这组练习中,求三角形①的面积是基础题。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是4厘米,那么另一条直角边也是4厘米,因此4厘米就是三角形①的底和高。大部分学生都可以独立
求出面积。三角形②斜边上的高把它分成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学生用
求三角形①面积的思路算出一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再乘2,便能求出三角形②的面积。当然,思维能力更强一些的学生还能得出三角形②的斜边长度是
斜边上高的两倍,这样也能很快求出面积。部分没有求出
三角形②面积的学生,他们最大的困难在于不清楚与三角形的高对应的底的数据。这时,通过小组交流,困难迎刃而解。
求三角形③的面积有一定的难度,是为基础较好、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设计的。它可以在斜边上作一条高,用求三角形②面积的思路解决,也可以有其他多种解决方法。
比如,学生在独立解答和小组沟通中,得到如下解法:
解法1:如图2所示,再用一个和三角形③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其底和高就是原来三角形斜边的长度4厘米。求出大三角形的面积,再除以2,就得到原三角形面积:4×4÷2÷2=4(平方厘米)。
解法2:如图3所示,把三角形③对折,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旋转拼成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原三角形斜边长度÷2=2(厘米),面积=2×2=4(平方厘米)。
解法3:如图4所示,用四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是原三角形斜边的长,所以原三角形的面积=4×4÷4=4(平方厘米)。
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先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再通过小组交流,解决自己在做题中的疑惑,从而达到更高的层次。有难度的题目,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不但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也能给其他学生提供更多的解题方法。不同层次的练习和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任务中有所收获。
需要注意的是:“师助”不仅仅存在于课堂练习或课上点拨中。实际上,“助学课堂”的“师助”始终在场,它或隐或显地存在于每一个环节——“自助”中,助学单的设计需要“师助”;“互助”中,合作的引导也需要“师助”。因此,有效的“师助”是学生“自助”和“互助”的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