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曹溥神道碑考释

2023-10-09王文琛

文物春秋 2023年4期
关键词:五品金史碑文

王文琛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 大连 116081)

曹溥神道碑录文首见于贾恩绂纂《定县金石志余》(以下简称《志余》)[1],后收入王新英《全金石刻文辑校》[2],拓片收录于《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6 册),为陆和九旧藏[3]。碑文记录了由宋入金的汉族士人曹溥的仕宦生平,对于研究金初科举制度及官制等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目前学界对曹溥神道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曹溥的籍贯和早期科举经历[4]86,[5],[6]338,而对碑文中所体现的金代官制缺乏全面的考释。另经核对拓片,笔者发现前人录文尚有多处讹误。鉴于此,今据拓片重录碑文,并对碑文中所记金前中期职官加以考释,以供广大学界同仁参考。

一、碑铭录文

拓本连额通高181 厘米,宽83 厘米。碑四周及碑额下方刻饰缠枝花纹带。碑额正书“大金故山东西路总管同知曹公神道碑”4 行16 字,左右刻祥云纹。碑铭正书31 行,满行56字(图一)。具体录文如下。

大金故通奉大夫、前同知东平府路兵马都总管事、护军、谯国郡开国侯、食邑一千户、食实封一百户、赐紫金鱼袋曹公神道碑铭」

朝请大夫、京兆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骑都尉、太原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王珦撰」

公讳溥,字道济,定武人也。其先本自颛顼玄孙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快于邾。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汉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至今适嗣国于容城。东汉之兴,曹叔通作礼仪,为儒者宗。孟德父子横槊赋诗于魏,班班见于古史,」代不乏人。公之高祖琪、祖锡、父寔,世有潜德,皆隐居不仕。」皇朝肇兴,始辟四门,公举进士第。父以公贵,赠朝列大夫。母辛氏赠谯国郡太夫人。公首任邢州平乡县尉,方抚定之初,但以德训民,民知礼义,有」耻且格,盗贼潜遁,一境底宁。再任绛州曲沃县尉,治迹亦然。迁石州临泉县令,适群盗啸聚,据有石州,公训谕邑民预为之备,卒至无虞,皆公之力」也。省部格法,官至正郎,复授莫州任丘县令。满讫,当任管库,授东京供赡库。任满,改授太原府交城县令。下车伊始,百废俱兴,及瓜之际,人思遗爱,」虽邵父、杜母无以过也。远诣借寇,未遂所请。授河东北路盐铁判官,鞭算之助,籍籍有声。加朝奉大夫,赐金紫服。再授河东南路户籍判官,休声政」绩,易地皆然。复授临洮府府判,再授南京都转运度支判官。任满,授永定军节度副使,未赴间,会」朝廷以财计之重,遴选其人,改授益都府盐使。到任之初,忽致旱暵,公命祈雨,左右同事佥曰:“盐货之利,有雨则为害,请勿祷。”公曰:“盐之亏不过降」罚三二人,若果不雨,则所害百姓滋多。”公命祷之,立降甘泽,而民大悦。又于公署侧置一阁,自早至暮,亲执筹算,虽食饮而常居其中,牢盆之利羡」余,比之往年增及数倍。」帝嘉其能,超授知滕阳军事。会州界有屯营军,皆大姓巨族,居多搔民,民颇苦之。前政不能革其弊,公不畏强御,而籍其渠魁所犯申覆」省廷,审得其实,皆被罪,迁徙他处。民赖其利,至今歌咏。大定七年,」恩覃内外,授中奉大夫,次任景州提举漕运使。再覃通奉大夫,次任滦州刺史。未及考满,改授山东西路同知总管。会有捕获越境奸民衣道士服,」连及境内宫观百余人,靡有遗者。公力能明辨,察知其诬,悉皆放释,一境翕然称如神明。公自入仕几五十年,所到得民誉,刻碑、绘像处处有之。以」大定十五年六月十九日因疾而薨,享年七十。于当年九月吉日归葬于定州安喜县陵北村。公娶同郡王氏,封谯国郡夫人。幼遵姆训,治家有法,」睦族以礼,亲属有贫乏者,赈济周给,各遂所愿。晚年留心内典,深得理趣。于次年四月十二日终,享年六十有七。合葬于陵北村,礼也。一子曰师颜,」自束发读书,蚤有誉于场屋间,屡获上游,□□」集英殿,命终不偶,先公一年卒,娶宋氏。一女适朝请大夫、京兆府路兵马都总管判官王珦,封太原县君。孙男四人:曰邦基,内供奉班祗候;曰邦宪、」曰邦杰、曰邦彦,皆幼而从学,□□所成。孙女一,□中为女冠道士。弟洪,公荫官至怀远大将军、前任邢州沙河县令、轻车都尉、开国子、食邑七百户,」自登仕籍,所至羡余,累增官秩,□两宰县,声名籍甚。娶武氏,封谯国郡君。一女适前定州观察判官李朝请侄乃造。一子曰师贞,故不仕,娶曾氏。一」女庆哥,适工部主事李昭信男禄儿。珦,公之婿也。前一年得公手书,且约以明年迁太夫人灵柩归葬于定武,以墓志碑铭为托。书犹在机,公已捐」馆于东平。思公之言,岂非预知其兆而托为之?珦虽不敏,敢忘挂剑?旋泣血而为之铭曰:」

惟公之生,挺为时英,镇山钟秀,昴宿储精。德行弸中,珪璧其成,文章彪外,黼黻其明。」

业广惟勤,学优而仕,志重诗书,芥拾青紫。宰邑伊何,柔桑驯雉,入幕伊何,红莲泛水。」

雄藩俾佐,公选俄更,牢盆增羡,邦计实盈。帝嘉勤绩,职付专城,嘶风五马,映日双旌。」

借寇方思,征黄遽往,升擢惟公,漕输是掌。地上流钱,关中给饷,当世刘晏,古来萧相。」

出守一麾,职因再移,兵符共□,廉政同□。文之将丧,天不憖遗,梁木其坏,哲人其萎。」

谨卜嘉城,谋归定武,士哭于巷,民嗟于路。棠舍召公,岘山羊祜,琬琰刻铭,传万万古。」

二、几处录文的考释说明

碑文第三行“其先”后诸字,《志余》录作“其先李□□项玄孙终之子曰安,是□曹姓”,细察碑文,“孙”“终”之间应还有一字。关于曹姓起源,成书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的《重修广韵》载:“本自颛顼玄孙陆终之子六安,是为曹姓。”[7]内容与碑文相近,故推测该句碑文应为“其先本自颛顼玄孙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同行下句“周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快于邾”,《志余》将“曹快”录作“曹史”。拓片中该字作“”,据王沈《魏书》“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快于邾”[8],可知应为“快”字。

碑文第四行中部“至今适嗣”后四字漫漶,《志余》录作“□□符容□□”六字。按该碑文体例,此处应为四字。经笔者比对,与王沈《魏书》的部分内容相关:“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至今适嗣国于容城”[8],故缺字处应为“国于容城”。

碑文第二十六行“储精”前二字漫漶,《志余》录作“昂□”。查北宋诗人韦骧有《邃明生日》诗云:“昴宿储精岳降神,乾坤钟异钜贤身”[9],寓意天降人才,贤人出世,与碑文语义相符,故此处应为“昴宿”二字。

三、曹溥仕途

1.入仕

根据碑文可知,曹溥本为宋人,后通过科举入仕于金,为官近50 年,终于山东西路总管同知任上。《金史》《宋史》等史籍均未见关于曹溥的记载。据碑文,其字道济,定武人。都兴智认为其为“山西定武人”[6]338。然碑文载曹溥“归葬于定州安喜县陵北村”,考《宋史·地理志二》云:“中山府,次府,博陵郡……太平兴国初,改定武军节度。本定州……政和三年,升为府,改赐郡名曰中山”[10],又《金史·地理志中》载:“中山府。宋府,天会七年降为定州博陵郡定武军节度使”[11],可知北宋“定武”乃定州(后升中山府)之军额,金克中山府后复降之为定州定武军节度,故曹溥实为定州人。曹溥卒于大定十五年(1175),享年70,则其生年应为北宋崇宁五年(1106)。

金朝于天会二年(北宋宣和六年,1124)首次正式举行科举考试[4]85,[6]268,有学者因之结合碑文中“皇朝肇兴,始辟四门,公举进士第”的记载,认为曹溥为天会二年(1124)进士。其中,郭长海认为其为平州榜进士[5],都兴智认为其是西京榜进士[6]338,不过二人均未言所据。然金宋战争爆发于天会三年(1125)十月,中山府陷落于天会六年(1128)[12]729,此前仍为北宋领土,故天会二年(1124)时,身处宋地的曹溥至西京大同府或平州参加金朝科举考试的可能性不大。且碑文又云:“公首任邢州平乡县尉,方抚定之初,但以德训民”,邢州亦是于天会六年(1128)被金攻占[12]727,天会二年(1124)仍在北宋之手。金初进士及第后一般直接授官[6]252—253,若曹溥是天会二年(1124)参加科举,也不应迟至天会六年(1128)才被授任邢州。故推测曹溥并非天会二年(1128)进士。

《金史·选举志一》载:“(天会)五年,以河北、河东初降,职员多阙,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13]《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又载:建炎二年(金天会六年,1128)“初,金国知枢密院刘彦宗建议试河北举人于燕山,传檄诸州搜索,又蠲其科役以诱之。命官即竹林寺校试,北人以词赋,南人以经义、词赋及策论。是日始揭榜,得者甚众”[14]。可知金于天会六年(1128)始试河北举人,恰在同年中山府被金人攻克,则曹溥参加的应是天会六年及以后举行的科举考试。曹溥任邢州平乡县尉时,又值“方抚定之初”,故曹溥极可能就是天会六年(1128)榜进士。

关于金代“南北选”科举取士,学界传统观点认为其是金太宗在天会五年(1127)破辽灭宋之初,以不同科目在原辽、宋地域推行的分籍取士制度。其中李桂芝认为太宗“天会五年诏”确定南北分选原则,次年“竹林寺之试”为“南北选”的真正落实,熙宗天眷元年(1138)诏为“南北选”正式制度化[15]。近年来赵宇对此提出质疑,认为《金史·选举志》的记载是元朝史官将金代太宗朝就辽、宋国别区分“南北进士”的科考办法与熙宗朝以黄河为界的“南北选”制度混为一谈[16]。笔者认为天会年间的“南北选”在天眷年间应经历过以国别分向以地域分的转变,不应将两者完全割裂。此外,曹溥前四任官职均在河东、河北两路,与“河北、河东初降,职员多阙,以辽、宋之制不同,诏南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的情形相符,金人为方便治理新占领的北宋河北、河东路,而让亡宋汉人按素习之业参加科举考试,即为“南北选”之雏形。故笔者此处暂按国别界定“南北选”,即曹溥应是在天会六年(1128)以亡宋汉人的身份参加“南选”。

2.部拟任职

“金制,文武选皆吏部统之。自从九品至从七品职事官,部拟。正七品以上,呈省以听制授。”[17]1237据碑文可知曹溥前六任官职均为正七品以下(据《金史》卷五七《百官志三》,下文同),即为部拟。曹溥及第后先历平乡县、曲沃县两任县尉,因政绩卓著,迁石州临泉县令。志载,其时“适群盗啸聚,据有石州”,考《金史·斜卯阿里传》:“天眷间,盗据石州,阿里讨之。粘割胡撒与所部先登,遂克其城,石州平”[18],可知曹溥任临泉县令当在天眷年间(1138—1140)。之后授任丘县令、东京供赡库、交城县令等职,按金制“职事官每任以三十月为满”[17]1238推算,这几任任期应均在皇统年间(1141—1149)。《金史·选举志二》载:“凡进士所历之阶,及所循注之职。贞元元年,制南选,初除军判、丞、簿,从八品。次除防判、录事,正八品。三除下令,从七品。四中令、推官、节察判,正七品。五六皆上令,从六品。北选,初军判、簿、尉,二下令,三中令,四上令,已后并上令,通注节察判、推官。”[17]1240通过对比可知,曹溥前六任所历之职与《金史》中关于进士循注格文的记载略有不同。按前文推测,虽然曹溥前六任任职年份早于贞元元年(1153)进士循注格文的记载,但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可从中窥得金代初年进士官职进阶的规律,可为研究金代职官制度提供一些参考。

表一将曹溥仕履与贞元格“南北选”的授职规定进行了比对,可知曹溥首任县尉与贞元格“北选”授职相同,二任县尉则与贞元格“北选”“南选”均异。三、四、六任均为县令,金朝“以万户以上为上,三千户以上为中,不满三千为下”[19]1402区分县等,曹溥所任石州临泉县令、莫州任丘县令为何等今已无考,故以与贞元格“北选”“南选”相符论之。第五任授东京供赡库则又与“北选”“南选”有别。曹溥前六任迁转中有三任与“南北选”完全相符,一任与“北选”相同,其余两任完全异于“南北选”,说明在金初太宗、熙宗两朝,进士的“循注之职”可能并未确立统一的格法。为便于管理占领的辽、宋旧地,金初统治者对进士官职的授予较为灵活,使亡辽、亡宋士人得以各尽其才,有利于稳固金代的统治,达到“借才异代”的效果。

表一 贞元元年“南北选”职事官除授格与曹溥履历对照表

碑文记曹溥第四任县令任满时“当任管库,授东京供赡库”。“东京供赡库”一职未见于史书,辽代韩宇墓志中曾出现“东京供赡库副使”,周峰推测东京供赡库应是辽代内库的一种[20]。金初官制多袭辽朝,东京供赡库使亦应沿袭自辽。《金史·百官志一》:“应管仓库院务者曰监当官”[21]1313,曹溥所任“东京供赡库”亦属监当官。另《金史·选举志二》载:“旧制,五经及第未及十年与关内差使,已十年者与关外差使,四十年除下令。正隆三年,不授差使,至三十年则除县令。”[17]1243“差使”即指监当差使、监当官。关树东据此指出,经义进士在规定拟注防判、丞、簿时还须穿插任监当差使,海陵王正隆三年(1158)起更定不再授监当差使[22]。结合前文推测曹溥“授东京供赡库”时在皇统年间(1141—1149),早于正隆三年(1158),或可推测曹溥正是经义进士出身。

3.呈省任职

曹溥第七任官职为河东北路盐铁判官(从六品),即为呈省铨选后授予的官职,属中级官僚。但《金史·选举志二》正隆元年(1156)格记:“三、四、五、六、七任皆县令,回呈省”[17]1241,按上文推算曹溥第六任任满时约在皇统年间(1141—1149),可能此时六任任满后即可呈省听授,与正隆元年(1156)格不同。而曹溥之后的迁转也与《金史》所载省选常调之制不同。《金史·选举志四》载:“(省选)其常调制,正七品两任升六品,六品三任升从五品,从五品两任升正五品,正五品三任升刺史。”[23]曹溥呈省后先后担任河东北路盐铁判官、河东南路户籍判官、临洮府府判、南京都转运度支判官,均为从六品职官,后授从五品永定军节度副使,整个过程与常调中两任正七品升六品、三任六品升从五品不同,提前一任升至从五品。其中河东北路盐铁判官、河东南路户籍判官、南京都转运度支判官均为转运司下的财用官,《金史·百官志三》载:“都转运司使,正三品,掌税赋钱谷、仓库出纳、权衡度量之制”,下设户籍判官、支度判官、盐铁判官等职,且除中都路设都转运司外,余路置转运司[19]1403—1404。又《金史·交聘表上》贞元三年(1155)条出现“同知南京路都转运司事”一职[24],说明贞元年间南京路亦设置有都转运司。曹溥担任南京都转运度支判官时应处于贞元年间前后。南京都转运度支判官任满后,曹溥授永定军节度副使(从五品)一职,然其还未赴任,“朝廷以财计之重,遴选其人,改授益都府盐使”。益都府盐使为正五品。由于史书中均不称海陵王为帝,故按碑文“帝嘉其能,超授知滕阳军事”以及“大定七年恩覃内外,授中奉大夫”,可推知曹溥被临时调任益都府盐使应在金世宗大定初年。正隆末年至大定初年间,金朝内有契丹撒八、窝斡的农牧民起义,外有海陵南侵、隆兴北伐等战事,内忧外患下,为了保障军需,有财用官经验的曹溥被授为益都府盐使,因此推测此次调任是为解决军需财用的临时举措。后曹溥以“牢盆之利羡余,比之往年增及数倍”得到嘉奖,超授正五品知滕阳军事。按常调“从五品两任升正五品”,然曹溥仅历一任从五品之后即升任正五品,故称之“超授”,也从侧面证实曹溥任正五品益都府盐使或为举贤任能的临时举措。曹溥在历任益都府盐使、知滕阳军事、景州提举漕运使后授滦州刺史,与常调“正五品三任升刺史”一致,后未及考满,又改授山东西路同知总管(从四品),于大定十五年(1175)卒于任上。从曹溥“呈省”任职迁转与《金史·选举志》记载多有不合的情况可以看出,大定前中期以前,金朝官员的迁转制度仍处于摸索阶段,总体上仍遵循资历考核,依据固定格式进行评判升迁,但部分官员的迁转会因时制宜,而非一味循规蹈矩。

4.散官升迁

碑文中还提及曹溥的四次散官升迁。第一次是在改授莫州任丘县令前,碑文称其因“省部格法,官至正郎”。洪皓《松漠纪闻》记金初科举会试云:“上甲皆赐绯,七年即至奉直大夫,谓之‘正郎’。”[25]可见“正郎”即指奉直大夫。按任期推算,曹溥大约于皇统初升至奉直大夫(正六品)[26]46。第二次是其任河东北路盐铁判官时(约熙宗、海陵之际),因鞭算之助而加朝奉大夫(从五品)。之后两次散官升迁均发生于大定年间:大定七年(1167),世宗受尊号后大赦覃恩,曹溥被授中奉大夫(从三品下);任景州提举漕运使后,再覃通奉大夫(从三品中下)。碑文中未提及覃通奉大夫的具体时间,但据孙建权统计,大定十一年(1171)因世宗郊祀而大赦覃恩[27],故推测曹溥覃通奉大夫即在此年。碑文中曹溥的散官品级均高于同期的职官品级,可能与金代散官和职官迁转考核周期不同有关,再加上覃恩超迁等情况,导致金代散官品级多高于职事官品级[26]105—106。

四、家族成员

曹溥以上三代皆为平民,其父母均依靠他得到封赠,其中曹母的封赠品级与《金史》记载的相关制度有所抵牾。《金史·百官志一》载:“郡侯母妻封郡君,承安二年更为郡侯夫人”[21]1313,按碑文曹溥大定十五年(1175)去世时为郡侯,其母亲赠谯国郡太夫人,说明承安二年(1197)以前,郡侯已可封母妻为郡夫人,《金史》此处记载有误,对此学界已有专文指出,兹不赘述[28]。此外,《金史》中并未记载封赠父祖的制度,由曹溥神道碑可知,大定十五年(1175)时,通奉大夫(从三品)可以封赠父亲朝散大夫(从五品)[29]。

曹溥一子名为师颜,一女嫁于王珦。师颜娶宋氏,生四子一女,长子邦基为内供奉班祗候。《大金国志·除授》载:“一品荫七人,并补阁门祗候;二品荫六人,三品荫五人,并补内供奉班祗候;四品荫四人,五品荫三人,六品荫二人,并补供奉班祗候”[30],内供奉班祗候应为宫中诸局分承应人的一种[31]。当时师颜其他三子尚年幼读书,一女为女冠道士。

曹溥弟曹洪,碑文称其用曹溥荫入仕,官至怀远大将军、前任邢州沙河县令、轻车都尉、开国子、食邑七百户。《金史·百官志一》载“凡食邑……郡伯七百户,县子五百户”[21]1305—1306,若曹洪为开国子,食邑应为五百户而非七百户,且碑文所载勋级和散官均为从四品,与开国子(正五品)并不对应[26]32—40,疑此处撰主(或书丹者、刻工)误将“伯”写(书、刻)为“子”。

碑文撰者为曹溥女婿王珦。此人不见于《金史》,唯《中州集·王璹小传》载:“璹字君玉……弟珙器玉、珦汝玉,皇统九年同榜。”[32]薛瑞兆据二人姓名相同便断言为同一人[33],似不妥,如欲坐实此结论,还有待新史料的发现。

关于立碑时间,《志余》记此碑立于大定十六年(1176)陵北村[1](今河北省定州市明月店镇陵北村),后肖新祺辑《畿辅续志金石目(三)》记其在大定十六年四月十日立于定州[34],然碑文记曹溥妻死于大定十六年四月十二日,则立碑时间必然在四月十二日之后,肖氏所辑有误。

综上所述,曹溥神道碑拓片较为完整清晰,详细地记录了曹溥的仕宦经历,对研究金代前中期科举制度、职官迁转制度、散官制度、封赠制度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此外,通过对比可知,《金史》中关于职官制度的记载可能仅限于某一时期,而非对金代官制变迁完整的记录。这提醒我们,在运用史书研究金代官制时应具备动态发展的眼光,而不应拘泥于一时的记载。

猜你喜欢

五品金史碑文
论《山药粥》中的“自我”
——基于主人公“五品” 流汗表现的分析
敖汉旗万寿白塔蒙古文碑文新释
慧思陶勒盖碑文解读
英文摘要
阜新元代大玄真宫祖碑碑文新录
21世纪以来的《金史》研究综述
从《山药粥》看日本封建时代底层人物的人生境遇
从《山药粥》看日本封建时代底层人物的人生境遇
清“康熙通宝”钱五品解析
《金史·结什角传》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