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高中历史课程改革

2023-10-14宋菲娅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立德考查学科

宋菲娅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今年是湖北省“四新”(新课程方案、新课标、新高考、新教材)背景下的首次高考,实现了新旧教材的平稳过渡。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中,除了要关注新课标,还要关注另一份重要的文本,即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是深化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基础工程、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体现了国家顶层设计的基本理念,体现了教育的与时俱进,其科学构建“是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的重大举措之一,也是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的必经之路”。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特别是加强品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历史学科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中历史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科特点,重视高考评价体系,培育历史思维,塑造正确价值观,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具体而言,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组织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突出“一核”引领,坚持价值导向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包括“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其中,“一核”为考查目的,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是对素质教育中高考核心功能的概括,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树人需先立德。道德品质也是历史学科主流价值思想,从孔子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品德塑造开始,几千年来道德教育已与国家治理紧密相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立德树人”从高考层面对“培养什么人”作出了具体解答:中国需要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等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歷史教育中渗透的价值观教育,对学生有直接的影响。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特色和育人功能,利用古今中外的鲜活人文素材,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人才选拔需要,是历史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职责和使命。

落实“四层”要求,聚焦关键能力

“四层”为高考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是高考历史考查中的重点内容。关键能力是以必备知识的学习探究为载体培养出来的能力,表现为对必备知识的理解、建构与灵活运用,是形成学科素养的必要前提。历史学科关键能力分为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探究能力。在历史课程中要根据学情对关键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具体化。

立足课堂教学,培养学科思维能力。依托统编教材和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具体可分为以下方面。第一,史料的辨别阐释。判断史料的形式与分类,充分获取史料信息,理解史料的价值。史料形式指一手材料还是二手材料,有意证据还是无意证据,文献资料、图像资料还是实物资料等。第二,史论结合。从情境材料中,精准提炼出正确观点,并用合适的史实论述,这种论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和思维能力,是历史解释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学科素养实现的有效途径。第三,比较思维。古今中外历史上,不同国家民族在发展过程中有相似经历,也有不同的选择。历史发展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例如“求同”与“求异”,让学生在对比中深刻了解具体历史事件,从而理解“共性”与“个性”的差别。第四,逻辑推理。例如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探究事件的作用及意义时,需要回溯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推断从而阐释其中的因果关系。第五,批判性思维。能辩证、全面地看待问题,有独立思考能力,用问题探究深化知识理解,激发深度学习动力。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可有意识地对这些方面进行设计。

结合问题情境,培养灵活运用能力。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具备三种能力。第一,问题解读能力。主要指对试题情境和设问的解读。在“无情境不成题”的命题背景下,历史试题通过多元史料和不同形式的情境素材呈现,学生要全面、精准地提取情境信息。提炼出时间、地点、人物、历史概念等关键信息;理解设问的行为动词和逻辑要求指向。第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在组织教学中,可以采用整合知识体系、运用思维导图、多角度发散思维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建立历史学科的时空框架,理清重要阶段特征,横向整合中国各朝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模块,纵向梳理人类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和规律。第三,语言表达能力。高考依托真实问题情境,素材新颖而生动,学生需要准确理解和运用历史概念,在解答问题时运用历史学科语言,准确恰当地表达对历史知识内涵外延的理解,有条理、逻辑清晰地进行文字表述。

立足“四翼”考查,强化人才培养

“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解决“怎么考”的问题。高考强调基础扎实,高考试卷中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础性试题。高考还是选拔性考试,服务于国家选才,其考试性质决定了其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和合适的难度,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时还需注重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注重对“综合性”思考方式的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对“综合性”的阐述,包括学科内容的交叉和情境呈现的复杂,强调横向纵向的融会贯通。要求学生在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下,综合运用多种知识技能解决问题。在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结果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要素构成,包括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共同作用。可以多种原因导致多个结果,也可以多个原因导致单一结果。培养构建学生的多元化思维方式,理解不同基础知识、不同模块、不同学科内容间的相互关联,能交叉复合地看待具体问题。

注重对“应用性”实际问题的解决。高考评价体系的“应用性”,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实践场景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为载体,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有机整合和运用作为考查目标,设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对即将进入高校的学习者迁移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测量与评价。高考试题中的新情境,需要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来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终究要走向社会,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选择与困境,需要他们自己发现问题,作出人生选择。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突出对“创新性”思维品质的训练。高考评价体系关注创新能力与素养,通过设置开放性试题,转变设问方式,引导学生在正确思想观念指导下,在综合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创造性的结论。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创设新情境,设置开放性问题,启发学生对旧观点的质疑探讨,提出独立见解;也可以设置不同的论题,让学生组队开展辩论,在辩论中碰撞更多思维火花,激发更多学习潜能。在高考历史试题中,创新性的典型表现之一为开放性试题的命制与考查。要求学生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提炼出贴切的论题,进行史论结合的阐述论证。开放题在论点创新及综合学科能力的运用上,是对学生能力考查的最高表现。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一核”“四层”“四翼”的内涵,形成了价值引领的、系统的、科学的、创新的评价体系。学习和研究高考评价体系,思考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和“如何考”并融合到教学实践中,真正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服务于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本文系2022年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计划课题指导性项目“高考历史命题中的情境创设研究”(项目编号:B2022629)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杨万军

猜你喜欢

立德考查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超学科”来啦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