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背景下“互联网+体育”的价值与应用探究

2023-10-10晁伟伟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19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全民体育锻炼

晁伟伟

(华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0)

1、概念释义

1.1、全民健身

1995 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全民健身”被首次正式提出,自此国内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民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断高涨,这一理念也日益深入人心。王程提出全民健身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应大力倡导全民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从而学会两种以上的健身方法,并且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翟帅认为全民健身是国家对全体民众进行体育意识教育和体育锻炼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旨在提高个体的体质和体育精神。

综上所述,全民健身可以解释为大力倡导全体民众运用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方法,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从而增强国民体质,增进国民健康。

1.2、“互联网+”

1994 年4 月20 日,中国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第77 个国家。随着互联网掀起信息时代革命,衍生了“互联网+”的新兴商业模式,如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旅游等行业都是“互联网+”的杰作。

2015 年7 月,国务院印发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是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实体经济生产力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简单意义上理解“互联网+”,其实就是“互联网+其他行业”,而这种行业所指代的就是社会发展中一直存在的传统行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加上,也就是说并非是互联网加上传统行业,而是渗透和融合。

综合来看,“互联网+”就是将传统项目或产业与互联网高度融合,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业态。

1.3、“互联网+体育”

随着人们对“互联网+”的逐步认识,其在体育领域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互联网+体育”在运动健身中有着重要作用。燕国栋提出建立一个全面的健身网络指导系统,为所有居民进行有效的网络健身指导。周婷、李宇欣的研究表明:互联网线上干预在短期内对提升运动行为的效果明显。

在我们的生活中,现在更为常见的是各类体育类APP,其内容涵盖体育资讯、运动健身、体育场馆预约等,给予我们很大的便利。

通过以上所述可以明晰,“互联网+体育”就是互联网与体育产业各领域之间深度融合后所产生的新业态,其仍归属于体育产业,它不但能带给我们更佳的健身指导与信息服务,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也为体育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全民健身发展现状与困境

2.1、全民健身发展现状

(1)国民对参与体育健身具有良好的认知。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2021 年12 月31 日发布的《2020 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91.0%的儿童青少年、87.2%的成年人和53.6%的老年人认为参与体育健身对促进健康有积极作用,且对健身作用的认知不仅限于身体层面,还包括对心理、情绪和社交层面促进作用的认识。

(2)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保持增长。

2020 年7 岁以上居民每周参加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67.5%,较2014 年增长18.5%;2020 年7 岁以上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37.2%,与2014 年调查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增加了3.3%。这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是指每周参加3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达到30min 以上,且锻炼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

总体来看,在国家对全民健身的大力倡导下,参与体育锻炼的居民人数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3)民众参与体育健身项目趋向多元化发展。

幼儿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主要是跑和跳(24.4%)、骑儿童自行车(9.6%)、体育游戏(9.1%)等。7-18 岁青少年儿童偏好跑步(15.6%)、跳绳(11.2%)、羽毛球(10.3%)、乒乓球(6.6%)等。成年人参与的体育项目占比最高的为健步与跑步,占比分别为22.7%、19.8%。其它依次为羽毛球(8.9%)、骑自行车(7.3%)和篮球(5.4%)等。老年人参加的体育项目有健步走(41.6%)、跑步(14.7%)和广场舞(8.0%)。

由此可见,当前我国居民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虽然多集中在健步、跑步,但逐渐也在趋向于多元化发展。

(4)体育人均消费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2020 年成年人与老年人人均体育消费分别为1758.2 元和1092.2 元,与2014 年调查相比,分别增长789.8 元和588.2 元。消费类型方面,2020 年成年人与老年人实物型消费在体育消费中占比为53.7%,与2014 年调查相比,下降25.3%;参与型消费和观赏型消费占比分别为20.6%和7.7%。与2014 年调查相比,分别提高了13.7%和2.5%。

基于以上数据可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体育消费逐步向体育参与型转变,这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全民健身的向阳发展,也为体育产业的蓬勃注入活力。

2.2、全民健身发展困境

(1)运动场地供给不足,资源配置不均衡。

表1 数据显示,全国体育场地面积在逐年增长,其中2021年篮球场地105.36 万个,羽毛球场地22.59 万个,足球场地12.65 万个。而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在2020 年,大陆人口就已达到了14.1 亿人。若以14.1 亿人口与2021 年各运动项目场地作比较,可得每6242 人拥有一个羽毛球场,每11146 人拥有一个足球场,每1139 人拥有一个篮球场。而且还存在城乡与城镇显著差异,包括东西地区发展上的不平衡。

表1 2019-2021 年全国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情况表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体育产业起步较晚,所以在总体上满足全国民众的体育需要,还需要一定的发展时间。而怎样运用好现有的资源,合理的规划配置,给予健身群众一定的体育场地保障,这仍是我们要考虑的。

(2)参与体育锻炼的群众缺乏科学的指导。

《2020 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中提到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群已达到37.2%,换言之,我国现有至少5.2 亿人经常性的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如此庞大的体育健身人口,且不论其是否有条件根据自己的喜好参与体育运动,甚至很多人都从未受过科学的体育健身指导,而在其体育锻炼过程中若不能遵循一定的科学锻炼原则,运用合理有效的锻炼方法。不仅难以满足锻炼目标,甚至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3)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比例偏低。

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数据表明,2020 年每周参加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群体比例随年龄增大呈递减趋势。年龄处于60-69 岁、70-79 岁及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参加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偏低。老年人由于年龄偏大生理机能减退,心血管系统也易出现病变,所以更需要参与体育锻炼。

3、“互联网+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应用价值

3.1、结合O2O 模式,合理配置资源

O2O模式是一种线上到线下的模式, 即Online To Offline。互联网是线上与线下交互的桥梁,我们一般通过在线上的订购、支付之后,再由线下的实体店为我们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这就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与线下的结合。而将其与体育类的产品或服务相结合,将更便于我们参与体育锻炼。例如,将O2O 模式推广至一些体育场馆的选择与预订,人们就可以实现足不出户提前预订。这不仅能够使我们合理规划运动时间,而且可以有效的利用体育场馆资源,避免场馆空置或场地不足。

3.2、定制锻炼计划,科学指导健身

随着互联网与体育产业各领域间的深度融合,市场上催生出了各类运动健身APP,其功能涵盖健身课程、定制饮食、直播健身指导等。在我们健身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设定指导类型,比如瘦身、塑形、力量性训练等。这类软件会根据我们的运动,科学的指导我们训练,控制运动强度,纠正运动姿态,避免运动效果不佳或运动损伤。而且它会根据我们的年龄、体能等情况个性化的生成个人训练计划,可高效的完成健身目标。

3.3、运动实时监测,高效分析数据

“互联网+”技术在体育运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很多运动智能可穿戴设备,例如运动手环可以在我们运动的过程中即时监测我们的心率、运动时间、运动步数等情况并做到即时反馈,同时运动手环可以与手机APP 连接,进一步分析出我们运动过程中所消耗的热量,当时的运动状态等,并给与我们科学的运动建议。这可以帮助我们在运动中随时调整状态,防止运动过量。

4、“互联网+体育”的应用探究

4.1、“互联网+体育”在家庭体育中的应用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为满足家庭成员的自身需求而进行的体育活动。在居家环境中,我们也需要一定的体育健身活动,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增进健康、排解压力,也可以增强免疫力,抵御病毒的侵袭。

(1)居家健身。

我们现在一般的健身活动都以健身房为主,通过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达到塑形增肌等效果。而在居家环境中,我们同样可以订购一些健身器材,通过互联网技术将这些器材与我们的手机或计算机进行连接。在健身锻炼的过程中,可以实时的反馈我们的运动状态、心率等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控制运动强度。通过一定时间的健身数据记录,可根据家庭成员中的个人情况形成训练计划,科学的指导健身。而且居家环境中的健身锻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成员的运动参与积极性,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2)运动监测。

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已达到2.64 亿,占总人口的18.87%。而根据《2020 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结果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比例偏低。

王世强、郭凯林等的研究表明,互联网的使用对老年人的锻炼频率和锻炼强度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当前,在互联网与体育产业深度融合的条件下,可通过一些运动APP 向他们传播一些体育资讯与科学健身的知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在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过程中,不仅要有科学的健身方案,更要时刻关注他们运动中的安全问题。可以通过穿戴一些运动智能设备,实时监控其心率、血压等情况,防止意外的发生。也可将这些数据加以保存或者直接传送给医疗专家,以便对老年人健康状况与运动强度做出建议。

4.2、“互联网+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应用

学校体育是全民健身的基石,全民健身是学校体育的归宿。学校体育中,学生以参与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为主,通过学习、掌握各种体育技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以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大多都以学生运动练习为主,教师要时刻掌握学生练习的运动强度,而通过测量脉搏的方法比较耗时,而且会有一定的误差。让学生在课堂上穿戴智能化的运动设备,不仅可以很清晰地反映学生的运动强度,而且可以更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外,也可建设体育资源共享平台,将零散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突破地域上的距离,让更多的教师交流分享、互相学习经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长期沿用的教学方法大多以老师讲解示范为主,这种教学方法过于单一。随着“互联网+”与体育间的融合,一些多媒体的运用使得教学方法多元化。体育教学中,借助一些多媒体设备,学生能够通过图像直观地看到各种动作状态,也可以通过影像、声音更深刻地形成技术动作的初始记忆。这也会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比较复杂的动作,可以慢速播放,结合老师的讲解,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

4.3、“互联网+体育”在社会体育中的应用

社会体育是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有比较大的参与群体,组织形式丰富,可调配的资源也较多,其为我国实施全民健身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1)“群体通”便民服务。

2013 年11 月12 日,广州市全民健身网“群体通”开通上线,广州市25 个体育场馆成为第一批参与场馆。通过“群体通”,市民可以直接在网上订场缴费。经过一代又一代“群体通人”的默默耕耘,结出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平台应用范围已经覆盖广州、佛山、肇庆、清远、中山、东莞6 个城市,打造线上“湾区体育运动圈”,上线场馆数量超800 家,涵盖羽毛球、乒乓球、网球、足球、篮球、游泳、健身、冰雪等主流运动项目;每年惠民300 多万人次,累计超过2000 多万人次受益。

平台还通过一些发优惠券的形式,鼓励全体市民积极参与一些健身、徒步等活动,所得优惠券又可用于“群体通”的线上场馆订购,极大调动了市民群众的运动健身积极性。

(2)多媒体健身指导。

在一些人口密集或者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场地的供给尚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可以以社区或村镇为单位,利用广场、闲置场地,建设一定规模的多媒体播放平台。居民可以通过观看健身视频进行模仿练习。而且一些老年人因年龄偏大,本身已经不太适合篮球、足球这类运动,可以通过学习太极拳、健身操来参与体育锻炼。在实际的健身活动中,需要有专业的健身指导人员帮助大家科学、规范的参与活动。也可以联系健身专家,通过多媒体播放平台来进行远程指导。

5、建议

5.1、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场馆环境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逐步推进,我国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人口也大幅度增长。但当前我国的体育场馆设施仍然供不应求,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建设。同时,对于一些比较老化的场馆场地也应进行修整,为锻炼群众创造一个良好的健身环境。

5.2、规范健身APP 开发,保障信息安全

随着互联网与体育各领域间的高度融合,市场上的各类健身APP 也应运而生。大多健身APP 的确能通过科学的健身指导给锻炼群众带来方便,但也有部分APP 非但没有规范的健身指导,还恶意盗取用户信息挪作他用,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治理。

5.3、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服务健身群众

广州市的“群体通”平台通过信息服务,整合资源,给健身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各地区应积极响应学习,大力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切实根据健身群众的需要做出调整。

5.4、加大对“互联网+体育产业”的扶持

各种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各类运动APP 的创新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政府应大力支持相关产业的研发创新,用更好的体育产品服务大众,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全民健身计划注入活力。

6、结语

身处“互联网+”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互联网与体育产业间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全民健身现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为健身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使得全民健身事业持续推进。在此过程中,我们亦要明辨审思,在“互联网+体育”高速发展的机遇中不断去创新,学会规避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包括个人信息安全、各种健身APP 的优化设计等,这更需要政府与相关部门做出一些政策上的保障,为“互联网+体育”的美好明天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全民体育锻炼
全民·爱·阅读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可持续全民医保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我国体育产业劳动生产率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006-2008年体育产业统计
全民环保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