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程怀信墓志铭看程氏家族在横海镇的割据

2023-10-09向传君

文物春秋 2023年4期
关键词:贞元旧唐书节度使

向传君

(乐山市沫若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唐代,朝廷曾经先后于开元年间(713—741)和大历年间(766—779)在沧州设立横海军,军事长官为横海军使。建中之乱中,沧州刺史程日华归顺朝廷,朝廷复置横海军,以其为军使,开启了程氏家族在横海镇的割据局面。贞元年间横海军升为横海镇,以程日华之子程怀直为节度使,此后程怀信、程执恭继任节度使。横海镇地处河北腹地,地理位置特殊,又与朝廷长期保持顺从关系,是朝廷牵制河北三镇的重要力量。横海镇自建立开始,其历史发展始终与河北的政局和朝廷的政策密切相关,对唐后期的政治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程怀信墓志记载了程氏家族割据期间的大量史实,不仅极具史料价值,有助于研究横海镇早期的历史发展和程氏家族成员的生平仕历,同时也能纠正《旧唐书》等传统史料的谬误,补充史籍对于河北藩镇记载的不足,对于研究唐代藩镇割据问题有着重要意义。

一、墓志及录文

程怀信墓志(后文简称“墓志”)于1973年出土于河北沧县风化店乡达子店村,现藏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收录于《河北金石辑录》(图一)[1]。志文为楷书,共计33 行,1040字,录文如下:

图一 程怀信墓志拓片

故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江夏郡王赠尚书右仆射程公墓志铭并序」

故吏行军司马奉义郎、检校尚书、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赐紫金鱼袋吴秘撰」

唐贞元廿一年龙集乙酉七月十七日,横海军节度支度营田、沧景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江夏郡王程公薨于位,阳秋卌七。呜呼!智足以」周物,才足以济代,威足以止戈禁暴,惠足以」阜俗安人,而位不登于和鼎,寿不及乎」知命,悠悠彼苍,谓之何哉?公讳怀信,字宗文,帝颛顼之裔。周宣王时程伯休父为」大司马,式遏犷虏,厥功懋焉。宣王乃锡岐西之地以为之邑,今为岐山人也。曾祖满,泸」州长史,器掩士元,时称展骥。王父皓,定州刺史,清同杨震,义不受金。严考曰荣,□」中大夫、沧州别驾,追赠澧州刺史,加赠陕府大都督,夙尚虚简,尤淡声利,虽迹」羁冠盖,而烟霞之志渺然矣。公即都督府君之嫡子也,志气通敏,风仪韶朗,」迥出群萃,孤标嶷如。少读阴符,达性命之理,后司藩服,操杀生之柄。故使川」澄巨浪,地戢长蛇,昂焉英踪,大振东表。初起家从仕,历官至骠骑大将军,封江夏」郡王,寻加御史中丞。贞元十一年,皇帝俾虔王充横海军节度使。公此」时也,身服苴麻,守在几筵。王居京师,军政未辑。黎元既病,戎马生郊。诏乃起」复,授公左武卫大将军兼御史中丞,充横海军节度留后。公孝根于内,物应乎外,故不下庐」室,而声闻于天,及优诏至门,夺情居政。道义行而万夫齐力,德刑详而千闾饮化。水镜」同洁,冰壶共清。十三年,制加横海军节度支度营田、沧景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沧州诸军事、行沧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江夏郡王。公俭以自肃,严而不残。其事」君也,竭肝胆之诚,当腹心之寄。其立志也,尽清贞之节,全松柏之操。其训师也,明赏罚之要,合孙吴」之术。其从政也,弘仁义之道,掩龚黄之化。其用人也,顺杞柳之性,成杯棬之美。其奖士也,勤追琢之工,合圭璋」之度。有是六善,而加之以礼,故使祥风屡洒,沴气不生。休踪洋溢乎遐壤,美价流播乎中宇。」廿一年,制加检校工部尚书,余如故。其年秋,公疾,既大渐,乃以章上闻。皇帝哀之,诏令公」□男节度副使兼都知兵马使、兼御史中丞执恭权勾当军州事。及公之薨也,逾月而皇恩」□授执恭横海军节度支度营田、沧景等州观察处置等使留后、忠武将军,起复左骁卫将」军、使持节沧州诸军事、沧州刺史兼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宜乎盛德之后,其胄必昌,金柯」□叶,郁映当代。其年八月廿九日,制追赠公尚书右仆射。公性本昭融,合于至真。及属纩之际,而神」□□挠,是以身后制度,皆遗命也。以其年十月廿六日,归窆于沧州城之东南隅卅里,□于先茔,礼也。」□□风剧氏,禀柔顺之行,含贞芳之德,习纂组而女工具美,事舅姑而妇道彰闻。寿兮不永,先公而□,」□□合祔于玄宫。嗣子执恭、次子执抚等,皆栾棘迫心,衔哀刻石。铭曰:」

□□□□,□官守职。涉夏历殷,簪裾翼翼。其一。

岐山之西,休父受封。自周逾汉,轩冕重重。其二。

昂然定府,洁己从政。竹马甘棠,兴」□□□。其三。

□□陕州,清虚寡仇。心源镜朗,世事云浮。其四。

天资明德,贞以自勖。紫芝三秀,生刍一束。其五。

材侔杞梓,武掩韩彭。」□□□□,□□□□。其六。

惟刑是恤,惟人是爱。政副宸衷,威行阃外。其七。

疾既大渐,魂而上升。福门斯启,神理奚征。其八。」

□□□□,□□□□。朱穆弓亡,韩棱剑在。其九。

汉重三杰,晋悲九原。古今何有,令问常存。其十。」

二、程氏家族世系

据墓志所载:程怀信“曾祖满,泸州长史……王父皓,定州刺史……严考曰荣,□中大夫、沧州别驾,追赠澧州刺史,加赠陕府大都督”,可知程怀信前三辈世系为程满—程皓—程荣。

程满史籍未载。

程皓,《旧唐书·程日华传》载:“(程日华)父元皓,事安禄山为帐下将,从陷两京,颇称勇力,史思明时为定州刺史。”[2]2652《新唐书·程日华传》也记载:“(程日华)父元皓为安禄山帐下,伪署定州刺史。”[3]4567程元皓参与了安史之乱,并在乱军中历官至定州刺史,这与墓志中程皓“定州刺史”的官职吻合。由此可知,程皓、程元皓应为同一人。

然而,《新唐书·史朝义传》记载,史朝义败亡时,“伪恒州刺史张忠志、赵州刺史卢俶、定州刺史程元胜……等皆举其地以归”[4]。《旧唐书·史朝义传》也载:“又以伪官以城降者……定州程元胜……并加封爵,领旧职。”[5]因此,程元胜也在安史乱军中任定州刺史,并于宝应元年(762)归顺朝廷。从程元皓、程元胜之名来看,二人或为兄弟,先后任定州刺史。

由墓志及文献来看,程皓(程元皓)至少有两子,即程华和程荣。程华即横海镇的奠基者,后被唐德宗赐名“日华”,此事在《旧唐书·程日华传》有载:“德宗深嘉之……赐名日华”[2]2653。程华(程日华)在两《唐书》均有传。

程荣,传统史籍无载。据墓志记载,程荣为“□中大夫、沧州别驾,追赠澧州刺史,加赠陕府大都督”。其任“沧州别驾”,应在程华接管沧州之后。

程华之子为程怀直,据《旧唐书·程日华传》记载:“贞元四年,(程日华)卒,赠兵部尚书。子怀直。”[2]2653《新唐书·程怀直传》也记载:“(程日华)子怀直擅知留事,帝以日华故,即拜权知沧州刺史。”[6]4568

志主程怀信为程荣之子。关于程怀信的身份,《旧唐书·程怀直传》记载其为程怀直的“从父兄”[7]2653,《新唐书·程怀直传》也记载:“怀信,其从昆也。”[6]4568实际上程怀信是程怀直的从弟,而非从兄。因为据《旧唐书·程怀直传》记载:程怀直“(贞元)十六年卒,年四十九”[7]2563,按照虚岁计算,程怀直出生于天宝十一载(752)。而根据程怀信墓志所载,程怀信卒于贞元廿一年(805),“阳秋卌七”,故其出生于乾元二年(759)。因此,程怀信是程怀直的从弟。

程怀信至少有两子,即墓志所载“嗣子执恭、次子执抚”。程执恭后改名程权[8]2563。程执恭(程权)在两《唐书》等文献中均有记载,而程执抚目前仅见于此墓志。

三、程氏家族与横海镇

墓志载,志主程怀信及其子执恭先后为横海军节度使,而对于程怀信的前任,墓志并未提及,其实是有隐讳的。梳理文献可知,程怀信的前任是其从兄横海镇的首任节度使程怀直,而横海镇的奠基者为程怀直的父亲程华(程日华)。

(一)横海军复置

程华(程日华)是横海镇的奠基者,两《唐书》有传,《资治通鉴》也有载。程华原为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所属易州刺史张孝忠的牙将,建中二年(781),李宝臣去世后,其子李惟岳谋求世袭节度使,遭到朝廷讨伐。建中三年(782),张孝忠以易州归顺朝廷,后被任命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后赐军号义武军)。张孝忠派程华前往接管沧州。当时,前任沧州刺史李固烈在离任之际搜刮财物,为乱兵所杀。沧州将领拥立程华为沧州刺史,张孝忠于是任命他知沧州事[9]。

同年,幽州节度使朱滔叛乱,造成沧州与易、定二州之间往来艰阻。程华听从沧州录事参军李宇的建议,向朝廷表达忠心,请求以沧州别为一使,“德宗深嘉之,拜华御史中丞、沧州刺史。复置横海军,以华为使”[2]2653。此时横海镇实际已经初步形成,只是名义上沧州仍隶属于义武镇。

关于程华(程日华)的去世时间,史籍记载不一:《旧唐书·程日华传》作贞元四年(788)[2]2653,《旧唐书·德宗本纪上》作贞元二年(786)五月[10],《新唐书·程日华传》作贞元二年[3]4568,《新唐书·德宗本纪》作贞元二年六月[11]123,《资治通鉴》作贞元四年十一月[12]。对此,殷庆双考证为贞元二年,当时横海军还未升级为节度使[13]。结合各记载来看,当以此说为是,《旧唐书·程日华传》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均有误。

(二)横海军升横海镇

据《新唐书·程怀直传》载,贞元二年(786),程华(程日华)去世后,其子程怀直(752—800)自知留后,朝廷以程怀直权知沧州刺史,知军州事。同年,程怀直遣使入朝,表请分沧州的弓高、东光、景城等县建置景州,并请朝廷派遣官员任景州刺史。因“河朔刺史不廷授几三十年”[6]4568,唐德宗非常高兴,任命员外郎徐申为景州刺史,升横海军为节度使,以嘉王李运遥领横海军节度使、沧景等州观察处置等使,擢程怀直为横海军节度留后。

关于横海军升节度使和建置景州的时间,史籍记载不一。除《新唐书·程怀直传》将两个时间点均置于贞元二年外,《旧唐书·程怀直传》将两个时间点均置于贞元四年(788)[7]2653。《新唐书·地理志三》则记载:“景州,上,贞元三年析沧州之弓高、东光、临津置。”[14]《资治通鉴》则将横海军升节度使的时间置于贞元二年(786)四月[15]7450,建置景州的时间置于贞元五年(789)二月[15]7517。朝廷单独以沧州建置节度使的可能极低,横海军升节度使之时,必然同时建立了景州,而朝廷同意建立景州,是在程怀直上奏表忠之后。因此,横海军升节度使和景州建置的时间,都应该在贞元二年(786)。《旧唐书·程怀直传》和《新唐书·地理志三》均有误。

《新唐书·程怀直传》载,贞元三年(787),程怀直正授为横海军节度使、沧景等州观察处置等使[6]4568。《旧唐书·程怀直传》记载:贞元五年(789),“起复正授节度观察使”[7]2653。《旧唐书·德宗本纪下》也记载:贞元五年二月“戊戌,以沧景留后程怀直为沧景观察使”[16]250。造成“贞元五年”记载的原因,或许是受到《旧唐书·程日华传》所载程日华去世于贞元四年(788)这个错误时间的影响。程日华去世于贞元二年(786),则程怀直正授为节度使当在贞元三年。

(三)程怀信逐兄自立

程怀直任节度使后,爱好畋猎,以至于荒废军政,军中多有怨言。时任横海军兵马使的程怀信趁程怀直外出畋猎闭城门而不纳,迫使程怀直逃往京师。此事《旧唐书·程怀直传》记载为贞元九年(793)[7]2653,而《旧唐书·德宗本纪下》[16]259、《新唐书·德宗本纪》[11]127和《资治通鉴》[17]均记载为贞元十一年(795)九月。墓志亦载:“贞元十一年,皇帝俾虔王充横海军节度使。公此时也,身服苴麻,守在几筵。王居京师,军政未辑……诏乃起复,授公左武卫大将军兼御史中丞,充横海军节度留后。”由此可证,程怀信驱逐程怀直发生于贞元十一年(795)。而且,当时程怀信在服丧期内,故而有“身服苴麻,守在几筵”“起复”等表述。

程怀信逐兄自立的事件,墓志进行了委婉处理,表述为朝廷任命虔王李谅为横海军节度使,因“王居京师,军政未辑”之由,才任命程怀信为横海军节度留后。历史的真相必然是程怀信驱逐兄长在前,其后朝廷才分别任命虔王和程怀信为节度使、节度留后。亲王遥领节度使,在唐后期是惯例。从朝廷对待此事的态度可以看出,当时朝廷对藩镇割据采取的是姑息政策。

程怀直逃往京师后,得到唐德宗优待。对于程怀直最后的归处,《旧唐书·程怀直传》记载有误,文中记:“既而怀信死,怀直子执恭知留后事,乃遣怀直归沧州。(贞元)十六年卒,年四十九,废朝一日,赠扬州大都督。”[7]2563但据墓志可知,贞元十六年程怀信仍在世,其去世的时间为贞元二十一年(805),既然当时程怀信仍在世,那么程怀直不可能归沧州。此外,《旧唐书·程怀直传》还错把程怀信之子执恭记为程怀直之子。

由墓志可知,贞元二十一年(805),程怀信加官为检校工部尚书。同年秋,病重,唐德宗以其子横海军节度副使兼都知兵马使程执恭权勾当军州事。七月十七日,程怀信去世,年47 岁。这一点和《旧唐书·顺宗本纪》记载相符:贞元二十一年(805)七月“横海军节度使、沧州刺史程怀信卒,以其子副使执恭起复沧州刺史、横海军节度使”[18]。

程怀信墓志记载其“字宗文”,“初起家从仕,历官至骠骑大将军,封江夏郡王,寻加御史中丞”,“(贞元)十三年,制加横海军节度支度营田、沧景等州观察处置等使、开府仪同三司、使持节沧州诸军事、行沧州刺史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江夏郡王”。由此可知,程怀信在贞元十三年(797)正授为横海军节度使,其封号为“江夏郡王”。这些信息史籍中均无记载。

程怀信去世后,其子程执恭继任为节帅。此次顺利完成交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程怀信的提前准备,先任命程执恭为节度副使(即为储帅),在其病重之时又请求朝廷以程执恭为“权勾当军州事”,以便在其去世以后顺利完成过渡。更重要的是朝廷对待河北割据型藩镇世袭的问题仍采取姑息的政策,这也是横海镇虽然弱小,但程氏家族仍然能够传承数代的重要原因。

(四)程执恭(程权)献地

贞元二十一年(805)八月,程怀信去世一个多月后,唐德宗授其子程执恭为横海军节度使留后、忠武将军,起复左骁卫将军,兼御史中丞。元和元年(806)五月,朝廷正授程执恭为横海军节度使,其后,累进检校兵部尚书,封邢国公。元和六年(811),程执恭(程权)曾经入朝,唐宪宗遣其还镇,加检校尚书右仆射[19]。

唐宪宗即位以来,朝廷对待割据型藩镇的态度发生了彻底改变,不再采取姑息政策,而是改为削藩,立志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经过努力,朝廷平定了淮西等藩镇的叛乱。元和十三年(818)二月,程执恭(程权)见淮西镇被平定,内心惶恐,主动向朝廷献地,结束了程氏在横海镇的割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十三年二月,“横海节度使程权自以世袭沧景,与河朔三镇无殊,内不自安。己酉,遣使上表,请举族入朝,许之。横海将士乐自擅,不听权去,掌书记林蕴谕以祸福,权乃得出”[20]。《新唐书·宪宗本纪》也记载:元和十三年三月“己酉,横海军节度使程权以沧、景二州归于有司,权朝于京师”[21]。

据《旧唐书》等史料记载,程执恭(程权)入朝以后,同年六月被改任为邠宁节度使[22],元和十四年(819)十一月去世,朝廷追赠为司徒[8]2564。

从程华(程日华)建中三年(782)开始据有沧州,到程执恭(程权)元和十三年(818)献地于朝廷,程氏家族割据横海镇长达36 年,历三世四任节帅(表一)。程执恭(程权)的献地归顺,展现了唐宪宗在致力大唐王朝中兴的过程中对藩镇割据势力采取的强硬措施产生了强大的震慑力[13],而河北割据型藩镇正是在这样的外部高压之下不得不主动献地归顺,从而助推元和中兴的实现。

表一 横海镇程氏历任军使/节度使

程执恭(程权)献地之后,朝廷多数时候都将横海镇牢牢掌控,并将其作为掣肘河北三镇的一支重要力量,将割据势力限制于河北三镇,从而稳定了河北道的局势。

程怀信墓志记载了唐王朝建中之乱后至元和中兴前程怀信任横海军节度使前后的史实,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不仅可以考证程氏先祖的情况,还可以弥补史籍记载中关于横海镇记载的诸多疏误。墓志还反映了大唐王朝对待割据型藩镇的政策,自建中之乱平息以后,唐德宗对待河北藩镇谋求世袭和逐帅自立的行径基本都是采取姑息的政策,这也是程氏家族能够长期割据于横海镇和程怀信驱逐兄长后能够顺利继任节度使的重要原因,对于研究唐后期的政治史和藩镇割据的演变史都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贞元旧唐书节度使
敦煌写本P.2522的性质及《贞元十道录》逸文问题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王爵研究
贞元时期韦应物纪行诗创作刍议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
述往思来:《新唐书》的编纂思想和特点
唐末至宋初定难军节度使及其僚属的兼官与带职
讹传九百年可以休矣
——常衮与建州茶业无关
目不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