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气健脾类中药及雷火灸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机制研究 *

2023-10-14王佛有周禹辰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因性气血机体

王佛有 周禹辰 赵 岩※

(1.大连市中医医院内四病房,辽宁 大连 116000;2.大连市中医医院内五病房,辽宁 大连 116000)

Haylock 及Hart 早在1979 年即报道了肿瘤患者的临床肿瘤性疲乏症状[1]。中医学无明确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病名,但通过八纲辨证可认定其为气血阴阳失衡。大量临床文献显示补气健脾类中药及雷火灸治疗癌因性疲乏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现对其病因及机制综述如下。

1 现代医学对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1.1 癌因性疲乏的提出与定义癌因性疲乏在第十次国际疾病分类修订会议(ICD-10)中被首次提出,并于2012 年被美国国家癌症网(NCCN)补充并完善了癌症相关性乏力(Cancer-realated fatigue,CRF),即癌因性疲乏的临床定义[2]。其定义为一种因癌症或癌症治疗后出现主观、持续性的疲倦及乏力感,尤其在患者经历高强度肿瘤治疗方案,病灶根除术、放疗或化疗后,最易出现,与日常康复训练及劳力性活动无明显正比关联。我国临床学者未对癌因性疲乏进行具体解释或定义,主要临床研究基于国外已成形的研究基础上开展[3]。一般认定癌因性疲乏的主要表现为疲乏症状持续时间大于2周,并反复出现,并存在显著非特异性疲倦、乏力,并伴有周身肌力减弱、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肢体活动及行动沉重、迟缓,情绪极易出现悲伤或过激等波动情况,经过休息及睡眠后上述情绪及精力、体力仍无法恢复到正常水平[4]。除了抑制治疗前后患者出现的肿瘤相关性疼痛及胃肠道刺激症状外,有效降低疲乏症状持续时间及复发率亦成为肿瘤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案内容。

1.2 癌因性疲乏的病因现代临床医学并未明确癌因性疲乏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但普遍认定主要有肿瘤疾病自身作用及消耗、肿瘤疾病治疗后不良作用及急慢性合并症、疾病所致心理因素及社会影响因素等[5]。有时候癌因性疲乏出现为多种病理因素共同导致,而非单一或几个致病因素的影响。尤其在出现肿瘤疾病后,多数患者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局部疼痛、消化道症状等,影响日常休息及造成情绪波动,病情造成经济压力及心理负担,导致患者严重营养失调及睡眠紊乱。或因手术根治、化学药物及放射治疗手段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患者出现疼痛、贫血、药物刺激、营养吸收及活动障碍等,均可加重癌因性疲乏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复发频率。

1.2.1 肿瘤疾病的自身影响因素人体正常细胞主要通过葡萄糖的有氧代谢提供生理活动能量,当机体缺氧时,大量糖类酵解以维持机体供能水平[6]。而肿瘤细胞的代谢方式与途径与正常人体细胞具有显著差异,其在氧供应充足情况下仍可通过糖类物质酵解来供能,同时生成大量乳酸及代谢副产物。乳酸堆积可使人体出现显著疲乏、酸痛、倦怠无力等症状[7]。随着肿瘤逐渐生长,可直接破坏或压迫、侵占实质性脏器,导致其正常生理功能减退或丧失,肿瘤细胞释放的IL-2、IL-6 等细胞因子可使人体出现发热、疼痛、胃肠道刺激等症状,抑制正常组织的代谢过程,导致机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的摄入和吸收障碍,促使癌因性疲乏的产生与加重。

1.2.2 肿瘤疾病的治疗及合并症相关因素目前临床的手术切除、放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及愈后支持疗法等,均可使肿瘤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症状,当多种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后,其导致的疲乏症状更为显著[8]。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观察研究[9]表明,患者术前出现癌因性疲乏几率约为89%,而术后患者几乎全部出现不同程度疲乏表现。肿瘤疾病手术创面较大且复杂,患者因麻醉药物刺激可出现苏醒后疲乏感,多数患者需1 个月左右方可恢复正常精力及体力,部分患者因对麻醉药物刺激敏感,需长达3~6个月的时间恢复。术后创口疼痛严重使患者入睡时间延长及有效睡眠时间缩短。主要为治疗前对疾病的恐惧、焦虑,及治疗后因手术创伤及药物刺激的不良作用诱发的疲乏表现,患者出现中、重度抑郁及焦虑,加重了癌因性疲乏的发生率及复发率[10]。

2 中医药研究对癌因性疲乏的认识

2.1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病因病机我国医药古籍中未明确提出癌因性疲乏的中医命名,但通过八纲辨证可认定其病因为气血阴阳失衡[11]。早在《素问·玉机真脏论》中曾记载:“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䐃,真脏见,十日之内死”,认为肿瘤疾病致使机体五脏虚损,气血亏虚、经络痹阻,患者往往出现脾胃失调、健运失职,水谷精微运化输布及吸收代谢受阻,气血无以生化,体虚乏力,倦怠无神[12]。患者先天罹患疾病,且病后不易医治,导致久病体虚,虚久而成劳;患者思虑过度伤七情,情志过极内伤五脏,劳神虚损致使心失所养,久而成劳。因此可将癌因性疲乏归属于“虚劳”“神劳”的范畴。虚劳指人体因多种病因导致机体气血阴阳失衡、亏虚,多见于各种慢性疾病的长期耗损及衰损重症的中晚期。《素问· 移精变气论》中提出:“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意为虚则补之,以脾肾二脏为主,体现了补脾益肾对癌因性疲乏治疗的必要性。五脏之伤,穷必及肾,首当滋养先天之本使其秘藏不外泄,以应对病理上的因损而致虚,然后巩固脾土之源,鼓舞气血及肾精的生化与转变,充盈脉络,以应对肿瘤疾病伤脾气而牵连多脏腑功能失职,避免营养不良、形体虚衰瘦弱、神疲乏力等。

2.2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药治疗

2.2.1 中药及中成药治疗中医治疗癌因性疲乏以辨证为首要原则,判断患者气血阴阳及五脏盛衰,根据虚实施以滋阴、补阳、益气、生血等治法,同时辅以活血化瘀、通脉除痹、软坚散结之品,以改善患者虚劳所产生的疲乏倦怠。宋爱英等[13]认为:病邪耗损机体正气,正气已虚无以抗邪,脏腑损耗而气血亏虚,日久不愈则发癌因性疲乏。中医以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为目的,调补气血、生髓健运、脾肾同调是治疗重点。辨证气滞血瘀者当补气养血兼活血化瘀,拟方当归补血汤、血府逐瘀汤[14]。脾肾两衰者,当以补脾益肾、填精为主,拟方龟鹿二仙胶及归脾汤、补中益气汤加减。

肿瘤放化疗可辨证为“火邪”,易损伤人体阴津,且化疗药物多属寒凉大毒之性,易损耗人体阳气,临床辨证拟方时当根据患者放化疗用量及分期施以补气滋阴为主的培元抗癌之品,如麸炒白术、生黄芪、陈皮、女贞子、玄参、生杜仲等,可有效克服患者恶心、厌食症状,对癌因性疲乏效果显著。陈永和[15]临床研究显示,对肝癌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可以明显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胡磊颢等[16]在癌因性疲乏中晚期临床治疗结束后发现中药健脾益气方辨证加减内服可显著减轻患者术后化疗而引起的机体倦怠乏力及情志波动,认为中药中有效成分可显著调节机体Th1/Th2 免疫应答机制,降低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

2.2.2 艾灸治疗艾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适宜诊疗技术,借助艾草燃烧所产生的温热,传递并输布于人体筋肉、经络,循经灸治可起温经通络、化瘀和中、温阳益气之功效。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曾记载:“灸,灼也,从火音久”。艾灸温热刺激可保证人体不为邪气所干,改善患者疼痛、倦怠乏力、便秘、纳呆、畏寒等症状效果显著,属中医“扶正抗邪”的治疗手段范畴[17]。癌因性疲乏患者在愈后康复锻炼基础上,进行隔姜灸、雀啄灸及部分腧穴的实按灸,取穴气海、关元、上脘、大横、中脘、神阙、足三里、命门等。根据肿瘤患者病灶的不同施以不同的化疗方案,分别结合隔药饼、隔姜、艾炷、艾草灸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升IgG、IgM 及补体C3等免疫细胞水平。不仅可缓解癌因性疲乏症状,亦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调节,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3 结语

近年来,中药健脾益气类中药复方不仅可有效减轻放化疗引起的疲倦乏力症状,亦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术后康复患者的疲乏表现具有显著效果。雷火灸对调节人体免疫力效果显著,温经散寒、扶正祛邪、散结止痛、平衡阴阳的作用可显著改善肿瘤围手术期患者体质,针对其虚损、虚劳症状效果更为显著。但是中医药的组方加减、不同人的中医辨证标准、雷火灸的应用均难以实现标准化,上述问题值得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我们当进一步发挥中医学特色,发掘中医学治疗优势,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为人类攻克肿瘤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因性气血机体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
九句因理论的形式语义学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气血亏虚 日常如何“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