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承载思政探究新冠疫情下方剂学课程思政教学 *

2023-10-14曹秋实李春燕张智华李德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方剂学方剂中医药

刘 哲 曹秋实 柳 琳 李春燕 张智华 李德顺※

(1.湖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方剂学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00;2.湖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湖北 武汉 430000)

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以此实现思政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1,2]。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实践途径,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3]。方剂学是研究方剂制方原理、药物配伍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也是中医学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和凝练方剂学的思政元素,有利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促进教师的整体素养提升。目前,已有多篇研究[4-9]对方剂学如何挖掘思政元素进行了探讨,但尚存在思政元素同课程知识融合不够紧密、思政元素对课程知识反哺不足的问题。另外,侧重中医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开展方剂学课程思政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以中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为载体,对方剂学如何基于知识承载思政开展教学研究作了有益探讨。

1 研究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伊始,我国就明确提出了中西医并重的诊疗方针。在各级COVID-19 诊疗方案中皆包含了中医诊疗内容,方剂是落实中医诊疗的重要环节,并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10,11]。

方剂学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二、大三学生,其前期已具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的基础知识;学生亲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大事件,如果以中医抗疫的新闻材料和研究报道等作为案例融入方剂学教学,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能引导他们建立文化自信、培养中医思维、树立正向价值观。

因此本文将作如下探究:以甄选的方剂学知识点为主线、以中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案例为载体来实施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的内容,除了促成思政的教育目的,还能促进对知识点的理解,此之谓知识承载思政,从而增强思政元素同课程知识的融入程度。

2 思政教学内容与实施策略

2.1 由方剂学发展简史勾勒中医抗疫史 引导学生主动展示 增强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教师讲授内容:方剂学发展简史主要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方剂学的发展特点及代表性的医家与著作。教师在讲解完清代温病学派崛起后,即可简要勾勒中医抗疫史。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到明代吴又可《温疫论》,再至清代叶天士《温热论》等,无不是中医学抗击瘟疫的经验记录。直至今日,上述著作仍然是当代中医抗击疫情用方的源头活水。

东汉末年建安大疫,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建安寒疫的证治进行了理论总结并著下《伤寒杂病论》[12]。该书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被后世称为“方书之祖”。在本轮新冠肺炎疫情中,由源自《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合方而成的清肺排毒汤[13]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推荐用方,在临床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研究[14]表明,清肺排毒汤显著缩短了新冠肺炎患者住院天数,核酸转阴时间和发热、乏力、咳嗽时间,降低轻型、普通型患者的转重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教师通过上述讲解,初步向学生展示了经典方剂在中医抗击本次疫情中发挥的作用。中华民族在1840 年以前曾经历了826 次大大小小的瘟疫[15],因此中医学积累了大量防治瘟疫的经验和教训。大疫出良方,经过大疫考验流传下来的经典方剂是方剂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查阅内容:由上述讲授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中医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疫情中有何表现,安排学生利用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读秀学术搜索(https://www.duxiu.com)等网络资源,分组搜集中国历史上中医抗击疫情的故事。请学生录制5 min 的微课视频,重点讲解时间、地点、疫情梗概、抗疫医家、方药、取得的效果以及个人体会。

目的和意义:通过课上学生分享各组的成果,启发他们运用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观点看待不同疫情,对比历史上不同疫情的中医病因病机特点,了解方剂学中的基本方、常用方、代表方在中医抗击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方剂学中蕴涵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养生治病经验,学好方剂学将为学生未来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奠定基础。学生在主动搜集资料、了解中医抗疫历史的过程中,将逐步建立对方剂学的学习兴趣和中医自信,为接下来的方剂学学习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2.2 从方剂与治法的角度探讨新冠“寒湿疫”治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明辨是非能力案例1:教师讲授内容:在讲述“治法与方剂”这一节时,学生需要掌握“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的原则。教师可以例举新冠肺炎的基本病机,考查学生对治法的认识。中医认为新冠肺炎为“寒湿疫”“湿毒疫”,主要病邪为寒湿。患者多以肺失宣降、风湿在表、湿阻中焦或水湿停蓄为主要病机。学生思考内容:新冠肺炎的常用中医治法。目的和意义:通过以上案例,首先加深了学生对治法同病证(病机)关系的认识,其次引导学生了解临床病情的复杂性,以及数法合用的普遍性。

案例2:教师讲授内容:在没有疫苗、缺乏特效药的情况下,如何防治新冠肺炎一直是新闻热点,而其中就有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成果的报道。若缺乏中医药专业知识而判断力不足,则极容易盲目跟风,造成不必要的社会恐慌。例如“XXX 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该报道一出,迅速在民众中掀起一股XXX 口服液购买热潮,网上药店和实体药店的XXX 口服液几小时内就售罄。学生思考内容:结合以上的新闻热点,教师主动给出“XXX 口服液”的组成,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中药学知识和方剂学知识判断“XXX 口服液”的功效,然后启发学生从“病证-治法-方剂”关系的角度来考虑“XXX 口服液”治疗新冠肺炎有无合理性。利用课堂小讨论或课后小论文的形式,请学生论述自己对上述新闻的看法。目的和意义:培养学生主动运用中医药专业知识审视新闻热点,建立批判性思维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2.3 由临床案例报道和抗疫“三药三方”引导学生辨证选用成方和创制新方 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案例1[16]:教师讲授内容:患者,男,50岁,因发热就诊,确诊为新冠肺炎,予以抗生素、激素联和退热药等治疗,效果不显,体温在38.5~39.1 ℃。刻下症:发热9 d,动则咳喘加重,吸氧时指端血氧饱和度87%,心率每分钟101 次。自觉腹中有热,夜间1~2 次水样便,起夜4~5 次。舌暗红、苔白腻中厚,舌中有裂纹。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处方:羌活12 g,独活12 g,柴胡15 g,前胡10 g,枳壳10 g,桔梗10 g,川芎15 g,人参15 g,茯苓20 g,甘草6 g,鸡内金20 g,海螵蛸20 g,薄荷20 g,生姜3 片,黄芩10 g,黄连8 g,法半夏9 g。水煎服,每日3~4次。

患者服药半剂后,汗出热退身静,同等吸氧条件下指端血氧饱和度达93%,心率每分钟80 次。2 d 后随访,患者自觉舒适大半,血氧饱和度99%,即将出院。

学生思考内容:(1)上方是基于哪首解表剂?(2)试给出证候分析、证型、病机和治法。(3)为何另加鸡内金、海螵蛸、黄芩、黄连、法半夏?

教学设计意图:方剂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基础方、代表方和常用方,由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借助病案进行教学,将会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帮助学生感知方剂应用场景,拓展临床应用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笔者根据临床一线医生分享的新冠肺炎治疗验案,给出上面的案例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处方来源于教学大纲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方剂败毒散。问题1、2有利于学生记忆方剂组成,加深对方剂的辨证分析,加强对方剂应用要点的解析。针对问题3,可以给学生布置课下作业,提示学生主动预习半夏泻心汤(和解剂),理解案例中败毒散组成以外的加药,消除学生对未学方剂的陌生感,培养自学意识。以上教学设计将为学生日后准确辨证和应用方剂奠定基础。

除了败毒散以外,在新冠肺炎的不同阶段和不同证型中所用的有效方剂会有较大差异。以此为例,教师可通过已发表的新冠肺炎救治经验论文、微信公众号的推文等不同途径搜集患者就诊经历完备的医案,组方以课本中的代表方、常用方、基础方为主。如果病证比较简单,与具体方剂的适应证吻合程度较高,可作为方剂导入案例在讲解具体方剂前导入;如果病证稍复杂,可作为方剂的案例验证在讲解完具体方剂的主治、功效、配伍分析和应用之后引入[17]。虽然新冠传播广、危害大,中医通过辨证能使其可控可治,由此也可树立学生学习中医、将来从事中医工作的坚定信念。

案例2[18]:教师讲授内容:2021 年3 月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了“2020 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三药三方”治疗新冠肺炎疗效获得肯定,入选其中。“三药三方”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临床筛选出的有效方剂。“三药”即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三方”是指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临床研究证实“三药三方”可有效降低新冠肺炎发病率及患者转重率、病死率,促进患者核酸转阴,提高治愈率,加快康复。2020 年4 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三药”新增新冠肺炎适应证,基于“三方”研发了中药新药。

中医学各专业学生思考:(1)“三药三方”的组成中包含了哪些已知方剂?(2)连花清瘟胶囊和血必净注射液研发于2003 年SARS 期间,金花清感颗粒是在抗击甲型H1N1 流感中诞生的。上述“老药”在本次疫情中又被作为推荐用药。SARS、H1N1 流感同新冠肺炎并非同种传染病,如何看待上述药物的“异病同治”?同在何处?

中药学专业和中药制药专业学生思考:(3)请以“三方”为例(其中之一即可),查找资料,谈谈你对中药新药研发的思考。

教学设计意图:方剂学教学的基础知识目标是识记方剂的组成、主治和功效。临床上的新药新方常常是在方剂学中的基础方、代表方、常用方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问题1 考查学生对必须掌握的方剂的记忆,难度较低,属于学习的第一层次。

问题2 考查学生对方剂“异病同治”的理解,“异病同治”同在“证”。把握清楚了方剂的适应证,即使疾病是由不同的病原体感染,也能应用同一首方剂。通过辨病和辨证施治,中医药在防治瘟疫的实践中效果较好,能在国家遭遇突发传染病时快速响应、有所作为[15]。通过问题2,启发学生领会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剂学异病同治的特色,上述思路和特色是学生应用中医药解决未知医学难题的信心的基石所在。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解答问题,进入方剂的理解和应用阶段,这属于学习的第二、三层次,教学的“高阶”阶段,为学生日后在临床上遣药组方奠定基础。

问题3 探究“三方”的“新药研发”思路,主要是针对中药学专业和中药制药专业学生额外增设的问题。“中药研制”与“中药新药研发”分别是上述两个专业培养目标中突出强调的内容,也是中医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从实例出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主动查找资料寻求“‘三药’研发过程”的答案。启发学生在中药新药研发过程的异同对比中,积极思考和总结中药新药研发的思路和步骤,这将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积蓄力量。

2.4 基于疫情大考引导学生打好基础联系专业规划未来 树立崇高职业理想每一次疫情都是对医学事业的考验。中医药在本次新冠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抗疫方案亮点,与中医药事业中各方面人才挺身而出,发挥专业特长、团结合作来抗击疫情是密不可分的。未来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的前提是打好牢固的专业基础。

方剂学是中医学、中药学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方剂是落实中医诊疗的重要具体手段,引导学生意识到方剂对中医在过去、现在,以至于未来应对疫情的重要价值,不断加强学生对方剂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增加方剂学与学生专业相关内容的讲解,启发学生思考方剂学对各自专业的意义和价值。

除此以外,教师可结合新冠疫情,介绍中医药各专业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播放各专业领域抗疫英雄的事迹。以英雄感人的抗疫故事,启发学生形成以专业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职业使命感和荣誉感。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兴趣爱好进行职业规划,将个人发展同社会需求相联系,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19]。

3 结语

思政元素同课程知识融合不够紧密、思政元素对课程知识反哺不足是目前课程思政教学研究面临的瓶颈。本文基于知识承载思政的研究思路,从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两个方面对此进行了简要探讨。今后,笔者还会不断探索,将如“中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最新成果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中,既能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又能润物无声地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灌注于学生心间。

猜你喜欢

方剂学方剂中医药
《中药学》与《方剂学》教材课程体系比较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甘草在方剂中的作用及配伍规律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如何提高学生方剂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