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K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研究

2023-10-11李晓凤

高考·下 2023年7期
关键词:学习氛围教学目标多元化

李晓凤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在各学科领域都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从PCK视角出发,加强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文章讨论PCK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势和问题,深入探讨设计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PCK视角;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多元化;学习氛围

PCK是学科教学知识或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的简称,是教师将自己的学科知识转化为适合学生理解的教学内容的能力和技巧。PCK包括对学科教学目的、学生对某一主题的理解和误解、课程和教材、特定主题的教学策略和呈现方式等方面的知识。PCK视角下的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引导与合作,使学生真正掌握化学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综合性、多样性,能有效解决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有效促进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最终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一、PCK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优势

(一)促进高中化学教师专业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是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教师的首要任务。PCK视角下的化学教学设计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发展。首先,PCK视角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水平,教师能在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终使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其次,PCK视角下的化学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师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知识,有利于教师学习、研究国内外教育教学先进理论和理念,能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二)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在PCK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会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合理设置化学教学内容,有效开展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在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化学问题。教师还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到化学课堂教学中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有效提高学习能力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学设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综合性

PCK视角下的教學设计,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综合性。在对高中化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分析后,能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能力制订出合适的化学知识学习目标,进行针对性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在具体的化学知识学习中,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时,需要依据学科核心素养,运用化学实验、化学模拟实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教学内容进行综合性教学设计。

二、PCK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

“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和实施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较为模糊,使得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例如,在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浓硫酸和稀硫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在这一节中应掌握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程度、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等问题没有进行明确的阐述与分析。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仅仅以“掌握浓硫酸和稀硫酸”作为教学目标,却忽略了学生对不同类型物质的分类与识别能力,以及对不同类型物质性质和用途的了解情况等,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二)教学策略缺乏针对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往往只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尤其是对高中化学中涉及的内容,教师往往以简单的知识传授为主,而忽视了学生思维发展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在《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只注重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而忽略了学生已有的化学学科知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直接讲授或者是提问式的教学方法。

(三)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PCK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缺少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化学学科知识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授,更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但是,目前大部分教师只关注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忽略了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第二,评价体系不够科学。目前高中化学教学评价体系主要是基于终结性评价体系,它是在课程目标达成的情况下,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缺乏科学性,容易产生片面化、单一化等问题,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科学评价。

三、PCK视角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措施

(一)PCK视角下教学设计框架构架

教师的PCK是用来对具体的课程进行组织和表达的,可以全面涵盖整个课程的内容。根据对一线中学化学教师的课程设计中所面临的问题的基本认识,结合教师PCK的五大知识维度,建立了一个以教师PCK为基础的、以课程为基础的、以课程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体系,可以让教师找出课程中的缺陷,给出相应的改进意见,提高自己的课程水平。

(二)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育部门在各个学科领域中都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化学教学活动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比如,在讲授《钠与水》这一章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目前对钠元素、水等物质性质掌握情况来制订教学方案。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视频。然后,教师提出问题:“钠与水反应生成什么?”此时,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该实验内容,就会认真地观看视频中钠与水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气泡以及产生气泡后水中出现的气泡形状。由于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戴上口罩或者面罩来观察气体中是否有气泡存在。观察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说出观察到的气体中是否存在气泡以及气泡形状等。在了解了学生对钠与水反应原理的掌握情况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解有关钠元素、水等物质性质知识了。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小组讨论归纳总结钠元素、水等物质性质的知识。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在教师讲解完钠与水反应原理后,再通过小组讨论与归纳总结就能够加深对该内容的印象[1]。

(三)合理优化教学模式

在化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合理优化教学模式。例如,通过“情境引入-小组讨论-报告”的方式,使学生对原细胞的性质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强迫式的研究,如果学生连一点点的兴趣都没有,就会熄灭他们对真相的渴望。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东西,无论是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东西,还是从别人那里得来的东西,都比别人更容易记住。通过生动的课堂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对知识充满渴望,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理解、总结、接受。因为高中的课程比较紧张,所以,大部分同学都忘记了之前学过的电化学知识,甚至连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都不知道。所以,应该首先使用视频引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再使用讨论报告的方式来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最终实现让学生对原细胞本质的理解[2]。

(四)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培養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从PCK视角出发,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活动,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分工。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任务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与酸、盐有什么关系?如何判断金属和酸、盐是否反应?学生在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概念后,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金属和酸、盐反应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可以发现:不同种类的金属与酸、盐发生反应后会产生不同的性质和反应产物,且这些性质和产物之间也存在联系。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提出以下问题:铜离子、铜单质、铜氧化物、铜硫化物和铜盐有什么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得出答案:铜离子、铜单质、铜氧化物和铜硫化物都是铜单质,而铜氧化物和铜盐只是铜单质中的两种化合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可以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概念知识、性质知识、用途知识和化学变化规律知识等。教师通过合作学习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概念知识和性质知识,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氨及其化合物》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完成上述工作后,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氨及其化合物[3]。

(五)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PCK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基于PCK视角下的核心素养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例如,在进行《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内容教学时,教师可结合PCK视角下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结构主义观作为基础依据,以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合理地制订教学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例如,在开展《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中“能分析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这一要求。首先,教师可让学生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明确物质的种类,然后通过对物质的种类和物质结构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总结,最后通过对物质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掌握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存在的规律。通过教师对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与制订,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将学生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作为基础依据进行教学目标设定[4]。

(六)开展多元化评价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改明确提出,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学习中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教师还应充分结合PCK视角下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

比如,在《原电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将PCK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首先,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小组,对每组成员进行评价,让其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发言。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原电池”知识收集相关的问题及案例,对问题和案例进行分析。如“实验室里常用的一些实验器材及药品都是做什么用的?”“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有哪些?”“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有哪些?”等。学生可根据自己收集到的问题和案例展开讨论,在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和案例,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其在评价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及实验安全等方面内容。通过开展多元化评价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形成良好的化学核心素养。

结束语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合理设计高中化学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结合当前实际情况,了解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的优势和问题,通过开展多元化评价、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保证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进行,推动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方洪川.基于学科理解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苏教版选修教材中的同分异构体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3(2):38-42.

[2]孙悦,陆国志.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乙烯”公开课为例[J].云南化工,2023,50(1):196-199.

[3]叶依丛,顾建辛,马婉琴.基于项目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佩挂式除菌卡有效性研究[J].化学教学,2022(9):51-56.

[4]胡登卫,赵卫星,苏小龙.融入课程思政及基于任务驱动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为例[J].云南化工,2022,49(7):129-132.

猜你喜欢

学习氛围教学目标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促进小学生主动学习
论新课改下如何高效开展化学教学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