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音乐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关系分析
2023-10-12唐倩西安思源学院
唐倩 (西安思源学院)
一、古筝音乐的创作与发展
“现存史料中最早关于‘筝’的描述见于《史记·李斯列传》之《李斯谏逐客书》篇中的‘夫击翁扣缶,弹筝搏髀,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文中‘秦’指今陕西。”“著名秦筝理论家、教育家曹正先生曾以‘茫茫九派流中国’来形容概括中国筝的流派之多,流传之广。”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古筝音乐创作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10—1921 年,这一时期,由于古筝的创新发展和普及,古筝音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和完善。在此时期,古筝音乐主要以传统筝曲为主,在创作中,加入了许多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如二胡、琵琶等乐器的演奏手法等。
第二个阶段是1930—1950 年,这一时期,随着古筝在社会上的广泛普及和使用,以及西方乐器演奏技法的融入,古筝音乐创作出现了新的特征。在这一时期,古筝音乐开始融入一些现代元素与西方元素,并以新的形式出现在社会上。
第三个阶段是1950—1976 年,这一时期是古筝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此时,中国传统古筝艺术已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和普及。由于我国政府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大力支持和保护工作,使得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普及。这一时期所创作的古筝音乐作品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多,在其创作水平上也得到了提升。
第四个阶段是1977 年至今。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时期古筝音乐创作的整体水平较高。通过对古筝音乐创作发展历史的分析可以看出:自20 世纪初开始直至今日这一阶段是我国筝音乐创作与发展过程中最为繁荣的一段时间。
(一)创作题材
我国的筝曲创作题材非常广泛,筝曲的题材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筝音乐的题材包括:传统乐曲和现代乐曲。其中,最常见的题材是传统乐曲。这类古筝音乐,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固定,一般都是采用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进行创作,大部分作品是根据当地的民族民间音乐改编而来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河南筝曲《闹元宵》、陕西筝曲《绣金匾》等。在现代古筝音乐创作中,创作题材不限,但是很多都是根据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背景创作而来,如现代筝曲《秦土情》 《定风波》 《苍歌引》等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独特性。
(二)创作手法
在创作手法方面,古筝乐曲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借鉴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另一类是借鉴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第一类是借鉴传统音乐的创作手法。例如:古筝曲《汉宫秋月》,其创作灵感来源于汉代宫廷歌舞表演艺术,并融合了古筝艺术与民间音乐的演奏技法。第二类是借鉴西方音乐的创作手法,曲目多为五线谱,难度较大,例如:古筝曲《海之波澜》在曲式结构上进行了创新,利用了大量的西方作曲技巧如变化模进、变化重复等,是一首非常有特点的现代筝曲。
在古筝音乐创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问题:其一,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其二,如何使古筝音乐作品更具时代气息和民族风格。通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后可以发现:在借鉴传统音乐创作手法时,需要注意对其进行适当的改编和创新;在借鉴西方音乐创作手法时,则需要注意对其进行合理的借鉴和融合。
二、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
传统音乐是指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特征的音乐,我国的传统音乐非类型非常丰富,我国各民族都拥有着自己的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
(一)音乐特色
在传统音乐文化中,通常会运用“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来对传统音乐进行表达,且“大弦嘈嘈如急雨”中的“嘈嘈”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在我国,传统音乐中筝乐很多都是五声音阶,就是“宫商角徵羽”,如著名的古筝曲《渔舟唱晚》,采用的就是五声音阶的回旋,乐曲曲名根据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而来,描绘了夕阳下,渔民打鱼满载而归的美好景象。
(二)民族乐器
民族乐器主要包括琵琶、二胡等,都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一种。琵琶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民族乐器,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在琵琶演奏过程中,可以将弹奏方法和演奏技巧发挥到极致。二胡是一种音色优美、音色圆润的乐器。
古筝又称其为秦筝,是现在民族乐器中最受欢迎的、最流行的、最受海内外炎黄子孙喜爱的乐器,具有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表演形式
在传统音乐表演过程中,通常会应用“唱、拉、弹、打”等方式,通过将“唱”作为核心内容,将“拉”作为重要形式,将“弹”作为重要表现形式,实现对不同表演形式的有效融合。在传统音乐表演过程中,通常会应用“唱、拉、弹、打”等方式,对不同曲调进行有效融合,实现对不同乐曲的有效呈现。
例如,在传统戏曲中,通常会应用“拉、唱、弹、打”等方式完成对各种唱腔的呈现;在传统音乐表演过程中,通常会应用“唱、打”等方式进行对不同乐曲的呈现。
(四)作品风格
在传统音乐文化中,通常会通过对乐曲风格进行分析来实现对作品的理解。在乐曲风格中,通常会以“雅”和“俗”进行区分。“雅”主要是指作品中使用的乐器大多是以金属、木制品等为主,在演奏过程中,往往会采用较为典雅的演奏方式,在乐曲中体现出一种古典美。“俗”主要指的是作品使用的乐器大多是以竹木为主,在演奏过程中,通常会使用较为通俗的演奏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人们更加容易理解作品。而“雅”与“俗”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例如在《高山流水》这首乐曲中,使用了较为传统的古筝演奏方式,使用古筝来表现出高山流水之美,是一首非常“雅”的乐曲,让人听后心旷神怡。
三、筝乐中的中国文化底蕴
古筝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我国乐器历史长河中,其作为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被人们广泛应用。古筝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筝演奏方式和演奏风格。在古筝音乐发展过程中,其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并结合古筝演奏形式和演奏风格,形成了具有较强艺术魅力的古筝音乐。在古筝音乐中,充分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古筝音乐形式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与传承。
古筝音乐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时期,就已经有了关于古筝的记载,也是在这个时期正式产生了古筝的名称。从秦朝时期开始,随着中原地区的不断发展和繁荣,古筝逐渐流传到了北方地区,并在北方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在秦汉时期,由于对古代文化的推崇和传播,音乐艺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从事音乐创作和演奏等活动的专业人员。在这一时期中,古筝属于主要乐器之一,并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秦汉时期筝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了更好地了解秦汉时期筝乐内容、形式以及音乐特点等,可以从秦筝音乐入手进行分析。秦筝属于秦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民族性等特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和繁荣。这些专业演奏人员在筝乐中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风格,形成了以“筝乐”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筝乐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多个民族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古筝音乐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元素和特征成分等内容。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大量关于筝乐创作和演奏方式等内容的研究与论述。在古筝音乐发展过程中,融入了我国多个民族文化因素和特征成分等内容,使古筝艺术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通过古筝艺术表达出我国多个民族文化思想情感。
在筝乐艺术发展过程中,秦筝陕西流派对中国筝乐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由西安音乐学院西北音乐研究中心与陕西秦筝学会共同编辑出版的《秦筝文谱》于2009 年10 月30 日在周延甲作品音乐会上将这部著作首次推出。此套书籍也是西安音乐学院重点学科建设丛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周延甲老师担任主编,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文论,下册曲谱。全书收录论文25 篇、作品曲谱39 首。是陕西筝乐半个世纪以来优秀代表作品与理论研究成果的结晶,该书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此套丛书的问世,也让世人更加了解陕西筝乐及其发展现状,陕西筝乐必定“筝筝日上”,拥有更灿烂的明天。
《秦筝考级曲编》的出版,也为陕西筝乐艺术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该教材分初、中、高三个阶段于1994 年开始试行,每个阶段共设三个级别,每级共有六首曲目,全阶段一共九级,五十四首曲目,《秦筝考级曲编》中的五十四首乐曲一半为传统曲目,一半为改编创编的曲目。每个级别都有个小“提示”,学生演奏时可供参考。2004 年8 月陕西秦筝学会《秦筝考级曲编》重新编订,正式出版。依旧分初、中、高三个阶段,初级阶段为1 到3 级,中级阶段为4 到7 级,高级阶段为8 到10 级。每级曲目提升到十首,共选用传统曲目54 首,创作曲目46 首。充实了原本每级的“提示”部分,注重音乐基本知识、筝乐常识的学习。《秦筝考级曲编》作为考级丛书,不仅给业余古筝学习者提供了范本,也为专业学生提供了进修的依据,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学术价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陕西筝乐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古筝艺术特点和古筝音乐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古筝艺术具有较强的民族特点和特征;古筝音乐创作中融入了多个民族元素;筝乐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筝乐作品所表现出的情感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等。
四、筝乐在历史中的传承
古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融入了新的艺术元素,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古筝艺术文化,并且对古筝艺术进行了传承和发展。
我国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筝乐作品,为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古筝音乐得到了广泛推广和普及。古筝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方式和演奏风格,其主要是通过左手、右手、双摇、双手等不同演奏方式实现不同音乐风格。在古筝发展过程中,传统筝乐作品和演奏方式受到了多种因素影响,其已经具备了非常浓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在不同时期,我国筝乐作品和演奏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
目前,我国古筝音乐作品数量较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古筝音乐作品数量较多是因为我国历史上拥有非常悠久、深厚艺术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多样的特征。我国古筝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不同时期古筝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通过筝乐音乐作品中得到体现。例如:《高山流水》《秦桑曲》《渔舟唱晚》等都是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古筝音乐作品。《秦桑曲》的创作可以说是陕西筝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陕西筝曲有了新的发展方向。《秦桑曲》取自李白《春思》中“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意思创作而成,是周延甲先生根据陕西地方音乐“碗碗腔”为素材创作而成的。“何昌林先生就曾经这样评论《秦桑曲》,此曲右手以韵补声的进退复扶所产生的清角和闰音极其美妙的连接使用别具一格的意趣,使人在跌宕错落、莫辩宫商的迷离之际,充分领略了‘秦风’的神韵。”
从我国历史长河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的筝乐作品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多样、形式多样等特征。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把筝乐舞、筝乐诗、筝乐剧等古筝音乐产品纳入到教学体系中,通过课程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机会去学习、了解筝乐文化知识。通过古筝艺术文化发展提升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发展。
五、古筝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
古筝艺术在现代社会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其以独奏和重奏的形式,为观众呈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在现代社会中,古筝艺术已经得到了较好的传播和发展。在当前的古筝音乐中,古筝音乐作品呈现出了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目前,古筝音乐作品更多地运用了新创作形式,如对传统的旋律进行改编,运用新创作出来的旋律等。此外,古筝的外形也有了更多的变化,如五色弦、一米小筝等,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朱雀”秦筝的研制,成立于1958 年的校办产业西安音乐学院乐器厂是服务于本校师生的乐器厂。在历史上曾研制、生产、维修各种中西乐器。“早从20 世纪60 年代初,周延甲先生积极投入乐器改革研制的工作,在他和乐器厂技师的配合下,先后研制出21 弦筝、25 弦筝、双排码筝、脚踏转调筝等,为筝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乐器制造工艺突飞猛进,坚持秦筝传统‘刳桐为体’的古制传统,积累三十余年的制作经验,不断改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制作方法和工序,终于创出名扬海内外的‘朱雀牌秦筝’。它的特点是发音纯正,自然清亮,音色优美。高音清丽透亮,低音浑厚沉稳,透体共鸣,余音绕梁。它以高品位质量和精美的外观工艺,畅销北京、上海、广州等二十多个省市,并且大批量出口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且得到古筝界的一致好评。使其更加适合现代社会的使用。在现代社会中,古筝艺术作品也在不断进行创新。我国作曲家、演奏家根据不同人群的审美需求和审美特点,将古筝音乐作品创作出来。当前,古筝作品逐渐融入了新的创作元素,如新创作出来的“古筝协奏曲”等具有较强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作品。
(一)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是古筝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主要特点之一,其也是古筝音乐作品能够被大众接受和喜爱的重要原因。在现代社会中,古筝艺术作品在创作时,作曲家会对传统的古筝音乐作品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更好地符合现代社会的使用需求和审美特点。与此同时,作曲家还会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环境进行古筝艺术作品的创作,使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当前,我国古筝艺术作品已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这与我国传统文化艺术所形成的民族风格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例如:作曲家在对古筝作品《秦土情》进行乐队版本改编时,乐曲具有浓厚的陕西音乐风格,交响乐队气势恢宏的音效可以更烘托表现出乐曲蕴含的感情和内涵。
(二)地域风格
我国古筝艺术的地域风格较为明显,其是由各地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所决定的。比如,在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古筝音乐作品中体现出了较强的地域风格,而在河南、广东等地,古筝音乐作品中则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民族特色。比如,陕西筝派所创作出来的《姜女泪》,该作品就是利用了陕西地方音乐“迷胡”创作而成,充分融入了陕西当地的特色音乐元素。河南筝派所创作出来的《汉江韵》,该作品在传承古筝演奏技巧和艺术特色之外,还融入了河南当地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山东筝派的古筝演奏家则创作出了《四段锦》 《高山流水》等作品。当前,古筝音乐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地域风格已经较为明显了。
(三)现代风格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古筝音乐作品更多地呈现出了现代风格。在现代社会中,古筝艺术创作人员通过对传统曲目进行改编和创作,创作出了许多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古筝音乐作品。如,在《雨莲花开》 《新十面埋伏》等作品中,创作人员就对传统曲目进行了改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此外,一些作曲家还创作出了许多现代风格的古筝音乐作品。如,在《山居秋暝》这首作品中,作曲家以古典题材为基础,进行改编后演唱出来。该曲不仅在风格上与传统曲目具有较大区别,而且在曲式结构上也进行了创新。除此之外,现代古筝音乐作品还体现出了新的创作元素。如在《定风波》这首作品中,不仅利用传统诗词为题材,而且作曲家将现代的创作手法融入作品中,使其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也成为目前各大艺术院校指定学习演奏的乐曲之一。
六、结语
古筝音乐与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中华传统音乐文化中,古筝属于重要的乐器之一,在传承、传播、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对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能够促进古筝音乐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播,也能推动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对古筝艺术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古筝艺术促进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古筝在社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我国民族音乐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和进步。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保护也成为重要任务之一。在新时期,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传承,古筝艺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古筝艺术促进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发展,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