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目标的目标
2023-10-14王昌胜
一所刚刚创办的初中基地学校,在开设学生自选的兴趣课程时,因创校时间短、教师人数不足,就给各年级组下达任务,每个年级组至少几个教师参与并至少要开多少个班,否则就开不了兴趣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于是,各年级也想了一个应对办法:年级所有教师都要参加兴趣课,且体育、艺术、科技等学科教师每人必须独立开一个班,语数外物化等学科教师每两个人联合开一个班。如此这般,就可以达到开设兴趣课程的目的了。
据管理者所说,如此安排实属无奈。但这样的操作,真的能达到我们最初开兴趣班的目的吗?开兴趣班是为了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和活动体验。如果按上述操作,强制教师开设兴趣课程,在老师们都没有多大“兴趣”开兴趣课程的前提下,学生在兴趣课上能获得好的体验和发展吗?
显然,这是把任务当成了目标。把开满兴趣课程这个任务当成了目标,便忽视了“开兴趣课程是为了发展兴趣特长”这个最初的目标。
那么,条件不具备,又该如何做呢?经讨论,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自主申报;可以尝试在学生和家长中发现一批有特长的志愿者,聘为社团执教导师,配一位教师协助;向周边大学体育、艺术、科技学院求助,将学校作为实践基地,与在校大学生联合开发课程;聘请民间艺人、校外艺术培训教师进校兼职开课……一旦将目标锚定,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学校管理中,类似的错位还有很多。比如运动会,本来校园学生人数多、空间不足,每个孩子的运动量和参与度都很有限,与我们本来的目标“锻炼体质,养成锻炼习惯”相差甚远。如果设计成校园运动周或体育月,天天有活动,周周有竞技,运动氛围不是更好吗?
目前的开学典礼,大多都是表彰、講话、汇演老三样的流程,学生参与度较低。开学典礼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最主要的应该是开启一段新的学习历程,做好新的规划。如果是新学年,应该让新同学与学校师生产生更多的连接。因此,开学典礼的所有流程都应该围绕这个目的来设计。
再比如家长会,经常开成了部分学生的表扬会和某些学生的批斗会,因为教师单项传输的多,家校双方交流沟通的少,导致很多家长和学生都害怕参加家长会。有必要追问一下家长会的目的,我们“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打败孩子,还是和孩子站在一起战胜问题(沈祖云老师语)”?显然,如果选择后者,我们就需要立体地了解学生,通过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给家长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针对孩子的困难和问题,家校形成合力,帮助孩子战胜困难。因此,集中式的家长会可以尝试改为小组或者单个学生的家庭对话,这样针对性会更强,也能提高实效性。
还比如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总是希望添加更多新的检测设备,且总是跟不上科技的更新换代。我们设立心理咨询室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等学生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的时候再来重视,其实已经晚了。学校更应该做的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的关怀和疏导,通过设计有目的、有意义的心理活动,舒缓孩子们的压力,而不是采购大量的检测设备来监测孩子是不是出了问题。
这样的例子较多,不一而足。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妨保持敏感之心,对习以为常、不经意间的教育教学行为多问几个为什么,慎防将任务当作了目标,不断提示自己寻找目标的目标。
责任编辑/周小益
王昌胜
2014年度中国课改杰出校长,中国教育学会“未来教育家公益项目”培养对象,首批“荆楚教育名家”;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小学发展办公室执行主任,“我们工作室”负责人;现兼任神农架林区创新实验学校质量促进中心主任,湖北宜都创新实验学校、郑州市郑中国际学校、郑州市创新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