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儿童本位 打造德育能量场
2023-10-14张雪艳
张雪艳
在互联网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的今天,宜昌市青岛路小学立足儿童本位,以文化为基石、课程为源泉、协同育人为支撑,打造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境的德育能量场,为儿童适性发展赋能。
文化立魂、润物无声,优化育人环境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建设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阵地”。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小学阶段通过校园文化与儿童“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实现以文化人。
价值引领塑造内核。学校通过特有的精神氛围和文化环境影响儿童的思维方式、行为观念、价值取向。宜昌市青岛路小学建校于2015年,秉承“让每一抹青绿都生机勃发”的办学理念,坚持儿童立场,打造“精神、环境、课程、制度”一体化“绿岛”校园主题文化。学校凝练了“青绿有格 和而不同”的校训,引领儿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实现独立包容多元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学校引导儿童自己题校名,根据文化理念设计校徽、创作校歌、设计校园IP形象,让“绿岛”精神悄然融入儿童生活。
文化约束规范言行。学校文化通常以“软”“硬”两种形态来规范行为。硬的是制度,软的是精神风气。学校倡导通过良好的校园风气来影响儿童。在“绿岛”精神统领下,学校着力打造顺应天性、尊重个性的“儿童友好”学校,形成了“三雅”校风(雅行、雅知、雅趣)、“三生”教风(生本、生活、生机)和“三自”学风。在校园里,儿童自己制定公约来约束自身行为,自己创作图文进行温馨提示,创作情境AB剧培育儿童的真善美,自撰脚本拍摄“有格少年说”系列微课,实现自我教育。用源于儿童内心的积极表达,打造一个童趣、温馨的自我约束的“软”环境,帮助儿童从他律走向自律。
空间自治潜移默化。学校提炼出生长、独特、美好三个发展关键词,致力让校园成为一切美好的汇聚地。学校不断优化物理空间,把教育资源放在离儿童最近的地方,打造未来阅览室、节气园、阅享长廊、课程树,以及各有特色、各美其美的31间教室,鼓励儿童参与创设并管理教育场景,让他们以规划者、设计者、创作者、管理者的身份来与环境相互影响。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同样造就了人。这些无声的语言不仅展示文化的魅力,也彰显了德育张力。
课程引领、激活内在生长力,培植时代新人
根据《中小学德育指南》提出的“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四个自信、促进全面发展”的德育内容,学校从回归儿童、回归生活、回归教育三个层面进行了德育生长课程设计。结合“绿岛”文化的精神内涵,用“生长+”的发展思想引领师生,从儿童视角出发,秉承“生活、生本、生机”的价值取向,提炼“一标三维六品”,打造符合儿童适性成长需求的“136绿岛”德育生长课程育人实践新矩阵。基于一个总体育人目标“培育品行清雅、学识博雅、情趣高雅的新时代三雅少年”,立足“涵育精神成长、尊重心智需求、发展实践能力”三个维度,培育儿童“博学多能、探索创新、规则自律、责任担当、丰富人文、志存高远”六种品质。
科学定制课程规划。在“一标三维六品”的架构之下,学校形成了德育主题课程群、仪式课程群、传承课程群、班本课程群、劳动课程群和心育课程群六大德育生长课程群。
六大德育课程群根据低中高三个年段儿童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定制课程目标和内容,形成了上下贯通、有机衔接、相互作用的态势。例如,我们基于儿童的年龄特征、认知基础、探究愿望等因素,在仪式课程群下设置了成长仪式课程,帮助儿童明确每次身份和角色的转变,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我、提升生命价值。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入学课程”,以“今天我是小学生啦”为主题开展“一日、一周、一月”的课程, 一日熟悉小学生活,一周熟悉小学规则,一个月初步养成良好习惯,通过综合评价,颁发“我是合格小学生”胸章,以此激发学生养成爱学习、懂礼仪、能自理的好习惯;一年级下学期“入队课程”,以“红色萌芽”为主题,强调少先队员的身份,鼓励儿童积极向少先队靠拢,培育儿童的光荣感、使命感与责任感,引导学生爱党、爱国、爱少先队;四年级成长课程,以“十岁生日”为主题,引导儿童尊重生命、学会感恩、明确责任;六年级远航课程,以“扬帆起航”为主题,引导学生立志、创新、逐梦,以积极的状态去迎接新的征程、新的挑战。
多维体验激活内驱力。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自由、自然、自主”发展的主线,让儿童通过实践积极体验,“实践、获取、再实践”不断地循环更迭,激活内在生长力,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例如传承课程群中我们有三个子课程。一是“我们的节日”,通过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汲取力量,寒假期间一起品味“年的味道”,我们分层开展讲新年故事、送新年祝福、装扮新年、手绘年味、办置年货、做做家乡的年夜饭、为不能团圆的人们送温暖等体验活动。二是“我们的二十四节气”,这个课程2017年开始研发,曾获得宜昌市校本课程建设一等奖,入围教育部第七届“轻课程”,谷雨播种、清明点豆、中秋咏月、重阳敬老、端午扎龙舟、冬至包饺子……带着儿童去“溯源”“追风”“品韵”“激趣”,引导儿童走进、感知、研究、传承。三是“传承红色精神”,通过阅读红色书籍、创作红色童谣、 讲红色故事点燃红色火种;通过互联网开展“今天,我为国旗代言”“红领巾讲全会”“红领巾讲党史”活动赓续红色精神;参观博物馆、规划馆、革命纪念馆厚植爱国情怀。让德育在多重体验中螺旋上升,在积极实践中浸润身心,在深度感悟中不断升华。
学校运用数字媒体和网络拓宽德育途径,推出了系列云课程:“有格少年说”“今天我为国旗代言”“红领巾I宣讲”“遇见幸福”家长云课程,以及“节气I课”“我型我秀”等系列“云”课200多节。用码课、码书的形式,将各类课程的实施过程以二维码的形式物化,“云端展厅”“网上博物馆”、实景课堂,有了互联网的加持,德育更广泛、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元,为德育能量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家校协同、多元融合,筑牢育人共同体
家校社多元融合、协同共育是实施有效德育的重要支撑。三者要在教育目标上一致,在时空上相互交融、衔接互补。学校是宜昌市教育局家校社协同育人揭榜挂帅项目示范校,形成了“一主两翼”育人格局,打造物理、网络、人际三大空间交融场域;不断完善队伍建设,通过各类活动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开展各类亲子活动,让家长走近儿童;线上+线下开展“遇见幸福”家长成长营,培育良好家风,进行家教指导;“红色小脚丫”打卡社会德育基地,环保小卫士、三峡蚁工、“快乐江豚”等志愿者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让儿童全面实现道德发展。
学校先后荣获湖北省文明校园、湖北省校园文化百强校、宜昌市少先队三星大队、宜昌市家长学校示范基地等榮誉称号。学校尊重、鼓励、发展每一个生命体,通过有效的德育渗透,尊重差异、激发潜力,“让每一抹青绿都生机勃发”。
责任编辑/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