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数字媒体基础课程重构研究
2023-10-13田芸
田芸
摘 要:数字媒体基础是技工院校数字媒体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是学生开展后续学习的桥梁与纽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今针对技工院校学生特点与数字媒体基础课程特点的实用性教材与课程较少。为此,本文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确定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中心,多维度分析确定课程重构思路,并科学搭建课程框架、明确课程内容,以期达到教师与课程共育、融入多元育人元素、搭建多维度资源平台的效果。
关键词:数字媒体 技工院校 课程重构
课 题: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时代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JZB2021063)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
技工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而课程是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面对提高育人质量和对接市场需求的内外双重压力,每一门课程的设立都必须要明确其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要性。技工院校学生大部分是初中毕业生,他们在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较本科生处于弱势地位,同时信息技术能力参差不齐,艺术课程的知识基础薄弱。技工院校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系统掌握数字媒体的运营、策划、制作等知识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能在数字媒体、互联网、自媒体等领域从事数字媒体技术工作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就需要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计课程体系。
二、课程地位及重构意义
(一)课程地位
数字媒体基础是技工院校多媒体制作专业五年制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开设该专业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作用是介绍专业情况,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现状及未来就业趋势等;夯实基础,了解专业课程概况,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搭建专业知识能力框架,在掌握专业内各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构建学科内的知识联系,为后面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媒体、数字媒体、新媒体的概念,能够结合媒体艺术与技术,并融合软硬件相关知识,掌握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游戏等数字媒体元素的特点。
(二)课程重构的意义
如今市场上的多媒体教材品类繁多,新媒体教材也层出不穷,但符合技工院校人才培养需求的数字媒体基础参考教材却十分匮乏。
数字媒体基础是技工院校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媒体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新媒体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當前在用的教材难以匹配课程教学的需要,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媒体艺术与技术互相孤立,不能融合到作品中;理论性强,或者软件老旧,无法贴近当前媒体发展形势;重学科体系,内容没有重构,不符合媒体作品制作的实际需要等。因此,以服务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发展需求为核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特色,以贴近生活、多元育人的项目为依托,在已有数字媒体类课程的基础上重构数字媒体基础课程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三、课程重构研究的总体思路及过程
要围绕开发原因、开发思路、开发方式等,开展调研。其中,开发思路是核心问题,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调查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
课程重构研究有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开展学情分析。调查对象主要是在校生、实习生和毕业生,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相关的专业基础,以及就业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与能力。
第二,采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法开展行业需求分析。调查对象主要是企业、行业协会、行业专家以及一线工人等,调研企业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有哪些。
第三,采用访谈法、文献法和比较法开展课程分析,便于确定课程内容、结构及形式等。调查对象主要是兄弟院校专家、专业教师以及本专业学生等。
第四,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开展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通过三维目标分析,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侧重过程性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
经过为期一年多的调研和研讨,通过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有文字编辑、平面设计与制作、音频编辑与制作、视频策划与制作、动画制作、游戏制作等;确定必备的职业素养有政治品格、沟通交流、责任意识、正直诚恳、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等。
四、课程重构路径及框架
教育活动的开展、课程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中心,课程重构路径的设计也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一)课程重构路径
1.从学生学习成效出发,溯源课程开设现状,回答为什么要重构的问题
通过学生学习成效分析课程现状,例如,从教师角度出发,以高等教育系列教材为参考,存在运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问题;又如,从学校实际出发,存在缺乏数字媒体专业教师,课程整体架构存在拼凑的问题;再如,从育人体系出发,存在尚未深入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和课程分析,照搬其他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等。
因此,科学编制课程标准必须要在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精细分析课程定位。
2.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回答如何重构的问题
(1)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划课程的整体架构。项目一,引导学生对数字媒体行业现状和前景形成整体认知;项目二至项目七,按照媒体的复杂程度,从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到视频、动画、游戏等逐步展开。在章节内容的设计上要注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例如,在帮助学生掌握数字媒体行业现状时,按照“了解行业”“清晰产业”“掌握专业”“规划职业”“坚定理想”思路开展。在具体知识点、技能点的设计上,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准确定位学生能力目标。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法,强调做中学、做中教。
(2)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本课程内容,要融入学科体系的设计。从数字媒体的学科发展角度重构顺序为媒体、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技术、数字媒体艺术、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数字媒体趋势;从媒体元素角度重构顺序为媒体分析、媒体元素、多媒体作品;从媒体元素的复杂程度重构顺序为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游戏。
(3)从学生素质教育层面分析,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学生全面发展层面深入分析课程的架构,需考虑融入德智体美劳“五育”元素。从课程内容与形式结合出发,做到技术与艺术结合、德育与人文结合、硬件与软件结合、经典与现代结合、基础与经验结合、过程与方法结合、情感与理论结合等。
3.以学生满意度评价课程,回答重构课程的实施质量问题
学生满意度是衡量课程学业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评价内容不仅要包含课程评价、学业成效评价,还要有教育满意度整体评价。课程是教书育人的核心和关键,但师资、资源、方法、管理及评价机制等都会对最终的育人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二)搭建课程框架
基于以上课程重构路径的分析,逐步搭建数字媒体基础课程框架。
一是整体设计。从总体上对数字媒体行业进行宏观介绍,启发学生树立职业观念,做好职业规划,然后梳理后面章节的内容,按照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游戏的顺序开展。在“育人为先,德育为本”理念的引导下,挖掘项目内容中的德育元素,设计项目主题依次为:我的职业我做主、舞文弄字、图说天下、天籁之音、精彩世界、舞动青春、戏如人生。
二是学习目标设计。分析学生完成该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和素养(知识、技能、方法、工具、要求),归纳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是章节内容设计。从历史、基础、艺术、技术、硬件、软件等多个角度进行系统学习,再使用案例项目全面检查、巩固所学。
四是教学方法设计。基础知识教学采用教师引导下的自主探究法;技能操作教学采用讲授演示法;案例项目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等。
五是资源环境设计。线上资源作为课外自学平台,教室是主要的研讨互动平台,信息技术实训室、多媒体机房、新媒体实训室作为主要实训平台。
六是考核设计。过程考核采用德、勤、绩三维标准实行线下考核,高效务实;线上题库用于学生阶段自测和知识巩固;终结性测试采用课上实操考核和纸质试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五、课程实践启示
经过多年的课程教学实践,启示如下。
(一)教师与课程共育,孵化精品课程
教师应全程参与课程的研讨和构建,并积极参与课程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践至少有2~3年实践完善期。教师教授新课的过程,是课程逐步完善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自我提升的过程。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融入多元育人元素
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小任务和拓展故事等,融入多元育人元素,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和行业经验,如在项目二《舞文弄字》中设计的小任務有字体下载、二维码制作、书写万福字等,知识拓展内容有字体设计流程、字体产权、编写微信推文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版权意识和书法审美素养等。
(三)以满足学生需求为目标,搭建多维度资源平台
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搭建以课件、微课、案例等为主体的资源平台,同时配备摄影摄像实训室、直播媒体实训室、VR实训室、多媒体实训室等实训平台。
参考文献:
[1 ]周雨可,唐林伟.现代技工院校课程反思与重构[J].职教论坛,2015(15).
[2]刘萍,莫少林.智能时代新商科高职通识课程重构路径研究与实践[J].大学,2021(47).
(作者单位: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