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混合式一流课程改革与实践
——以“战略管理”课程为例
2023-10-08薛建改
薛建改
(南阳理工学院 范蠡商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2]。在此背景下进行一流课程教学建设,既要体现“两性一度”,也要坚持价值引领,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3]。为此,一方面,引入OBE教学理念,通过优化课程内容、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成绩评定方式等途径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另一方面,将课程改革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搜寻课程思政案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以上改革举措,取得了一系列教学成果,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希望能为其他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对地方性本科院校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地方本科院校“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战略管理是一门以成功为导向的管理学科,强调实践性、应用性和启发性,与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然而其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难题,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一方面,受传统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另一方面,高层角色的管理实践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学生难以驾驭动态环境下对实践对象的研究和把握。同时,教学过程中存在若干教学痛点:学习目标不清晰,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课内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少有通过战略研究培养能力的机会,更没有发展高阶思维、创新思维、战略思维的契机;常规“战略管理”课程会在每个教学单元设置不同的专题案例,对企业战略问题的不同侧面进行研究,这种单项模块训练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战略管理能力。
二、基于一流课程建设要求的“战略管理”课程改革理念
在一流课程建设背景下,解决地方本科院校的教育难点痛点必须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本课程借鉴先进的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通过持续改进提高教育质量[4],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OBE教育理念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是现代教学普遍应用的先进教学理念。在“战略管理”一流课程建设中,通过逆向设计教学流程,以专业培养目标为起点,以达成目标的标准、毕业要求为准则,确定课程培养目标。在课程培养目标的指导下,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改进措施。在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挥,自我提升,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要依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转变及时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和教学环节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为依据,以适应变化为基准,持续改进制度和标准。
三、具有挑战度的“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新目标
一流课程建设要体现“两性一度”要求,合理提升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达到、够得着”,因此“战略管理”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充分理解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企业战略及战略管理的内涵及重要性,系统学习并掌握战略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工具,具有洞察外部机会和威胁、明辨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的分析能力以及对企业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的初步技能。
情感目标:在教学中要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其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树立科学而全面的战略思维观念,建立和增强专业自信、文化自信,且意识到自己对企业以及国家所肩负的责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使命担当、社会责任感和商业伦理思想,形成对事物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原则和立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敢作敢为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使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的契约精神和法治精神的新时代商业人才。
四、具备创新性的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与实践
(一)优化课程内容,提升课程与培养目标的契合度
以贯彻OBE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优化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甄选中,既要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更要考虑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比如,以战略管理过程为主线、以企业战略类型及层次为内容,选择企业战略导论、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战略制定与实施等基本内容,并引入最新战略研究创新成果,如数字化与战略的关系、基于云平台的多核价值链协同、共享经济与众包等,使学生明白战略管理理论可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和提升。在内容科学合理的基础上,通过改革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使之与人才能力培养要求相匹配,同时在课程内容中引入反映时代性和前沿性的战略新知识、新观念,实现知识传递、知识生产、知识应用、知识创新,营造师生深度交互、协作探究的生态[5]。
(二)改革教学方法,推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中授课、T课研讨、团队实践。针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采用集中授课形式,实现重要理论知识的传授,并在课堂中体现探究式、驱动式、讨论式、项目式、案例式等有效教学方法;在重点章节知识的应用中,采用T课研讨教学形式,通过课前讨论、课堂展示、课后总结等方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采用团队实践方式掌握和应用战略管理的综合知识,通过案例分析、创新创业大赛和实际企业战略研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企业实际,实现理论知识和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中,采用靶向研究,即对选定的特定企业进行深入剖析。将学生分为10个小组(每组3~5人),每个小组根据教师安排的实践教学内容,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特定企业作为本学期的实践课程研究对象,在案例编写、研究内容、小组研讨、课堂展示、课后总结、研究报告方面始终紧紧围绕选定企业进行,逐个分析特定企业主要战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优劣势等并提出相应的意见或建议,使学生在系统把握战略管理理论知识的同时,对企业如何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取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有更为深入的认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以教学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转为以企业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为以企业实际战略谋划为中心的三个转变,从而真正贯彻落实OBE教学理念。
(三)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教学应体现的主要特色。在“战略管理”课程中,积极探索将企业家精神、企业伦理、商业道德全面融入“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途径与方法,将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义利观和竞争观。比如,在战略管理输入部分介绍国内企业的实践案例,使学生了解和体会企业家应该具备的使命、担当、胆识等;在战略的行动部分,以视频或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为企业应具备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在公司治理中坚守法治精神、契约精神等。总之,要使学生明白企业最终超额利润的来源不仅建立在内外部环境正确匹配的基础上,同时还必须建立在社会主义制度倡导的商业伦理和商业道德的基础上,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四)改革评价机制,确保课程建设质量
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运用线上测评反馈、线上线下学生互评、企业评价、教师个别反馈与教师综合性集体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数据主要来自课堂表现、单元书面作业、在线教学平台表现、综合案例分析、T课综合成绩、期末考试,依据上述内容分别赋予不同的成绩构成占比,分别占总成绩的10%、15%、10%、10%、15%、40%。总之,课程评价涵盖每一个教学环节和过程。
(五)创新实践性教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1.实施T课,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前述靶向研究中实施T课组织形式,即在所分的10组学生中,其中两个组对应一个主题,每个主题研究两个不同的企业。一学期中,每个小组都有一次T课组织和展示的机会。
2.企业综合案例分析。对于战略管理实践环节,实施靶向研究和T课组织形式。每次T课只有指定小组对某一主题进行展示,对其他主题重视不足,缺乏对企业战略管理内容和管理过程的深度认知和整体把握。因此,教学设计中要求所有小组在期末集中展示对所选企业的其他主题,使一个班级学生可以学到10个企业案例,每个小组对企业案例的分析也更加系统、深入,从而使学生梳理和掌握战略管理知识架构,灵活运用相关方法和工具,从企业的经验或教训中受到启发,加深对战略管理知识的理解与把握。
3.引入专业技能竞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实践教学环节引入专业技能竞赛,凡是在规定学期参与战略管理相关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的学生,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等级都将获得加分奖励,并最终计入学生的总成绩。通常与课程关联程度较高的赛事,如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也有与课程间接关联的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经贸物流实践竞赛等。
(六)以翻转课堂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难点和痛点,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潜力,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结合微助教的网络教学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每章分为基础理论和案例分析两部分内容,课前由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和研究主题,并推送小组分析案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基础理论,完成相关测试和练习,并利用在线空间对案例进行讨论、提问,由学生或教师进行解答或分析,最终以文档的形式将讨论结论上传至微助教。课上依据课前学习反馈情况,师生面对面地深入探讨课前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共同理解、综合、评价和应用。对于重点章节,分别进行基于SPOC的课堂翻转与基于案例的课堂翻转,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课后教师布置与单元主题相关的知识和案例分析作业,完成后提交至微助教,教师组织并提供在线评价、反馈、答疑和反思。这种课前先行探索、课中协作研讨、课后拓展巩固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教师开展差异化教学[6]。
五、课程改革成效
基于多维度的教学评价,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近三年的教学评价中,教学团队评价排名处于系院前列,主讲教师教学综合评价得分连年高于系院评价平均得分,实施的翻转课堂、T课研讨、以赛促学等教学方法或方式得到了领导、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教改、学习协同,教师团队教学能力显著提高。该教学团队中所有成员均获得“双师双能型”教师称号,部分成员荣获省级教改项目二等奖,校级教学技能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此外,获批2项校级教研项目,发表教改论文3篇。
助力专业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课程教学改革成为学生众多比赛项目获奖的孵化器。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多达三十余项。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不少学生进入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企业任职,工作业绩突出,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肯定。
六、未来课程建设
加快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助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不断更新课程资源库,寻找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案例资料及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战略管理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我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也较为丰富和多样,因此可以挖掘大量思政元素和思政案例,并润物无声地融入教学全过程,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商业人才的教学目标。
加强特色教材建设,打好课程教学基石。目前,有关战略管理的教材不胜枚举,但真正能够全面融入课程思政和“双创”元素的教材却不多,因此,在构建课程教学体系的同时,未来课程团队要将特色教材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加以推进,要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及一流课程“两性一度”的建设要求,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相融合,建立任务导向式教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