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竞赛形式下啦啦操运动的参赛现状及对策研究
——以近两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为例
2023-10-10刘耀武陈琛
刘耀武 陈琛
(南京体育学院武术与艺术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4)
1、前言
现代啦啦操运动最初起源于美式橄榄球、篮球赛场中人们对赛场上的运动员进行加油助威、鼓舞士气,其独特的助威形式能够很好地烘托起整个赛场氛围,激起运动员们的兴奋性,从而提高竞赛的精彩程度。啦啦操在我国有20 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项极具感染力的团体项目。技巧啦啦操作为啦啦操传统标志性的项目,更加具有团体性特征,队员之间通过多种交流沟通方式来完成其特定的托举、抛接和金字塔的动作配合,从而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能更好地渲染赛场氛围。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便利工具,啦啦操赛事活动与互联网的结合是一种新的突破,啦啦操赛事的开展借助互联网手段而未曾停歇,多数啦啦操赛事的举办方式由线下转变为线上竞赛,为我国啦啦操赛事开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2、中国啦啦操的赛事构成
2.1、国内赛事
目前,我国国内啦啦操赛事举办主要由两个协会主办:全国啦啦操委员会(China Cheerleading Association,简称CCA)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ederation Of University Sports Of China,简称FUSC)。全国啦啦操委员会(CCA)是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直接领导下的运动委员会,最早是在2009 年成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FUSC)成立于1975 年,现隶属教育部主管。全国啦啦操委员会主办的赛事有:全国啦啦操锦标赛、联赛、联赛总决赛、俱乐部联赛、锦标赛;全国啦啦操少儿精英赛;全国青少年啦啦操精英赛;亲子网络大赛,各种商业性赛事等,赛事众多且较为全面。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啦啦操赛事有:全国学生啦啦操锦标赛;全国中学生健美操、啦啦操锦标赛;“特步”中国大学生足球啦啦队选拔赛以及各种附属于体育赛事(如CBA)活动的附属赛事等。啦啦操赛事也出现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简称学青会)上,该届学青会由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合并而成,是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和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增强青少年和学生体质、促进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是为啦啦操运动推广传播的又一优良展示平台。
2.2、国际赛事
北京时间2021 年7 月20 日,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简称IOC)在日本东京召开了第138 次全会,会议通过投票授予国际啦啦操联合会(International Cheer Union, 简称ICU)正式认可。此决定为世界上致力于发展啦啦操项目的国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带来更多的机会。现如今啦啦操国际赛事有: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亚太地区啦啦操公开赛、世界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日本啦啦操公开锦标赛、大洋洲啦啦操锦标赛、中国啦啦操公开赛、意大利啦啦操锦标赛(公开)等。当前,我国主要参与的国际赛事是开展于美洲地区的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在国际啦啦操联合会(ICU)主办下的国际赛事中,在我国举办的仅有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由此可知该赛事的重要程度。
3、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的开展现状
3.1、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的举办历程
2001 年第一届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举办,时隔12 年,我国第一届面向世界举办的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在2013 年举办,至今(2022 年)已举办9 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均在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江苏省南京市位于我国华东地区,自古以来因地理环境的优越,促成了这里成为经济、政治、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进而为啦啦操的普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啦啦操的普及程度高,这也让南京这座城市更加与国际接轨,为我国举办面向世界的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历届公开赛中,第1-7 届为线下比赛,第8、9 届均在线上进行。
3.2、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对世界啦啦操的影响
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的成功举办,为中国啦啦操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2002 年啦啦操作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传入我国,2009 年,象征着我国啦啦操最高水平赛事——第一届全国啦啦操锦标赛正式开幕,在20 多年的时间里,我们让啦啦操在中国大地扎根,枝繁叶茂,让啦啦操的欧美文化风格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近些年来,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使得啦啦操在中国特别是中小学校园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借助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的平台,让世界看到啦啦操在中国各个年龄阶段的发展、变革,我们在不断向国际化进程中迈进,同时进行本土化,将中国风啦啦操带向世界,让世界感受中国啦啦操,向世界大方展示中国啦啦操,充分发扬中华文化自信。
4、近两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参赛情况分析
4.1、参赛队伍总体情况
(1)参赛队伍对比。
以近两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官方秩序册为参考,通过整理总结得出,第8 届公开赛的参赛队伍数量为193 支,第9届公开赛的参赛队伍数量为172 支,较第8 届减少了21 支队伍,赛队伍来自五湖四海,其中主要的队伍还是来自于中国大陆地区。
由表1 可见,第8 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的193 支参赛队伍中来自中国大陆的队伍有135 支,来自港澳台地区的队伍有11 支,来自海外的队伍有47 支,中国大陆队伍数量约占总队伍数量的69%。第9 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的172 支队伍中有126 支中国大陆队伍,所占比例也远超第8 届,约占总数的73%,其中港澳台地区共有7 支,海外有39 支,占比均有所下降。队伍总体数量在下降,因线上竞赛的形式,人们无法亲临现场而导致对赛事的热情降低,赛场所独有的积极作用的丧失,导致运动员参赛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中国大陆地区的占比在增加,说明北京冬奥会作为两场赛事之间的重要节点,在开幕式上啦啦操的展演和新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的提出,为啦啦操运动在我国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从侧面体现出我国在线上竞赛时期对啦啦操的推广力度大于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地区,同时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并未放缓脚步。
表1 第8、第9 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参赛队伍情况(N=支)
(2)参赛人员总数量对比。
第8 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总计共有3254 位参赛人员,第9 届共计3050 位参赛人员,较第8 届总人数有所下降。由表2 可见,从两届整体上看,占总参赛人数绝对优势的人员是运动员,他们也是赛事开展的主要活动人群。四类参赛人员的占比近乎相同,两届领队人数占比相差0.01%,教练员人数占比增长0.11%,随队裁判人数占比上有较多变化,减少了0.6%,运动员人数占比增加0.2%。由此可见,教练员与运动员整体数量在总人数占比中均有上涨,领队人数与随队裁判人数占比有所下降,基数的下降导致在占比上涨的人员中数量的减少,同时也反映出线上竞赛形式还处于探索阶段,运用互联网手段进行赛事的组织开展技术尚未成熟,因此是导致人员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表2 第8、第9 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参赛人员情况(N=百分比)
4.2、技巧啦啦操参赛队伍情况
(1)参赛队伍组别情况。
技巧啦啦操共分为5 个组别:儿童组、少年组、青年组、公开组和公开残疾人组。在近两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技巧啦啦操项目上均有22 个组别。见表3。
表3 第8、第9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技巧啦啦操组别数量情况(N=个)
由表3 可知,第8 届中国(南京)啦啦操上有儿童组6 个、少年组7 个、青年组3 个、公开组5 个以及1 个公开残疾组。第9 届有儿童组6 个、少年组8 个、青年组4 个和公开组4 个,无公开残疾组。较两届相比,少年组和青年组在同等情况下均增加一个组别,公开组少一组别,公开残疾人组在第9 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并无任何队伍参赛。现今,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我国学校对“全民健身”的概念的不断强化和啦啦操项目自身时尚、 合作、进取、活力的精神内涵,推动青少年对啦啦操认可度的提高。公开组和公开残疾人组组别的减少,反映出国际环境的不稳定以及国际间交流减少,从而导致在公开组上参赛人数的减少。
(2)儿童组参赛队伍数量和组别对比及差异现状。
儿童组的年龄要求为比赛当年,保证每名运动员年龄在6-13岁之间。
由表4 可见,第8、9 两届儿童组组别均有6 组,他们均有混合大集体-1 级、混合大集体-2 级、全女大集体-2 级和全女小集体-2 级共4 组的组别重叠。第8 届儿童组约占技巧啦啦操队伍总量的40%,第9 届约31%。儿童组的年龄在6-13 岁,基本上是小学阶段,这个年龄段孩童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有所增长。啦啦操的难度等级基本是按照年龄不断上升的,在此基础上,这个年龄段孩童对啦啦操难度提升之后的兴趣会下降,再加上现今课余时间充足,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有越来越多“有趣”的项目吸引此阶段的孩童,因此是导致比例降低的原因之一。
表4 第8、9 届中国啦啦操公开赛(技巧啦啦操儿童组)参赛情况统计(N=支)
(3)少年组参赛队伍数量和组别对比及差异现状。
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对于少年组技巧啦啦操的竞赛组别与项目的规定是少年组混合、全女小集体技巧8-15 人,少年组混合、全女大集体技巧16 人及以上。年龄要求为比赛当年,保证每名运动员年龄为12-19 岁。
由表5 可见,第8 届公开赛少年组的参赛组别有7 个,第9届有8 个,两届重叠的组别共3 组,分别是混合大集体-4 级、混合小集体-2 级和全女小集体-2 级。第8 届少年组队伍数量所占总技巧啦啦操队伍数量约为18%,第9 届所占约为31%。12-19岁正值青春期,主要由初中生和高中生组成,学生面对升学,压力大,而由上升的比例可见,我国“健康中国”政策的普及、实施,中学积极响应号召,运用啦啦操简单易学的特点,在初、高中年龄阶段加大推广啦啦操的力度,使越来越多的初、高中学生参与啦啦操。
表5 第8、9 届中国啦啦操公开赛(技巧啦啦操少年组)参赛情况统计(N=支)
(4)青年组参赛队伍数量和组别对比及差异现状。
青年组技巧啦啦操的竞赛组别与项目的要求与少年组相同,年龄要求为18-35 岁。少年组和青年组是我国啦啦操的主导力量也是中坚力量。
由表6 可见,青年组的年龄跨度相对较大,18-35 岁,基本上是高校学生以及社会青年人参加。青年组在第8 届公开赛中有3 个组别,在第9 届有4 个,两届有一个混合大集体-6 级的组别重叠。青年组所占第8 届技巧啦啦操队伍总数量的比例约为16%,占第9 届总数量的比例约为13%。面对巨大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青年人更多将重心偏向于生活,对于啦啦操赛事的注意力有所下降。
表6 第8、9 届中国啦啦操公开赛(技巧啦啦操青年组)参赛情况统计(N=支)
5、结论与建议
线上比赛带来的影响是两面的,这种新型竞赛形式为啦啦操赛事继续开展提供了渠道,让啦啦操项目得以持续发展,但其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经过对比分析后得出,近两年来我国啦啦操事业发展缓慢,线上竞赛的形式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的参赛热情,导致人们在主观思想方面产生相应变化,从而影响赛事整体参赛人员数量以及队伍数量等方面的减少,使得项目发展迟缓。
(1)客观因素。
从对近两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的调查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线上竞赛时期对啦啦操项目的推广力度有所差别,也反映了我国大陆地区推广力度大于我国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地区。我国“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政策理念不断进一步推广与传播,使得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青少年人群对啦啦操的认可度在不断提升。国际之间交流沟通减少,导致公开组占比数量减少。
(2)主观因素。
从线下到线上竞赛模式的转变,人们对赛事热情降低。运动员压力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增加比赛视频录制的难度。缺乏赛场环境带来的积极影响,无法很好地调动运动员参赛时的积极性等。
6、结语
互联网竞赛时期下,中国啦啦操事业虽受到不小的冲击,但是依然挺过了艰难时刻,及时转变竞赛方式,得以让啦啦操项目开展没有发生较大变动,继续让啦啦操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发扬。从近两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来看,技巧啦啦操组别总体变化不大。少年组、青年组组别数量有所增加,说明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取得良好成效,啦啦操的认可度在青少年阶段得到提高。在应对线上竞赛带来的问题中,可从进行心理疏导、丰富多样练习和提升硬件设施方面进行应对。北京冬奥会作为近两届中国(南京)啦啦操公开赛之间的重要节点,也对啦啦操运动产生了影响,开幕式上啦啦操运动的展演,以及新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的提出,都在一定程度上认可啦啦操项目,鼓舞啦啦操运动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