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下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23-10-08王暖
王 暖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贸易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9)
近年来,零售行业的格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颠覆、被重塑,新的技术、业态和商业模式层见叠出。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缺口巨大,加快培养高职类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势在必行。因此,对产教融合下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探讨,不仅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同时对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一、产教融合相关背景概述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需要调整优化,企业管理理念需要转变创新。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归根结底需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及人才结构的调整来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促进学生快速成长。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中流砥柱[1]。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顺应现代经营模式的发展设立的新兴专业,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产教融合、校企合一”为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产教融合,培养系统掌握连锁经营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专门人才,这既是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相契合的重要方式。
二、产教融合在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产教融合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中有着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还能够极大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提升企业用工与人才培养的适配性,最终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一)有利于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院校与连锁企业开展合作育人模式,借助连锁企业提供的实训平台和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学生不再是简单地从书本中获取理论知识,而是通过亲身实践获取更多的直接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对所学专业知识有更加直观深入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完成大量理论知识的内化[2]。此外,学生通过接触连锁企业,结合自身学习水平,能够更加明确职业发展规划。
(二)有利于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育人,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确保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术技能、专业素养等与企业岗位有更高的适配度,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聘请领域内相关专家对学生进行指导,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不断完善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能够确保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从行业需求出发,校企合作更加密切,该领域企业也更加容易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人才。
(三)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应深度调研,结合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及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模式,使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能够有机衔接,使政府、学院和企业之间产生互动联合,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此外,院校教师凭借专业知识可以为政府经济建设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指导当地连锁企业健康发展,为当地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当前职业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近年来,职业院校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依然存在不足需要改进,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院校育人理念有待创新
虽然近年来职业院校一直强调深化产教融合,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育人理念依旧保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培养的需求。产教融合模式下理论知识更迭很快,要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及新经济发展需求,对职业院校育人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职业院校及时更新育人理念,不断学习,不断深化行业需求与教育实践的融合。部分职业院校在连锁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产教融合简单地认定为校企合作,而真正需要融合的理念、技术技能、综合素质等都无法实现。产教融合不是企业与学校的“拼接”,如果职业院校育人理念不能及时创新转变,注定会逐渐落伍,培养的学生在市场中也缺乏优势。
(二)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有待提升
部分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缺乏深度与广度,一般只停留在初级合作阶段,例如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采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双方合作深度不够,只是人才的培养与输出,并没有通过产教融合促进院校专业课程建设,形成行业标杆,其经验与做法难以进行大规模推广;另一方面双方合作广度不够,校企合作不应仅局限于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而是院校应该根据不同企业的不同岗位需求进行多元化合作,同时与多个企业共同开展合作,不断尝试,总结经验,促进产教融合深度与广度的提升[3]。
(三)专业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产教融合的深化必然需要职业院校教学内容的更新,但是当前部分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脱节,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零售领域变化迅速,需要职业院校能够及时依照行业变化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但是在部分职业院校中,教材选择过于落后,教学内容还停留在传统零售领域,与现阶段互联网零售有很大差距,学生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学习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却无“用武之地”。
(四)产教融合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职业院校教师通常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行业,并没有连锁企业的工作经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难以根据连锁企业、零售领域的人才需求进行专业建设。近年来,虽然随着高职院校对“双师型”素质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开始走进连锁企业,通过挂职锻炼、企业调研实践等方式提高和积累自身的实践技能和水平,但由于企业自身工作安排冲突、接待人手不足、无空缺岗位等问题,无法将教师安排在最合适的岗位进行实践,因此一些进企业的教师也只是完成了实践任务,真正有效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不多[4]。
四、产教融合下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具体策略
针对产教融合下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院校首先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紧跟零售领域动态,转变育人理念。具体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需要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与内容及师资力量建设进行改进,形成完善的育人体系,实现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一)紧跟行业动态,转变育人理念
职业院校首先需要从思想上进行转变,紧跟零售行业快速发展的态势,进行育人理念上的转变,真正发挥产教融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院校办学水平、满足行业用工需求的目的。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能够对理论知识进行内化,在未来实践过程中能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连锁企业门店运营管理实务”课程中,要求门店店长能够独立完成团队建设与管理,并能够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指导,以确保团队销售服务任务的顺利完成。传统育人理念下,单纯从教材中进行话术的学习及案例的演练很容易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在实践中,不同企业、不同团队、不同零售领域往往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而团队管理与沟通的能力需要通过大量实践与反复磨炼得到提升。产教融合能够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训平台和实习机会,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机会,使学生能够真实感受到行业发展与行业标准,助力职业院校实现人才培养效率与质量的提升。
(二)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通过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实现产教融合的项目化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产教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不应当局限于“一对一”的合作模式,职业院校可以进行“一对多”的合作。一方面,通过与更多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整个零售行业,避免一叶障目;另一方面,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匹配更加适合的企业安排实习,实现差异化培养。第二,加强校企合作的深度。校企合作不应当只停留在初级阶段,而是需要细化到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院校可以对选中的合作项目加强精细化管理,让企业全程参与项目指标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用工相符。第三,借助多方力量,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向。职业院校可以通过邀请行业专家论证专业发展方向,搭建行业、企业、政府和学校多方共建的机制,紧跟新零售行业动态发展等方式,主动调整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方向,形成本校具有更鲜明特色的、适应当地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定位,实现产教融合的项目化发展。
(三)创新教学模式及内容,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产教融合下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以人才培养过程中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三维协同的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学—训—赛”递进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从课程开发到教学实施,再到人才培养评价,打破校企、学工、理实之间的三重壁垒,实现“校企互联”共同育人模式。第一,创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性。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学生未来走向职场后,自身的学识水平与素养直接决定着职场表现,职业院校需要创新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性。以“品类管理实务”课程为例,对其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是能够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进行品类管理,体现商品价值,促进业绩提升。在零售业中,造成产品价格波动的因素很多,除了传统教学中涉及的原材料成本因素、人力因素等,还有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将该部分内容进行更新,实现教学与市场相结合。第二,加强实训实操,提高学生的实践性。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例如,在该专业不少课程中都要求学生具备与客户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而学生日常的沟通演练主要面对的是与自己各方面水平相差不大的同学。因此,可以定期安排学生深入合作企业一线,感受普通员工真正与客户的沟通工作,观摩学习,亲身实践,并对实践活动进行复盘总结,提升个人实践能力。第三,积极参与职业技能大赛,提升教学的开放性。职业技能大赛是学生拓宽视野、提升能力的好机会。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一方面可以自主举办校内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还可以积极争取省级、市级等比赛机会,通过与行业内人员或不同院校学生接触,帮助学生寻找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升教学的开放性。第四,改变评价模式,实现评价的多元性。企业作为教育主体之一,在产教融合中也应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客观评价并提出意见与建议,实现评价的多元化。部分职业院校在教学评价方面较为简单,通常是学生在学校学习部分由学校来评价,在企业实习部分由企业来评价。产教融合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需要更加细化和多元化,尤其是让企业有更多评价机会,站在企业用人角度评价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技术技能水平及随机应变能力等。
(四)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组建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起步较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且专业技能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这一现状,可以通过“内培外训”“引才借智”等方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第一,加强对本校青年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鼓励青年教师进修深造,不断学习行业最新知识,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同时,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自身不足,了解教学与实践之间的差异,从而优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有效性。第二,从零售行业吸纳一批有学识、懂管理的高端人才,邀请行业专家到校指导,开展专家讲座等,拉近学生与行业之间的距离。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聘请全职专家或兼职专家,积极打造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素质教师、校企双栖型教师、职业院校兼职教师组合而成的“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
结语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顺应现代经营模式发展的新兴专业,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与发展潜力。当前,市场经济瞬息万变,零售行业变化迅速,行业急需一批有技术、懂管理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产教融合是解决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符问题的重要途径,职业院校要依据企业实际,结合院校发展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从多方面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为新时期零售业培养更多优秀的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推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