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游戏助力音乐作曲技法教学

2023-10-14柯雅杰

关键词:小学音乐

柯雅杰

摘要:由于作曲技法具有抽象性、技术性和专业性的特征,教学往往容易偏向纯音乐理论的解析,从而难以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大难题。不妨借常见的数学游戏助力音乐作曲技法教学:让学生在“找规律”的数字游戏中理解“鱼咬尾”的作曲技法,在“画阶梯图”的图形游戏中理解“模进”的作曲技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作曲技法;数字游戏;图形游戏

作曲技法是指有关作曲的技术理论与创作手法等。[1]在具体的音乐作品中,作曲技法是洞察作曲家意图、理解作品情绪、掌握作品内涵的重要媒介。如《踏雪寻梅》采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技法,配以“顿音”接八分休止,模仿铃铛清脆的声音,表达活泼跳跃的情绪;《四季歌》采用同头换尾和重复乐句的作曲技法,体现四季往复的规律,契合四季循环的隐喻等。可见,隐藏的作曲技法是音乐千变万化的关键,更是学生理解音乐含义时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点。然而,由于作曲技法具有抽象性、技术性和专业性的特征,教学往往容易偏向纯音乐理论的解析,从而难以抓住学生的有意注意,成为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大难题。

考虑到音乐简谱的记谱法从音符“1234567”到拍号“2/4”都以数学学科常见的阿拉伯数字为表现形式,我尝试以常见的数学游戏为切入点,借数字游戏和图形游戏,助力音乐作曲技法教学。

一、“找规律”数字游戏:助力学生理解“鱼咬尾”的作曲技法

作曲技法虽然晦涩难懂,但有规律可循。具体说来,—定的音型按特定的节奏节拍规律组合形成旋律,表达特定的音乐主题。这个过程不可或缺的是手法,如重复、紧缩、扩展、对比等。每一种手法又有多种表现形式,如重复手法中,就包含“鱼咬尾”“螺丝结顶”等。学生看到这些概念,往往不知所云,更无法理解其内涵。此时,不妨借数字游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

例如,歌曲《打掌掌》的典型技法就是重复,核心即“鱼咬尾”。这是一种简单的重复技巧,其表达特征是首尾音相同。如何发现这一特征并进一步理解其背后的音乐属性?我在教学中,借用了图1所示的“找规律”数字游戏。

寻找数字规律进行接龙:

学生对于游戏兴趣浓厚,很快发现了数字规律:除第一组和最后一组数字外,每组数字的第一个数都与前一组的第二个数相同,而第二个数则与后一组的第一个数相同。据此,学生很快填写了答案。

我即时引导:“这个游戏的规律就像一排小鱼咬尾巴。其实,音乐中也有‘鱼咬尾’的规律。”

随即出示图2中的谱例。

我在谱例上圈出关键性的音符(如图2所示),引导学生发现乐句规律,并打乱乐句顺序,请学生重新编排,模仿“鱼咬尾”的创作手法,即每个乐句的第一个音沿用前一个乐句的尾音。接着,我又提出一个任务——用形象的图案造型展示“鱼咬尾”的规律。在提示下,学生画出了图3所示的造型。

这一活动推动学生借助所理解的信息进行概括。学生动笔绘画,洞察“鱼咬尾”的锁链特征并创编造型,也是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的过程。

接下來,我继续延用这一游戏形式,要求学生进行旋律改编,将图2所示谱例上圈中的音符换成其他音符并自己唱一唱,感受改编前后的异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鱼咬尾”具有连绵不断、环环相扣的特点,体现了民歌童谣游戏性的特征。

“鱼咬尾”这一专业的概念对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论难度较高,教学以学生熟悉的“找规律”数字游戏为切入点,通过探索活动完成对“鱼咬尾”知识点的结网,最终在创作中达成对知识的应用。在游戏的基础上,学生很好地理解了作曲技法的内在意义。

二、“画阶梯图”图形游戏:助力学生理解“模进”的作曲技法

音乐承载的语气和情绪变化需要通过作曲技法实现,其手段有多种,包括变化音域、节奏等。短促、密集的节奏多表现紧张、轻快、活泼的情绪,缓慢、悠长的节奏则多用于

表达宽广、辽阔、低沉、忧郁的情绪。只有理解了作曲技法的表达特征,才能与音乐形成情绪的共鸣。对此,不妨借助一些图形游戏,让作曲技法的表达特征具象化。

例如,《恰利利恰利》是一首印尼民歌,歌曲的前两句歌词先描绘了太阳升起后的美丽风光,然后呈现人们劳作的情景,作曲技法采用“模进”的手法,即两个音程关系完全一致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的乐句或乐段[2],通过音高的变化,表达情绪的转变。单靠观察谱例中旋律的走向,学生很难理解“模进”这一音乐理论知识。于是,我设计了“画阶梯图”的图形游戏,让学生从空间上感知,揣摩这一技法带来的情绪变化。

首先,我出示谱例,请学生用“画阶梯图”的形式画出谱例中乐句的旋律线(如图4所示)。

观察阶梯图,学生不难发现,第二句即第一句移低后的旋律音程。运用“模进”创作的第二乐句对第一乐句形成了承接,整体音域的变化承载了语气和情绪的变化。

单靠理论讲解,并不容易发现“模进”的规律。将其转化为“画阶梯图”的形式,学生有了视觉的转换,不仅能发现“模进”,而且对“模进”后乐句所产生的衍生和承接关系更容易理解。

接下来,我带领学生动手绘制全曲的旋律线阶梯图,让学生对作曲技法“模进”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对双数小节进行下方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创作,促进了作曲技法的应用。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模进”这一概念相对陌生,难以进行直观表述。因此,我尝试让学生用具象化的阶梯图形理解“模进”关系,即乐句“平行”关系,体会音乐向上或向下移动一度所带来的推动感,在具象化的创作活动中发现其特定的内在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音乐教学中,要想让数学游戏发挥应有的作用需注意两点:一是游戏具有大众性和娱乐性,二是游戏具备具象化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游戏寓教于乐的作用,在具象化的学习过程中理解抽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姚恒璐.三种音高思维的创作理念与实践——传统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共融[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3):57.

[2] 梁超.模进的分类研究[J].大众文艺,2010(7):30.

猜你喜欢

小学音乐
小学音乐教学情境的创设
启动多元思维,激发音乐灵性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小学音乐综合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戏歌艺术特色以及对小学戏曲教学的引导作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