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初探
2023-10-12柳玖玲戴潜挺
柳玖玲 戴潜挺
摘 要: 依托世界技能大赛项目,重新解读新时代艺术设计类学生核心素养内涵要素。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思路,以世界技能大赛创意艺术与时尚领域共六份技术说明文本,通过NVivo12分析软件对文本中职业标准进行三级编码,以文技兼修、职业素养、生涯发展为理论维度建构成包括九个核心素养和二十五个基本要点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学业核心素养框架,并明确框架构建的三个内在要求:一是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二是深化职业属性,兼顾领域一般性与专业特殊性;三是强调价值转型,落实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 艺术设计类; 核心素养; 世界技能大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3)05-0082-05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深入融合发展与教育变革的国际化进程,新时代对未来公民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自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1],核心素养在教育提质增效中的价值作用不断受到关注。2016年,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的核心素养课题组确定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该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的六大要素共十八个基本要点[2]。同年,受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组织(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WISE)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团队完成了《面向未来: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全球经验》国际进展报告。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与美国21世纪學习联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P21)开展合作,创造性提出“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包括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cultural competency)、审辩思维(critical thinking)、创新素养(creativity)、沟通素养(communication)、合作素养(collaboration)共五个方面[3]。与此同时,国内学者意识到教育受众群体的模糊性会使核心素养研究过于泛化,缺少必要的学科特性,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不同学者在既有核心素养理论框架下,立足自身实践资源,尝试构建不同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框架。在各学科核心素养领域研究中,2018年、2020年教育部相继发布普职艺术类等公共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要求,这使得不少学者开始从学科本体出发,提出新时代所需的学科核心素养体系。分析现有研究文献,发现在研究内容上,学者对学科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探讨尚未形成权威的定论,易使其与核心素养内涵产生边界不清的问题。中等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要明显高于其他各教育阶段,但相比普通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研究,职业教育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偏少。在研究方法上,核心素养研究基本采用由上至下或由下至上的两种探究路径,与基础研究相比,核心素养案例研究、应用研究明显存在质量或数量上的不足。
核心素养缺失影响制约着各类学生的职业发展,以宁波为代表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艺术设计类职业呈现出多样性、信息化及创意性等特点,但现行的人才培养规格不能完全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为缓解人才供需矛盾及改善专业教学无权威技术标准参考等困境,需要重新解析当前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内涵。本文立足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以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创意艺术与时尚领域共六份不同的竞赛项目技术说明书为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梳理出艺术设计类学生核心素养各要素间的内在逻辑,通过层级编码,重构艺术设计类学生核心素养框架,以期为专业教学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参考维度与培养路径。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对实证主义研究范式的补充,其在知识概念化的过程中既考虑了研究对象的实际需求,也涵盖了研究者自身的经验及第三方群体对事件的看法。本研究借助NVivo12分析软件,由表及里探索基础数据、资料信息背后的特点与规律,通过团队共识、同伴检验来增加该研究成果的科学性、透明性,通过科学编码对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作出合理的差异化解释,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从文本本身出发逐行编码,在相似类属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层级编码,从中分析、提炼能说明问题的理论模型。基于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创意艺术与时尚领域共六份技术说明书为数据库,从中分析、抓取人在“人与自己”“人与工具”“人与社会”[4]中所应呈现的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等要素信息,建立类属关系,挖掘艺术设计类学生核心素养三级节点,从而构建艺术设计类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框架。
(二)研究对象
世赛国际组委会依据宪法、议事章程、竞赛规则等精神下发世赛竞技的相关要求,世界技能职业标准(WorldSkills Occupational Standards,WSOS)详细说明了对参赛者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及特定技能要求,它体现了对相关工作的定位或对典型职业的全球共识。各类竞赛项目技术说明书中描述的竞赛职业标准可用于通过选手的技能实操表现来评估其知识水平及理解能力。国际性的职业标准对研究探讨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世赛国际官网权威发布的与艺术设计类专业紧密相关的创意艺术与时尚领域共六份技术说明书,即时装技术(fashion technology)、花艺(floristry)、平面设计(graphic design technology)、珠宝(jewellery)、3D数字游戏艺术(3D digital game art)、视觉营销/商品展示技术(visual merchandising/window dressing),以其为样本,对说明书内世赛职业标准进行全面解读与归类,整理出共计691个样本参考点。综合考虑研究样本的国际权威性、科学有效性与示范引领性,其基本能够支撑本文所研究的艺术设计类学生当前时代所需核心素养的框架构建。
(三)研究过程
研究依据扎根理论的研究范式,从文本内容分析出发,收集、鉴别、归类现有资料,对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及选择性编码三级编码操作,使用NVivo12辅助工具对世赛竞赛项目技术说明书样本进行备份、梳理、比较,试图将文本内在价值概念化、核心概念结构化。
1. 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是在通盘了解现有文本材料的基础上,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概念化及意义赋值。探讨艺术设计类学生核心素养应具备哪些要素,需围绕文件内六份世赛竞赛项目技术说明书中提到的世界技能职业标准(WSOS),即“选手所需知道(know)、理解(understand)且能够达到(be able)的能力”,对其内容进行逐句编码,避免出现文本英译过程中的转述误差,以文本直译内容作为基础样本数据,如将“Regulat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safe working practices”翻译为“安全实践工作的规则与要求”。在对原始资料进行概念化提取时,从核心素养的定义出发,依循学生在艺术设计类专业学习中需滿足的“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素养进行划分,共得到24个初始概念群(C1……C24),开放式编码结果见表1。
2. 主轴编码
主轴编码是在开放式编码基础上进行二次编码,对初步具有属性或维度的初始概念群进行归纳演绎,通过反复比较、梳理主要概念类属与次要概念类属间的相关关联,利用现有实际资料进一步检验佐证这种关联的可能性。针对开放式编码所得的24个初始概念类属,抽象出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绿色设计、工匠精神、原创精神、设计思维、信息处理、自主素养及合作素养等9个范畴。主轴编码结果见表2。
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在主轴编码基础上进行二次编码,是对主轴编码主要概念类属进行进一步的系统聚合与理论提升。核心类属的选择,其基本要符合几大主要概念类属的核心思想,并且各核心类属间要存有一定的关联性。围绕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应具备怎么样的核心素养这一中心问题,在选择性编码过程中,反复讨论验证,试图兼容学科特性与核心素养跨专业性特点,选择性编码结果如表3所示。
三、框架建构与内涵释义
依据扎根理论研究思路完成三级编码,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应注重该专业学生在满足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需求的过程中需“具备怎么样的行为表现”,以及“如何能够提升自身能力”。本文初步构建成以德技兼修、职业信念、生涯发展为理论维度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框架(见表4)。
(一)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职业院校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掌握人文与科学两种技能,可视为依附于人发展存在的工具,有助于提高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5]。其中,以创意艺术与时尚领域中的花艺为例,个体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涉及“德技兼修”维度下的文化理解、审美判断,“职业信念”下的设计思维,包括“花艺设计的原则和要素”“使用适当的方法或综合方法进行房间装饰”“当前花艺设计流行趋势和时尚”“主题背后的理念”等,花艺专业学生还需掌握当前以及未来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与技术处理相关能力,“设计与环境相得益彰的花艺作品”“关注文化差异对花艺设计的不同要求”,学会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有效地规划和组织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与优化,这些本质上都是在培养具有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人。还包括“职业信念”维度下的工匠精神,“生涯发展”维度下的信息处理、自主素养、合作素养。与社会发展相关的核心素养集中在“职业信念”维度下的原创精神与“德技兼修”维度下的绿色设计,如六份技术说明文本,皆有提到“以环保方式处理垃圾”“减少浪费和降低成本”“积极推动专业可持续发展”“尝试新方法并直面变革”。
(二)深化职业属性,兼顾领域一般性与专业特殊性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其肩负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领域内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高等职业艺术设计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人、产品、环境及社会多方面相互交叉融合。尤其在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中,美育教学不仅具有教学功能,还具有社会功能。在领域一般性核心素养方面,艺术设计类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包括了“德技兼修”维度下绿色设计中的节能环保、社会责任,“职业信念”维度下的设计思维、工匠精神及其次级要点职业规范,以及“生涯发展”维度下的信息处理、自主素养、合作素养。更多学者在研究职业核心素养的时候,往往会忽略职业规范对个体素养、作业现场管理、行为与过程安全等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数据文本中多次提到“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干净”“准确测量和标记”“定期备份文件,避免损坏”。同时,专业特性核心素养涉及“德技兼修”维度下审美判断中的审美理解、文化理解中的专业认知,还涉及“职业信念”维度下原创精神中的创意表达。对专业内涵的价值观、理念的认同,需要建立在相关知识体系上,更好地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中感受、体验及形成美的意识,使其能够依据主题、素材创造性表达美并实践美。
(三)强调价值转型,落实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可行性
根据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兼顾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形成,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厘定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内涵,将核心素养详解为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具体素养的表征特性与内在诉求。教育教学是一个过程性与形成性并存的持续性工作,而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与学的标准对事物发展作出建设性意见。其中,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体现在三个维度下九个核心素养共计二十五个基本要点的描述中,明确指向个体需具备怎么样的能力,知识、能力、态度需要达成怎么样的程度,在达成标准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进行怎么样的知识或能力拓展。另外,在教学评价的可行性上,框架中“生涯发展”维度下的信息处理、自主素养、合作素养,“职业信念”维度下工匠精神中的职业规范,以及“职业信念”维度下的设计思维,皆为人的发展、职业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所需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培养提供了方法论,确保教学与评价持续实施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核心素养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对艺术设计领域世赛项目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的困境与教学反馈进行研究,可以推动实现“以赛促教、以教促学、以学促研、以研促赛”。世界技能大赛是国际最高水平的职业竞赛,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全球教育共识,接轨国际职业标准,对应对新时代新变革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对艺术设计类学生核心素养框架进行探析,最终目的是想试图通过客观描述,使其易被理解与诠释,在课程、教材、教法中慢慢渗入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从实用教学到系统教学再到思维教学,最后使融合创生教学成为可能,而这也是未来可以继续深耕细作和努力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2014-03-30)[2022-10-05].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2] 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3] 中国网. 北师大发布核心素养5C模型 首提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EB/OL]. (2018-03-30)[2022-10-05].http://edu.china.com.cn/2018-03/30/content_50776631.htm.
[4] RYCHEN D S E,SALGANIK L H E. 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M]. Cambridge:Hogrefe & Huber Publishers,2003.
[5] 何凌辉. “双一流”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3+N要素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20.
[6] 井文,匡瑛. 中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初探及培养路径:基于扎根理论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文本分析[J]. 职业技术教育,2019(3):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