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研能力导向型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

2023-10-14王瑾瑾郑万春刘德臣闫国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王瑾瑾 郑万春 刘德臣 闫国立

(河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研究生已经成为各行各业骨干力量的主要来源。高等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是当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而医学统计学课程是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分析解决医学科研领域问题的主要途径[1]。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如何透过繁杂的数据将感性认识理性抽象发展为循证决策,与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均息息相关。医学统计学对于医学生、医生以及医学科研工作者而言都是无法规避且必须熟悉、全面掌握的一门学问。临床研究是研究生开启自己学术生涯的首选途径,但统计分析却成为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时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临床研究统计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医学教育阶段所学习的数理统计学、医学统计学、卫生统计学以及科研思路与方法等课程被人为隔离,没有形成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时思维处于碎片化的状态,“重理论、轻应用”造成了临床研究实际应用的困境[2]。

2020 年7 月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研究生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有重要作用。而研究生作为我国高素质医学科研人才的主要生力军,迫切需要提高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为此,本研究结合当前各种教育改革新模式,在对往年研究生医学统计学的教学经验和教训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开展基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探索,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临床医生科研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技能是能够在实践中真正接触临床试验,在试验过程中独立完成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与阐释。因此,统计学知识在医学创新能力培养中至关重要,但以何种形式让研究生掌握、消化与运用目前还没有一个定式。

一项国外为了提高课程设计/开发效果的研究[3],对高年级医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小组跟踪调查,以获得他们对统计学教学的看法,了解他们希望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进行统计学教学。结果显示,学生更喜欢围绕临床实践使用统计方法的例子而不是纯粹的统计学理论教学;同时,学生普遍认同医学统计学的重要性,但仍然为实际运用中方法的选择、结果的解释的困难性而感到困惑。

国内进入后疫情时代以来,混合式教学模式被持续推出。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学生从传统课堂转向在线课堂。网络教育的主要优点是它的灵活性,允许学生在方便的时间从不同的地方访问内容。它鼓励学习者自我管理,并具有交换相关信息链接的能力。从特定角度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使“教”与“学”两个层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从“教”而论,传统的课堂教授容易被场所、课时等因素限制,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单纯讲授成为了主流,无法很好顾及学生是否掌握、掌握程度等。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自学的方式提前掌握某些较为简单的知识点,给教师的线下课堂留出了一定的自由空间,使课堂教学可以兼顾互动与互评。从“学”而论,传统的课堂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对于医学统计学这种较为抽象、不易理解的科目,缺乏消化吸收的过程。过多理论知识的传输,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单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等,但实践操作环节的缺乏,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轨现象严重。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更多视频资料,不管是对理论知识巩固还是实践操作可视化都起到了促进作用。

虽然混合式教学的推广给医学统计学教学带来了某些积极的影响,但其对于研究生创新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起到的作用依然有限。混合式教学所改变的更多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与方式,并没有同时起到提高其科研思维能力的作用。美国统计协会(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ASA)对医学统计学课程教育提出了“教学和评价的六大指导方针”[4]:(1)加强统计素养、发展统计思维;(2)运用真实数据;(3)加强概念理解而不只是程序性的知识;(4)培养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学习;(5)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概念理解和数据分析;(6)运用评估方法促进和评价学生的学习。学生通过平台获取各种资源,可能使他们掌握SPSS、SAS、R 等统计学软件的使用方法,但这种能力是碎片化的,未建立系统化的思维能力,因此,无法触类旁通、灵活应用,形成不了以不变应万变的综合运用能力。如何基于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课程群将学生的知识框架整合重构,让学生在重构中获取新的知识、能力并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真正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成为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改革思考的新方向。

2 医学统计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与学科的结构、师资队伍、培养方式、教学方法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研究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研究型高层次人才,科学研究成为研究生的主要任务,科研应该贯穿于研究生学习的全过程。为了加强对中医类院校研究生科研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训练,本研究拟开展对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医学统计学课程为抓手的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体系的探索。同时,将思政元素逐一渗透至课程各环节,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价值塑造、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构建医学统计学课程体系的定位

2.1.1 创新教育观念为医学统计学教学首位目标根据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顺应当前研究生教育的新形势新要求,在对国内外医学统计学教学经验教训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本校的学缘结构、学情特点、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情况,充分挖掘当前计算机软件技术和信息化教学的潜力,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按照知识、能力和德育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写医学统计学课程标准,除了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等知识目标外,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字化思维以及创新能力。

2.1.2 融入思政元素强化课程立德树人育人功能坚持立德树人育人,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知识传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传授医学统计学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将爱国情怀、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文化自信、人文精神、学术诚信、职业伦理、价值塑造、批判思维,以及抗洪抗疫精神、长征精神、创新发展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团队、课程建设等环节的改革,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做到专业课和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2.1.3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驱动以能力为导向的多元化医学统计学课程体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临床科研具体案例为驱动,以“科研创新能力”为导向,构建以医学统计学为核心、医学科研设计为支撑、医学统计软件应用为辅助、博士医学统计专题讲座为拓展的强化理论、注重实践的系统化课程体系。通过医学统计基础知识、科研设计方法、统计软件应用、各类医学统计专题讲座等理论讲授、实验实训以及综合实践,将传统的“以教师中心”为主的课堂教学形态,重理论知识传授的课程体系,构建成“知识、素养、技能、应用”一体化的医学统计学课程体系。

2.1.4 根据学情优化教学内容编写特色教材贯彻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以统计思维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教学理念,推进医学统计学教学内容改革。建立多目标、模块化的教学内容体系,将医学统计学工作内容与科研流程相结合。把教学内容划分为“研究设计”“统计学基本概念”“统计分析方法基础版”“统计分析方法进阶版”以及“常用统计学软件”等不同模块,并按照不同的专业需求,将授课内容个性化设置,将统计学模块与不同专业定位相融合。同时,结合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融合中医药实际科研案例,编写适合中医药类研究生医学统计学教学使用的特色教材。

2.1.5 探索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采取情景导入、期刊错误辨析教学、信息化教学、统计软件教学、课外实践教学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结合相关专业的案例,围绕“立足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科研统计思维,提升严谨求真的务实态度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教学改革思路,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和手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外教学和实践活动,拓宽科学视野、锻炼实践能力、激发探索和学习的热情,进一步加深和强化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2.1.6 创建以产出为导向的成效基准教育理念的多元化教学评测体系以产出为导向的成效基准教育理念(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最早由美国学者Spady 在20 世纪80 年代初提出,此后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学界并得到普遍认可[5]。OBE 聚焦于成果,把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成效等都以学生课程学习后必需完成的成果产出作为评价标准,建立起以课程目标为基准、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的多元化评测体系。

2.2 构建医学统计学课程体系的关键环节

2.2.1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强化课程立德树人育人功能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组织“课程思政”专题讨论,就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及其方式方法进行教学研讨与交流,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更好地与专业授课有机融合。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与交流,让课程教学团队的所有教师认识到开展医学统计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统一思想,一致行动,坚持全教学过程育人。动员课程教学团队所有任课教师深入挖掘、提炼医学统计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重新撰写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中增加德育教学目标。依据每一章节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合理安排融入思政教学内容,探索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润物无声的引导教育,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思想上、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优秀品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2.2 通过案例引入问题分析方法选择软件实现结果解释问题解决构建案例导向型医学统计学课程体系围绕“立足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科研统计思维,提高学生统计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改革思路,持续进行整体课程、教学团队、配套教材、教学资源等方面的建设。初步构建以中医药统计学课程为核心,SPSS统计学软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临床流行病学、博士统计方法应用专题讲座等选修课程为补充的课程体系。

2.2.3 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外互动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形成理论授课与软件教学并行、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互补、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并重的多元化中医药统计学教学模式。

2.2.4 创建多元化教学评测体系围绕课程目标确立多维度、全面系统的评价方式,根据初阶目标、中阶目标以及高阶目标的不同要求设定考核方式。其中,在知识、技能目标后测阶段,借助课堂派的网络平台,对于基础知识,多采用选择题、是非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方式进行测评;对于需要系统深入思考的综合运用问题,多采用案例辨析、情景分析等方式进行测评;对于软件类实操技能多采用上机操作的方式进行测评。德育目标的考核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在掌握具体专业知识的同时,懂得道德修养、团结互助的团队氛围对于完善人格、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义,了解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养成敬业、爱岗精神和诚信、奉献的良好职业行为习惯。

研究生教育作为最高层次的教育,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任务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研究为医学统计学课程如何对研究生科研创新思维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